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高中体育课案例分析 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2024-07-15 15: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精选(九篇)

发布时间:2023-10-19 16:46:41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一、案例教学模式的含义

案例教学运用于职前培训早在1870年,首先在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兴起。案例教学法发展到今天,已经是有一定的指导思想,具体的、典型的、可操作的程序和活动方式。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通过对案例的具体描述,使学生进入某种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过组织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分析、讨论,加深学生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就是学习者将所学到的进行自我加工,进行知识再建构,这个时候学生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成为自己的知识。案例教学的意义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对比传统教育学课堂教师一言堂的局面,案例教学让学生在阅读案例、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开动自己的脑筋,而不是一个被动的知识接收器。在思考过程中,学生自己提出假设,验证假设,深刻体会到自己在教育情境中的主体意识,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解决教育情境问题的教育能手,从而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高专业认同感。

2.促进学生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化,更好地指导教育实践

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能够将学到的教育理论知识联系到实际的案例。在思考的短时间内,体会到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学会从多角度分析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讨论,经过不断对比、归纳、思考,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学生涉及的案例越多,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会越高。通过案例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学生把这种能力迁移到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工作要求。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共同面对同一个案例,共同探讨,解决问题,教师也会从中获得新的启发,从而提高个人的理论水平,最终形成富有个性的理论系统。

三、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中的运用

公共教育学是一门理论学科,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具体化,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增强教育教学的实操能力。在公共教育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程序和策略。

1.案例教学前的准备

(1)组建学习共同体。公共教育学大多数都是采用大班教学,为了提高讨论的效果,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一般10人左右一组。在分组后,要明确一个小组长,并且确定每个人在小组内的职责。

(2)理论准备。理论准备就是教师在进行案例分析之前,要先将一些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前沿动态讲授给学生,因为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必须基于这些理论知识。

2.选择案例

案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成败,选择案例必须避免随意性。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定要考虑案例是否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和本节课的内容相关,还应该考虑所选的案例是否是现实的教育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因为这样的案例学生的关注度比较高,会更有话可说,参与的积极性会更高。

3.导入案例

呈现案例的方法主要是文字描述,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教师描述案例文本材料、学生代表朗读案例、发放材料或PPT材料学生自己阅读。另外,还有录音录像视频展示法、真实情境再现的角色表演法。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让学生能尽快认识和了解案例材料,并能用教育者的思维来看待案例中的教育教学行为。

4.讨论案例

该环节是案例教学的主体部分,在讨论中,学生将进一步加深对教育理论的了解,促进教育理论知识的内化。

在案例的讨论过程中,一般总是与下列问题相关联:(1)这个案例以及案例中人物的行为方式用到了学到的哪些原理和知识?(2)这个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和以往的其他案例以及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3)如果我是案例中的教师,我会怎么做?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4)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做出决策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决策是最适宜的?

生生、师生针对教育案例展开讨论与对话,教师要充分给予学生信任和信心,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氛围。对于学生的观点要及时反馈,当发现很有见解的观点时,要引导其他学生也朝着这个方向继续思考。另外,当出现跑题和冷场的时候,教师也要及时把话题拉回案例讨论中来。

第2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发展

进入21世纪的十年来,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于人才,重视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早期教育的问题。广大家长已经不再是仅仅要求孩子在幼儿园中得到全面的照顾,而是迫切希望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早期教育。

在新的幼儿教育要求下,我们的幼儿教育者要不断地创新幼儿教育的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能力,正确认识教育案例并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是一条最直接、最科学的途径。

一、教育案例发展及认识

案例和案例研究是个泊来品,最早被运用于哈佛法学院,后来依次被运用于哈佛医学院、商学院和教育学院。20世纪初,案例研究思想就已经使西方的教师教育得益匪浅。跨入新世纪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尤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案例的价值已经愈来愈为我们所认识,案例及案例研究已经渐渐成为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对于案例的定义,各国学者对其的理解各不相同,劳伦斯将案例定义为一个复杂情景的记录;汉森则愿意把案例说成是对真实事件的描写,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且富有启发性;理查特却认为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的故事。我国学者顾泠沅认为,“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问题的教学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1]综合各家之言,现阶段大家比较公认的教育案例的定义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典型事件,是围绕事件而展开的故事,是对事件的描述。所以用三个词语可以来简单归纳教育案例:事件、故事与描述。针对以上定义,我们来具体讲一讲一个教育案例应该具备哪些特点:

1、真实性:教育案例讲述的是已经完成的教育事件,表现的是真实事件的重要的实践意义,绝不可以是杜撰出来的虚假的事件。

2、故事性:教育案例重新关注教师自己的亲身经历,不仅把自己摆进去,也要把幼儿摆进去,而且把写作的对象从知识事件转换为人的事件,是人与知识打交道或人与人打交道时发生的某个故事。

3、价值性:教育案例描述的故事内蕴丰富,具有教育研究价值。一个案例,无论其事件的大小,都应当蕴涵丰富,能引起大家的思考和争论,给人许多十分有益的启示。[2]

因此,只有具备了以上三个特点的教育案例,才是一个合格的教育案例,只有理解了什么是合格的教育案例,才能真正地通过教育案例的研究得到促进教学的效果。

二、教育案例研究的认识

教育案例研究,是指教师把平时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事件以案例的形式予以呈现,通过分析、研究、探讨的一系列思维加工过程,促成问题的解决和成功经验分享的研究方法。具体而言,就是教师以课堂教学、班级管理、幼儿教育、人际交往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内容,通过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进行全面、深人、细致的分析研究,形成含有问题及问题解决方法的案例,再通过研究及探讨,获得教育的新经验,概括教育的新方法,启迪教育的新思想,提升教育的新理念。教育案例研究的实质是对教育事件现象的解释,是对已有教育实践的理性开掘和理论解释。

同样的,针对教育案例研究的理解,教育案例研究也具有几个重要的特点:

1、案例研究是质化研究的一种方法,研究者在研究开始之前一般没有理论假设,而是带着研究问题,直接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概念和命题,然后再上升到理论,从中寻找带有一般性的教育规律。

2、案例研究强调在自然情境中收集第一手资料,完全体现研究的开放性。这就要求研究者走向田野,走入活动和课堂,走近教师和幼儿,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访谈交流等,了解在“自然、真实的情境”中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发生、产生了什么后果以及当事人对此的感受和看法,并且在甄别和筛选资料时,要做到客观、中立、真实地再现事实,不能有某种期待和偏向。

3、对资料的分析以归纳法为主。案例研究要求研究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收集各方面的资料,而事前并不考虑哪些资料是重要的、哪些资料是无关紧要的、哪些资料将是研究假设的佐证等问题,研究的结论是随资料的收集而逐步明朗化的。案例研究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态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逐步归纳概括出一般概念,从而获得对研究现象的深刻认识,并从中建构理论。[3]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说,案例研究是自然的,它是真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与思维研究相结合的结果,可以用于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通过观察与反思、合作与交流,以求调整与改进现有的教育教学行为,对教师的时间做出指导;案例研究是开放的,案例提供的是真实事件,同样的事件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下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析结果,在相同的背景下因为参与者的着重点不同可以做出不同的分析,就是说允许每一个人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解释有其独到的见解。

三、教育案例研究的在幼儿教育工作中开展的意义

基于目前社会对幼儿教育要求不断提升的形势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幼儿教师开展教育案例研究有很大的必要性。一方面,现阶段,素质教育成为我国幼儿教育的新的发展要求,给广大幼儿教师提出了重大的机遇和挑战,它需要教师进行角色转型,通过在实践中的不断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调整认知与能力结构、提高分析与解决日常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来说,在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达到一定基础后,实践性知识对于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类知识的获得,因为其特有的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和探索性特征,要求教师通过自我实践的反思、研究和训练才能拥有。具体地说,教师进行教育案例研究有以下作用:

1、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对于在教学过程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可以做到及时的记录和整理,时间一长,那么则为案例分析积累了很多好的素材;同时,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教师能及时记录,提出自己的见解,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这些见解和方法则是我们常常无法利用的隐性知识,如此则促进了教师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2、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更深刻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对平时工作中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等问题做有意识地探索,及时梳理出工作中的问题并加以澄清。这样的方式无论是对自己今后开展工作还是对其他老师判断工作的重、难点都有极大的帮助。

3、通过案例研究,教师间可以加强沟通,彼此帮助,分享经验,共同发展;并且有利于幼儿教师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落实在具体的教育行为之中。通过交流,教师一方面能从案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便不断改进,另一方面,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获取更多的直面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经验。

4、通过案例研究,教师可以进一步增强自己的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易于寻找到基于自己实践之上的理论假设,还可能总结出一些新的教育理论。另外,教师的教育案例可以作为教育理论工作者的宝贵资料,为理论到实践架起了一座桥梁,从而可以避免目前理论界关于教育研究从理论到理论的弊端,进而可以克服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之间的距离,以利于幼儿教育的整体发展。

5、案例研究是一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使得教师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自我探索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他们培养了更坚定的意志以及更强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将可以萌发出更多的想法,达到案例的不断创新,而这一点,将帮助教师突破瓶颈通向教师专业发展更高的境界。[4-5]

总之,每一个幼儿园教师都应当明确教育案例研究对于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价值,切忌为写而写,更不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总之,只有认真开展教育案例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才可以进一步的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的要求。

四、如何开展教育案例研究

在充分的理解了教育案例与教育案例研究的定义,并且能充分的认识到教育案例的价值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能够很好地完成教育案例研究。

(一)、教育案例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把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情景和处理后所受到的效果如实记录下来,构成案例的主题、背景及问题,然后围绕问题进行思考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最终形成教育案例。总的来说,教育案例研究的撰写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了解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以及当前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自己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相关的调研以及老师之间的研讨初步确定案例的研究目标、研究任务和案例的体例、类型、结构等。

2、收集材料阶段收集充分的案例材料是教育案例研究的基础,在做好了相关的前期准备工作后,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察以及查阅文献资料的方法来捕捉最真实的案例材料。

3、分析研究阶段该阶段要求研究者围绕案例材料作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它可以是教师个体对案例材料的反思,也可以采用集体讨论(如教研活动)的方法共同研究。研究时尤其要注意对教育活动作整体的考察和深层次的分析,以对资料进行理性的分析,从中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理论分析阶段可采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展开:一是主观--客观分析,从主客观两方面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二是现状--过程--背景分析,从现状分析追溯其形成发展过程,并讨论过程和现状的动态的因果关系,进一步分析过程发生的背景因素,从而挖掘出收集材料的真正价值。必要时案例研究还可以进行文献分析,即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从过去和现在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从中找到支持自己案例研究的理论依据,以增强案例分析的说服力。该阶段最好采用集体研讨的方式,以求能形成一份有价值的案例。[5-6]

4、形成案例阶段。在对案例作多角度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可按一定的结构进行表达,形成教育案例。

(二)、教育案例撰写的基本要素一般由主题、背景、案例问题、情境与细节描述、教育结果以及思考与讨论六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主要要点包括:[7]

1、主题:本案例的核心,到底想反映什么问题,应该从最有收获及能引人思考的角度确定主题。

2、背景:案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情况,如也可描述存在哪些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3、案例问题:是指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困惑,链接有关理论,启发读者的反思的问题。

4、情境与细节描述:环绕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剪裁情节,有针对性地描写特定的内容,把能突出问题的细节写清楚,做到引人思考。描述的形式可以是真实教育及生活过程中的对话,也可以是一个引人思考的故事。案例描述不能杜撰,它应来源于教师曾经面对的问题及真实的教学经验,总之要保证案例描述能够围绕主题并凸显出问题的关键。

5、教育结果:教育措施的课堂效果,包括幼儿的和自己的感受等。

6、思考与讨论:主要是运用教育理论对案例作多角度的分析解读,回归到教育基础理论层面,是教育案例研究成败的关键。

在具体撰写教育案例时,其结构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事实描述+点评”、“全程描述+反思"”、“问题+描述+点评”等。但不管采用何种形式,都必须要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求真务实、小中见大”。需要指出的是,案例研究从发现研究问题到解释研究的发现,并不是那么步骤分明、循序渐进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其研究步骤可非常操作化地表述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搜集资料--分析资料--批判与修正--试行与检验--搜集资料……撰写案例研究报告。

五、教育案例研究与幼儿教育发展

在幼儿素质教育日益得到大家的重视的背景下,在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更高的期望时,我们幼儿教育发展应当着重于幼儿生长发育的年龄特征,着重于家庭和社会对幼儿成长发展的影响,然而这些正是我们幼儿教育的空缺所在,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能达到社会对幼儿教育以及幼儿教育工作者的期望,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并且重视幼儿教育案例分析对于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能力水平的提升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认真的开展教育案例研究,以求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

要提高教育案例研究的实效,我们每一名一线教师在案例材料的收集以及更好的教育理念的提炼上具有更好的环境,因此我们一线幼儿教师就应当利用这一条件,更好的开展教育案例分析工作,努力理解教育案例及案例分析,按照案例分析的要求来认真挖掘出教育过程中对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有促进的案例,完成研究,以提炼出更多的教育理论及方式方法。

希望每一个一线教育者能够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教育者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的思辩能力,善于在实际工作中捕捉各种有效信息、获取案例素材,并从素材中发现问题并把握问题的实质。其次,要有一定的教育理论素养,只有联系教育理论对发现问题不断进行思辩和探讨,才能揭示问题的本质。相信大家在重视案例分析并且努力提升个人的洞察思辨力及教育理论素养后,对于幼儿教育的发展将会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守龙.走向教育案例研究_兼论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区的教育科研[Z].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

[2]顾明娟.浅谈教育案例和教育案例的研究[Z].教育理论.2011

[3]黄娟娟.教育案例与案例研究_案例教学[Z].学前教育研究.2003

[4]唐协辉.教育案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Z].教师之友.2005

[5]洪飞.教育案例研究_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Z].革新实践.2004

第3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研究;体育教学;应用

随着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实施新课程的形式下,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发展改进也就势在必行。而体育学科在发展过程中更多的育人价值也被不断发现和证实,并且体育学科的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自身学科的特性,技能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并行给体育学科的教学带来不少的难度,并且在教学效果的关注上也开始从技能学习效果和学生心理健康的两方面进行总结和关注。因此,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的能力不可避免,以期望一线的体育教学形成一种以研助教、以教验研的新型体育教学摸式。大多数一线体育教师拥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思和总结,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践联系起来,以给教学行为赋予不断更新的理念,便于在以后教学中更好的完善教学实践,提升教师教学的合理性。

1.案例研究的定义

案例是架起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吴义昌(2004)案例是一个较为典型的教育事件,就是教师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教育实践过程,一般以记叙文的载体表述出来。张梦中,马克•霍哲(2002)“案例研究是一种运用历史数据、档案材料、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运用可靠技术对一个事件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带有普遍性结论的研究方法。也就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对自我或他人的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的总结,以便教师能更好的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而案例研究另一面对教师进行实践反思能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借助案例的研究、开发、运用来训练和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实践性智慧的自主发展。

2.进行案例研究的相关能力培养

我国的体育教师在教学素质方面普遍存在着教学能力和教学意识不强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体育教师的来源和有关体育的教育意识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案例研究时,对广大体育教师特别是基层体育教师和学历较低未能接受完善的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师进行理论与实践操作两方面能力的培养就显的势在必行,不过在能力培养的方式上可以因地、因时、因人等采取不同的方式,以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1案例研究的理论学习

任何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都必须有教学理论的支撑和指导,这样才能在实践过程中能更好的完成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而特别是在体育教学中对案例研究的把握,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并且有个性化特征的人,就更难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掌控和把握。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案例研究,必需是在对理论掌握的基础上,对案例研究进行前期的设计并且有在研究过程中保持灵活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整个案例研究,达到研究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2案例研究的程序

开展案例研究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需要一些开展案例研究的技能。通常案例研究开展需要的技能被概括为“提问、倾听、观察和检测”。也就是的撰写案例研究计划书,为了能使自己研究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有例可学等,就必需拟定案例研究计划书。一提出研究问题,往往案例的选择是取决于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有方向才能前进。二把握理论主张或研究目的,只有把握和陈述一些理论主张,才能在研究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三对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把握其中的特殊案例以便能把案例数据与研究问题联系起来,形成针对性的研究。四运用案例数据撰写论文或对理论进行定性的论证。

3.案例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价值

3.1有利于体育教师案例知识积累

体育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存在着不同,对体育教师教学能力要求就存在着多样化的特征,而对体育教师的知识储备与知识结构的要求也决定对体育教师的知识来源必需是多种方式并存的。体育教学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性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在实践过程中首先离不开原理规则性的专业理论指导,同时由于体育教学其鲜明的实践性特点和教学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等,就必须要求教育者拥有丰富的实践知识和智慧。教师在教学中大量的教学案例产生正好是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案例知识的来源,体育教师通过对众多教学经验的审慎筛选,并加以深入分析和研究,使教学经验能更好的作为案例知识充实教师自我的专业化知识结构中去。体育教师案例研究的加强同时也能为教师之间实践教学的分享交流奠定知识储备,为青年教师步入和适应教师岗位提供学习的模本。促使体育教师群体在一定的区域内能够联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和提高的职业学习共同体,每个教师都能为教师群体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实践智慧,而自己又从他人的实践智慧中得到启发和教益。

3.2有利于提高体育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

体育教师在进入工作岗位,不断促使自身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教师如能具有一种反省思维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师作为教学的实践者和执行者,在教学后对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思考,以便对教学做出改变,力求避免出现教学的某些困境和失败。而案例研究的思想和方法,正是促使体育教师选择出自己的典型教育事件对其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总结,使体育教师对过去的实践进行深入的反思。同时体育教师再将自身的研究付诸文本,这一过程将促使教师的反思更为自觉、更加深刻。

3.3有利于体育教育相关理论的发展

目前,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我国的体育教育理论研究发展与体育教育实践存在相脱节、相分离的想象,而唯物辩证法认为,理论引导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离开了实践,理论将成为无根浮萍,成为空中楼阁。而案例研究特别是证实性的案例研究,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典型案例及理论的分析,用实践的实例证明一些教育理论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实用性,引导其他教师学习这些教学理论并在教学中运用该理论,以便为教育理论的修正和完善提供有力的实践支持。另一种体育教育理论的来源是对西方等先进教育理论的引进,这就可能由于我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经济、文化、地域、身体素质等各方面的差异,以致缺少这些教育理论在本土化过程中缺少生存的土壤,出现教育理论的实践过程困难的问题或者这些理论只能在学术圈里运行,无法付诸于实践。而进行探索性的案例研究能够把这些理论请入教学实践,在实践中可能推进理论的突破,能对西方的教育理论的本土化进行探索和完善,通过案例研究总结与分析,促使西方教育理论在本土的实践和升华。

3.4促使先进的教育理念

进入课堂并且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之中探索性的案例研究,把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对外来的教育理念,进行本土化的验证是非常有必要的。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以及在课堂的反思、分析、诊断,将具体的教学行为与理论实际联系起来思考,理论联系实际,给教学行为赋予崭新理念,促进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外来教育理念的本土化过程。

3.5体育教师教研能力与教研

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过程中,通过调研发现一线的体育教师在脱离大学培养之后,知识的更新与转化是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知识的获取来源方式就必需改变,没有了高校专业教师的教授,改为同专业教师的相关交流和学术期刊阅读的知识获取方式。教学实践中具有带表性的案例就成为教师间分析、诊断的对象,这就需体现出一线教师需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才能深入的解析课堂的教学内涵,真正的分析和诊断自我的教学行为。案例研究付诸书面的形式,又能教师间相互获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真正体现教研活动的作用性和实效性。

3.6为体育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际案例

在整个社会都在强调能力的现状下,缩短课本课堂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距离是在今后的教师教育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我国大学师范专业的体育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一直存在着一种现状,即看重学生专业理论的知识、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实践教学能力培养,造成毕业生进入教师岗位后缺少教学手段和方式的现状,这种现状的出现时在培养过程中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案例的记录、分析可以将真实的教学情境带到这些师范生的教学活动中,师范生可以在对教学案例的共同观察、分析中,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真正的教学案例中,潜移默化的将体育教育理论、理念和专业知识运用其中,也有助于学生实践性知识的获得,为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4.案例研究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总结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中推崇的新课程指导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理念,这些新型的学习理念在步入课堂,真正融入体育教学过程,需要理论研究者、理论的实证者、理论的实验对象以及理论的实验环境等多因素方面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形成一整套完善且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教学方式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验两角度的定量研究基础上,同时也必需推行案例研究的定性研究,以使新型的学习方式更好的融入实际的教学环境,也使案例研究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识、教师的应用能力、应用范围等得到提升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梦中,马克•霍哲.案例研究方法论[J].中国行政管理,2002,01:43-46.

[2]包德明.体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与撰写[J].中国学校体育,2014,02:80-81.

[3]陈大伟.教育案例研究的深层意蕴[J].人民教育,2013,22:41-44.

[4]徐碧美.如何开展案例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4,02:9-13.

[5]吴义昌.教师案例研究刍论[J].教师教育研究,2004,03:32-36.

[6]夏正江.从“案例教学”到“案例研究”:转换机制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5,02:41-46.

[7]施小菊,张华光.《中学体育教学法》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1546-1547+1550.

[8]邹薇.高校女生体育课案例教学尝试[J].体育文化导刊,2011,06:100-102.

第4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215-02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文化的传播大致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使得文化传播的手段越来越丰富,人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接受新鲜的资讯,人们观察社会的视角不同,感受不同,往往得出的结论就不同,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价值观也不同。特别是对于在校学生来说,在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更是多种多样,而且他们正处于重要的价值观形成阶段,这时候,如何让高校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就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同于一般的传授解惑的教育教学,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断创新和研究中,案例教育逐渐被思想政治研究者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案例教育以其形象、生动、影响深远和受教者乐于接受,深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案例教育有利于把学校、学生、社会三者有效的联系在一起。更加密切了三者的联系。

一、案例教育分析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由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后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推广,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于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

传统上的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场景重现或者模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自己纳入案例场景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育模式。

案例分析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中逐渐焕发出新的面貌,学界对它的定义主要有两大类别:第一种观点认为案例是小概率事件,案例就是案例,从案例中不能得出带一般规律性普遍性的结论;第二种观点认为对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说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结论。

本文认为思想教育中案例分析是教育工作者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与学生共同分析、观察,总结现实存在的问题,并遵循一定的原则把这些现象通过整理、概括、提炼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恩格斯曾经说:“最好的道路就是从本身的错误中,从痛苦的经验中学习。”因此当我们碰到问题的时候,进行总结,并从中学习。正是我们行事的关键。思想政治教育也如此,不断地从案例分析中吸取有利的思想,摒除错误的思想,灌输高校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正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案例分析需要具备以下特点。

1.案例分析须具备客观性

客观性即客观实在性,指事物客观存在。案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是主观见于客观的事物,在案例的选取上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才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2.案例分析须具备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为达到某一阶段的成绩和目标,需要不同的案例进行辅助教育,这正体现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要针对不同的问题具体分析。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也方便受教者接受。

3.案例分析须具备典型性

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其典型的代表,每个时期的典型人物也反映出那个时代的时代特色。岳飞精忠报国反映出在封建王朝中的忠君爱国思想。张丽莉老师的舍己救人反映出社会主义旗帜下大爱无疆的奉献精神。案例选取的典型性直接关乎受教者的受教程度。

二、案例教育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过于死板和片面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学习沦为应付考试的死记硬背。随着国外资本主义思潮的入侵,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例如,近年来大学生中存在行为失范现象和道德滑坡现象,已成为社会的共识。这正说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大批的思想政治研究者致力于思想政治的研究工作,并且逐渐意识到案例分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联系实际是对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概括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其基本精神是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在《整顿党的作风》中谈到:“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目前高校中的理论教学过于刻板,在校学生往往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无的,纯粹的理论考试在塑造在校学生的价值观方面意义不大。马哲、思政成绩好的学生并不代表其价值观没有问题。如,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吉林农业大学的郭力维事件。仅仅是因为同学关系的处理上出了问题就拿起屠刀,这些不得不让人担忧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出现唤醒了无数人心中最纯粹的美好。她舍己为人的精神感动了全中国的人。她爱生如子的精神给所有人都上了一课,是一堂最生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师范类院校掀起了一股爱岗敬业,爱生如子,舍己为人,大爱无疆的热潮。这个典型的案例把奉献精神,集体主义的理论融入进了实际。更生动形象地为全体师生上了一课,有利于促进其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第5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通用技术 案例分析 选择策略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36-01

通用技术课程开设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亮点;是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课程在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景、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强调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以及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提出“提高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多方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因此通用技术课程应该通过案例的学习,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而且要以创造为核心,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分析”是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的一大特色,它在课堂教学中起了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作用,教师可以用它来说明技术问题,学生可以用它来理解技术内容,已经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材料,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工具。在很多的通用技术课堂上,都可以看到“案例分析”的身影,在学生理解教材困难时,在新知识学习时,在碰到重点、难点时。特别是当“案例分析”通过多媒体来进行演示讲解时,图、文、影、声并茂,形象生动,教学效果积极,课堂氛围热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但是,有时不能正确理解选择和解读“案例分析”,不能辩证地使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就有可能违背新课程教学理念,违背素质教育的规律,甚至造成负面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与应用对课堂教学效果是至关重要的。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理论作用于实践的载体。下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一谈我在通用技术教学中“案例分析”的选择策略。

1 教学性与启发性相结合。

“案例分析”的首要任务就是为教学服务,其本质作用就是通过“案例分析”达到教学的目的,不仅本身要具有教学意义,同时也要具有启发性。好的“案例分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案例分析”不能是简单的事例介绍和讲解,应该是二者的结合,既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能深入的去学习知识,了解技术认识生活。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中开篇谈到技术与人的关系,从火到灯的一个演变发展过程,让学生从原始的钻木取火到现代科技的产物氙气灯、节能灯的应用,真实的感受到技术的发展改变人类生活、满足人类的需求。通过火到灯的转变,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去挖掘、总结,进一步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又如《简单结构的设计》一节中,教材利用简易相片架为案例来论证先前讲述的结构强度及结构稳定性的相关因素。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既把先前学到的结构设计知识在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验证,又加深了对先前所学知识的理解。

2 典型性与适用性相结合

教材中的每一个案例不一定都适合我们教学中的使用,尽管教材中的“案例分析”已经非常具有代表性,都很典型,可是根据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不同的“案例分析”会对学生起到完全不同的作用和影响。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教材中谈到技术与社会,列举了“农业技术的发展与劳作方式的改革”这一非常典型的案例。对于城市的孩子来说,书中提到的复种、间中、套种这些农业技术知识,由于生活局限,理解起来会很吃力,甚至是根本就不懂。教师就需要好很大时间去解释,学生也不一定有很兴趣去听。因此对于城市孩子来说,类似这样的案例分析就很难起到教学效果。由此可见,案例分析的选择不是光具有典型性即可,也要适用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实际认知分析后进行选择。

3 知识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同样也要学到做人的知识。“案例分析”的选择和使用在通用技术课堂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技术的认知和探求欲望,学会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好的“案例分析”,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设计是技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这一节中环保餐具的设计这一案例,提到当下现实生活中最随处可见的白色垃圾,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社会发展。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人们利用廉价、易得的小麦、稻米、玉米等秸秆制造出了可降解回收的一次性和多次性环保餐具。从中让学生由身边事切实感受到好的开发设计对推动技术的发展和革新起到的巨大作用。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上向学生发出了爱护环境卫生的倡议,提高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远离白色垃圾。又如《技术的性质》一节中, “信息技术带来的困扰”和“决定胎儿性别的技术”两个案例,从技术的两面性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价值观,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类似这样的案例很好的融入到教学中,在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还关注案例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性,一定会使学生再提高技术素养的同时,又提高其人文素养。

4 实践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通用技术的教学中,一味的理论讲解是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最好要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和操作,这样在理论知识的讲解过程后,能够在大脑的意识中通过肢体的接触更好的夯实记忆,消化知识。例如:《技术的价值》一节中,教师以“分组试验,制作纸盒”为案例。通过让学生比较使用工具的不同(用手撕、用刀拉、剪子剪),会导致制作纸盒所用的时间以及纸盒的精细度的不同,从而体会出工具的进步,是人类技术的一大进步,更进一步的调动学生认识技术,掌握技术和应用技术的热情。又如《结构与稳定性》一节中静态自行车是如何保持稳定的,通过自行车不同的停放方式(双脚支撑、单脚支撑),分析自行车车梯、地面、车轮三者之间的支撑结构和车身的受力情况,从而发现物体结构与稳定的必然联系。

综上所述,我们在应用“案例分析”进行教学时,要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切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案例选择的策略,选取恰当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技术课程的情感,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以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技术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顾建军.技术与设计1[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3] 顾建军.技术与设计2[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4] 顾建军.通用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第6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法律课 应用

案例教学,是教师引用具体案例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案例教学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它起源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被介绍到中国,是法学专业教育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就案例教学法之于法律课的意义以及应用进行探讨,并指出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对法律教育提供借鉴。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在法律课上的意义

1.案例教学符合一般性的认知规律

学习过程不是一种被动或者简单的认知活动,这一过程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或才能实现。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感性知识和经验时,应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法律法规的规定既抽象又原则,案例是理解法律的基础,案例教学以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抽象的规则具体化,原则的法律生动化。课堂上运用的案例有助于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使学生把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也恰恰为学生理解法律提供了基础。因此,案例教学符合认识由感性到理性规律,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

2.案例教学法增加学生主动性

在传统的法律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就的评判者,而且其讲授内容具有绝对权威。学生不能对老师的观点进行挑战,死记硬背老师教授的内容,很难形成自己的观点。因此,传统的教育灌输模式培养的学生主动性差,难以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在案例教学过程中,老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案例讨论是由学生主导,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更强。

3.案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的获得依赖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案例教学适时地引入案例,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回答法律概念和条文比较枯燥,但学起来并不乏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之由被动的接受型学习状态转为主动进取型学习状态。生动有趣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产生新鲜感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活跃丰富。

二、如何在法律课上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

1.充分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

在传统法律课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的不够。我们应运用案例教学法改变这一不足,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建立起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的交互式教学模式。经过教学实践,也收到了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都取得了进步。学生积极性提高、主动性大大增强,有利于他们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提高其学习成绩。

2.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综合分析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可以整段背诵课本上的条条框框,而看到实际出现的案例材料就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当前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就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了一定要求。法律课的试卷中单纯以知识的再现为目的的试题越来越少,材料己大量进入选择题、分析题、辨析题、说明题、论述题中。许多学生害怕以考理解、综合创新能力为主的试题,其原因还是平时接触材料太少,当然不知道如何从现象中找出症结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并对其分析,实际就是一种示范或演练,学生开始可能仅是模仿,但逐步练习就可以形成独立思考,通过对案例的仔细阅读,深入分析,就可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习惯,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综合能力。

三、运用案例分析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平时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收集整理

教学案例的代表性即典型性,是指能够举一反三,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解其他相关的案例,并能认识、掌握一个法律上的原则、原理。典型案例最能反映法律关系内容和形式,而相关法律规范的适用则更能反映案件事实和法律规范的对应关系。对典型案例的理解和分析,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原理,法律适用的方法和原则等。信息时代为我们搜集教学所要用的各方面的案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可以从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和网络等新闻媒体来搜索和积累自己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案例。我们可以把搜集来的典型案例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以便备课时能够信手拈来以节约时间。否则,如果平时我们注意对典型案例的搜集和保存,到备课时再临时抱佛脚,或者瞎编乱造,那么就达不到案例运用的效果。

2.备课时要精心准备高质量案例

我们在备课时要精心准备,选择最具典型意义的高质量案例,案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因此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十分重要。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课程中的重难点的理解,并能利用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另外,在案例的具体选用上要做到精挑细选,尽量选择那些学生比较熟悉并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师对案例介绍所花费的时间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的同时教师可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分析案例,可以节省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备课时的精心准备可以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具体运用上坚持案例教学和系统讲授相结合

法律课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它的系统性。因为系统性是法律基础教学的基础,缺乏系统性,内容就会显得杂乱无章,学生就很难获得系统的法律知识,对各部法律的理解就是孤立的、片面的。而案例教学存在着一种缺陷,即缺乏对基本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和讲解。因此,要坚持案例教学与系统知识传授相结合,使学生的法律意识从形象的感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同时也确实体会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法律课的热情,也必然能提高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法律课上应正确地运用案例来进行教学,帮助教师掌握教学规律与教学基本功,提高对教学创新的认识,以适应教学的需要。这样能提高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法律课的教学效果。笔者相信:通过教师的主观努力和教学实践,能为法律课程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曹末名.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案例教学.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3).

[2]帅艳萍,丁锋.“案例教学法”在法律教学中的应用.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13).

第7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学习效果 影响 专业硕士

中图分类号:G643.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31

Abstract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students education quality and innovate in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to study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 whether lead to different leaning. The paper takes course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environment as a case and teach the course use two different methods that is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ase teaching in grade 2012 and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he ability of analysis and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leaning; effect;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0 前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要加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之后2013年,为全面贯彻规划纲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该意见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实现了立足国内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战略目标,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该意见给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议,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建设,要求“构建符合专业学位特点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案例教学,探索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孙也刚2014年9月也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上撰文,①阐述了如何发展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其中第二条建议指出,当前,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最主要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认可度,形成用人单位评价高、毕业生就业好、考生报考愿望强这样一个相互促进的健康发展的态势,要达到这一目标,其关键是培养单位要改革培养模式,办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要求“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案例教学”。

合肥学院自2011年成功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承担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培养方式、毕业综合能力鉴定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②③其中理论课教学环节加大了案例教学即是其中重要的转变之一,适时适应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民革的意见》的要求。

为探究案例教学对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本文以笔者承担的“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课程为例,对比分析案例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兴趣,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影响。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历时2年,分别以2012、2013级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分别以两种不同的授课方式对“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价方法”课程进行教学,即2012级研究生以纯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授课内容也包含案例分析),而2013级研究生则以课堂教学与深入企业进行现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之后对比分析两届学生上课率、学习兴趣、参与课堂讨论、考试成绩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方面产生的差异。

2 结果与讨论

2.1 学习积极性(兴趣)的变化

由于“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课程是选修课,因此,并不是全体研究生都需要参加本门课程的学习,之所以选修了该门课程,同学们主要是出自兴趣或者导师的建议;然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比如临时参加导师的课题实验、学习兴趣降低等),在2012级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到课率往往很难达到100%,同样在2013级学生课程教学过程中亦是如此,课堂教学缺课率在5%~20%之间;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更好地把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在2013级研究生课程教学过程中,本课程改变教学方式,采用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具体案例有:经开区污水处理厂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故障树分析、、经开区污水处理厂工艺生产故障树分析、联合利化公司污水处理站突发事故分析、吴山危险废物运行突发事故对周围环境影响风险分析);从改革教学方式后的教学效果来看,企业现场案例教学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这从同学们的到课率即可看出,在2013级4次企业现场案例教学过程中(一次计4学时),学生到课率为100%;另外,案例教学深受同学们的欢迎,也可从我们发放的《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表》反馈的信息获知;例如在2012、2013、2014等3级研究生中进行问卷调查,从回收的70份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对“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你更喜欢那种授课方式?”提问,选择“企业现场案例教学” 的选项在2012、2013、2014级同学分别是100%、89.7%、96%;可见绝大多数同学更加喜欢企业现场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授课。因此,我们认为,企业现场案例式教学更加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兴趣(积极性)的提高;但我们也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同学们更加喜欢企业现场案例式教学,但绝大多数同学同时也认为,企业现场案例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只有两种授课方式有机结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2.2 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变化

为研究分析案例教学是否有利于同学们对具体案例分析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变化,笔者比较分析了2012、2013 2级研究生在课堂案例分析汇报环节的成绩;2013级学生平均成绩为75.5;2012级研究生平均成绩为67,2013级研究生平均成绩提高8.5分;2012级案例分析成绩在良好以上有1名同学,占6.25%;2013级研究生案例分析成绩在良好以上有11名同学,占40.7;2013级研究生案例分析汇报成绩良好以上同学在数量和百分比都有所提高,说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有利于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但从2013级研究生期末考试试卷中有关案例分析试题所得成绩来看,同学们所得成绩并不理想,20分分值得10分以上的同学只有5名,占18.5%,这说明虽然案例教学有利于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但同学们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案例问题的总体能力还比较弱,在缺少教师引导下往往还难以处理较复杂问题的能力,这可能与同学们对某些具体行业缺乏了解,知识面还不够宽阔,无法分析某些具体生产环节风险概率的方法和大小;由此可知,虽然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能力还需要其他知识的支撑,比如某些具体的生产工艺。

2.3 参与课堂讨论积极性的变化

为研究案例教学对同学们参与课程教学积极性的影响,我们比较分析了2012、2013研究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发言参与讨论次数的变化;从2012、2013级研究生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在有关案例分析讲解过程中2013级研究生主动发言人数及次数明显增加(几乎每一位同学都参与了讨论发言),而2012级研究生发言人数和次数明显不足,只有在老师点名要求发言的情况下,同学们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甚至有些同学被点名要求发言后说某一案例没有任何观点;说明通过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环节,专业学位研究生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企业现场案例教学环节结束以后,在课堂上分析案例《太原市居民吸入途径风险研究》时,结合近几年雾霾天气引起的危害,同学们学习兴趣立即得到激发,在整个课程教学分析过程中,同学们积极发言,发表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在同学们发言和老师总结过程中,把所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完全应用于实际案例分析中,加深了同学们对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其分析风险事件过程的能力。另外,从我们回收的《课程教学问卷调查表》反馈的信息也可看出,案例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例如在“课堂教学与企业现场案例教学,哪种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激发你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或学习主动性?”问卷提问时,选择“企业现场案例教学”选项的在2012、2013、2014级同学分别是100%、93.1%、100%。

3 结论

利用两种授课方式分别在2012、2013级研究生中进行“环境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课程教学,结果发现,利用企业现场案例教学与课堂理论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对研究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明显提高,但我们也发现,这种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也需要相关知识的支持,知识面越宽,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就越明显。当然,上述研究仅仅是在小范围内开展的,研究对象数量还非常有限,案例教学对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效果还需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

本研究由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课题项目(2014-JY-096)、合肥学院教学研究项目(2014JY04)联合资助

注释

① 孙也刚,唐继卫,朱瑞.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9:1-4.

第8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案例教学是我国教育变革下,对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实践活动提出新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高职会计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在案例教学的新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师应该如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根据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型进行研究,希望能实现高职案例教学的积极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

高职会计;案例教学;模式研究

随着我国教育变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不断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提出案例教学法,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但是,目前高职会计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难题和挑战,如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都无法在一时之间改变。因此,面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 传统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师教学理念比较落后

鉴于我国传统教学体制的影响,教师一直以来坚持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高职学生经历高考,进入高职院校之后,高职教师很多是从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中转变而来的,教师的教学思想直接影响着教学实践。会计专业的教学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并且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在高职会计中开展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在实践中独立思考和学习,同时在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氛围中,能不断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案例教学在会计专业中的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目前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一直之间还无法立刻转变思维,其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坚持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时间比较少,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1.2 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成为课堂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十分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不高。会计专业如果教师注重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一味的灌输中学习,学生必定会产生学习的厌倦期,且对会计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质量也不够好。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还不够重视,教师虽然注重教学要求,但是在教学中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还不够,在案例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要积极主动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并且注重实践活动研究,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努力。教师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是实施案例教学的重要途径,只有转变思想意识,才能影响教师的行为。

2 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案例教学是指教师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这种形式下,根据课本教学知识和专业的教学要求,给学生提供各种素材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自主研读,教师在一旁给予及时的引导和帮助。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顺利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落实案例教学,创建会计专业教学的高效课堂。

2.1 转变教学理念,慎重选择案例

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选择合理的案例,会计专业的教学案例可以与企业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选择与企业合作,从单位中获取最新的实践案例,然后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进行探讨。首先,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挖掘课堂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从重点内容出发,结合案例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一个优秀的案例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慎重选择案例,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案例内容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教学实践的质量和水平。会计专业案例分析时,教师可以选择提问式的方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课堂开头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高度集中的状态下,必定能达到非常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2 注重利用多媒体,分小组实验

多媒体教学是当前教学中重要的工具,高职院校基本已经实现信息化教学,教师一定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注重课堂上学生的积极参与。目前多媒体教学模式下,案例分析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同时分小组教学,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然后选取同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财务预算进行分析,教师为学生提供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为学生提供准确的数据,学生利用多媒体资源,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工具,在系统中建立数据库,并且针对单位多年财务运行状况进行分析,完成单位次年的财务运行费用支配的预算。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指导,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和交流,相互交换意见,在这种案例分析实践课堂上,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能在分析的过程中增进感情,同时学生能通过案例分析掌握实践的技能,最终能全面深入了解会计专业的特点,能对自己未来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概念。通过这些策略一定能落实案例教学,达到高效的课堂效果。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在高职会计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案例教学是现代化教育变革提出的必然要求,是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根本途径,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案例教学在会计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教师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丰富的课外资源,选择有趣的案例与课堂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创建高职会计教学的高效课堂,完成教学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潘军.浅谈案例教学法在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4)

[2]于楣,白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

[3]谢万健,邹香.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案例教学法”探讨[J].江西教育,2011(Z1)

第9篇:高中体育教学案例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作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桥梁,以案例的运用和讨论为突出特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总结评述三个基本环节。要提高公共教育学运用案例教学的有效性,就应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公共教育学,是各类师范院校为非教育专业本科、大专以及一些教师培训班开设的教育学课程,是体现教师教育特色、担负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普遍存在目标不明、教法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为了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了在工商管理界和法学界已获得广泛认可的案例教学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案例和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最为突出的特征就是案例的运用,这也是案例教学区别于其他方法的关键之处。一个案例应该包括实际的情境、典型的事件、完整的事件叙述、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因此,从教育学的独特角度,可以这样来给案例下一个定义:所谓案例,就是完整叙述发生在一个真实、复杂的教育情境中的、蕴涵一定的教育道理、能启发人思考的、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教育故事,在这个故事中可能也必须包含有一个或多个教育疑难问题或矛盾冲突,并且隐含着解决这些问题或矛盾冲突的多元化方法。

案例教学即教学中的案例方法,是指在教育学的教学过程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运用典型的教育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采取不同的案例呈现方式,使学习者进入某种特定的教育实践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独立研究和师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平等对话、积极研讨等形式,来加深学习者对于教育知识和原理的理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科学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体现新的教学理念的全新教学方法,为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构筑了一座桥梁。在公共教育学课中实施案例教学方法,培养学习者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能力,是进行公共教育学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案例教学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的实施

1.课前准备

(1)教师的准备。

1)精选案例。依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精心选编案例,是教师准备的第一个环节。笔者通过查阅大量资料,从国内外专业数据库、期刊、杂志、相关案例选编书籍等渠道搜集、整理、选编了几十个相关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力求保证这些案例具有客观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鲜明的目的性、问题性和丰富性,为案例教学的实施打下坚实的案例基础。

2)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仔细通读案例,分析案例材料,明确案例的背景,找出案例中的关键性问题。然后还要思考学习者可能提出的问题或者学习者在自学过程中可能会忽略或遇到的问题。最后,还要评估在课堂讨论中,是否会出现一种观点占上风的现象,或是否会展开真正的讨论。如果是一边倒,还要想办法扭转,扮演起与学习者的观点相对立的角色;如果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不能引发起讨论,就要从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发激发起学习者的思维。[1]总之就是对案例教学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情况进行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以保证案例教学的顺利实施。

(2)学习者的准备。首先要让学习者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应该由学习的被动者转变为主动者,由教学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其次要让他们明确自己有对案例做出分析讨论的责任,应该做好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的准备。在准备过程中,学习者应熟读案例材料,分析案例内容,有时还要写出个人阅读笔记。总之,学习者既要做好分享成果的准备,也要做好为别人提供可以分享的成果的准备。而且,还应为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2]

2.课上的实施

(1)呈现案例。在案例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来呈现案例:给学习者印发文字案例;教师自己生动形象地描绘案例;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描述案例;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案例;事先将文字资料发给学习者,让他们自己准备,以角色扮演方式来呈现案例。无论哪种呈现方式都是为了丰富案例引入形式,使学习者尽快进入案例情境,了解、掌握案例中揭示的有关事实、情况,设身处地地分析思考案例中人物的行为。

例如,在讲到《教师与学生》这一部分时,引入“两个孩子和两个老师”案例。

首先由老师讲述引出第一段:

“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10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然后带感情地愤怒地讲述第二段:

“对于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贱’字,以示‘训诫’。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拘留。”

第三段主要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事先将材料发给学习者准备,由一位同学扮演王老师,其他同学扮演下面的学生:

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元钱!”孩子们惊愕地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点,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讲得很好!讲台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元钱。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2)提出问题。将案例以各种方式呈现以后,教师会向学习者提出几个让他们讨论的问题。一类是案例概述问题,引导学习者从整体上对案例进行多角度的把握,加深他们对案例的理解。这类问题如:“在案例中涉及到教育教学中的哪些问题或原理?你认为中心的问题是什么?”另一类是理论分析问题,引导学习者将教育知识原理和案例事件联系起来,在运用原理对案例事件分析的过程中达到既深化了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又提高了对案例问题和教育教学实际情境的认识。这类问题如:“你认为在该案例中教师的处理方式合理吗?为什么?”第三类是教学决策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针对案例中出现的具有典型性的教育教学情境提出的,其目的是希望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习者对教育问题的分析、推理、判断和决策能力,并对他们以后处理类似的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这类问题如:“如果你是该案例中的教师,你如何处理她在课堂上遇到的情况,如何更好地管理课堂?在这节课后你又会怎样做?谈谈你这样做的依据。”[3]如上面所举的案例,就是通过以上几类问题来进行设问。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都是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进行。

(3)小组讨论。事先将学习者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5-6人,上课都以小组为单位坐座位。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要求学习者以学习小组形式,进行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每位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讨论,说出自己所作的分析及对问题的看法,供大家讨论、批评、切磋、补充。同时,要求学习者认真听取每位组员的见解,尊重每位组员的想法,包容与自己不同的意见与想法,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也不盲目接受别人的观点。要求学习者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的分析判断能力,这样才会提出有独创性的见解,有价值的观点。在学习者进行讨论的时候,教师在教室里来回走动,观察各个小组的讨论情况,鼓励督促那些不太积极的学生参与讨论,有时也提出一些问题以引发他们进行更深入的讨论。

(4)全班讨论。全班讨论是小组讨论的继续,是学习者展示他们关于案例的小组讨论结果的舞台。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讨论解决各小组有争议的问题,另一方面讨论为达到本次案例教学目标而设置的问题,最终确定解决问题的备择方案。首先,教师通过对案例所设问题的回顾,把课堂引入正式讨论阶段。然后选出2-3个案例的中心问题让学习者有重点地进行讨论,其余的做出一些提示。在就某一个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时,一般都选定一个小组做主题发言,其他小组做补充发言。为了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和畅所欲言的讨论氛围,教师发言不多,尽量把时间留给学习者,鼓励学习者多发言、多思考、多做出决定。教师也不会批评学习者的不同意见,只是在学习者作无谓争论时加以引导,让学习者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学会倾听其他同学的见解。最后,经过一番斟酌、思考甚至是辩论之后,留下2到3个备择方案。

(5)总结评述。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评述。即对案例分析以及学习者提出的各种备择方案进行总结,这一般都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主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案例讨论中的闪光点,并提出学习者在讨论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注意穿插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教育原理,强化前面所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的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如上例,教师总结评述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从教师职业素质的角度,重点强调教师的爱与情感是教育的基础;二是从学生观的角度,提出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受其学生观的支配,重点引出学生的基本特点;三是从师生关系的角度,重点揭示师生关系内容中的情感关系、认知关系、心理关系对教育活动的影响。在个别案例教学中,教师还指导发动学习者自己来做评述总结,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锻炼。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在全班讨论时,师生最终确定出2到3个备择方案,但教师在总结时绝对不会否定前面小组讨论时的备择方案,都会向学习者声明在实际教育情境中答案往往是多元的,让学习者充分理解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总结述评后,还要求学习者撰写案例分析报告,以书面的形式对自己在案例阅读、分析和讨论过程中所取得的收获,解决的问题,以及尚待释疑的问题作一总结,并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对教育原理的认识,案例分析报告的字数一般要求500-800字。

三、提高公共教育学案例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重视高质量案例的选编,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

案例选编是案例教学的基础工作,没有一定数量的符合教学目标的典型教学案例,案例教学就无法得到普遍运用。案例教学教师应与教育工作者、师资培训人员和其他一线教师共同合作来收集和编写案例。应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编写和选用更具本土化的教学案例。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学习借鉴国外大学建立案例教学资源库的经验,积极构建案例教学资源库,丰富案例教学资源。

2.处理好案例研讨与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构建系统的案例知识体系

教师应处理好具体的案例研讨与系统理论知识掌握的关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注意引导学生明确认识案例所涉及的具体要素、因果关系、问题与对策,阐明案例的本质;并根据案例所提供的属性和本质,进一步推论与其相关的同类现象和问题,使学生对单一的案例认识上升过渡到相应课程的理论结构理解、吸收和巩固上;使案例融于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中,直至把对具体案例的钻研和系统的理论学习合而为一,使案例教学产生较大的理论价值和最大的教育功能。[4]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加强案例教学的管理和培训

案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对案例背景应该非常了解,有一些专业研究,还要具备一定的相关领域经验和教学技巧。因此,案例教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思想观念、知识层次结构和教学能力等方面挑战自己、完善自己,以案例教学的实施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良好契机。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案例教学的管理和评估,重视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积极组织案例教学能力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相关领域实践,撰写调研报告和案例;还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学生对于案例教学的广泛参与,建立相应的学习激励机制。

总之,案例教学是笔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为培养创新型教师所作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教学的实践表明,在公共教育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案例教学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发展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学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反思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与效果。当然,案例教学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与其他教学方法相比,各有利弊。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考虑将讲授法与案例教学方法相结合,以及综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2]马治国.教育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教育科学,2006,(4):24-27.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