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黄帝内经》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0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骨王里的阿尔谢 读《黄帝内经》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0

读《黄帝内经》素问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20

2024-06-23 17: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原文)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乏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解读)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黄帝道:对。希望听听阴阳各分之为三,这是什么道理?岐伯说:这是因为阴阳之气有多有少,它的功用也各不相同。

帝曰:阳明,何谓也?岐伯曰:两阳合明也。黄帝道:阳明是什么意思?岐伯说:太阳、少阳二阳相合而明,所以称为阳明。

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黄帝道:厥阴是什么意思?岐伯说:太阴、少阴之气交尽,所以称为厥阴。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黄帝道:气有多少的不同,病有盛衰的不同,治法有应缓应急的不同,处方有大小的不同,我想听听划分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岐伯说:邪气有高下之别,病有远近之分,症状表现有在里在外之异,所以治法就需要有轻有重,总而言之,以药力达到病所为准则。

《大要》曰: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大要》说:君药一味,臣药二味,是奇方之法;君药二味,臣药四味,是偶方之法;君药二味,臣药三味,是奇方之法;君药二味,臣药六味,是偶方之法。

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所以说:病在近所用奇方,病在远所用偶方;发汗之剂不用奇方,攻下之剂不用偶方;补上部,治上部的方制宜缓,补下部,治下部的方制宜急;气味迅急的药物其味多厚,性缓的药物其味多薄,方制用药要恰到病处,就是指此而言。

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乏者,食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如果病所远,而在中道药的气味就已缺乏,就当考虑食前或食后服药,以使药力达到病所,不要违背这个规定。

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所以平调病气的规律是:如病所近,不论用奇方或偶方,其制方服量要小;如病所远,不论用奇方或偶方,其制方服量要大。

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方制大的,是药的味数少而量重;方制小的,是药的味数多而量轻。味数多的可至九味,味数少的仅用到二味。

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用奇方而病不去,就用偶方,这叫作重方用偶方而病仍不去,就用反佐之药以顺其病情来治疗,这就属于反用寒、热、温、凉的药来治疗了。

今天学习了用奇方、偶方治疗疾病。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