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猛将尉迟恭的绝招空手夺马槊,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骑枪和马槊 初唐猛将尉迟恭的绝招空手夺马槊,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初唐猛将尉迟恭的绝招空手夺马槊,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2024-07-12 03: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说里的单鞭,是一种流行于明代的重型钝器,其重量折合成今天大概是二十斤,长度接近一米六,因为使用时双手共用一鞭,故名单鞭。这玩意,不是力大的猛士,的确没法用。

上图:明代单锏招式

当然,唐朝的将领自然没法使用明朝的兵器。是和小说里一样,史书中记载的尉迟恭也是一员武艺高强的猛士,只不过他使用的武器并非是单鞭,而是马槊。

在当时,被称之为“甲骑具装”的重型骑兵非常流行。这些骑兵身穿重型铠甲,戴重型头盔,马匹的头颈和躯干也包裹着一层铁甲。在冲锋的时候,这些重骑兵脚踩马镫,身体前倾,双手或单手端着长矛,配合马匹奔跑时的冲击力,可谓无往而不胜。

上图:甲骑具装

而且这样的一群骑兵在奔跑中会产生很大的声响,大地都会为之震动。步兵方阵面对这样的攻势,很容易被吓到。就连后世的名将岳飞在面对金国重骑兵的时候,都不禁感慨,初上战场的士兵,只要手里还握得住枪杆子,便算得上勇敢了!

上图:《免胄图》中的重骑兵形象

这些少而精良的部队在其他军队的配合下,往往只需要一千人甚至数十人,就能够起到决定胜负的作用。我们耳熟能详的程咬金、秦琼、尉迟恭这些人,大多都是重骑兵的指挥官。他们经常要身先士卒,带着重骑兵攻入敌军阵中,几进几出,甚至有时候会直奔敌人的中军帐(指挥部),取敌将首级。

(直到热兵器时代早期,持矛冲锋的重骑兵依然是战场上不可忽视的突击力量)

可以说,他们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种兵军官。而尉迟恭,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更令人称道的是,尉迟恭不仅擅长使用马槊,而且懂得克制马槊,故而即使单骑攻入敌阵,他也能全身而退。

当时,李世民的弟弟齐王李元吉(当时他们都是皇子)也擅长用马槊,打算和尉迟恭比武。齐王建议两人将槊刃取下,只以槊竿比武。但是尉迟恭却说:“就算你加上刃,最终也不会伤到我的,请别去掉槊头,我把我的刃取下就好。”

上图:今天的欧洲依然保留了马上枪术比赛

在随后的比武中,李元吉到最后也没能刺中尉迟恭一下。

然而,真正神奇的故事,还在后面。比武之后,他的上司秦王李世民问他:“躲避敌人的槊和夺敌人的槊,哪个更难?”尉迟恭回答说:“夺槊难。”于是李世民让他给李元吉展示下夺槊的技巧。随后,李元吉骑马持槊发起冲锋,可是空手的尉迟恭接连三次夺走了李元吉的马槊。

看到这里,或许我们会觉得李元吉是个菜鸡。然而李元吉其实也是以骁勇著称的,其武艺不亚于他的哥哥李世民。他喜欢狩猎,擅长马上武艺,经常组织手下进行比武。

(玄武门之变复原)

要分析尉迟恭的绝技,咱们先得分析一下他们所使用的武器。

他们所使用的槊这种武器,槊,也称矟,因为他刺入人体后“shuo、shuo”的声响而得名,长度往往将近四米。矟的诞声,本身就和骑兵的流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骑兵刚刚兴起的时候,还没有发明马镫,骑射是最主要的作战方式。但是随着骑兵的普及,骑兵也开始需要执行一些冲击任务,尤其是对付手持盾牌,难以用骑射进行杀伤的刀盾兵。

在西汉中期,一种名为铍的长柄武器极为流行。在尹湾汉墓出土的《东海郡武库清单》里记载,在西汉后期的东海郡武库中,长柄武器共有矛五万把,戟近八万把,而铍近四十五万把。可见铍的流行程度。

上图:铍头

铍,就是插入长杆子里的短剑,其刃比矛长了不止一点半点。在实战中,铍比矛有更多的优势。

首先,更长的刃让骑兵使用时更为灵活。当时,骑兵没有马镫,无法进行持矛冲刺的战术动作。长刃的铍让骑兵可以进行劈砍,而且在执行刺击的时候,两边的长刃可以切割敌人,让铍头不至于产生向后的反作用力。

另外,在对付刀盾兵的时候,刺入盾牌阵缝隙的长矛很容易被敌人握着杆子拖拽,而铍的刃长,只需要刺入刃部便足以达到目标,敌人无法握持。

到了东汉,铍综合了矛的优点,即底部套住长杆,增加了牢固性。就这样,槊应运而生。槊也具有铍的最大有点——长刃。

上图:东汉槊头

但是,既然槊在一开始是有防止夺槊的功能的,为何尉迟恭还是能够空手夺走李元吉手中的马槊呢?

而且,是李世民故意让尉迟恭去夺槊的,可见他信心满满,完全不把李元吉放在眼里。难道是史书为了凸显尉迟恭的武艺,故意夸大了?亦或者是李元吉是李世民的政敌,故而被可以丑化?

其实,夺槊固然需要高超的技艺,但是我们分析其作战动作的话就会发现:在个人比武的时候,夺走敌人的马槊,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对于受过专门训练的人来说,是可以做到的。

在没有马镫的时代,骑兵的马上枪术主要动作是戳刺,刺击方向多为两面,这样可以避免反冲力,动作也更为灵活,故而当时的将领多喜欢在马上“横矛”或者“横槊”。史书记载是“左右刺击、特尽其妙”,是一种以技巧取胜的武艺。

上图:汉代持戟骑兵的戳刺战术动作

到了隋唐时期,重骑兵身穿重甲,脚踩马镫,为了追求冲击力,往往选用“负枪而进”的做战方式。即利用枪上的背带将枪斜跨在身上,一手或两手持枪,将槊头指向马前进的方向完全依靠马的冲击力,是一种以骑术、力量取胜的武艺。

这时候的开始,史书很少有“横矛、”横槊”的说法,而说“持矛”、“挺枪”。

上图:持矛冲锋的满清骑兵

上图:《武经总要》中的枪,明显有背带

在对付成阵的步兵尤其是刀盾兵时,这种战术非常有效。因为阵型中的步兵无法施展动作进行躲避,只能活活被刺死;如果步兵闪躲,那么阵型一旦散掉便容易溃败,骑兵直接碾压、撞击便可杀伤步兵。

但是,在个人比武的时候,尉迟恭有充分的空间进行躲闪。虽然马匹冲刺的速度很快,但是只要尉迟恭把握住时间,躲开李元吉的马槊,再抓住直长的槊杆。这时候,骑兵强大的冲力已经成为累赘,尉迟恭借力打力,李元吉必然握不住手中的槊杆。

(经典战争电影《最后的武士》片段,片中4分35秒开始有徒手夺枪的镜头)

当然,这已经足够说明尉迟恭的武艺有多么高超了。

其实除了尉迟恭外,另一员猛将程咬金也有过类似的战绩,不过他不是在比武中,而是在战场上对持马槊的骑兵进行反杀。

当时,瓦岗寨派遣程咬金和裴行俨营救单雄信,结果裴行俨中箭,程咬金骑马带着他往回跑。追兵在追击时用槊刺击,程咬金躲过一击,随即拼劲全身力气扭断其槊杆,幸免于难。不过,程咬金这个在技术上难度小于尉迟恭,因为他也是骑在马上的,身后的追兵刺击速度并没有马匹的加速效果。但是,当时士兵所用槊杆大都是用硬木上漆制成,能够徒手折断,也说明其力量实在惊人。

上图:虽然力大无比,但是历史上的程咬金祖上世代为官,画像上的他也颇为儒雅

注:本文为微信公众号中华冷兵器原创稿件,作者冬郎,任何自媒体或公众号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更多精彩内容怎么看?

(点击下面对应名字即可查看)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