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佳医生】马长林:精神科医生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长林简历 【十佳医生】马长林:精神科医生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

【十佳医生】马长林:精神科医生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

2024-07-10 05: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21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5月,经单位推荐和综合评议,评选出嘉定区2020年度“嘉宝杯”十佳医生。(嘉定区2020年度“十佳医生”名单揭晓)

在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健康嘉定”微信公众号将定期刊登十佳医生的先进事迹,积极弘扬“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崇高精神,充分展示行业先进典型的精神风范。

马长林 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 精神科副主任医师

1992年,马长林完成学业踏上临床医学之路,选择了精神科。2002年任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焉耆医院精神科主任。2013年3月,人才引进至上海市嘉定区精神卫生中心,任精神科男病区主任。

将近30年的精神科医疗经历,马长林深切体会到,做一名好医生难,做一名好的精神科医生更难。

马长林坦言,曾经他也动摇过、纠结过精神科这个岗位。

参加工作那时,他在同学、朋友面前都不敢说自己在精神科工作,总感到精神科医生社会地位低下,而且人们普遍对精神科存在世俗偏见。现在的他要感谢当年的自己,坚持了理念,坚定了信念。看到患者祈求解脱病疾的痛苦表情,看到家属背负经济、社会双重压力,再到患者康复出院后整个家庭重新扬起希望之帆时,坚定了马长林决心钻研精神科研究,以解除精神疾病患者的疾苦。

马长林的门诊上病人总是很多,经常忙碌到最晚下班。他说,刚到嘉定的时候,完全听不懂沪语和嘉定方言,病人并不多。精神科医生最担心的就是患者不愿意与医生沟通。在听不懂的情况下,患者怎么还会愿意配合呢?为了便于和病人进行沟通交流,尽快熟悉方言,他在半年中电视只看沪语电视,沪语书籍随身携带,还不断向同事请教方言特点。经过半年时间的集中学习,马长林基本能听懂沪语和嘉定方言。基本解决了医患交流问题,诊疗效果提高了,门诊病人量大幅提升。

光有微笑,感同身受,并不能解除病人身上的痛苦,过硬的医疗技术,才是治病救人的根本。

在临床实践中,他坚持不断探索新知识,做到刻苦钻研,练就过硬本领。精神科虽处在医学领域,却与人文社会领域有很多的交叉,体现为“一专多能”的独特职业角色。在马长林看来,他不仅是专业的医师,还要担当心理咨询、健康教育、社区服务等多种职责。精神科医生还应通晓哲学和人类学相关知识,以求能更加科学地了解和贴近人性,以恢复人的心理健康。2014-2016年,马长林主持嘉定区精神卫生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荣获嘉定区精神卫生“重点专科建设突出贡献奖”。

作为嘉定区心理危机干预队队长,马长林带领心理危机团队连续多年出色完成拉练训练;定期参与区卫生健康委、区工会、妇联、教育部门交办的危机干预案件;主动完成嘉定区中高考及清明祭扫医疗保障工作、重大安保、特殊节假日应急保障备班;参与小区燃气爆炸、校园暴力事件等多起重大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保障辖区居民心理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马长林是集中医学观察隔离点的“老大哥”。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地区来沪人员集中隔离观察点人员的心理援助工作,在全区首个隔离点上,面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他充分做好应急预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始终坚持冲锋在前,及时干预和疏导情绪躁动的隔离人员,一次次化解了潜在的矛盾。

“精神科医生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

职业,除了赋予医生治病救人的职责外,还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和担当。马长林曾赴云南迪庆州德钦县医疗扶贫帮困,顾不上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忘我工作,深入县医院、乡卫生院进行现场指导、培训和义诊,而到了晚上,他就靠着小氧气罐吸氧睡着几个小时。

正是这份执着,他在帮助无数患者重新走向社会的过程中,也领悟到了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更坚定了他献身精神卫生事业无悔的决心。

来源:区精神卫生中心

原标题:《【十佳医生】马长林:精神科医生是我一生无悔的追求》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