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超历史介绍 HTML

HTML

2023-03-29 09: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对于在维基百科上使用HTML,参见Help:HTML 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扩展名.html.htm互联网媒体类型text/html类型代码(英语:Type code)TEXT开发者W3C & WHATWG初始版本1993年,​29年前​(1993)最新版本5.2[1]/ 5.3(工作草案)[2]2017年12月14日,​5年前​(2017-12-14)格式类型文档文件格式扩展自SGML扩展为XHTML标准ISO/IEC 15445W3C HTML 5.1HTML活动标准免费格式?是网站www.w3.org/html/whatwg.org HTML HTML 動態HTML HTML5 音频(英语:HTML5 Audio) 画布 视频(英语:HTML5 video) XHTML 基础(英语:XHTML Basic) 移动概要 C-HTML HTML元素 Span与div HTML特性(英语:HTML attribute) HTML框架(英语:Framing (World Wide Web)) HTML编辑器 字符编码 Unicode(英语:Unicode and HTML) 語言代碼 文档对象模型 浏览器对象模型 样式表 层叠样式表 字体家族 网页颜色 HTML脚本(英语:HTML scripting) JavaScript WebGL WebCL(英语:WebCL) W3C 驗証服務 網頁超文本應用技術工作小組 怪异模式 网页存储 排版引擎 比较 文档标记语言 网页浏览器 HTML 非标准HTML HTML5(英语:Comparison of layout engines (HTML5)) 画布 媒体 XHTML 1.1 查论编

超文本标记语言(英語: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简称:HTML)是一种用于创建网页的标准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基础技术,常与CSS、JavaScript一起被众多网站用于设计网页、网页应用程序以及移动应用程序的用户界面[3]。网页浏览器可以读取HTML文件,并将其渲染成可视化网页。HTML描述了一个网站的结构语义随着线索的呈现,使之成为一种标记语言而非编程语言。

HTML元素是构建网站的基石。HTML允许嵌入图像与对象,并且可以用于创建交互式表单,它被用来结构化信息——例如标题、段落和列表等等,也可用来在一定程度上描述文档的外观和语义。HTML的语言形式为尖括号包围的HTML元素(如),浏览器使用HTML标签和脚本来诠释网页内容,但不会将它们显示在页面上。

HTML可以嵌入如JavaScript的脚本语言,它们会影响HTML网页的行为。网页浏览器也可以引用层叠样式表(CSS)来定义文本和其它元素的外观与布局。维护HTML和CSS标准的组织万维网联盟(W3C)鼓励人们使用CSS替代一些用于表现的HTML元素[4]。

目录 1 历史 1.1 发展 1.2 版本时间线 1.2.1 HTML 2 1.2.2 HTML 3 1.2.3 HTML 4 1.2.4 HTML 5 1.3 草案时间线 1.3.1 XHTML版本 2 标记 2.1 元素 2.1.1 例子 2.1.2 属性 2.2 字符与实体引用 2.3 数据类型 2.4 文档类型声明 3 语义化HTML 4 分发 4.1 HTTP 4.2 HTML邮件 4.3 命名规则 4.4 HTML应用程序 5 所见即所得编辑器 6 参见 7 参考文献 8 延伸阅读 历史[编辑] W3C制作的早期HTML标志 发展[编辑] 蒂姆·伯纳斯-李

1980年,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在承包工程期间,为使CERN的研究人员使用并共享文档,他提出并创建原型系统ENQUIRE。1989年,伯纳斯-李在一份备忘录中提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超文本系统[5]。他规定HTML并在1990年底写出浏览器和服务器软件。同年,伯纳斯-李与CERN的数据系统工程师罗伯特·卡里奥联合为项目申请资助,但未被CERN正式批准。在他的个人笔记中[6]伯纳斯-李列举“一些使用超文本的领域”,并把百科全书列为首位[7]。

HTML的首个公开描述出现于一个名为HTML Tags[8]的文件中,由蒂姆·伯纳斯-李于1991年底提及[9][10]。它描述18个元素,包括HTML初始的、相对简单的设计。除了超链接标签外,其他设计都深受CERN内部一个以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为基础的文件格式SGMLguid的影响。这些元素仍有11个存在于HTML 4中[11]。

伯纳斯-李认为HTML是SGML的一个应用程序。1993年中期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ETF)发布首个HTML规范的提案:“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互联网草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由伯纳斯-李与丹·康纳利(英语:Dan Connolly (computer scientist))撰写。其中包括一个SGML文档类型定义来定义语法[12]。草案于6个月后过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其对NCSA Mosaic浏览器嵌入在线图像的自定义标签的认可,这反映IETF把标准立足于成功原型的理念[13]。同样,戴夫·拉格特(英语:Dave Raggett)在1993年末提出的与之竞争的互联网草案“HTML+(超文本标记格式)”建议规范已经实现的功能,如表格与填写表单[14]。

在HTML和HTML+的草案于1994年初到期后,IETF创建一个HTML工作组,并在1995年完成"HTML 2.0",这是第一个旨在成为对其后续实现标准的依据的HTML规范[15]。

在IETF的主持下,HTML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因竞争利益而遭受停滞。自1996年起,HTML规范一直由万维网联盟(W3C)维护,并由商业软件厂商出资[16]。不过在2000年,HTML也成为国际标准(ISO/ IEC15445:2000)。HTML 4.01于1999年末发布,进一步的勘误版本于2001年发布。2004年,网页超文本应用技术工作小组(WHATWG)开始开发HTML5,并在2008年与W3C共同交付,2014年10月28日完成标准化[17]。

版本时间线[编辑] HTML 2[编辑] 1995年11月24日 HTML 2.0作为IETF RFC 1866发布。追加RFC的附加功能: 1995年11月25日:RFC 1867(基于表单的文件上传) 1996年5月:RFC 1942(表格) 1996年8月:RFC 1980(客户端图像映射) 1997年1月:RFC 2070(国际化) HTML 3[编辑] 1997年1月14日 HTML 3.2[18]作为W3C推荐标准发布。这是首个完全由W3C开发并标准化的版本,因IETF于1996年9月12日关闭它的HTML工作组[19]。最初代号为“威尔伯”(Wilbur)[20],HTML 3.2完全去除数学公式,协调各种专有扩展,并采用网景设计的大多数视觉标记标签。由於兩家公司達成了协议,网景的Blink元素和微软的Marquee元素被移除[16]。HTML对数学公式的支持最后成为另外一种被称为MathML的标准。 HTML 4[编辑] 1997年12月18日 HTML 4.0[21]作为W3C推荐标准发布。它提供三种变化: 严格,过时的元素被禁止。 过渡,过时的元素被允许。 框架集,大多只与框架相关的元素被允许。 最初代号“美洲狮”(Cougar)[20], HTML 4.0采用许多特定浏览器的元素类型和属性,并试图淘汰网景的视觉标记功能,将其标记为不赞成使用。HTML 4是遵循ISO 8879 - SGML的SGML应用程序[22]。 1998年4月24日 HTML 4.0[23]进行微调,不增加版本号。 1999年12月24日 HTML 4.01[24]作为W3C推荐标准发布。它同样提供三种变化,最终勘误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于2001年5月12日发布。 2000年5月 ISO/IEC 15445:2000[25][26]("ISO HTML",基于HTML 4.01严格版)作为ISO/IEC国际标准发布。在ISO中这一标准位于ISO/IEC JTC 1/SC 34(英语:ISO/IEC JTC 1/SC 34)域(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1、小组委员会34 – 文档描述与处理语言)[25]。 HTML 5[编辑] 主条目:HTML5 2014年10月28日 HTML 5[27]作为W3C推荐标准发布[28]。 草案时间线[编辑] 1991年10月 HTML标签[9],一个非正式CERN文件首次公开18个HTML标签。 1992年6月 HTML DTD的首个非正式草案[29], 后续有七个修订版[30][31][32](7月15日,8月6日,8月18日,11月17日,11月19日,11月20日,11月22日)。 1992年11月 HTML DTD 1.1(首个版本号,基于RCS修订版,版本号从1.1开始而非1.0),非正式草案。[32] 1993年6月 超文本标记语言[33]由IETF IIIR工作小组作为互联网草案(一个粗略的建议标准)。在被第二版[34]取代一个月后,IETF又发布6个草案[35],最终在RFC1866中发布HTML 2.0。 1993年11月 HTML+由IETF作为互联网草案发布,是超文本标记语言草案的一个竞争性提案。它于1994年5月到期。 1995年4月 (1995年3月编写) HTML 3.0[36]被提议作为IETF的标准,但直到提案在五个月过期后(1995年9月28日)[37]仍没有进一步的行动。它包含许多拉格特HTML+提案的功能,如对表格的支持、围绕数据的文本流和复杂的数学公式的显示[37]。W3C开始开发自己的Arena浏览器作为HTML 3和层叠样式表的试验台(英语:Test bed)[38][39][40],但HTML 3.0并没有获得成功。浏览器厂商,包括微软和网景,选择实现HTML3草案功能的不同子集并引入它们自己的插件(见浏览器大战)[16]。 HTML5的Logo 2008年1月 HTML5由W3C作为工作草案(链接(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发布[41]。虽然HTML5的语法非常类似于SGML,但它已经放弃任何成为SGML应用程序的尝试,除了一种替代的基于XML的HTML5序列,它已明确定义自己的“HTML”序列[42]。 2011年 HTML5 – 最终征求 2011年5月,工作小组将HTML5推进至“最终征求”(Last Call)阶段,邀请W3C社区内外人士以确认本规范的技术可靠性。W3C开发一套综合性测试套件来实现完整规范的广泛交互操作性,完整规范的目标日期为2014年[43]。2011年1月,WHATWG将其“HTML5”活动标准重命名为“HTML”。W3C仍然继续其发布HTML5的项目[44]。 2012年 HTML5 – 候选推荐 2012年7月,WHATWG和W3C的工作产生一定程度的分离。W3C继续HTML5规范工作,重点放在单一明确的标准上,这被WHATWG称为“快照”。WHATWG组织则将HTML5作为一个“活动标准”(Living Standard)。活动标准的概念是从未完成但永远保持更新与改进,可以添加新特性,但功能点不会被删除。[45] 2012年12月,W3C指定HTML5作为候选推荐[46]阶段。该阶段的标准为“两个100%完成,完全实现交互操作”。 2014年 HTML5 – 提案推荐与推荐 2014年9月,HTML5进入提案推荐阶段。[47] 2014年10月28日,HTML5作为稳定W3C推荐标准发布[48],这意味着HTML5的标准化已经完成[49]。 XHTML版本[编辑] 主条目:XHTML

XHTML是使用XML 1.0改写自HTML 4.01的独立语言。它不再被作为单独标准开发。

XHTML 1.0[50], 2000年1月26日作为W3C推荐标准发布。修订版于2002年8月1日发布,它提供与HTML 4.0和4.01相同的三个变化,这些变化被重新在XML中制定。 XHTML 1.1[51],基于XHTML 1.0 严格版,2001年5月31日 作为W3C推荐标准发布。修订版可使用模块化XHTM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的模块,2001年4月10日作为W3C推荐标准发布。 XHTML 2.0为工作草案,但为支持HTML5与XHTML5的工作,此草案被放弃[52][53][54]。 XHTML 2.0与XHTML 1.x不兼容,因此更确切的说这是一个XHTML风格的新语言而不是XHTML 1.x的更新。 在HTML5草案中规定一个XHTML语法,称为“XHTML5.1”[55]。 标记[编辑]

HTML标记包含标签(及其属性)、基于字符的数据类型、字符引用和实体引用等几个关键部分。HTML标签是最常见的,通常成对出现,比如与。这些成对出现的标签中,第一个标签是开始标签,第二个标签是结束标签。两个标签之间为元素的内容,有些标签没有内容,为空元素,如。

HTML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文档类型声明(英语:document type declaration),这会触发标准模式渲染。

以下是一个经典的Hello World程序的例子:

This is a title Hello world!

和之间的文本描述网页,和之间的文本为可视页面内容。标记文本This is a title定义了浏览器的页面标题。

文档标记类型用于HTML5。 如果未进行声明,浏览器会使用“怪异模式”进行渲染。[56]

元素[编辑] 主条目:HTML元素

HTML文档由嵌套的HTML元素构成。它们用HTML标签表示,包含于尖括号中,如[57]

在一般情况下,一个元素由一对标签表示:“开始标签”与“结束标签”。元素如果含有文本内容,就被放置在这些标签之间。

在开始与结束标签之间也可以封装另外的标签,包括标签与文本的混合。这些嵌套元素是父元素的子元素。

开始标签也可包含标签属性。这些属性有诸如标识文档区段、将样式信息绑定到文档演示和为一些如等的标签嵌入图像、引用图像来源等作用。

一些元素如换行符,不允许嵌入任何内容,无论是文字或其他标签。这些元素只需一个单一的空标签(类似于一个开始标签),无需结束标签。

许多标签是可选的,尤其是那些很常用的段落元素的闭合端标签。HTML浏览器或其他媒介可以从上下文识别出元素的闭合端以及由HTML标准所定义的结构规则。这些规则非常复杂,不是大多数HTML编码人员可以完全理解的。

因此,一个HTML元素的一般形式为:''content''。一些HTML元素被定义为空元素,其形式为。空元素不能封装任何内容。例如标签或内联标签。一个HTML元素的名称即为标签使用的名称。注意,结束标签的名称前面有一个斜杠“/”,空元素不需要也不允许结束标签。如果元素属性未标明,则使用其默认值。

例子[编辑]

HTML文档的页眉:...。标题被包含在头部,例如:

The Title

标题:HTML标题由到六个标签构成,字体由大到小递减:

Heading level 1 Heading level 2 Heading level 3 Heading level 4 Heading level 5 Heading level 6

段落:

第一段 第二段

换行:。与之间的差异是br换行但不改变页面的语义结构,而p部分的页面成段。

這是一個使用換行段落

链接:使用标签来创建链接。href属性包含链接的URL地址。

中文維基百科的連結!

注释:

注释有助于理解标记,但它不会在网页上显示。

HTML中存在以下几种类型的标记元素:

用于文本的结构式标记 例如,羽毛球将“羽毛球”定义为二级标题。结构式标记不指示任何特定的渲染,但大多数网页浏览器都会采用元素格式的默认样式。要在内容上实现进一步的风格可以使用层叠样式表(CSS)[58]。 用于文本外观的表现式标记,不论其目的 例如,'''粗体'''表示视觉输出设备应将文本“粗体”加粗,但如果设备无法做到这一点(如朗读文本的听觉设备),就不会发生什么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粗体'''与''斜體''也可能有相同的视觉效果,但在本质上它们更加语义化。如同'''加強文字'''与''強調文字''的区别。为支持CSS的使用,大多数表现式标记在HTML 4.0规范中不再被推荐使用。 超文本标记使文档的一部分链接到其他文档 锚元素在文档中创建超链接,其href属性设置链接的目标URL。例如:HTML标记中文維基百科会将文字"中文维基百科(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渲染为超链接。要将图片渲染为超链接,img元素要作为内容插入到a元素中:。 属性[编辑] 主条目:HTML属性(英语:HTML attribute)

大多数元素的属性以“名称-值”的形式成对出现,由“=”分离并写在开始标签元素名之后。值一般由单引号或双引号包围,有些值的内容包含特定字符,在HTML中可以去掉引号(XHTML不行)[59][60]。不加引号的属性值被认为是不安全的[61]。有些属性无需成对出现,仅存在于开始标签中即可影响元素[9],如img 元素的ismap 属性[62]。

许多元素存在一些共通的属性:

id属性为元素提供了在全文档内的唯一标识。它用于识别元素,以便样式表可以改变其表现属性,脚本可以改变、显示或删除其内容或格式化。对于添加到页面的URL,它为元素提供了一个全局唯一标识,通常为页面的子章节。例如,ID "属性"对于https://zh.wikipedia.org/wiki/HTML#属性 class属性提供一种将类似元素分类的方式。常被用于语义化或格式化。例如,一个HTML文档可指定类来表明所有具有这一类值的元素都从属于文档的主文本。格式化后,这样的元素可能会聚集在一起,并作为页面脚注而不会出现在HTML代码中。类属性也被用于微格式的语义化。类值也可进行多声明。如将元素同时放入標記与重要两类中。 style属性可以将表现性质赋予一个特定元素。比起使用id或class 属性从样式表中选择元素,“style”被认为是一个更好的做法,尽管有时这对一个简单、专用或特别的样式显得太繁琐。 title属性用于给元素一个附加的说明。 大多数浏览器中这一属性显示为工具提示(英语:Tooltip)。 lang属性用于识别元素内容的语言,它可能与文档的主要语言不同。例如,在中文文档中: 法语c'est la vie在法国的应用很普遍,意为“这就是生活” 。

缩写元素abbr可用于说明一些属性:

HTML

这个例子显示为HTML; 在大多数浏览器中,光标指向缩写时会显示标题文字“超文本标记语言”。

大多数元素采用与语言相关的属性dir 来指定文字方向,如 "rtl"采用从右到左的文本,比如阿拉伯语、波斯语以及希伯来语[63]。

字符与实体引用[编辑] 参见:XML与HTML字符实体引用列表和Unicode与HTML

在4.0版本中,HTML定义了一系列共252个字符实体引用和1,114,050个字元值參考。二者都支持单个字符通过简单的标记写入。文字字符与其对应的标记渲染的效果相同。

用这种方式“转义”字符的能力允许字符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