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与民间验辛苦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湘后人 要与民间验辛苦

要与民间验辛苦

2024-07-16 02:5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廉洁文化元素。我们开设“探访南粤史迹 传承廉洁文化”专栏,旨在解读广东廉洁文化的深厚底蕴,让博物馆里的文物、广阔大地上的遗产、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系列报道将走遍广东,为您展开一幅南粤廉洁文化史迹画卷。

  8月20日,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23年年会暨纪念宋湘仕滇21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在昆明举行,众多学者齐聚一堂纪念客家才子宋湘。

  宋湘,何许人也?梅州八贤之首,被誉为“岭南第一才子”,清中期著名诗人、书法家和循吏,在云南任职长达13年。

  从政多年,宋湘政声卓著、清名远播,备受百姓爱戴。光绪《云南通志》言其“历官皆著治绩,而奖掖后进,成就尤多,士林传其遗事,以为美谈。”

  近日,南方+记者实地探访梅州宋湘故居“太史第”,结合建筑和史料,串起这位客家先贤博学多才、勤廉为民的一生。

  白渡创乐出才俊

  “宋湘的名字在我的家乡梅县可谓是家喻户晓。在我少年时期,村里稍有见识的长辈都能讲出几个关于宋湘的传说故事。”作者李欣祥在《宋湘生平及作品研究》一书的序中便如此表述。

  李欣祥,梅州市宋湘研究会会长,对宋湘的一生经历和成就颇有研究。

  研究宋湘一生,他深有感触:“当我花了数年时间更加深入地了解宋湘的遗著和查阅了大量有关历史材料之后,这才发现宋湘这位二百年多年前的故乡先贤在他的成长经历、科举功名、文士品格、政治功绩和诗文书法等各方面都是非常值得挖掘的宝藏。”

  研究宋湘的生平,绕不过一个地方——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创乐村象湖坪。

  在这里,一座看似普通的客家民居,便是宋湘的故居“太史第”。这座建于清代的建筑,成为当地人缅怀宋湘的重要载体,也成为如今白渡宋姓人的主要宗祠。

  “故居内还保存有宋湘墓碑和宋湘瓉像赞碑的墓志铭各一块。”创乐村村干部、宋湘后裔宋达先介绍,村里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宋湘的故事和传说。

  “比如讲其如何满腹经纶、如何才思敏捷七步成章、如何智斗财主……”泡茶之余,宋达先都能脱口说出数个他听过的故事。

  史料记载,宋湘(1757—1826),字焕襄,号芷湾,出生于创乐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家庭生活十分艰苦。

  客家地区崇文重教,宋湘耳濡目染,靠着自己的勤奋,最终求学有成,考取功名:

  二十三岁,考取嘉应州州学生员;

  三十七岁,考取广东乡试第一名举人(解元);

  四十四岁,应嘉庆四年己未科会试中式,钦点二甲第十一名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同年十月丁父忧回籍守制,后任惠州丰湖书院院长和广州粤秀书院院长。

  至今,宋湘故居“太史第”金匾以及屋内“解元”“进士”两块红底金字牌匾,仍在彰显着宋湘的功成名就。

  博学多才的宋湘,服满重返翰林院后历任文渊阁校理、四川乡试主考官、贵州乡试主考官、咸安宫官学总裁、国史馆总纂、文颖馆总纂和教习庶吉士等职,公余之暇勤于笔耕,留下了极有价值的传世作品,有诗赋一千余首(篇)、时文六十余篇和书法墨迹约两百件。

  关于宋湘的成长经历,不少专家学者认为,寒门家庭出身让宋湘养成了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清正廉洁之风,科举之路的不易更让其始终保持着“要与民间验辛苦”的初心,影响其一生。

  清代朝廷每三年举行一次对京官品德和行为的考查,称为“京察”,每位京官都必须接受个人操守、政绩、才能和健康情况的考查,并做出“称职、勤职、供职”三个等级的评价。

  做了九年京官,宋湘参加过三次京察,每次均得到一等的评价。宋湘离开北京去云南赴任时在诗中写道:“回首十年香案直,退朝满袖只炉烟。”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自己清贫正直的京官生涯。

  力行为民之举

  这趟云南之行,宋达先收获颇丰:“我们收集了不少那边关于宋湘为官清廉的史料。”

  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23年年会暨纪念宋湘仕滇21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期间,李欣祥进行了宋湘生平、作品及在滇事迹简介,并举行其新作《宋湘在云南》新书首发签名赠书仪式。

  这场活动,再次将人们的思绪带回到嘉庆十八年(1813年)。

  那年六月,宋湘获外派到云南担任曲靖知府(正五品)。七月初,宋湘离开北京,长途跋涉数千里去云南赴任,出京时轻车简从,只带了衣物书剑和一名随从。

  曲靖是滇东重地,辖下有八个州县,人口过百万,农业生产比中原地区落后。

  嘉庆十七年(1812)秋,曲靖地区发生大洪灾,冲毁了大批农田和百余丈城墙,宋湘到任后首先展开补城治水的救灾工作,发动群众修复了南门西侧五十余丈崩毁的城墙。

  另一边,对经常暴雨成灾的潇湘河道,宋湘采取疏浚、排缺、滞洪等治理方法,使沿河的沾益州、南宁县和陆良县的大面积农田摆脱洪水威胁,连续两年秋季稻谷都获得丰收。

  宋湘在云南,是他人生中重要的一段经历,亦是他勤廉为民的有力佐证。

  在马龙州,他悉心策划,带头捐薪俸购买棉籽,安排专人指导当地乡民种棉花,并立即筹措资金购买纺车500台,无偿分发给百姓,让妻子教他们纺纱织布。马龙百姓深记宋湘政绩和厚德,把所织之布称为“宋公布”。

  在署理广南府知府期间,百姓用水困难,宋湘捐款俸并亲自勘测水源,开凿东、西两塘引水至城内供百姓饮用。宋湘还拿出自己的俸钱将坍塌多年的西、南、北三座城楼修复一新,择地修建万寿宫作为府学校舍,宣扬文明教化。宋湘任职一年半后离开广南,当地群众立生祠纪念他,并将其事迹记入《广南府志》。

  在大理护理迤西道尹篆时,饥荒瘟疫并行,宋湘捐俸买药,抚恤百姓组织自救,自购松籽3石指导百姓植树造林。

  在永昌府时,他捐俸银170两修复书院,每年培养学子数百人。

  ……

  怀着一颗为民心,力行为民之举。在云南为官十三年,宋湘每到一地都能勤勉敬业,重视文教,为民谋利。

  据查,清代知府(正五品)每年的正俸只有白银一百余两,禄米一百余石,外加养廉银一千余两,每年的收入为两千余两。

  清贫淡泊的宋湘,除了一家人粗茶淡饭的开支,其余收入几乎全都用于发展当地的民生事业。道光三年,宋湘任满离开永昌府时曾写诗调侃自己:“归计未成先卖马,妻儿准备事耕蚕。”

  关于宋湘,《云南大理图书馆记》如是评价:“明清两代人至云南的外省人当中,宋湘是最受人们尊敬和称赞的一位。”

  弘扬清廉之风

  宋湘,从梅州走出去,最终也回到了家乡。

  道光五年(1825)冬,宋湘升任湖北督粮道员(正四品),次年春押运湖北粮船百余艘沿长江东下,在瓜州转漕运(京杭运河)北上,历时近半年才抵达通州临清交差。旅途湿热的气候和繁重的督运事务令宋湘染上暑热病。

  在京延医调养数月,宋湘八月底离京至十月初才返抵武昌,当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病逝于任所,享年七十一岁。家属将其遗体殓棺,次年春夏运柩回籍,葬嘉应州城西教子岃。

  让人难以想象的是,这位从官多年的才子宋湘,留下的遗物仅书籍数箧,佩刀一柄,画像一幅,外加《红杏山房诗钞》木刻版数百块而已。

  史料记载,为官期间,其象湖坪故居旧貌依然,宋湘未增添一砖一瓦,子孙清贫依旧,宋湘未助谋一官一田。

  清贫一生留佳话,毋庸置疑,才子宋湘,留给后人最宝贵的是文化的结晶;廉官宋湘,留给后人最宝贵的是精神的洗礼。

  近年来,梅州相继盘活宋湘故居资源,讲好宋湘勤政爱民、执着追求学术的故事,激励后人。梅州市、梅县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洁教育基地相继在宋湘故居揭牌。

  2020年3月,集宋湘生平和诗书作品展示、廉政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与山水、田园和宋湘故居连成一片的宋湘纪念公园建成,与宋湘故居相连、相融,全面展示了宋湘六个阶段的人生经历及其在诗歌、书法、勤政廉政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提升了村庄环境,也让村民和游客对宋湘有更深的了解。

  “今年以来共有七批(次)学习团前来学习,感悟宋湘的廉洁精神,品味宋湘文化。”宋达先透露,将用好云南客家文化研究会2023年年会暨纪念宋湘仕滇210周年文化交流成果,进一步加强两地的互动。“将在近期开展文化互相交流互动,结合宋湘故居和纪念园进一步讲好宋湘故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