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问题争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歇尔综合 劳动价值问题争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劳动价值问题争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2023-03-06 15: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是 否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立即领取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劳动价值问题争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社会经济背景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近代历史向现代历史的转变,技术生产方式的变化引起企业组织和产品交换形态的更新,经济组织形式和观念形态也随之迅速变革。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相比,在新的时代科学理论开始指导技术发明,熟练工人凭借经验进行重大技术发明的日子已经成为过去,包括莱特兄弟也是在吃力地学习了德语搞清了流体力学理论才把飞机送上天。电磁学、热力学和化学以及实验室的发展使得新式发明层出不穷,专利制度开始在各国确立和强化。除了蒸汽机的进一步改进和广泛应用外,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化工与通讯的发展使机器的形态不断升级,机器的应用更富有效率和广泛。随着印刷技术的变革、广播技术的出现等,精神消费品开始以商品形式大量进入人们的生活。技术发明和小说等精神产品在生产上呈现出与物质产品截然不同的特点,它们的消费特性也与物质产品不同,对于人们立足于物质商品形成的经济和价值观念形成一定的冲击。

在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的迅速发展为工业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和消费者,农业在资本有机构成上逐步改变了马克思时代的特点,其比例也逐渐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相一致。又加上化肥的应用与种子的改良,粮食的刚性供给条件开始改变,包括谷物在内的其他食品的生产与加工也在实现以机械化为主的科技变革,这些生产进一步脱离客观的自然制约而为人类主观的智慧所控制。在工业生产上也出现了巨大的改变,旧式产品的产量由于技术的迅速提高很快变得滞销和过剩,而伴随技术提高而产生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流水线生产模式等使劳动生产率更是大幅提高,这些结果带来的商品过剩使普通产品的成本降低空间十分狭小,开发和生产新产品成为企业富有活力和经济持续繁荣的重要保证。这个变化使得商品生产的客观成本的重要性相比新产品的性能迅速降低,物质生产的重要性让位于精神发明,生产成本的重要性让位于消费评价。生产能力的提高和重工业化、新的信息交流工具和新型交通工具以及道路的出现和大量应用也使生产集中和整合的成本迅速降低,单个企业的规模迅猛扩大,开始出现经济垄断并取代市场自由竞争的主导地位,导致生产的相对过剩和有效需求的不足。

自由竞争时代的价格形成机制开始被经济垄断时代的价格形成机制所取代,生产以及生产成本不再是主要问题,劳动力成本在新产品中的比例迅速下降,市场的消费需求成为关键,新产品的面市使老产品的价格降低,仿佛价格的形成主要不再取决于生产及其成本,而是取决于消费和消费者的心理评价,这为主观效用观念在经济学上被人所接受提供了社会基础。经济的震荡和产品的生命周期以及供求的剧烈波动使人们从刚性的经济观念走向寻求均衡状态的弹性经济观念,于是数学中的极限理论开始进入经济理论,形成经济学的边际概念。

社会经济客观关系的变化也改变着理论家对世界的看法,改变着普通人对各种观念的接受,对这些客观关系本身的认识也因人们观念的变化而改变。随着经济垄断逐渐主导社会经济生活,边际效用价值理论也逐渐成为解释经济问题的主流理论基础,新的社会利益分化造就了理论分歧不断演化,批判过去的古典劳动价值论和新生的marxian的价值理论以及其他不符合他们口味的理论,成为资产阶级在其经济理论转变后,重新确立自己的利益诉求迫不及待的任务。

从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发展来看,经济垄断在价格形成、社会经济生活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边际效用理论和科学主义的经济学也逐步成为主流。但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不仅导致主导性经济关系和现象内部的复杂性,以及与之相应主流经济学内部也呈现出不同的流派,也导致在经济利益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国家民族和利益群体具有不同的理论表达。德国的历史学派从强调国家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发展到强调人的精神和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marxian主义经济学经由lennin主义的经济观点和su联ge命的胜利转向以计划经济为代表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以及修正的marxian主义经济观的出现,都是这后一种情况的表现。

二、边际理论发展背景

边际效用理论不是突然之间由个别理论家所得出的创见,在它形成之前,主观效用价值理论至少从亚里士多德时已经开始并不时在历史上作为经济价值观点出现,所谓边际即数学上的极限,关于它的学问微积分也先于边际效用理论200年就出现并运用于力学之中了。资本主义经济垄断时代的到来为这个理论的出现提供了契机,在这个时代到来之前,不是边际和效用这两者在理论上不能结合,确切的是没有对其接受的强烈现实需要。

主观效用价值理论可以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他开始从主观的消费需求评价物品的价值,把财富分为两大类即有用财富和货币财富。在中世纪阿奎那以物品效用解释“公平价格”,这个价格即是他认为合乎交换法则的价格,相当于后来的价值含义。他写道,“可出卖的物品的价格,不是取决于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而是取决于它们对人的用处。”在欧洲近代,杜尔阁著书《价值与货币》,开始用数学的方法分别计量效用和稀少性的作用,并依据这样确定的效用理论来解释价格和市场现象。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的同一年,孔狄亚克发表《商业和管理》一书,反对客观地解释价值:“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即价值被看作不依我们评价为转移的、物本身所固有的绝对性质,这―混乱的概念是引起拙劣见解的根源。……就是说,价值基本上存在于我们对其效用所作的评价之中”。正如理查德・威特利在1833年的《货币通俗讲话》所称的那样,主观效用价值理论的口号是,“不是劳动使物品具有价值,而是它们有价值才值得为它而劳动。”但是以孔狄亚克为代表的效用价值理论遭到了斯密等人的强烈反对,包括边沁功利主义的效用理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前,影响力不大。marxian则在《资本论》中批判过效用原则,“效用原则并不是边沁的发明。他不过把爱尔维修和18世纪其他法国人的才气横溢的言论平庸无味地重复一下而已。……他幼稚而乏味地把现代的市侩,特别是英国的市侩说成是标准人。凡是对这种古怪的标准人和他的世界有用的东西,本身就是有用的。他还用这种尺度来评价过去、现在和将来。”

效用价值理论并非突然间转变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如上已经提到的,在其思想萌生时期,就开始倾向于与数学上的极限或所谓边际方法相结合。牛顿和莱布尼茨在17世纪各自独立创立了微积分理论,以极限方法来处理力学等相关问题,但把这种方法运用于分析经济问题和价值问题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伯努利在1738年对经济风险的分析开始引入极限方法,提出边际效用和边际递减思想。安德森的级差地租理论也是对极限理论或边际分析在经济问题上的一定程度运用,这一点也为李嘉图和马克思所认可并继承下来。劳埃德开始以边际效用来分析价值,举例说明了边际效用递减对于价值决定的影响,从边际效用而非一般效用分析价值关系。

效用价值理论与极限方法的结合从戈森起开始摆脱萌芽阶段而逐渐形成一种理论,他在19世纪中叶的著作《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提出了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的一些基本原则。其后不久,所谓“边际革命”的三个奠基者门格尔、杰文思和瓦尔拉分别运用以微积分为主要内容的数学分析方法构建了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的体系,并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期由马歇尔综合、折衷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逐渐盛行起来。至此由牛顿和莱布尼茨两百年前创立的微积分正式与主观效用价值理论相结合,形成了新的经济理论,用杰文思的话说,经济学是研究“快乐与痛苦的微积分”。对于这个方法,“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曾经指出:边际原理实际上是高等数学和数学物理学所发挥的下述基本概念的应用,即把已知量看作可变量(一般来说是连续可变量),并把它们的变化率看成新的量(牛顿的微分数,莱布尼茨的微分系数)。”

在marxian逝世以后,en格斯已经开始注意到边际效用价值理论,“现在这里最时髦的理论是斯坦利・杰文思的理论,按照这种理论,价值由效用决定,就是说,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另一方面,价值又由供应限度(即生产费用)决定,这不过是用混乱的说法转弯抹角地说,价值是由需求和供应决定的。庸俗政治经济学真是比比皆是!”en格斯对这种理论从主观效用和供求决定价格的立场进行了批判,但是关于如何评判其中的边际方法却没有给后人以提示。边际效用价值理论从主观效用价值理论发展而来,主观效用价值理论是与劳动价值理论根本对立的两种理论,它取代劳动价值理论居于主导地位离不开边际方法或微积分理论的应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分享0 收藏0 回帖 关键词:劳动价值 Marxian 第二次工业革命 社会主义经济学 庸俗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 哲学分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