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不能飞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歇尔经济理论的特点 “自然不能飞跃”

“自然不能飞跃”

2023-12-27 05: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自然不能飞跃”

 

1890年,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版。在扉页上,马歇尔仅写了一行字:“自然不能飞跃”。

在马歇尔知识成长的过程中,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的《物种起源》问世;1862年,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的《第一原理》出版。达尔文的进化论和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都对他产生了重要影响。“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也和自然界一样,存在生存竞争、弱肉强食和优胜劣汰,贫富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马歇尔认同“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并将其应用于经济学研究中。他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物界有着共同之处,支配生物界的自然进化规律、生存竞争规律也适用于人类经济活动。人类社会的发展与与生物世界一样也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经济学不过是广义生物学的一部分,社会的改良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厂商也和自然界中的生物一样,在自由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也一样会经历优胜劣汰,经历兴盛和衰败。“自然不能飞跃”,集中体现了马歇尔的经济进化观念。他在《经济学原理》第八版序言中着重指出:经济进化是逐渐发生的,尽管经济的进步有时由于政治上的事变而停顿或倒退,但它的前进运动绝对不是突然的。经济进步可能由于人们创造性的思想和辛勤的工作而加速,但无论怎样加速,经济进步总是渐进的,而且,相对于人类对技术和自然正在日益增长的驾御控制能力而言,经济进步是缓慢的。虽然制度可以迅速加以改变,但必须与人的变化相适应。如果制度改变得太快,超越了人的变化及其适应能力,社会就不能维持稳定。

“自然不能飞跃”。马歇尔认为,经济进化不仅是渐进的、缓慢的,还是连续的,经济学的发展也是一个缓慢而连续的过程。由此,马歇尔提出了“连续原理”。“连续原理”是马歇尔构建经济学综合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也是马歇尔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特征。他说:“本书如有它自己的特点的话,那可说是在于注重对连续原理的各种应用”。[1]“连续原理”是接受斯宾塞“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础上,受古诺在经济学中运用连续函数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马歇尔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自然规律具有一致性,各种经济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渐进的而不是突变的,这种渐进性就是“连续的数量关系”。

马歇尔所主张的“连续原理”有以下几方面含义:

第一,各种社会经济现象、一切经济因素、概念、范畴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关联的,没有明显的性质上的严格区别,只有数量和程度上的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连续关系。例如,工人与资本家只有追求金钱数量大小的程度差别,而没有质的区别。他们都企图寻找最好的市场或职业,都在参与竞争,都在谋求自我利益的实现。价值和市场价格也只是长、短期的区分而已,但时间上的长、短期却是连续的。市场价值是由偶然因素占压倒优势而形成的价值,而正常价值却是各种经济条件不受干扰并且有充分时间使其影响充分实现而形成的价值,这两者之间可以用一种连续的次序而彼此连接起来。尽管人类通过“努力”和“牺牲”所形成的商品供求与有形货物的供求不同,但由于有形货物本身就是人类“努力”和“牺牲”的结果,因而它们之间有的只是程度上的差别,而不是本质上的差别。

第二,各种经济现象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决定的,它们之间是一种函数关系,没有最终起决定作用的东西。例如,供求、价格和生产之间只有相互关系,而没有因果关系。供求的变动会引起价格变动,价格的变动又会引起生产变动,生产的变动又引起供求变动。这三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会使价格停止波动,使供求趋于均衡,使生产达到稳定状态,从而形成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正因为如此,马歇尔指出:“一个经济问题的各种因素不是被看作以连锁的因果关系逐一决定的,如甲决定乙、乙决定丙,等等,而是将它们看作互相决定的。大自然的作用是复杂的:如果把这种作用说成是简单的,并设法以一系列的基本命题来阐明它,毕竟没有什么好处。”[2]

第三,经济思想或经济学说的发展是连续的。马歇尔强调经济思想发展的连续性,强调当代经济思想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他认为,新理论乍一看起来似乎与早期学说相矛盾,但实际上,新理论往往是旧理论的延续,是对旧理论的补充、修改和发展,而很少是在推翻旧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他看来,古典经济学和边际学派之间就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经过适当的处理,这两个理论可以综合到一个体系中。关于价值的决定,古典经济学主张劳动价值论,而边际学派主张边际效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实际上是从供给的角度,也就是成本的角度来讨论问题;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需求的角度,也就是效用或者边际效用的角度来讨论问题。马歇尔认为,单纯从供给或者需求的角度,都不可能对价值决定给出一个确定的解说。因为价值实际上是由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共同决定的。就像你要问——用剪刀裁纸时是上刃还是下刃起作用——这样的问题毫无意义一样。既不是上刃裁开了纸,也不是下刃裁开了纸,而是上刃和下刃共同裁开了纸。同样的,决定价值的既不是供给也不是需求,既不是劳动 也不是边际效用,而是供给和需求,劳动和边际效用的共同作用。这样,马歇尔将反应劳动价值论的供给曲线和反应边际效用价值论的需求曲线放在一个坐标系里,用供给和需求来共同决定价值。这就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马歇尔之后,关于价值决定的问题在主流经济学中基本上就被解决了。

“连续原理”对马歇尔经济学综合体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正是因为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具有连续的特点,边际分析的意义才能凸显出来;也正是因为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连续的特点,时间因素的引入对经济分析才具有更加深刻而现实的意义。最重要的是,正是因为各种观念、思想、理论之间的连续性,弥合各学派的理论分歧,构建综合性的理论体系才有可能。

“自然不能飞跃”,马歇尔的这一观念,对于理解经济思想发展历史的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按照马歇尔的这一观念,经济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具有渐进或者进化的性质。新的思想的形成,总是实践和理论渐进演化的结果,而不可能是转瞬之间疾风骤雨的突变。以“边际革命”为例,可以很好阐释这一认识。如果我们将“革命”理解为一种研究范式的转变,理解为人们主观认识的变化,确实是存在的。但是,如果将“革命”理解为一种断崖式的变化,一种平地起惊雷的突变,那就值得怀疑。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三个国家的经济学家在相差不远的时间内出版著作,讨论劳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自此之后,经济学的面貌,从对象到范围,从方法到工具,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突然出现的。实际上,在“边际革命”之前,相关理论就已经在思想和理论界逐渐发展着了。在边沁(1748-1832)讨论效用计算时,已经有了边际和边际效用的概念,有了最大化和最小化的思想,有了用微积分计算和比较效用的认识。而且,边沁还远远不是最早提出边际思想的思想家。边际运动引起经济学方法的变化,尤其是数学在经济学的应用,这是边际革命带来的最大变化。其实,经济学中的数学应用,在十九世纪上半页的欧洲一些具有自然科学素养的思想家中就得到推广了。德国数学家冯·杜能(1783—1850)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一书。在讨论区位理论时,杜能得出后来的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理论,而且,在确定孤立国的产业区位布局时,用数学方法证明了MR=MC的收入最大化原则。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古诺(1801—1877)在其出版于1838年的《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中就广泛使用数学来讨论经济问题,实际上他在讨论需求函数和需求曲线的过程中,在研究寡头市场的过程中,已经在使用边际分析。法国土木工程师杜普伊特(1804—1866)同时是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和经济学家。在其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出版的一系列有关公共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论文中,讨论到有关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很多重要命题。实际上,杜普伊特已经阐释了边际效用递减,并且根据边际效用曲线得出了需求曲线;有了需求曲线,杜普伊特还得出了“消费者剩余”的认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对边际效用经济学作出最重大贡献的是德国数学家和经济学家戈森。在其1854年出版的《论人类交换规律的发展及人类行为的规范》中,戈森提出并证明了后来被叫做“戈森第一定律”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被叫做“戈森第二定律”的边际效用相等规律(Mux/Px=Muy/Py  )。边际革命中三位经济学家在提出他们的理论时,似乎还没有接触到以上思想家的著作,但并不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就是完全的独创,也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与前人无关。思想的发展是一条连续的河流。入海口的任何一条大河,都是由若干小河汇流而成,而任何一条小河,又都是由无数小溪汇流而成。即使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三位边际学派经济学家确实没有接触过以上思想家的著作,但前人的思想可能已经融入时代的学术氛围之中,在他们的思想形成过程中可能已经无意识接受了那些思想家的某些认识。

“自然不能飞跃”。马歇尔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经济思想的发展是连续的,是渐进的。这一认识,对于我们理解经济思想史上某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也能提供帮助。比如,对于十七世纪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评价,在不同的学术派别那里是存在矛盾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看到威廉·配第对劳动价值论的贡献,认定他是古典经济学家的奠基人;而主流经济学看到威廉·配第思想中有支持国家干预的思想,就认定他是重商主义者。在现代经济学中,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是不同的,他们处在经济思想发展的不同阶段,而且他们观念和主张在主要的方面是对立的、同一个人,即使重商主义者又是古典经济学家,看起来这里确实存在矛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主流经济学对配第的不同评价当然存在立场的偏见,存在历史评价的主观性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其实是可以解释和解决的。就经济学整体的历史演变而言,存在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明确区分,不过这种区分是在研究者站在历史发展的远处和高处完成的。就配第来讲,他本人处在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过渡的时期,他的思想有着重商主义和古典经济学的双重倾向和双重特点就不足为奇。其实,配第的重商主义思想倾向主要是体现在他早期的著作当初,到了晚期,重商主义思想其实已经被慢慢克服了。配第个人身上体现的这种思想的转变,其实不是什么矛盾,而恰恰说明了经济思想的发展是连续的,它体现了马歇尔所说的——自然不能飞跃。

 

[1]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P12

[2]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P15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