揩油真菌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症状和图片 揩油真菌

揩油真菌

2024-07-07 12:0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者 | 李姝

单位 | 河南省沁阳市人民医院

某一天,我闲来无事,头皮发痒,看着荧光染液,心也跟着痒痒,于是取了些头皮屑,压片滴加荧光染液之后,就看到大量的像保龄球一样的孢子,偶尔看到一些短小的菌丝,瞬间整个人感觉汗毛直立,这么多菌,平常挠头一下就要带下多少菌呀,要抓狂了。

其实这些是马拉色菌,一般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皮肤上(注释:狗和猫的马拉色菌皮炎是慢性的、复发的,所以养宠物的也要小心这个菌的感染),在3 - 6 个月大的婴儿皮肤上时即可存在,是脂质依赖性酵母,占人类皮肤真菌总数的80% 以上。

马拉色菌属与几种常见的皮肤病有关,包括脂溢性皮炎 (SD)、花斑糠疹 (PV) 和马拉色毛囊炎。近些年来,新出现的证据表明马拉色菌可能导致其他疾病,如特应性皮炎(AD)和牛皮癣。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马拉色菌可以引起严重的皮肤和全身感染。

马拉色菌不能独立合成脂肪酸,因此依赖于富含皮脂腺的皮肤区域产生的油脂,尤其是躯干、面部和头皮。在皮肤科门诊,医生如果怀疑马拉色菌的感染,会让患者做一个病变部位皮屑的直接显微镜检查,在荧光显微镜下查找孢子和菌丝。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做马拉色菌的培养,因为其特性,所以我们会使用添加了色拉油的培养基进行培养。

(图片来自网络)

其实和马拉色菌相关的几种疾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很多是被我们忽视的。

一起来看看,怀疑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就诊,及时治疗。

脂溢性皮炎(SD)

01

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为1%至 3%,如果包括较轻的头皮屑病例,这一比率会更高。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发病率最高,高达33%。SD具有季节性模式,更常见于冬季。男性略占优势,发病率在青春期和50 岁达到高峰。

SD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红斑、油腻、剥落斑块,主要累及头皮、鼻唇沟、眉毛和胸部。头皮屑的出现与头皮上的红色、油性、鳞状斑块相似,但不那么严重,可能是瘙痒的。SD在儿童中通常是自限性的,最常见的表现是头皮受累,即所谓的“乳痂”。

成年女性在鼻翼两侧也会经常出现这种情况,要引起重视,不能认为是清除粉刺过勤引起的。

(图片来自网络)

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图片来自谭纯娟老师)

花斑糠疹(PV)

02

20至 50岁的成年人好发。夏季和热带地区的发病率较高,患病率接近40%。PV占温带地区皮肤科就诊的3%。

PV的特征性表现为多个圆形至椭圆形斑疹、斑块或斑块,颜色各不相同,从色素减退到色素沉着过度的红色、蓝色、粉红色或灰色。皮损可能有外周鳞屑和瘙痒。

(图片来自网络)

直接涂片荧光染色

马拉色菌毛囊炎

03

更常见于炎热潮湿的环境中。它与免疫抑制相关,通常与痤疮和其他马拉色菌疾病(包括SD 和PV)同时发生。这种情况可能占我国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 至 1.5%。

马拉色菌毛囊炎在临床上可能表现为与痤疮相似的红斑丘疹和脓疱,伴或不伴瘙痒。最常见的病变是圆顶形的粉刺丘疹。

(图片来自网络)

(直接镜检涂片,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治疗呢?

目前关于马拉色菌治疗的大多数文献都与SD、PV和马拉色菌毛囊炎相关。一般来说,马拉色菌属对具有角质层溶解和抗炎特性的局部和口服药物以及抗真菌活性敏感。含有硒和锌盐、丙二醇和含硫化合物的洗发水和面霜是最早引入的治疗方法之一,并且通常有效。局部治疗也可以使用特定的抗真菌药,包括唑类和特比萘芬。更严重、弥漫性或顽固性疾病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治疗。

经验用药上局部和口服皮质类固醇是SD的治疗选择,但抗真菌药甚至局部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已显示出较好的结果。治疗SD的主要目标是减少马拉色菌的增殖和由此产生的炎症反应。

一线治疗包括具有抑真菌和杀真菌特性的外用药、外用抗真菌药或皮质类固醇。吡啶硫酮锌、硫化硒和1%环吡酮乙醇胺可用于洗发水、乳霜和凝胶中,由于其抗真菌、角质层溶解和抗炎特性,通常被使用。唑类药物,如2%酮康唑和2%氟康唑洗发水,有效且耐受性良好。它们可与局部皮质类固醇联合使用,以获得额外的抗炎作用。对于广泛性或顽固性SD,口服酮康唑,200 mg,持续 4周或伊曲康唑,每天200 mg,持续一周。

同样,局部抗真菌药是对抗PV的一线药物,包括咪唑类、环吡酮乙醇胺、硫化硒和吡啶硫酮锌洗发水、水杨酸制剂和过氧化苯甲酰。全身性抗真菌治疗是与外用药物联合使用或单独用于更广泛受累或耐药性疾病的一种选择。

皮肤作为人体的第一道屏障,日常受到来自各种病原微生物以及物理的,化学的等等的各种损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已的皮肤状况,有问题及时就诊,保护好我们的第一道屏障。

做为检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的去学习临床知识,充实自已的知识结构,知其然而要之所以然,以前埋头沉迷于自已的专业的我自已,也在不断的学习中,希望能真切的帮助到患者,真切的提升检验的价值。

参考文献:

[1]Xue-Er Zhanget al.Microbiome: Role in Inflammatory Skin Diseases.PMID: 38375021.PMCID: PMC10876011DOI: 10.2147/JIR.S441100[2]章强强等.马拉色菌相关病例的探讨 .OI: 10.3969/j.issn.1673-3827.2007.03.017

[3]郑晓欢等,马拉色菌常见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DOI: 10.3760/cma.j.issn.1007-1245.2018.15.002

[4]Ditte M. L. Saunteet al.Malassezia-Associated Skin Diseases, the Use of Diagnostics and Treatment.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0; 10: 112.Published online 2020 Mar 20.

[5]Shree Harsha Vijaya Chandra et al.Cutaneous Malassezia: Commensal, Pathogen, or Protector?Front Cell Infect Microbiol. 2021 Jan 26:10:614446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