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马拉色菌皮炎的最新4大要点:病史、症状、诊断与治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拉色菌毛囊炎好转的图片 总结马拉色菌皮炎的最新4大要点:病史、症状、诊断与治疗

总结马拉色菌皮炎的最新4大要点:病史、症状、诊断与治疗

2024-07-16 02: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动物特征

无年龄或性别好发倾向。

03

病史

马拉色菌通常继发于其他皮肤病。临床症状改变,以及原本有效的治疗方法失败都可能是指向马拉色菌的线索。

如季节性瘙痒变成非季节性瘙痒;瘙痒区域改变,包括特应性皮炎非典型区域(如颈部腹侧)的瘙痒;先前有效的抗生素如今反应不佳;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下降等。任何过敏病例出现瘙痒变化(强度或部位改变),或瘙痒的治疗效果突然变化时,应着重检查马拉色菌、脓皮病和体外寄生虫。

04

临床症状

体格检查时,可见症状有苔藓化、红斑、油腻渗出物、干燥皮屑、丘疹、斑块、脱毛、毛囊管型、甲沟炎、色素沉着,唇鼻无病变部位但瘙痒剧烈。伴有霉臭味的湿性皮炎也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瘙痒程度可能从轻微到剧烈不等,轻微瘙痒存在红斑,尤其在趾间。

局灶性或全身性病变均可能出现,分布区域与其他瘙痒性疾病相互重叠。病变可能影响任何部位,较常见的包括趾间、易摩擦皮肤区域、面部、甲缘、口周(唇鼻外侧)、耳廓和肘关节的屈曲面等。

05

诊断

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炎临床表现与葡萄球菌性脓皮病相同。因此,若发现毛囊性丘疹、表皮环形皮屑或苔藓化,未做皮肤细胞学检查的情况下,无法断定是否为细菌感染。鉴于蠕形螨感染也以毛囊感染为主,至少应将皮肤刮片作为体外寄生虫最基本的检查。

马拉色菌诊断的关键在于如何从病变部位发现马拉色菌(出芽酵母菌)。

常用取样方法包括使用胶带或直接使用玻片压印病变部位。就取样方便程度而言,前者为首选。如果皮肤干燥,可用手术刀片或玻片边缘刮取表皮。玻片压印后,无需加热固定样本,染色时无需使用Diff-Quik全部三种染液,仅用第三种(亚甲基蓝)即可加快诊断速度。胶带压印则更为迅速:预先将一滴亚甲基蓝Diff-Quik染液滴在玻片上,然后将胶带贴在染液上。此时胶带作为盖玻片,滴油后即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

确诊问题在于微生物超过多少时致病?早先的一份报告指出,健康犬每27个油镜视野下可见1个酵母。根据作者经验,患犬临床症状与马拉色菌相符,且在细胞学检查中(1000倍),任意视野中多于1个或每5-10个视野中发现1个即可确诊马拉色菌。美国兽医皮肤病学会特应性皮炎专家组讨论将马拉色菌定义为特应性皮炎的并发症。专家组指出,“皮肤和耳朵的细胞学检查可确定病变部位是否存在马拉色菌或葡萄球菌。仅凭微生物数量决定使用抗生素治疗不够妥当。”专家组进一步指出,宿主对这些正常微生物的反应决定了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建议:“细胞学结果最好仅限于指出是否发现细菌或酵母菌。”因为据报道,通过显微镜计算胶带压印细胞学的马拉色菌数量的可重复性和再现性较差。

一个有趣问题是可以确定患犬患有马拉色菌感染,但无法找到马拉色菌?采样部位的选择很大程度上影响结果。由于马拉色菌生活在皮肤表面,其数量可能会因患宠舔舐而减少,因此应在数个部位采样,且由于少量微生物即可确诊,建议观察多个视野。最后,耳道细胞学判断不同于皮肤细胞学,视野中如发现1-2个马拉色菌应视为阴性或罕见,几乎无临床意义。

06

治疗

确诊并治疗根本病因才能防止马拉色菌复发。如上文所述, 任何破坏屏障功能、皮肤表层脂质含量、皮肤微环境或宿主防御机制的疾病都可能使动物更易患马拉色菌。

类似疾病包括超敏性(过敏性、皮肤不良食物反应)、体外寄生虫(蠕形螨、疥螨和跳蚤)、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类疾病(代谢性表皮坏死)、肿瘤(皮肤T细胞淋巴瘤)和皮肤过度褶皱。遗传因素,如巴吉度猎犬的皮肤马拉色菌数量更可能高于其他犬种,马拉色菌感染风险也会增高。

除非病灶相当局部,否则推荐局部和全身系统性治疗同时进行,联合用药治疗马拉色菌最为成功。

确定瘙痒主要是来自马拉色菌还是潜在超敏反应,对于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很重要。若同时未治疗瘙痒,仅针对马拉色菌的治疗就完全解决了瘙痒的病例,要么该犬患有季节性特应性皮炎,并且季节已经从过敏季转到非过敏季;要么该犬患有潜在内分泌病。另一方面,若瘙痒在马拉色菌治愈后仍然持续,则该犬患有特应性皮炎(非季节性的环境因素,或食物因素,或二者兼有)。

有多种有效的外用药,包括硫化硒、咪康唑、酮康唑、克霉唑和氯己定等。有文献指出,关于沐浴结合咪康唑/洗必泰(Malaseb)已存在可信的疗效证据。市面上其他外用药还需要研究进一步评估其效果。

据作者经验,任何含有至少3%洗必泰,或2%洗必泰加唑类药物的浴液均有效果。如果上述二者效果不够理想,含硫化硒的浴液也是有益的。最近,当局部用药中已包含上述成分时,作者会使用含吡罗克酮乙醇胺的香波。关于吡罗克酮乙醇胺具有抗菌及抗真菌的特性已有报道。但由于使用此类产品治疗的病例数量有限,目前尚不清楚该成分效果如何。最近一份关于马拉色菌治疗的共识指南中,吡罗克酮乙醇胺产品因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因证据不足不作推荐。

香波应该在含有抗真菌成分的免洗乳膏后使用,如咪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或克霉唑等。

短头型犬种的面部褶皱受马拉色菌感染时,咪康唑阴道乳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即使入眼也是安全的(可用于治疗马的真菌性角膜炎)。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和范围,使用频率可按每日1次到每周3次调整。

酮康唑(200 mg片剂)7-10 mg/kg,每日1次(少数情况下每日两次),是首选的全身性药物,推荐与少量脂肪类食物一起给药增加吸收。

若患犬酮康唑不耐受(如胃肠功能紊乱),每周连续2日使用伊曲康唑5-10 mg/kg也能达到效果(剂量不推荐大于10mg/kg,因有报道称不良反应风险将增加,如厌食、肝中毒和血管炎等)。不必使用复方伊曲康唑,因为其生物利用度较差。通用制剂本身是有效的,但散装药物的自配制剂则无效。喂食胶囊制剂应与脂肪类食物一同服用。服用液体制剂时,建议与食物分开给药,保证最佳吸收。对猫而言,液体制剂比胶囊制剂吸收效果更好,可减少50%的剂量。对犬来说则不然,二者吸收率相同。

除非小型犬,否则作者很少用氟康唑5-10 mg/kg,每日一次(少数情况下每日两次)。因为50 mg的片剂更适合小型犬的剂量。与酮康唑和伊曲康唑相比,口服氟康唑无需酸性环境下吸收,因此无论是否与食物同时服用均可。

对服用多种药物的患犬来说,特比萘芬30-40 mg/kg,每日一次较为有效,因为与唑类药物相比,特比萘芬的药物相互作用较少。

治疗方案须根据检查结果和细胞学检查制定,不能是主人电话里三言两语的描述。症状消退后,建议继续治疗14天,建议最短治疗时间为21天。 注意灰黄霉素对马拉色菌无效。

建议一并检查患犬是否同时患有浅表性细菌性脓皮病,因为马拉色菌和浅表性细菌性毛囊炎同时出现的情况并不少见。并发浅表性细菌性脓皮病的情况下,鉴于上述沐浴治疗也能有效抗菌,可能无需抗生素治疗。

07

好课推荐

美国“Animal Dermatolgoy Clinic”访问医生 张建康老师曾在《皮肤病诊疗系列课-初阶》中的 《细菌性/酵母菌性皮肤病的治疗和管理》一课中讲解了关于脓皮症及马拉色菌皮炎的诊断、治疗,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刻看课学习。

本系列课中,张建康老师由浅入深详细介绍了关于皮肤的生理解剖、皮肤病的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犬猫常见的各类皮肤病诊疗。

想学习更多,请至宠医客APP,教你掌握皮肤病的来龙去脉, 宠医客会员更可畅学1900+节优质课程。

08

参考文献

1.MeasonSmithC,OlivryT,LawhonSD,HoffmannAR.Malassezia species dysbiosis in natural and allergeninduced atopic dermatitis in dogs. Med Mycol. 2020;58(6):756-765. doi:10.1093/mmy/myz118

2. Griffin JS, Scott DW, Erb HN. Malassezia otitis externa in the dog: the effect of heat-fixing otic exudate for cytological analysis.

5. Morris DO. Malassezia dermatitis and otitis. Vet Clin North Am Small Anim Pract. 1999;29(6):1303-1310. doi:10.1016/ s0195-5616(99)50128-9

6. Tapes D, Skampardonis V, Chatzis MK, et al. Repeatability and reproducibility of microscopic examination of adhesive tape strip cytology slides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Malassezia spp. in canine skin. VetDermatol.2022;33(4):305-e71. doi:10.1111/vde.13076

7. BondR,MorrisDO,GuillotJ,etal.Biology,diagnosisandtreatment of Malassezia dermatitis in dogs and cats Clinical Consensus Guidelines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for Veterinary Dermatology. Vet Dermatol. 2020;31(1):28-74. doi:10.1111/vde.12809

8. Sandmeyer LS, Bauer BS, Robinson K, Grahn B-H. Diagnostic ophthalmology. Can Vet J. 2014;55(3):281-283.

9. Renschler J, Albers A, Sinclair-Mackling H, Wheat- LJ. Comparison of compounded, generic, and innova-tor-formulated itraconazole in dogs and cats. J Am Anim Hosp Assoc. 2018;54(4):195-200. doi:10.5326/JAAHA-MS-6591

10. Mawby DI, Whittemore JC, Genger S, Papich MG. Bioequivalence of orally administered generic, compounded, and innovatorformulated itraconazole in healthy dogs. J Vet Intern Med. 2014;28(1):72-77. doi:10.1111/jvim.12219

11. Hasbach AE, Langlois DK, Rosser EJ Jr, Papich- MG. Pharmacokinetics and 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of orally administered innovator-formulated itraconazole capsules and solution in healthy dogs. J Vet Intern Med. 2017;31(4):1163-1169. doi:10.1111/ jvim.14779

更多干货文章/直播/视频学习请进入宠医客AP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