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地名」兴隆堡镇村屯名字及由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家屯村委会 「新民地名」兴隆堡镇村屯名字及由来

「新民地名」兴隆堡镇村屯名字及由来

#「新民地名」兴隆堡镇村屯名字及由来|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兴隆堡镇

新民市兴隆堡镇,镇政府驻地在兴隆堡。因驻地命名

兴隆堡镇人民政府

政区沿革

兴隆堡镇现辖区域: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隶属新民府巡警总局第二分局,分局驻地在平安堡,兴隆堡为四区所在地。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新民府巡警总局改为警务局,各分局改为区,隶属关系不变。1910年(清宣统二年),隶属新民府警务局第二警区,警区驻地在平安堡。1913年(民国二年),新民府改称新民县,隶属新民县第二警区,警区驻地在平安堡。1923年(民国十二年),政区和警区分开,隶属新民县第二区,区公所驻地在前五十家子。大荒地、温查牛录、兴隆堡、金太牛录、老什牛录、昂邦牛录、陈家台、马户屯、三喇嘛堡子、车家屯、大喇嘛堡、西高力、长山子为管内主村。

东北沦陷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二区的平安堡警察署,兴隆堡为所辖村公所。国民党统治时期隶属新民县第二区兴隆堡乡。

兴隆堡镇现辖区域:新民解放初期,隶属新民县第二区,区政府驻地在五十家子。1950年4月隶属新民县第二区,区政府驻地在五十家子,兴隆堡、长山子、西高力、大喇嘛、三喇嘛、昂邦牛录、金太牛录、柴家屯、老什牛录、温查牛录、大荒地、马户屯为所辖村。1956年3月,隶属兴隆店区,大喇嘛、兴隆堡、昂邦牛为所辖乡。1958年2月,隶属新民县兴隆堡乡,1958年10月,隶属兴隆人民公社。1961年7月,成立兴隆堡人民公社,辖兴隆堡、马户屯、大荒地、温査牛、沿海营子、老什牛、金太牛、昂邦牛、柴家屯、安福屯、陈台、小荒地12个生产大队。

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兴隆堡人民公社,设立兴隆堡乡,生产大队更名为村。兴隆堡乡辖兴隆堡、大荒地、温査牛、金太牛、柴家屯、安福屯、沿海营子、马户屯、小荒地、老什牛、陈台、昂邦牛12个村。1994年,撤乡设镇,兴隆堡乡改为兴隆堡镇。2002年12月,撤销兴隆堡镇,撤销大喇嘛乡,兴隆堡镇与大喇嘛乡合并设立兴隆堡镇。

政区概况

新民市兴隆堡镇位于东经122°57′;北纬41°53′坐落在新民市东部,距新民市区25千米。东与于洪区老边乡接壤,南与胡台镇、大民屯镇相邻,西与东城街道搭界,北与兴隆镇毗连。

2012年,兴隆堡镇辖1个兴顺社区和兴隆堡、马户屯、大荒地、温査牛、沿海营子、老什牛、永丰、金太牛、昂邦牛、陶柴屯、陈台、大喇嘛、二喇嘛、三喇嘛、车家屯、敖多牛、小岗子、王家窝堡、西高力、长山子20个行政村,28个自然屯。

总户数9899户,总人口29820人,总人口中有满族人口238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1052人。总面积151.4平方千米。地势平坦,土质为黄黏土。耕地面积12.79万亩,陆地面积218100亩,水域面积90亩。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水稻,经济作物为蔬菜。

矿藏及自然资源。境内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温泉水。乡镇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56家,职工5000人。以铸造加工、玻璃制品、包装印刷为主。

2004年8月兴隆堡学校成立,同年原大嘛乡的大喇嘛学校成立,两所学校都在原初中校址。

境内有G304线国道在沈阳与新民之间贯穿东西,由永丰村入境,从长山子村出境,路段长26千米;有省道107线南北穿越镇中,由大喇嘛村入境,从三喇嘛村出境,路段长8.5千米;有大集公路西南东北斜向穿过,由沿海营子村入境,从老什牛村出境,路段长8千米。境内海拔最高处在长山子村“长山子”山顶,海拔在63米,最低处在沿海营子村,海拔高度20米。

辽河经过境内的长山子村、西高力村、王家窝堡村和小岗子村,由北向南流过,河道长11.58千米。蒲河从东至西流经境内老什牛村、沿海营子村,河道长11.7千米。

村屯名字及由来

兴隆堡兴顺社区

兴顺社区成立于2002年5月,位于国道304线两侧4千米的沿线上。隶属兴隆堡镇。居民户数2850户,居民人口7100人。社区总面积约1.3平方千米。居民来源有镇内各村居民,也有新开发楼盘居住的外地居民。

兴隆堡村

兴隆堡,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因驻地命名兴隆堡村东邻金太牛村,西与大荒地村接壤,南连温查牛村,北接陈台村。2012年,兴隆堡村辖兴隆、王家房2个自然屯。

兴隆堡

兴隆堡,曾用名兴龙堡。自然屯。镇政府驻地,村委会所在地。隶属兴隆堡村。1740年(清乾隆五年)立屯,名为兴龙堡,是因屯中有一道南北走向约1里长的土岗子,当地人称为“土龙”。为借吉利而取屯名。后来当地人在岗子上建起龙王庙,以祈愿人们兴旺发达,并随之将“兴龙堡”改为“兴隆堡”。另有传说“兴隆”二字源于清乾隆皇帝东巡时所赐。

由传说中乾隆皇帝东巡赐名“兴隆”而制作的兴隆堡形象标识

兴隆堡屯东与昂邦牛屯相邻,西与王家房屯相连,南与安福屯搭界,北与金太牛屯接壤。

王家房

王家房,自然屯。隶属兴隆堡村。1740年(清乾隆五年),一王姓人家在此开荒落户,并建起房子居住生活,立屯时取屯名“王家房”。2004年2月9日,撤村为屯,王家房村更名为王家房屯。王家房屯坐落在兴隆堡村西部,距村委会2千米处。东与兴隆堡屯相连,西与马户屯村的马户屯接壤,南与大荒地村的大荒屯相邻,北与辽宁省军区农场搭界。

马户屯村

马户屯,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因驻地命名。马户屯坐落在兴隆堡镇西北部,距镇政府4千米处。东邻兴隆堡村,西与大喇嘛村接壤,南连大荒地村,北接辽宁省军区农场。2012年,马户屯辖马户屯、秦家房2个自然屯。

马户屯马户屯,曾用名胡子屯,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隶属马户屯村。1651年(清顺治八年),此地来了一户为皇室放马的马姓人家,因此人长了一脸长胡须,人们都称他“大胡子”,立屯时,就以此取名胡子屯。乾隆末年,这位放马的马姓人家在当地成为了有名大户,故将屯名改称“马户屯”。马户屯东邻兴隆堡村的王家房屯,西连秦家房屯,南与车家屯相邻,北与大荒地屯接壤。

秦家房

秦家房,自然屯。隶属马户屯村。1740年(清乾隆五年),有两户秦姓人家来到此地落户定居,盖起房子居住生活,立屯时以家族姓氏加住房取屯名“秦家房”。秦家房坐落在马户屯村西部,距村委会2千米处。东与马户屯相连,西与大民屯镇方巾牛屯相邻,南连大民屯镇七家子屯搭界,北与大喇嘛村唐家窝堡屯接壤。

大荒地村

大荒地,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因驻地命名。大荒地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南部,距镇政府4千米处。东邻温查牛村,西与大民屯镇后栏杆村、七家子村接壤,南连张屯镇花楼村、董屯村,北接马户屯村。2012年,大荒地村辖大荒地、小荒地2个自然屯。

大荒地

大荒地,曾用名荒地沟,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隶属大荒地村。1740年(清乾隆五年)立屯,因屯中有三条东西平行的天然大荒沟,人们故取屯名荒地沟。嘉庆年间将“荒地沟”改成“大荒地”。

大荒地村东邻胡家窝堡屯,西与大民屯镇七家子屯搭界,南连小荒地屯,北与马户屯接壤。

小荒地

小荒地,曾用名顾家屯。自然屯。隶属大荒地村。1740年(清乾隆五年)立屯,以顾家早居此地而得屯名顾家屯。后来因顾家人过世,此地又荒芜、户数又少,于嘉庆年间随邻屯大荒地而取名小荒地。2004年2月,撤村为屯,小荒地村更名为小荒地屯,合并到大荒地村。小荒地屯坐落在大荒地村南部,距村委会5千米处。东与温查牛屯相邻,西与张家屯镇董屯接壤,南与张家屯镇赵屯搭界,北与大荒地屯相连。

温查牛村

温查牛,曾用名吴温查牛录、温查牛录。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温查牛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651年(清顺治八年),此地为吴温查牛录,后改称温查牛录,牛录是清初军政合一的基层建制机构,并以主管姓名命名为温查牛录,温查是当时牛录的首领。1958年简称“温查牛”。温查牛村多数居民为满族,所以是满族村,是新民市41个少数民族村之一。温查牛村坐落在兴隆堡镇南部,距镇政府3千米处。东邻金太牛村,西与大荒地村接壤,南连沿海营子村,北接兴隆堡村。

沿海营子村

沿海营子,曾用名相凯达子营。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只有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651年(清顺治八年),有满族吴相凯一家居住此地为皇家养马,当时取名“相凯达子营(达子是汉人对满人的习称,“营”也为屯),后因“相凯”和“沿海”是谐音而改称沿海达子营,清末又改简称“沿海营子”。沿海营子村坐落在兴隆堡镇南部,距镇政府4千米处。东接老什牛村,西与张屯镇双城堡村接壤,南邻蒲河,北连温査牛村。

老什牛村

老什牛,曾用名老什牛录。建制村。村委会所在地。隶属兴隆堡镇。辖老什牛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651年(清顺治八年)建屯,名为老什牛录。“老什”是满族人的姓名,“牛录”是军政合一的基层建制机构,是“老什”为当时牛录的首领,以姓名加组织机构名称命名为老什牛录。1950年改简称“老什牛”。老什牛村坐落在兴隆堡东南部,距镇政府8千米处。东与于洪区马三家子镇高家窝堡村接壤,西与沿海营子村、金太牛村相连,南邻蒲河,北接于洪区老乡门台村。

永丰村

永丰,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永丰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976年建立生产大队,取名永丰,即年年收之意。1983年9月实行乡(镇)、村制,撤销兴隆堡人民公社,设立兴隆堡乡,永丰生产大队随之更名永丰村。1994年,撤乡设镇,兴隆堡乡改为兴隆堡镇。永丰村坐落在兴隆堡镇东部,距镇政府4.5千米处。东、南连老什牛村,西与金太牛村相连,北接昂邦牛村。

金太牛村

金太牛,曾用名根太牛村。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金太牛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651年(清顺治八年),清朝在此地设立根太牛录,“根太”是人名,“牛录”是当时军政合一的基层建制机构。后来根太迁走,光绪末年改称金太牛录,“金太”是满族人姓名,为牛录的首领。1958年改简称“金太牛”。金太牛村坐落在兴隆堡镇东部,距镇政府3千米处。东邻老什牛村,西与兴隆堡村接壤,南接沿海营子村,北连昂邦牛村。

昂邦牛村

昂邦牛,曾用名昂邦牛录,建制村。隶属兴隆镇。辖昂邦牛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651年(清治八年)建屯,名为昂邦牛录。“昂邦”是满族人姓名,是这个牛录的首领,“牛录”是当时军政合一的基层建制机构,以其姓名命名加建制机构命名昂邦牛录,后因当地人多年习惯而简称昂邦牛。昂邦牛村坐落在兴隆堡镇东部,距镇政府3千米处。东与于洪区老边乡门台村接壤,西与兴隆堡村相邻,南与金太牛村相连,北与陶柴屯村毗邻。

陶柴屯村

陶柴屯,曾用名洪台。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陶柴屯一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651年(清顺治八年),有陶、李、韩、柴四户人家来到此地开荒落户。因居住地靠近门台(即于洪区),故取屯名洪台。后来因附近的老爷庙失火,人们对“洪”字产生忌讳,光绪末年洪台分成两个自然屯,其中的一个以此地的陶姓大户取屯名陶家屯,另一个以当地柴姓大户取名柴家屯。后又因两屯离距很近,几乎连在一起,人们便习惯统称“陶柴屯”。陶柴村坐落在兴隆堡镇东北部,距镇政府4千米处。东与于洪区老边乡高台子村相邻,西与陈台村搭界,南与昂邦牛村接壤,北与兴隆镇邱屯村毗邻。

陈台村

陈台,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陈台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陈台村坐落在兴隆堡镇东北部,距镇政府3千米处。东与于洪区老边乡高台子村接壤,西邻沈阳采油厂,南连兴隆堡、昂邦牛村,北接兴隆镇图彦太、老合牛、邱屯村。2012年,陈台村辖陈台、安富屯2个自然屯。

陈台

陈台,曾用名陈加台。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隶属陈台村。1858年(清咸丰八年),此地有一座陈旧烽火台,其周围又接二连三建起烽火台,当地人因附加的烽火台而取屯名陈加台。1958年改简称陈台。陈台屯东接陈台屯相邻,西与安福屯相连,南与陶柴屯接壤,北与兴隆店镇的老合牛屯搭界。

安富屯

安富屯,曾用名安福屯,自然屯。隶属陈台村。1740年(清乾隆五年)立屯,因当地人祈愿平安富贵,故取屯名安富屯。1934年,取平安幸福之意,改称安福屯。1981年,辽宁省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后恢复原名安富屯。2004年2月,撤村为屯,合并到陈台村。

安福屯坐落在陈台村西部,距陈台村2.5千米处。东接陈台屯,西与沈阳采油厂相连,北与兴隆镇图彦太村搭界,南与兴隆堡村毗邻。(2002年10月,大喇嘛乡与兴隆堡镇合并为兴隆堡镇,原大喇嘛乡政区沿革和政区概况已在兴隆堡镇资料中说明,特在此处说明。)

大喇嘛村

大喇嘛,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因驻地命名。明万历年间,有喇嘛来此地聚众开荒种地(“喇嘛”系蒙藏族僧人),由于前来开荒种地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屯落,故此取名为“大喇嘛”。由于社会变革大喇嘛村曾用过“大喇嘛堡子”,“大喇嘛大队”、“东方红大队”名字。“东方红大队”是1968年“文革”时的名称,1981年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后,恢复“大喇嘛”名称。大喇嘛村2002年前隶属大喇嘛乡管辖,2002年后隶属兴隆堡镇管辖。大喇嘛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部,距镇政府6千米处。东南部与车家屯村相邻,东北部与二喇嘛村相连,西北部与西高力村相接,西部至敖多牛村,南部与马家屯村接壤,北部与兴隆镇弓匠堡子村毗邻。2012年,大喇嘛村辖大喇嘛、唐家窝堡2个自然屯。

大喇嘛

大喇嘛,自然屯。村委员会所在地。隶属大喇嘛村。大喇嘛屯东南部与车家屯相邻,东北部与二喇嘛屯相连,西部与敖多牛屯搭界,南部与唐家窝堡屯接壤,北部与兴隆堡镇景家屯毗邻

唐家窝堡

唐家窝堡,自然屯。隶属大喇嘛村1823年(清道光三年),有几户唐姓人家来到此地开荒种地,搭起窝堡居住生活,后形成屯落,以家族姓氏加“窝堡”取屯名唐家窝堡。1984年公社改乡时,当时因辽河清障把辽河河道内居民全部迁出进行全面安置。唐家窝堡接管由金五台子乡皂角树村移民过来的34户123人,进行安置落户。由于人口的增加和为了方便工作,经上级批准,唐家窝堡从大喇嘛村划分出来,独立成村,隶属大喇嘛乡。2004年合并到大喇嘛村,隶属大喇嘛村。唐家窝堡屯坐落在西大喇嘛村南部,距村委会2千米。东部与秦家房屯相邻,西部与敖多牛屯相连,南接方巾牛村,北与大喇嘛屯接壤。

二喇嘛村

二喇嘛,曾用名二喇嘛堡子、东升。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二喇嘛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573年(明万历元年),继“大喇嘛”之后又有一个喇嘛先来此地开荒种地(“喇嘛”系蒙藏族僧人),后前来开荒种地的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屯落。立屯时,以“二喇嘛”取屯名。后曾叫过“二喇嘛堡子”(具体时间和原因不详)。1968年,“文革”期间,由二喇嘛堡子更名为东升。1981年,辽宁省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后恢复“二喇嘛”原名。二喇嘛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部,距镇政府6千米处。东邻三喇嘛村,西与大喇嘛村相接,南连车家屯村北接兴隆镇。

三喇嘛村

三喇嘛村,曾用名三喇嘛堡子、三喇嘛、红星。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三喇嘛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573年(明万历初年),继“二喇嘛”之后又有一个喇嘛来此地开荒种地,后前来开荒种地人越来越多,逐渐形成屯落,立屯时以“三喇嘛”取屯名。后也曾叫过“三喇嘛堡子”(具体时间和原因不详)。1968年“文革”时改称红星。1981年,辽宁省地名普查标准化处理后恢复原名“三喇嘛”。三喇嘛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北部,距镇政府6千米处。东邻兴隆镇图颜太村,西与二喇嘛村相连,南与沈阳采油厂相接,北部与兴隆镇五十家子村相邻。

车家屯村

车家屯村,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车家屯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573年(明万历元年)立屯,因屯中车姓人家居多,故取屯名“车家屯”。车家屯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部,距镇政府6千米处。东与兴隆堡镇图彦太村、沈阳采油厂相接,西邻大喇嘛村,南接马户屯村,北连二喇嘛村。

敖多牛村

敖多牛村,曾用名“敖多牛录”。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敖多牛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644年(清顺治元年),清政府在此地设置地方军政机构“牛录”后形成屯落,又因当时长官名叫“敖多”,故以姓名和机构名称取屯名“敖多牛录”。后来因当地人多年习惯而简称“敖多牛”。敖多牛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部,距镇政府10千米处。东与大喇嘛村相邻,西与小岗子村毗连,南与大民屯镇方巾牛村接壤,北接西高力村。

小岗子村

小岗子,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因驻地命名。小岗子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部,距镇政府11千米处。东与敖多牛村相邻,西是辽河东岸与新城街道隔河相望,南部与方巾牛相连,北与王家窝堡村接壤。

小岗子

小岗子,自然屯。村委员会所在地,隶属小岗子村。1802年(清嘉庆七年)立屯,因居住地北有一个小土岗,故取屯名“小岗子”小岗子屯东与霍家窝堡屯和敖多牛屯相连,西与新城街道后长沟沿屯相接,南与大民屯镇方中牛屯相邻,北部与王家窝堡屯接壤。

霍家窝堡

霍家窝堡,自然屯。隶属小岗子村。

1804年(清嘉庆九年),有3户霍姓人家来此地开荒落户,搭起窝堡居住生活,立屯时以家族姓氏加“窝堡”取屯名“霍家窝堡”。霍家窝堡屯坐落在小岗子村东部,距村委会50米,东邻敖多牛屯,西、南、北与小岗子屯接壤。

王家窝堡村

王家窝堡村,建制村。村委会所在地。隶属兴隆堡镇。辖王家窝堡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914年(民国三年),有王姓人家来此地开荒落户,搭起窝堡(棚)居住生活,立屯时以家族姓氏加“窝堡”取屯名王家窝堡。王家窝堡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部,距镇政府11千米处,东靠敖多牛村,西是辽河东岸与新城街道前长沟沿村隔河相望,南连小岗子村,北邻西高力村。

西高力村

西高力村,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因驻地命名。西高力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1千米处,东与大喇嘛村相邻,西与新城街道门家网曾家街屯隔河相望,南与敖多牛村、王家窝堡村相连,北与长山子村隔河相望。2012年,辖西高力、东营子、西营子3个自然屯。

西高力

西高力,自然屯。村委会所在地。隶属西高力村。1665年(清康熙四年)立屯,此地为朝鲜族人居住地。又与东面的“张高力”屯子相对,因地理位置居西,故取屯名为“西高力”。西高力屯东与大喇嘛屯相邻,西与新城街道门家网村的门家网屯相接,南部与敖多牛、王家窝堡屯相连,北邻长山子屯,隔燕飞里排水工程(老被河)相望。

东营子

东营子,自然屯,隶属西高力村。1951年建村,因此地多数为“锡伯族”人,锡伯族称屯子为“营子”,又因有“两个营子”(两个屯子)东西相对,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居西者称为西营子;居东者称为东营子。该屯居东,故称“东营子”。东营子屯坐落在西高力村东部,距村委会2千米处。东与大喇嘛屯相邻,南部与大喇嘛屯搭界,西部与西高力屯接壤,北与兴隆镇的班家屯毗邻

西营子

西营子,自然屯,隶属西高力村。与东营子屯名同,该屯居西,故称“西营子”。

长山子村长山子村,建制村,隶属兴隆堡镇。辖长山子一个自然屯,以驻地命名1621年(明天启元年)立屯,以屯西有座南北走向又狭长的山命名,故取屯名“长山子。

长山子村坐落在兴隆堡镇西北部,距镇政府13千米处。东、南与西高力村相邻,西与新城街道邢家甸村搭界,北与兴隆店林场相邻。

境内国道G304线(沈阜开发大道)从村中通过,路段长约2千米,有乡村道路8条,路段长约9000米。长山子村是国家重要交通运输的要地,山的北侧有3条重要的交通线“沈山线”铁路、“京沈”高铁铁路,G1113“丹阜线”高速公路从此处通过。因西部是辽河东岸,河道长度约2千米,“长山子”是,全镇最高点,山顶海拔63米。在村南端建有“长山子”排水站一座。有桥梁2座,涵洞9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