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精选8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马可波罗ch8090as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精选8篇)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精选8篇)

2024-07-13 2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相关推荐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精选8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精选8篇)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1

  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人。它是13世纪最著名的旅行家,17岁时马可波罗跟随他的父亲和叔叔经过长途跋涉穿越了欧洲和中亚。在1275年马可波罗来到了元朝,他被元朝的富丽堂皇而惊艳到,便决定留在元朝。

  皇上见马可波罗是其他地方的人,便给他封了一个大官儿,并做自己的翻译。马可波罗因此立下了不少功劳哦,也获得了许多的钱。于是,他便跟皇帝说,皇上我想回家,皇帝便说要不然你在这再留几年吧啊?马可波罗无奈便只能留到这儿。于是,他到了期限别跟皇帝说皇帝我必须要回去了,皇帝便送她回自己的家乡,回家乡的时后便碰见自己家乡叛变。

  自己被当成汉奸被抓了起来,进了监狱,他就跟他的狱友说,我告诉你啊,我去了元朝,他们太富有也太厉害了,他的狱友听了他的.故事便答应为她整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这就整理出来了《马可波罗游记》的故事。无论如何,《马可波罗游记》向欧洲人全面介绍了中国文化,马可波罗在书中盛赞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达繁荣。这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好奇和探索,促进了中西交往,给世界带来了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2

  马可・波罗与他的故事《马可・波罗游记》,早已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了。

  马可・波罗(Marco Polo,1254―1324),世界著名的旅行家、商人。1254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一个商人家庭,也是旅行世家。

  马可波罗的祖父名叫安得利亚波罗,他的三个儿子,大儿子叫老马可波罗,是马可波罗的伯父,第二个儿子叫尼哥罗波罗,是马可波罗的父亲,三儿子名叫马窦波罗,是马可波罗的叔叔,他的父亲和叔叔都是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途径中东,历时四年多来到中国,在中国游历了17年。回国后出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又名《马可・波罗行纪》、《东方闻见录》)。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西方地理学家还根据书中的描述,绘制了早期的'“世界地图”。

  《马可・波罗游记》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直至上都止。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每卷分章,每章叙述一地的情况或一件史事,共有229章。书中记述的国家,城市的地名达100多个,而这些地方的情况,综合起来,有山川地形,物产,气候,商贾贸易,居民,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及至国家的琐闻佚事,朝章国故,也时时夹见其中。

  马可波罗的这本书是一部关于亚洲的游记,它记录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马可波罗在中国停留的时间最长,他的足迹所至,遍及西北,华北,西南和华东等地区。他在《游记》中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中国人的智慧,比如大将慧元发明的奶粉和肉松,当时的火炮,纸币等很多其他国家没有的东西。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以叙述中国为主的《游记》第二卷共82章,在全书中分量很大。在这卷中有很多篇幅是关于忽必烈和北京的描述。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3

  1253年,马可波罗出生于水上之城威尼斯,家族世代为贸易商,1260年,马克的父亲尼古拉和叔父,玛杜兄弟俩从君士坦丁堡来到蒙古大帝的首都上都,见忽必烈大王,1266年兄弟俩拿到忽必烈大王赠于的一块雕刻有大雕符号的金牌通行证,所以通行非常方便,又由上都出发,回威尼斯。1271年,17岁的马可随父亲和叔父,自威尼斯出发,一块儿来到中国。渡过地中海,横穿欧亚大陆,来到中国旅行。他们翻越了无数陡峭险峻的山峦,穿过了许多荒无人烟的沙漠,历尽了艰辛。

  1295年,马可?波罗带着不菲的金银珠宝,还有关于中国人的生活秘密,回到了自己暌违已久的故乡威尼斯。可是,威尼斯人根本就不相信,这个“失踪”了二十多年的冒险家所讲的那些不可思议的故事。他们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百万马可”,意思是说,他所讲的故事乃是“一百万个谎言。看了标题和其中的有关杭州和东南亚的几章,杭州的街道和运河,都相当广阔,船舶和马车载着生活日用品,不停地来往在街道上和运河上。连接运河两岸主要街道所架的桥,都有高级的建筑技术,使桥身高拱,以便竖有很高桅杆的船只可以从下面顺利通过。

  杭州城内有十个巨大的广场和市场,街道两旁的商店,不计其数。每一个广场的长度都在一公里左右,广场对面则是主要街道,运河跟一条主要街道平行,河岸上有庞大的.用巨石建筑的货栈,存放着从印度或其他地方来的商人们所带的货物。这些外国商人,可以很方便地到就近的市场上交易。一星期中有三天时交易日子,每一个市场在这三天交易的日子里,总有四万人到五万人参加。

  杭州街道全铺着石板或方砖,主要道路的两侧各有十步宽的距离,用石板或方砖铺成,但中间却铺着小鹅卵石。阴沟纵横,使雨水的一流入运河。街道上始终非常清洁干燥,在这些小鹅卵石的道路上,车如流水马如龙一样地,不停奔驰。马车是长方形的,上面有篷盖,更有丝织的窗帘和丝织的坐垫,可以容纳六个人。从二十六公里外的内海所捕获的鱼虾,每天被送到杭州。当你看到那庞大的鱼虾数量,你会想到怎么能卖得完。可是,不到几小时的光景,就被抢购一空,因为杭州的居民实在太多。

  通往市场的街道都很繁华,有些市场还设有相当多的冷水浴室,有男女侍者分别担任招待。杭州人不管是男是女,终年都用冷水沐浴。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这个习惯,认为冷水对身体有益。当然,也有热水浴室,不过专供外国人使用,因为外国人不能忍受那冰一样的冷水。杭州市民每天都时间,大都在晚饭之前。

  杭州主要街道的两旁,矗立着高楼大厦。男人跟女人一样,皮肤很细,外貌很潇洒。不过女人尤其漂亮,眉目清秀,弱不胜衣。她们的服装都很讲究,除了衣服是绸缎做的外,还佩戴着珠宝,这些珠宝价值连城。

  这就是欧洲威尼斯王国商人马可波罗笔下的十三世纪中国杭州的景象。真是让中国人汗颜!不怪乎,白杨说,明皇朝让中国倒退了整整三百年!也由于这篇游记,使欧洲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寻找通往遍地黄金的大汗乐土之路。

  看了这些描述,我觉得欧洲之行所作的游记,实属多余。十三世纪中国已建立起高度的文明与繁荣!而那时的欧洲人尚未开化。他们看到当时的中国,就像乡下人进大都市,满目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惊奇得目瞪口呆!跟我们这群游客今天看到的繁华欧洲一样惊奇。

  读史,让人感到心情的沉重!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4

  《马可・波罗行纪》由马可波罗在狱中口述,由狱友写成。《马可・波罗游记》是第一次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是影响极大的著作,描述了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而其重点部分则是关于中国的叙述,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描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这些叙述在中古时代的地理学史,亚洲历史,中西交通史和中意关系史诸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首先介绍一下马可波罗这个人吧,马可波罗是意大利威尼斯人,中世纪著名的旅行家。公元1271年随同父亲和叔父前往东方。公元1275年抵达元朝的上都,此后旅居中国十七年,受到元世祖忽必烈的信任,多次奉命出使外地,游历中国许多地方。

  马可波罗离开中国回到威尼斯后。次年,他在威尼斯与热那亚人的海战中被俘入狱,马可波罗把他丰富的见闻,口授给同狱的作家鲁思梯谦,就此着成世界闻名的《马可波罗游记》,文中记述了自己游历中国和沿途的见闻。

  《马可波罗行记》原以为至少要看一个星期,但看了几页后,发现很有趣味,四天就看完了。里头奇事、怪事、以讹传讹事,怪不得当初西方人不相信此书所述之事为真,因为这本书里有太多不确切的描述事物的语汇,地名也有前后不一致的情形。

  丝织业发达,人们普遍穿着丝绸服装,山西,陕西等地丝织品生产丰富,黄河水运发达,带动周边地区经济,从河北涿洲――甘肃墩煌――西藏描写细腻,当时的生态环境良好,所到之处树林密布;当时马可说元朝建立了诸多澡堂,而且人们习惯洗冷水澡,只有当时来自欧洲的色目人洗热水澡,当时人们很爱干净,每天清晨洗澡,而且还用一种黑色的石头作燃料,热值高且燃烧充份,其实就是现在的煤。

  元大都首领还过万圣节和白节,穿着华美的金服,上面镶满珍珠、宝石、钻石等,忽必烈一人穿着最华贵的衣服,朝拜的大臣穿下一等级的,以显身份的不同;蒙古人喜欢白色的衣服,象征吉祥,视数字九为吉数,纳贡物品必为九九八二一为福祉。

  元朝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政府有专门部门提供给穷苦人衣服,而且都是丝绸衣服,有专门的部门制作衣服发给穷人;每当灾年政府减免什一税,让人民休养生息;当时社会道不拾遗,有专门的部门收留人们拾到的东西,丢东西的人及时反映所丢失的物品很快就能找到失物;夜间是不充许人们在外游玩的,有专门的人检查夜间活动的人,除了女子分娩等可拿灯照亮出行外,其余人必须必在家中,否则要判刑,当时的社会生活秩序良好,做到上述几点实在不易啊。

  此书有个值得注意的地方,是书中没有记录思想领域、文学、美术、音乐、哲学方面的'任何成就,对宗教也只有大致的罗列,大约是马可波罗本人对这些没有兴趣或觉得不值一提。他对于政治制度只是略微提及,到底是商人眼光,眼中看到的多是金珠宝玉,赋税经济。比如元代的货币――纸币,书中有完整的纸币制造过程。

  原本看这本书,我是把它当成类似山水游记一样来读。可是后来我发现与山水游记不同的是:《马可波罗游记》着重描述商业与经济等内容,而山水游记却着重于游山玩水,人气地貌。看完后我不由的想,同样是走万里路,但是每个人的目的不同,看到的、得到的东西也都是不一样的。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5

  马可波罗对大部分人来说相信不是一位陌生的人。可是对于那少数的人就可能十分陌生:“他是谁啊?是发明家?是艺术家?”,实际上,他是一位不折却有扣的探险家。

  马可波罗对外国往中国的发展做出过很多的“贡献”――他告诉意大利人中国有很多的“黄金”、“钻石”,还说中国人拿“棍棒”来吃饭,真的对意大利有很大贡献啊!就因为中国人拿棍棒吃饭,外国认为中国很富有,同时也很野蛮。老马说了:“中国人非常粗鲁。”人家中国人不服气了:你们外国还拿菜刀吃饭呢,连筷子都不认识?你们外国人更野蛮!你们凭什么说中国?你们外国人如果文明,怎么那么多人吃生肉?马可波罗倒好,平自己的胡编乱造编了一本《马可波罗游记》,依我看,因该叫《胡编乱造+瞎说版马可波罗游记》,打开的第一页不是讲中国风俗,而是讲自己的胡编乱造!就因为这些观点,误导了多少意大利的花季儿童!意大利人也不想想:哪个国家会拿棍棒吃饭?食人族也是用手来吃。难道中国人比食人族更野蛮?大错特错!可是他们还是相信,就是因为马可波罗去过中国!你说他没去过瞎编,你没道理,没理由啊!你说是真的,可是整本书都在胡说,你叫我怎么办?马可波罗不懂得这些,只能靠他那蚂蚁般的'智慧来胡思乱想。谁也阻止不了。意大利人也不懂亲身实践来证明是否正确,就一传十,十传百,传到英美国家那儿去了。这下好了,中国成了一块美味的烤肉,四周都是狼,左右为难啊!后来,这块烤肉和四周的狼结婚了,生出了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

  马可波罗说中国人皇宫屋顶上都有黄金,那是水晶琉璃!连这都不知道!如果真的是黄金,半夜睡觉掉下来一块金砖把人砸死了怎么办?马可波罗可不管这些,还让自己胡说八道。这下好了。《胡编乱造+瞎说办马可波罗游记》当中记载了中国各种私事,连远征日本和和波斯国王结亲家都写了,谁会喜欢让别人把这种私事给公布了?幸亏国际学派给我们留了面子,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没有去过中国。胡说八道!马可波罗是去过中国,可是他的游记就是胡说八道!但是仍然有人相信他。搞不懂!就因为马可波罗写的那本Nonsense的游记,让中国陷入了慌难之中。也让世界成立了马可波罗是否胡说八道的国际学会。也给了历史又一道解不出的难题。让大家对历史又多了一个困扰。

  现在,马可波罗还是人类的一个谜!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6

  《马可・波罗》今天看完了,掩卷遐思,马可・波罗不愧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在我心目中,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旅行家,而且也可算是一位作家、总督。因为他写了风靡世界的名著《马可・波罗游记》,让欧洲人充满了对东方帝国的憧憬与向往:那是一个黄金遍地、珍宝充满的神秘帝国。哥伦布的世界旅行就是以它为导航的。

  马可・波罗历经四年来到了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结下了深厚友谊,忽必烈几乎把他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特别信任与宠爱。马可温柔敦厚,爱写作,常把自己每日观察所得记下来。

  在中国,有中国石拱桥――赵州桥,说望之如“长虹卧波”、“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可以上天。他考察了西南的西安、四川、云南。记录了蒙军与缅甸的大象兵激战的`场面。

  在中国,他还考察了东南的苏杭,做过苏州总督,当然也有对当年成吉思汗对常州的屠城与镇压。在西部,还记录了赤海的叛乱与平息。

  马可在中国居住了24年,对中国的道路、驿站、税关、建筑、名胜都有详细深刻的了解。可以说比我们这些中国人还了解中国,而我们了解些什么呢?不应该向马可学习吗?

  1291年,为护送可可真公主到了波斯。从泉州出发,经马六甲海峡,到波斯湾。1293年到达。可可真公主下嫁波斯新王子之后,马可从黑海回到威尼斯。

  马可是中意两国人民的信使,促进了中意两国人民的了解,也可以说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

  从他身上,我学到了顽强、坚毅、勇敢、忠诚、信念、观察、写作・・・・・・马可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7

  而欧洲对中国的认识,在13世纪以前,一直停留在道听途说的间接接触上,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非常肤浅。因而欧洲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神秘和好奇的心理。 《马可・波罗游记》对东方世界进行了夸大甚至神 话般的描述,更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世界的'好奇心。这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促进了 中西方之间的直接交往。从此,中西方之间直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的新 时代开始了。马可・波罗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马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然而马可・波罗队中国的了解还是不够深入的。在书中竟然没有提到中国的 万里长城,也没有讲到印刷术。可能出于个人喜好以及元世祖忽必烈的喜好,对好些封建、迷信、婚丧习俗却津津乐道;一些言辞也不甚妥当,比如所谓蛮子 省,就是对南宋王朝的蔑称。 总体来说,《马可・波罗游记》仍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著作。虽然书中描述的地名和现在不相同, 使我们不能清晰的了解到他所描述的故事究竟发生在何地,但是基本上还是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了解当时人情风貌的窗口。目前学者普遍都承认 《马可・波罗游记》在开拓东西方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感谢阅读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美德网的支持!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的熊掌号。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 8

  游记一般是个人兴趣所致,不是遵命文学,没有政治色彩与正史相比与当初现实情况更为接近,不过也会因个人脾性问题而不太靠谱。

  和我有相同感觉的人很多,这篇游记在当时也引发大量争议,一些威尼斯人说那是他在波斯商旅的营帐中听来的,当时做买卖能去到波斯已是天的尽头了。英国学者披露意大利考古学家最新研究成果:一系列新证据显示,马可波罗其实从未到过中国。大英图书馆的弗朗西斯伍德于1995年出版《马可波罗真的去过中国吗?》一书,称马可波罗很可能连黑海都没到过。

  马可波罗在游记中所述的内容可信度不高,连该书的版本都没有定数,有的有四篇,有的只有三篇。那些关于西方人看了这本书引发对古老东方国度向往的说法大约也是个传说吧?不知道我的老师们是否读过这本书,他们介绍说这本书描绘当时中国的繁华、富庶,并要我们引以为自豪,我们的祖先也曾经阔过。看看书中那时哪里有我们的国家?我们的.首都北京被他们称为“汗八里”,这里是鞑靼人、契丹人、突厥人、撒拉森人的乐园,哪里看得到华夏的子孙?就是到了云南这样偏远的西南边陲,都是由鞑靼人统治,鞑靼人禁止我们打猎、捞珍珠,只为那忽必烈一人享用。

  在北京的北土城公园里有忽必烈进入北京的大型雕塑,那神气比解放军进入北京城还要英武许多。法国大儒孟德斯鸠说鞑靼人是世界的祸害,曾经两次征服中国,但我们中国人却不这么看,还自豪地说我们的祖先曾经打到了欧洲,我们的历史地图在那个时代是多么的辽阔。那个年代按顾炎武的说法应当是中华民族第一次亡天下,按照“殖民地”的概念来看那时的中国只是蒙古人的殖民地。我们的文化是顺从的,被人家征服了就直接认他为祖先,明时的江山被大清国侵占了,于是大家都蓄起了长辫,做了大清国的顺民。但顺从不一定是中华一贯的思想,清末反清斗士们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直接指出满清就是鞑虏,鲁迅先生也提出成吉思汗应当是蒙古人的祖先。

  《马可波罗游记》由一个不太靠谱的人记的不靠谱的传说,读了该书很容易得到这样的判断,但是对待历史我们还缺乏评判的尺度和价值观念的基本准则。

【《马可・波罗游记》读后感】相关文章:

用倚马可待造句07-04

《阿波罗的遗产》读书笔记07-04

阿波罗与达夫妮的爱情传说故事07-09

西方神话传说故事:太阳神阿波罗07-09

地心游记读后感07-05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05-09

地心游记读后感01-16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01-15

格列佛游记的读后感02-04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06-26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