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云调查】列入非遗的唐菓子,到底是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駄菓子屋是什么 【津云调查】列入非遗的唐菓子,到底是嘛?

【津云调查】列入非遗的唐菓子,到底是嘛?

2024-07-01 23: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津云新闻记者 王爱滢 摄像 高飞

在长沙路一幢闹中取静的小楼里,一家叫金石唐果的小店偶尔会迎来几位路过的客人。客人们对店里的点心都很好奇,这里卖的产品叫唐菓子。

唐菓子?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的时候,以为是天津人常吃的早点,油炸糖馃子。当然不是,它是一种历史可以追溯一千多年的中国传统点心。唐菓子传统糕点制作工艺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这种很多人感到陌生的点心从何而来呢,还要从一对夫妻的一次旅行说起。

日本旅行,遇到“和菓子”

焦敬岩李欣夫妇和唐菓子结缘是在五年前去日本旅游的时候。二人在京都逛到一家点心店,被橱窗里精美的点心“颜值”吸引,就进店去品尝。看到手作师现场制作点心的过程,品尝到绵软香甜的点心,二人对这种叫做“和菓子”的点心和手作师娴熟的技术印象深刻。

和菓子是日式点心的简称,以外形精美、造型多变著称。二人回国后,查阅这和菓子的资料,发现和菓子来源于中国,是唐朝的时候,由日本遣唐使带回日本,逐渐在唐式点心的基础上,演化成现在的样子。

当时,焦敬岩和李欣刚生完第二个孩子,本来有稳定工作的二人,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已经萌生了创业的想法。正在选择创业项目的他们,对和菓子产生了兴趣。

从小就对绘画、手工艺感兴趣的李欣,开始自学和菓子制作,她买了很多相关书籍,照着学习模仿,但只能依葫芦画瓢,离以此为业的水平相距甚远。在学的过程中,李欣有点“上头”,下定决心要去日本找老师学习。

在焦敬岩的支持下,李欣辞去原本的婚庆策划工作,专程去日本向和菓子师傅学习。从染色、揉制到用各种工具塑型,李欣在老师的指导下,手艺有了长进。日本的和菓子师傅在传授技艺时,有严格的师道传承体系,要想完全掌握制作技巧,不是朝夕之间的事情。李欣在参加学习课程外,更多还是自己苦练,有时候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凭借悟性和勤奋,经过一年多时间,李欣算是掌握了和菓子的基本制作技法。

日本的老师对原料的具体配方并没有和盘托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项秘不外传的核心技术。焦敬岩和李欣一开始只能从日本买原料,每次在行李箱里装上几公斤。到了创业准备阶段,两人就开始琢磨自己配制原料了,包括皮料馅料的成分。为此,他们专门请教了一些中式糕点师傅。

每次提到这些上了年纪的中式糕点师傅,李欣都有点激动,他们在原料挑选、火候把握、制作手法上精工细制的匠人精神,也是李欣在学艺同时学到的另一个方面。

复原唐朝技法,做出“唐菓子”

夫妻二人有比较明确的分工,当李欣在学习和菓子制作技巧的时候,焦敬岩一直在做市场方面的调查。他跑了天津市面上所有知名的甜品店,品尝各种热卖的糕点。他一度考虑过加盟连锁糕点店,那样无论从技术还是品牌知名度上,都有优势,研发和营销的投入也要小得多。他们为什么就认准了做这个唐菓子呢?

焦敬岩和李欣接触到的日本和菓子师傅,在授课的时候都会讲和菓子来源于中国,来源于唐朝,在日本的史料中记载了遣唐使带回的八种中国点心制作技法,就是“唐菓子”。他们一方面有一种亲近感、自豪感,而同时也有一种遗憾,因为同类产品、包括一些技法,他们在国内却没有看到。出于文化认同感,夫妻二人从在中国开一家和菓子店的初衷,转变成把和菓子中的中国古老点心技法带回中国,做唐式点心的决心。

但是要挖掘、恢复中国传统唐式点心的制作技艺,又谈何容易。首先要突破的还是技术关。虽然和菓子的制作技艺因袭了唐朝点心的技法,但在外形上,更多的是体现日本的文化元素。李欣决心在和菓子的制作方法上,从造型和寓意上体现中式,尤其是唐朝的审美和文化。

李欣查阅了很多历史、美术、工艺方面的书籍,去博物馆看展,看到唐朝的工艺品就拍照记录,考证唐朝时期的纹饰造型特点。两人还收集了不少中国各地糕点模具,从中获取灵感,借鉴其中有代表性的图案。

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准备,焦敬岩和李欣二人从原料、技巧和造型上,在日本和菓子的基础上,摸索出中国唐式点心的制作方法,创立了金石唐果的品牌,制作“唐菓子”。

五大道开店,半年关张

他们先是在南开区的一家产业园里租了一间工作室,手工制作点心。工作室不大,有一百多平方米。他们的推广途径也很简单,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发自己做的唐菓子照片,有朋友喜欢,可以接受定制。同时还开办了体验课程,教授一些简单的制作技法。通过朋友圈的传播,这种造型优美的点心还是吸引了一些人的注意。但是这种规模要想发展起来,并不容易。

转折点发生在2017年的中秋节,夫妻二人的朋友觉得这种产品新颖、美观,外形和月饼也有点类似,可以作为中秋礼品,于是就跟他们定了一百个礼盒。这对他们来说,可是一个大订单。他们两人只有一个月的制作时间,每天两人只睡三四个小时,准时赶制出这批礼盒。产品发出去后,顾客反馈很好,很多人成了他们的回头客。

但是,这次紧张的制作过程,也让两人觉得不能这么干下去,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一方面出于扩大经营规模的考虑,一方面也要拓展更广的展示空间,两人在五大道河北路上租了一间临街商铺,雇佣了帮手,开始了店面零售加堂食的经营模式。

在熙来攘往的五大道开店,的确有很多游客到店,他们都是被这唐菓子的“颜值”所吸引,而李欣也常常将那段唐菓子东渡日本的历史讲给大家,引起食客浓厚的兴趣。他们的小店在消费评价平台上获得了不少好评,一度成为五大道的网红店。

然而好景不长,这唐菓子叫好不叫座,加上租金、人工成本给他们的压力太大了,支撑了半年后,他们不得不关闭了门店,黯然离场。

一度想要卖配方,夫妻“分家”

是坚持下去,还是就此罢休,两个人产生了分歧。

“当时各方面的压力,已经承受到极限了,就不想再这么累了。所以那个时候想把配方卖出去就得了。”焦敬岩打了退堂鼓。

“除了精力和时间付出,我觉得还有感情的付出。不想就这么轻易去转手,感觉就像培养两年多的孩子,突然转手让别人去养了,不太愿意。”李欣舍不得。

两人看着这技术已经成型的唐菓子,商量了好几天。最终,想出一个办法:“分家”。就是由李欣继续手工制作的路,而焦敬岩则去拓展一条工业化生产的路来,用工业化批量生产的盈利,来养活手工制作。

用最后一点资金,焦敬岩找到了专业化食品生产厂,按照工业生产标准流程调整配方工业,在最大限度上保留了手工唐菓子的外形和口感,还能满足储存和运输需要。在销路上,一边向商超零售渠道推广,一边根据来单定制主题特色菓子。

前期积攒下来的口碑,还有在食品行业认识的朋友,为他们打开销路奠定了基础,生意渐渐有了起色。去年,通过朋友的推荐,他们得知国家博物馆要推出一套《红楼梦》主题的点心礼盒,就主动请缨。他们两个人用了一周时间把《红楼梦》恶补了一遍,从金陵十二钗中选择八个人,用八种不同的花来对应,设计出八种花形的菓子,得到了国博的认可。

开发《红楼梦》主题点心的经验,给了他们启发,决定继续深挖传统文化元素,制作出更多的有中国韵味的产品来。

第二次开店,坚定做好“守”艺人

就在一切向好的时候,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让他们的生意几乎停滞。不过,经历了几次挫折,夫妻二人已经能坦然面对这个压力,积攒的经验也让他们多了几分战胜困难的决心。

“我们在2019年的时候,回头看2018年,压力也挺过来了。没有什么,都能承受。终归办法是人想出来的。”焦敬岩这次没有动摇。

正在这时,五大道相关管理部门主动联系了焦敬岩,长沙道上一栋小洋楼有一层经营用房出租,价格有很大优惠。夫妻二人合计了一下,打算重返五大道。和第一次开店不同,这一次,门店营利的目的弱化了,他们更注重的是传统点心的展示和技法的传承,把这里作为线下体验店来经营。

虽然资金依然紧张,但他们还是聘用了几名新员工,当做手作师来培养,由李欣手把手从零开始教授唐菓子的制作技法。

“我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把手艺人的‘手’改成了‘守’,就是守住这份手艺的人。我感触挺大的,我们还是希望能够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焦敬岩说。

随着疫情趋缓,他们的经营也在稳步恢复和拓展中。每天到访金石唐果的顾客越来越多,很多以前门店的客户也回归了。焦敬岩和李欣还打算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多种非遗项目展示的空间,请更多的非遗传承人来教授各种手艺。“这种匠心精神要一直要延续下去。就像我们的企业文化一样,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做好一件事,用美来回报生活。”

原标题:《【津云调查】列入非遗的唐菓子,到底是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