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到底会不会说普通话!为什么说话非要夹英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港说的是粤语么 香港人到底会不会说普通话!为什么说话非要夹英文!

香港人到底会不会说普通话!为什么说话非要夹英文!

2024-07-03 00:1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中秋国庆双节,香港又是人潮涌动。

自然又有朋友问起:在香港说普通话没问题吧?为什么香港人说话一定要夹英文?

接下来,就让我们逐一拆解这些疑问。

500

香港人中英文水平如何?

香港是两文(中文、英文)三语(粤语、普通话、英语)的社会,但水平参差。

从写字楼、酒店到街市、超市、茶餐厅,香港基本人人都能说英语。

区别在于是否流利,用词是否高级,态度是否礼貌。

500

茶餐厅伙计态度差已成为共识,他们会平等地粗暴对待每个人。

林雪和杨千嬅的“茶餐厅讲英文点餐”桥段对此有生动的展示。

一些外国人来香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除了“唔该”、“多谢”和几句粗口,几乎不会任何中文,生活也几乎没有障碍。

而北京和上海的老外多多少少都会说些中文,有些甚至考了普通话证书。

受过高等教育的香港人普遍英文较好,尤其是有海外经历或是生长在多语言环境的,接近母语水平。

但有趣的是,听说读写这四个系统在香港是可以随机拆分组合的。

所以一个场景、一句话中出现多种语言,实在是再正常不过。

工作场景中,经常会有人一边展示英文内容,一边用广东话飞快地讲解。

我很佩服他们的语速,甚至怀疑他们是AI。

500

比如,有些人用粤语能说会道,甚至引经据典,但是看不懂中文,更别说用中文打字。

比如,有些人明明中文造诣很深,但普通话水平实在“普通”,情愿选择书面文件一来一回。

对了,香港的正式文件多数是英文或中英双语的,也常会有这样一句话:

如中、英文两个版本有任何抵触或不相符之处,应以英文版本为准。

500

因为香港神奇的语言系统,有些事我入行前从没想过自己会做,但做了又觉得很有趣。

包括但不限于:帮“识听唔识睇”中文的高管读中文报纸;

为第二天即将用普通话演讲的老板朗诵全文并录音教学;

电视台录像时在旁领读,老板逐字逐句跟着念……

老板说:你说普通话好像CCTV播音员一样,很好听。我说:过奖了(请加钱)。

个人觉得:香港人每种语言都会,谈不上精通,但交流起来基本没问题。

具体讲什么语言,取决于在座所有人是否有某种共同语言。

假如开会提前知道有一个人只会某种语言,那么大家就会迁就他。

大型活动会有翻译,不必担心。

说话中英夹杂已刻进香港人的DNA,不必深究。

老板让你print文件你就去print,他有个friend来需要book餐厅就去book,吩咐你“替朕check下”,你就帮他check一下。

500

除非实在不懂,再解释一番——

有一天,同事问我:内地这位同事跟我说把重点内容“高亮”,是什么意思?

我也想了一下,哦,原来是“highlight”。

她有点懵:讲普通话是要把所有英文都要翻译成中文吗?太难了。

我说:倒也不用。

500

香港人会说普通话吗?

很多游客在香港努力地说英文,其实这样大家都辛苦。

六十岁以下的香港人多数都可以听、说普通话,只要用心,一定可以沟通顺畅。

但“能说”和“说得好”是两回事。

古天乐和“渣渣辉”之所以出名,是因为确实很多人一开口就是这种水平,还有更离谱的。

500

500

一位四五十岁的同事,就叫他“德叔”吧。

他的普通话水平和前澳门特首崔世安、投资人曹仁超不相上下。

这一天,他用普通话磕磕绊绊地介绍新同事:结构系我的……啊sister。

大家很惊讶,大学刚毕业的女生怎么可能是他的妹妹?再说,把妹妹招进公司岂不是任人唯亲?

想来想去才明白,其实他是想说:这个是我的assistant。

之后,这位普通话流利的妹妹经常代替德叔传达信息,我们倒怀念起他那搞笑的口音来。

他那一代人没受过系统的普通话教育,是在工作中逐渐学起来的,比如蔡少芬和早年的Twins。

500

有些香港人有内地背景,普通话非常流利,或有某地口音。

比如黎明的北京腔和郑佩佩的上海口音。

有些是土生土长或海外回流的香港人,普通话基本标准。

但因为刻意抑扬顿挫,以至于略有“播音腔”,比如刘德华、王祖蓝、陈贝儿。

还有一种人天赋异禀,如果不自报家门,基本听不出来是香港人。

比如一口东北大碴子味的香港速滑队运动员朱定文。

500

一位前同事不仅普通话流利,甚至在成都工作期间学会了四川话,令我们啧啧称奇。

某天,他正用普通话和客户谈笑风生,突然来了个人,他就用广东话招呼了几句。

客户说:想不到你粤语说得很正宗啊,到香港几年了?

他调皮地说:从出生到现在三十多年了。

这时,客户才惊讶地发现他不是四川人,而是香港人。

500

香港学校教什么语言?

香港的大学基本是英文教学,包括“中文大学”,这个名字真的很有迷惑性。

而且“中文”在香港通常是指粤语,选课时务必留意。

多数Band 1中学名校以英文教学为主,俗称“英中”。

中文、普通话和中国历史这几科是用中文上课。

小学和幼稚园阶段就更加多元化:比如中文教学的学校又分为“普教中”和“广教中”两种。

也有些英文小学不仅是纯英文教学,甚至规定课间对话只能用英文。

500

幼稚园家长会上播放课程录影,老师问:“呢个系咩颜色?”

一个混血小朋友响亮回答:“Blue!”老师说:“对,蓝色。”然后继续用粤语上课。

英文和普通话老师也是全程以教学语言与学生互动,但会根据小朋友的母语进行辅助。

国际学校以英文为主,中文则有繁体、简体教学,分为母语班、外语班等等,总之是因材施教。

有些学校还会要求学习中英文以外的第三语言。

在这种环境中,小朋友不知不觉就学会了多种语言。

公园、海滨这样的公共场合,各种肤色、讲各种语言的小朋友都有。

在这种环境下,小朋友自然就是多种语言自由切换,免不了会夹些英文。

500

各国小朋友

比如两个小朋友争着要玩滑梯,一个说:“It’s my turn!” 另一个说:“Please wait。”

又有一天,正准备出门去玩的女儿开心地说:“Let’s go and 搭的士!”主打的就是混搭。

到了海洋公园看鱼,旁边的家长对着孩子展开密集的双语输出:

“octopus,八爪鱼;shrimp,虾;哇,鲨鱼,baby shark!”

英文国际通用,对升学、求职也有帮助,因此我很理解家长督促小朋友学英文的心情。

但有些人为了显示自家英文很好,故意装作中文很差,或者只会英文。我心想:Excuse me?

前面说过,香港人的听说读写系统是分开的,经常是口语用中文,书面用英文。

这也导致不少人的中文书面运用水平……怎么说呢……如有冒犯,还请海涵。

500

“两文三语”现实吗?

1997年,香港政府提出“两文三语”,初衷是令人“中英并重、中英皆擅”。

后来又陆续提出“母语教学”等多个概念。

26年过去,个人感觉离这个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

500

图源-香港01

但我觉得香港有一点做得非常好,那就是对母语,或者说是本土语言的重视程度。

曾经有香港同事很惊讶地问:为什么有很多内地同事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自己的家乡话呢?

我们也很尴尬:啊这……说来话长。

现在内地依然有学校挂着“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的标语,禁止小朋友在学校说家乡话。

甚至一位广州家长说,小朋友是在香港才逐渐习惯说粤语的。

也难怪有人担心方言会断代、甚至失传。

用上海话思维写成的《繁花》,成为文学界一朵珍稀的奇葩。

而香港的很多报章书籍都有口语化的表达,满是口字旁的粤语字,大家都习以为常。

在这一点上,香港和新加坡有些相似。

人人会好几种语言,未必精通,但都可以交流;回到家中,总有亲切的乡音。

至于提高两文三语水平,就要靠大家再接再厉了。

*图像影音来自网络和作者,本文版权归香港体验官所有,转载请联系香港体验官微信公众号(ID:ExperiencehkGPQ)。

-END-

关注我,就不会错过每一次在香港的体验:戳这里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