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军为何提前2小时进驻香港?中央:英军撤离暴露重大隐患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港回归几十年政策不变了 1997年我军为何提前2小时进驻香港?中央:英军撤离暴露重大隐患

1997年我军为何提前2小时进驻香港?中央:英军撤离暴露重大隐患

2024-07-09 16: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其中,有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自从香港被英国殖民主义者强占后,中国人民及辛亥革命以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从来都没有承认过割让香港的三个不平等条约。

同样地,也为收回香港,进行了很多努力。

但是,“弱国无外交”,“弱国没有话语权”,所以都未能实现收回香港的愿望。

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毛主席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明确宣布:

我们不“继承”旧中国的外交“遗产”——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要废除卖国条约。

但是,鉴于当时特殊的外交现实和国力情况,毛主席决定““暂不收回,维持现状”,“长期打算,充分利用”。

事实证明,这一决策是英明的,它打破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全面封锁。

香港成为了突破封锁禁运的前沿阵地,英国也是西方世界里首个对中国敞开大门的国家。

改革开放后,条件成熟了,领导人们就将目光聚焦在香港问题上。

于是,实现香港回归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1979年,小平同志就对港督麦理浩说,“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这已经表明了中央领导人收回香港的决心了。

在小平同志的亲自指导下,中国政府开始着手按照“一国两制”构想拟订解决香港问题的方针政策。

1982年秋天,英国的撒切尔夫人访华,在北京会场里还留下了一张历史性的照片。

在谈话过程中,小平同志说:

“我们的基本方针就是收回香港主权并保持繁荣。在保持繁荣方面,中国希望取得英国的合作”。

除此之外,小平同志还首次对香港回归的构想进行了阐释。

在撒切尔夫人访华之后,中英双方在1984年就对香港问题展开了第一阶段谈判。

紧接着,英国外相杰弗里·豪访问北京,返港时发表讲话,承认1997年后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和治权。

杰弗里离开后,我们在第六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上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了这个伟大的构想,并把它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里,这就是“一国两制”。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一国两制”正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从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如何解决香港问题进行了两年、22轮的艰苦谈判。

期间多次拉锯战、多次切磋和交锋。

一开始,英国声称三个条约是有效的,并且认为除了租期99年的新界外,香港和九龙岛仍旧在英国的管辖范围内。

但是,收回香港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大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负有一个主权国家的责任。

我们严正声明了三个不平等条约是非正义的侵华战争之下的产物,是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中国政府坚决不认同的。

在中方的强烈反对下,英国又变换方式,提出以“主权换治权”,即口头上承认中国的主权,实质仍然由英国对香港行使主权。

对此,中国政府声明绝不接受收回一个名义上的空洞主权。

在经过多番谈判后,英国终于屈从了中国提出的要求。

1984年12月19日,这是历史性的一天,这也是历史性的一刻。

这一天,中英两国的政府首脑齐聚北京,在这里,正式签署了一份历史性的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根据《联合声明》,双方共同确认:中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1990年,全国人大通过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法律形式把《中英联合声明》的精神、把“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落实为具有权威性的法律。

过渡期:回归准备

从联合声明生效之日起,香港进入了为期12年的过渡期。

本来双方的交涉都已经结束了,也都在合作准备香港回归事宜。

1989年,英国错误地估计了形势,突然改变了对华、对港政策,在香港问题上采取了与中国不合作的态度。

英国单方面停止了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会议,先后抛出了“居英权计划”、“人权法案”和“新机场建议”方案,等一系列违反中英双方已达成的有关协议的动作。

在中国政府的坚决抵制下,英方迫于各方压力,重新恢复了与中国政府的谈判。

在1993年4月至11月的谈判过程中,中英双方举行了17轮、历时8个月的会谈。这个过程非常的不顺利。

英方一再出尔反尔,出现离开谈判桌、置中方早先的声明于不顾等问题,从而导致双方谈判破裂。

在英方推行不合作及对抗路线的情况下,中方决心依靠自己的力量,依靠人民的力量,实现香港的顺利回归。

随后,在八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通过了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的决定。

预委会下设政务、经济、文化、法律、社会及保安5个专题小组。

在两年半时间里,共召开89次会议,对涉及港人切身利益的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46份意见和建议。

1996年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它是全国人大设立的负责筹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机构,既是一个权力机构,又是一个工作机构。

筹委会的成立,标志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各项筹建工作已进入具体的实施阶段。筹委会在短短10个月里,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筹委会关于设立临时立法会的决议,对关于中国国籍法在香港实施作出了解释,还制定了诸多办法。

这一切,都为香港回归和回归后的正常运行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与筹委会紧锣密鼓的工作相呼应的,驻港部队的组建工作也已经完成了。

根据工作的规划,驻港部队将于1997年7月1日零时正式进驻香港。

驻港部队司令员为刘镇武少将,4月至5月,一共有三批部队到达香港,为香港回归做接收准备工作。

而这些工作,也为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创造了条件。

1997年5月5日,英国新政府宣布,将以中英联合声明为基础,实现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

历史时刻:方案敲定

1997年5月,就在一切准备工作都接近尾声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意外情况!

中央领导人在听取筹委会的工作汇报时,发现原先所制定的交接方案存在着一个非常严重的缺陷!

原本规定的是驻港部队7月1日零时才进港。

但是,从北到南抵达全部营地需要2—3个小时,这就意味着在驻港部队到位前香港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防务真空。

而此时,中英两国领袖将在全世界的瞩目下进行香港政权交接的盛典,数千名前来见证的各国政要和各界名流也都云集在香港岛。

中央领导人指示,如此重要的历史时刻容不得一点纰漏,刚刚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绝不能一分钟不设防。

驻港部队必须立即组成一支先头部队,携带武器装备于7月1日零时以前进入香港,确保零时开始有效履行全香港的防务责任。

所以,外交部立即就此问题与英国展开了磋商。

为此,王英凡副部长紧急约见英国驻华大使艾博雅,提出了驻港部队先头部队提前进港的想法,艾博雅对这个要求给予了强硬的回绝。

消息很快传到了香港后,英国方面的代表们也都不同意这个要求,并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抗议。

驻港英军总司令邓守仁、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英方首席代表戴维斯等人也被拒绝讨论这一问题。

5月底,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举行回归前的最后一次全体会议,赵稷华大使在会上再次提出先头部队必须提前进港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英方的积极回应。

就在这个时候,事情出现了转机!

英国发生了政府更替,工党接替保守党上台执政。

为了表达中国与英国新政府积极合作的善意、相机推动谈判工作,钱其琛副总理亲自致函英国新任外相。

对中英双方就先头部队问题谈判毫无进展的问题表示了关注,同时也向英方传送了明确的信息:提前进入的只是必要的部队和武器装备,并不是全部驻军。

至于进驻的时间、批数和人数,双方可以商谈。请英国政府指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英方代表,同中方代表尽快就具体安排进行讨论。

此后,双方终于能够正常交流了。

在先头部队人数问题上,经过几番磋商,在外交人员的努力下,英方终于不再坚持原先的立场,对我们提出了509人表示了同意。

要知道,509人是英方250人的两倍还多,能让英国方面接受,足可见外交人员在谈判上下了多大的功夫,其中的惊险不一而足。

专家们将509人按146、183、78、102的编制分在了石岗、昂船洲、威尔斯亲王大厦和赤柱军营。

英方代表尽管对人数不太满意,但是我们准备充足——

“威尔斯亲王大厦不仅是驻港英军的三军总部,也是香港回归后驻港部队的指挥中心,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按照中国军方惯例,对于重要场区的防务安排是要设双岗的,所以需要额外的人员”。

但此时,英方仍旧对我们提出了提前两小时进驻香港存有异议。

这时,我们的谈判人员又提出了一个聪明的建议,在附近的会展中心举行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香港政权交接的仪式,这样,有迎有送,都有尊严,双方的面子都能照顾到。

此话一出,英方代表团成员短暂的讨论了一阵,就不再进行反驳,同意了我们的要求。

因为这个建议,我们的驻港部队才能得已提前两个小时进驻香港,世界才能在7月1日的看到一个不存在防务真空的香港。

正因为有了此前多年基本路线的确立以及建立统一战线的努力,在过渡期与英方开始对峙后,中方“另起炉灶”才有了如此迅速、高效、细密的布署能力。

以“一两国制,港人治港”为原则,以平稳过渡、顺利交接为目标的香港回归,也终于大功告成了。

结语

零点的交接仪式顺利举行了,最后一个英国军人也离开了军营大门。

这名军人向停泊在港口的军舰“漆咸号”走去。而距离“漆咸号”以西不远的上环水坑口,正是1841年英国殖民远征军登陆香港的地方……

2022年,在香港回归25周年的历史时刻,雄伟壮观的香港故宫博物馆也已建成矗立在这片土地上,从故宫来到香港的数千件文物也在这里展出。

每年的庆祝回归活动,也成了香港人生活的调味剂,被香港人过程了一种别开生面的节日。今天的一切,都焕然一新,都别开生面。

今天的香港,是香港的香港,是中国的香港,更是中国人的香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