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天津市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港中文大学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天津市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天津市候选人建议人选公示

2023-05-10 11: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按照中国文明网通知要求,天津市文明办经过基层推荐、初审等环节,确定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天津市候选人建议名单,现对其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3年5月9日—5月15日,共7天。公示期间,如有异议或发现问题,请以电话形式向天津市文明办反映。

  监督电话:022-83606253

天津市文明办

2023年5月9日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天津市候选人建议人选

 

  助人为乐类:

蔺广娟

社区书记志愿服务温暖群众

  蔺广娟,女,汉族,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静海区朝阳街道金海园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她立足本职工作,热心公益事业,参加多个志愿者队伍,积极义务献血,率先登记捐献人体器官,加入了中华骨髓细胞捐献库,给困难群众和困难学生、受灾地区等捐款捐物,结亲帮扶甘肃镇原一名孤儿,长期帮扶两名困难群众……多年来,她始终走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2021年入选“天津好人榜”;荣获2021年天津市优秀志愿者;2022年荣获天津市优秀红十字志愿者;被评为2022年度天津市最美战役志愿服务工作者;2022年荣膺“干事创业的静海人”年度人物;2023年荣获全国第八批岗位学雷锋标兵。

  母女携手做志愿,竭力帮助困难家庭

  2019年蔺广娟加入了静海义工队,看到几千人的志愿者队伍里,大家都在积极奉献,她想到要发动更多的人和自己一起参加公益活动,以无数小小的我,奉献大大的爱。她带着还在上小学的女儿参加各种志愿活动,让女儿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感受无私奉献的真谛。几次活动后,女儿坚定地和她说:“妈妈,我也要和你们一样穿上红马甲!”几年来,女儿作为一名小志愿者,和她一直走在公益道路上,除了积极参加现场志愿活动,还把积攒的压岁钱、零花钱主动捐给困难家庭。

  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带动社区文明新面貌

  她在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的同时,不断寻找社会志愿服务和社区服务的切合点,把参加社会志愿服务的经验带到工作岗位上,搭建志愿服务平台,扩展志愿服务领域,创新志愿活动形式,在社区成立多支志愿者队伍,用实际行动带动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群众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目前已经组建了“党员先锋队”“金翼少年”“巾帼芳华”“夕阳红”等9支志愿队伍,注册志愿者达1000余人,组织志愿活动800余次,通过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向全体居民展现社区向上向善精神文明风貌。

  平凡善举,温暖困难群众

  她得知一名大学同学的孩子身患重病,一家人为给孩子治疗生活已经难以为继,看着和自己女儿年龄相仿的患病男孩,初为人母的她当即把仅有的5000元积蓄捐赠给了同学。她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辖区有一位身患白血病的女孩,立即组织了爱心捐款活动,并带头捐款,为患病女孩筹集爱心善款6500元。她在工作中广泛征集社区里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带头帮助困难群众累计实现价值4500多元的微心愿物品,积极参与“静海彩虹计划”公益项目,为社区爱心人士搭建关注血液病患儿、实现患儿心愿的平台,带头为血液病患儿筹集3500元小心愿,几年来,她爱心捐款已超50000元,用平凡善举温暖困难群众。

  深挖群众需求,为民解忧纾困

  她聚焦解决辖区群众“急难愁盼”,探索“90+N”为民志愿服务事项,实施精细化精准化为民服务举措,持续深化志愿服务活动,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创新“三一三十”志愿服务工作法,“三一”即服务“一老一小一弱”群众,让老有所乐,小有所育,弱有所帮;“三十”即针对“三一”开展十项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健康义诊、老年人知识课堂、祝寿行动、义务理发、小院讲堂、阅读小屋、幸福驿站、假期公益托管班、微心愿征集、送学上门。以志愿“微服务”赋能社区“大治理”,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

  服务居民零距离

  她把小区内的核酸检测亭建设成为“学雷锋志愿服务岗”,不仅让核酸亭合理再利用,更是方便了群众。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进驻驿站,将学雷锋志愿服务下沉服务到居民身边,定于每周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展一次义诊活动。与医护人员组建入户义诊志愿服务小队,每月上门一次为长期卧床、行动不便的居民服务,为其提供“点单”服务。

  她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志愿精神,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社区群众加入志愿者队伍,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奉献着志愿力量。

梁春道

退休老战士初心不改 义务宣讲十余载

  梁春道,男,汉族,1950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东丽军休所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宣讲团团长,天津市老战士宣讲团成员。退休移交军休所后从事关工委工作,13年来,他不畏年高,不忘初心,为驻地中小学等40多个单位讲“四史”课、德育课240余场,受众8万多人次,曾被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天津电视台、北方网等10多个新闻单位报道30余次。荣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领军人物”“中国共产党功勋人物”“全国忠党爱国模范人物”“全国百佳敬老志愿者”“全国忠党爱国模范人物”等荣誉。

  思政助人 春风化雨润童心

  临近退休时遇到的一件事改变了梁老退休后的生活轨迹,当时在东海前哨有两名战士因身体等原因有自杀倾向,梁春道同志通过做思想工作,挽救了两条生命,看到新闻上不时有学生轻生等事件,坚定了他思政助人这条路。2010年春,退休后的他主动承担起所在地军休所关工委工作,他深感此工作责任重,事关青少年健康成长,自己是一名老党员、老政治教员,要尽全力做好这项工作,为此他放弃了一家月薪超万元的公司邀约。13年来,不管严寒酷暑,只要有宣讲任务,他都全情投入,用党的阳光雨露滋润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

  精益求精 不忘初心宣讲路

  为提升宣讲能力,他勤于学习精益求精。梁春道自学电脑及各类软件使用,反复打磨授课内容,编修讲稿课件,每讲一次,都要修改,使讲稿常讲常新。每个专题讲座,都针对不同层次的听课对像设计对应课件,从幼儿园三四岁的小朋友,到七八十岁的老干部,他有几十套讲稿,总计50多万字。为适应疫情期间学生居家线上学习情况,他创新宣讲模式,为共建学校制作19个青少年教育“微课堂”专题电子影集,受到学生与家长一致称赞,总观看受益人数5万多人次。为提高讲课效果,他努力钻研现代讲课技术,自费购买4台笔记本电脑,一台高清投影仪,讲课中运用自动翻页笔,以便与听课人交流互动。近几年梁春道的老伴不幸患脑梗,长期住院,他雇了护工与儿子一同照料老伴,自己的精力仍以关工委宣讲工作为主,为了讲好课,有时10来天都顾不上到医院看望老伴。老伴住院两年多来,花费巨大,讲课单位领导经常提到给梁老讲课费,他总是说,我作为一名老党员、军队政治教员,不会收一分钱。

  捐资助学 十余载情暖少年心

  在宣讲过程中,梁春道了解到一些孩子家庭困难,牵头由所在的军休所关工委发起捐资助学活动,近年来募集专项助学善款近39万元,对多所学校的困难学生进行资助,高中生每人资助2000元,初中生每人资助1500元,对考取大学的学生每人再给予1000元,为明强特殊教育学校一次性捐款4万元,近四年累计发放助学金近26.8万元,资助困难学生141人次。在2020年疫情期间,向军休干部发出《奉献爱心、助力战疫捐款倡议书》,仅一天时间,组织军休干部捐款43.35万元,梁春道以一己之力带动善举善念,为贫困学子、疫情一线人员送去温暖。

  妙笔生花 孺子牛倾心为党为民

  退休之后,梁春道仍经常加班熬夜,以“老夫自知党有恩,为党工作献终身”“老夫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为座右铭,几乎每天都在义务服务,只要有利于集体利于他人的公益事,都乐意去做。他认为老有所为会创造更多的人生价值,既能帮到他人,又能让自己收获幸福和快乐。由于梁春道文笔好,经常辅导干部、学生文章写作。为献礼建党100周年,他整整花费8个月时间为军休所编辑了一本含百篇作品40万字的回忆录集,从组稿、编修、设计书封版型、校对等几乎都由他一人完成,从未收取一分报酬。

  作为一名老党员,虽已退休但不能褪志,梁春道用自己的专长,做助人为乐的善事、好事,创造更加美丽的夕阳红。

董庆泓

“热血好人”26年献血4万毫升 带动两千人投身志愿服务

  董庆泓,男,汉族,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北辰区普东街富宜里社区居民,天津市北辰区人大代表,天津市北辰区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天津市北辰区好榜样服务发展中心理事长,他自24岁开始献血,至今已坚持26年,累计献血上百次,总献血量高达4万毫升,他立志做雷锋精神的传承人,以“一事之前想雷锋、一事之中学雷锋、一事之后比雷锋、一生励志做雷锋!”为人生座右铭,牵头成立了拥有两千多人的大型综合性的公益组织“好榜样公益志愿者联盟”。董庆泓先后荣获全国红十字优秀志愿者、全国无偿献血金奖、“天津好人”、天津市优秀志愿者、北辰区道德模范、北辰文明人等荣誉称号。

  为生命加油的“献血达人”

  在董庆泓的抽屉里有一摞无偿献血证,其中有的是捐献全血,有的是捐献成分血。他义务献血的故事,要从26年前说起。1997年,机缘巧合之下,时年24岁的董庆泓看到街上的采血车上写着“血库告急”,第一次走进献血站,献出400毫升血液。献血时,护士告诉他,他献的血会去挽救其他人的生命,这句话深深地烙进了他的心里,自此开启了董庆泓的献血生涯。他平均每年献血3-4次,至今已有26年,累计献血百余次,总献血量超过4万毫升,相当于四五个成年人的总血量!有一次血库告急,在经常献血的名单中,工作人员拨通了董庆泓的电话,“距离我上次献血刚过去18天,但有人急需输血救命,我当时想也没想就赶到血液中心献了400毫升全血。”

  自己做公益的同时,董庆泓还号召身边的朋友加入无偿献血的公益队伍中来,在他的带动影响下,爱人于振梅也走上了献血车,由他带头的“好榜样无偿献血小分队”,现在已经吸纳定期无偿献血者12人,董庆泓带领团队志愿者们,无偿献血累计超过100万毫升。

  居民口中最牛的“万事通”

  2007年,董庆泓34岁,为便于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他拉上十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支志愿小分队,一起献血、一起做公益,渐渐的,这只小分队的人越来越多,志愿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广,2014年,董庆泓牵头正式成立了“好榜样公益志愿者联盟”。2017年,这只队伍在北辰区普东街道宝利新苑社区正式落户,现在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两千多人的大型综合性的公益组织,团队里有国家级劳动模范、学雷锋标兵、优秀志愿者,董庆泓带领志愿者们为居民提供多种志愿服务项目,多年来累计义务理发2000多人次,义务修理家电1500多件,扶助困难学生20余人,公益演出800多场次,慰问劳动模范和困难家庭400余户,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传播和红色收藏展出近千场,累计公益捐款高达3000余万元。2020年6月团队发展的“雷锋蔬菜大棚”项目,已累计为困难家庭捐赠近14吨无公害有机蔬菜,让更多困难家庭吃上了健康的绿色蔬菜;2020年团队开展的“健康饮水计划”,至今共计为天津市多所孤儿院、敬老院、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捐赠净水设备81余台,价值136万元。

  疫情防控中奔跑的“志愿红”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作为会长,董庆泓在自己带头服务社区的同时,也向团队发出号召,集结了近300名志愿者,奋战在抗疫的各个环节中。社区执勤、日常消杀、大筛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会出现在信息登记、秩序维持、组织动员、样本运送等各项工作中,得知缺少转运样本的人员后,董庆泓第一时间报名,担下了这项艰巨的任务,他带领团队骨干成员20余人一起加入了核酸样本收集转运队伍。2022年8月底,他被批准进入医学观察隔离观察点进行支援。在医学观察隔离点中,他和几名3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起奋战了14天,他是天津北辰区首位去往隔离点支援的志愿者。

  董庆泓在志愿服务活动中总是冲在最前面,干在最前面,这也是联盟能在短时间内就壮大且拥有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原因。在他的带动引领下,一个个平凡人选择成为志愿者,一个个普通人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一件件小事凝聚成奋进的力量,一个个“活雷锋”汇聚成滋养精神的暖流。

 

  见义勇为类:

姚金忠

巡湖19年 挽救11条生命

  姚金忠,男,汉族,1968年5月生,群众,天津水上公园管理处景观管理中心职工。他在巡湖过程中多次勇救落水者,先后挽救了11个人的生命,5次被确认见义勇为行为,被南开区人民政府授予南开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人称“见义勇为之星”。

  勇救跳湖母女

  2004年,姚金忠通过竞争上岗成为水上公园湖面管理员,从此日夜巡查湖面,打捞湖面垃圾,对偷偷钓鱼、洗澡、游泳的游人进行劝阻,守护着美丽湖水。

  “救命呀,有人跳湖了,快来人呀!”2013年8月24日23时许,4名在水上公园夜游的游客在三岛与五岛衔接的拱桥处看到一名年轻女子从桥上跳进湖里,于是大声呼救。当时姚金忠正骑着自行车巡湖,听到呼救声,他立即加快速度赶到现场,只见跳湖女子的头顶在水面上下晃动。熟悉水情的姚金忠知道,女子跳湖的位置水深3米多,如不及时施救会非常危险。

  他把手机扔在地上,跳进湖里,快速游到女子身边,反手抓住其手腕,然后拽住其衣领,奋力游向岸边。快到岸边时,女子突然对姚金忠说:“先放下我吧,请你快救救我的孩子……”听到这话,姚金忠心里一紧,他赶紧放下女子再次游到湖中心,只见一双小脚露在水面上。他一把抓住孩子的双脚把孩子扶正,让孩子呼吸空气,然后快速游到岸边。在到场民警和4名游客的帮助下,孩子被成功救上岸。此时跳湖女子还在水中挣扎,离岸边大约2米远。姚金忠又游到女子身边,把她救上岸。后经抢救,跳湖女子和她的女儿均脱离了生命危险。

  智救轻生男子

  2007年8月6日22时许,姚金忠巡查到蹦极塔(现已拆除)附近时,看到一人要轻生,于是立即报警。

  很快,民警赶到现场,发现这名男子破坏了封挡蹦极塔门的木板进入塔内,爬上了距地面30多米的塔顶。一名民警和姚金忠爬上塔顶发现,该男子20多岁,情绪异常波动,声称要跳塔自杀。经交谈了解到,这名男子与女友的感情产生裂痕,无法接受现实,便产生了自杀的念头。无论民警和姚金忠怎么劝说,男子始终不听劝告。经过民警联系,轻生男子的女友赶到现场对他进行劝说,让他放下轻生念头。在众人合力劝说下,男子慢慢从蹦极塔跳板上走回塔内,但情绪波动仍然很大。趁该男子不备,民警和姚金忠快速将其抱住,送下塔。此时,已是第二天凌晨3时许。

  救助奋不顾身

  2013年4月14日23时许,姚金忠驾驶电瓶车巡查到东湖东岸北段时,发现一名女子在距离岸边约5米远的湖水中挣扎,水面已没到其脖子处,情况十分危急。

  姚金忠立即跳入湖中,游到女子身边,抓住她的衣领,快速救其上岸并拨打110报警。原来,这名女子在一家娱乐场所工作,她的丈夫吸食毒品,每天逼迫她赚钱,甚至用烟头烫她的胳膊。女子不堪忍受丈夫的折磨,想要跳湖轻生。

  2021年9月的一个深夜,姚金忠夜巡到水上公园东门东湖边时,发现一名老人跨过栏杆想跳湖轻生。他赶紧停好车,飞速跨越栏杆,一把抓住老人。经了解,轻生老人已经93岁,老伴儿病逝,独生女儿在国外生活。那段时间,独自生活的老人突然生病,痛苦之下产生了自杀念头。事后老人的亲属送来锦旗,感谢姚金忠的救命之恩。

  像这样救人性命的事虽是偶尔发生,但姚金钟每次碰到都会奋不顾身。当问及他救人时是否害怕,他憨厚地笑着说:“人命关天的事,哪儿想得了那么多。救人要紧,但还是希望这样的事越来越少吧。”

孙广钰

六旬老人跃入津河 成功救起落水男子

  孙广钰,男,67岁,群众,越秀路街珠海里社区居民。善良质朴的他在2022年秋遇见有人落水时,没有丝毫犹豫,挺身而出,一个猛子扎进津河,将落水男子拽到岸边,全然不顾自己已近古稀的年纪。在岸边众人的帮助下,男子被救上岸,孙广钰两轮人工复苏施救,抢回了生命。随后接到报警的属地派出所民警和120急救人员赶来,将落水男子送往附近医院救治,由于救助及时,男子已经没有生命危险。孙广钰用实际行动唱响了一曲舍己救人的赞歌!

  孙广钰是越秀路街珠海里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退休多年的他像很多天津老大爷一样,喜欢坐在公园、河边与街坊邻居聊天。2022年10月12日,孙广钰像往常一样坐在河边的空地上,突然出现的呼救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就在距离他十几米远的河岸边有喊声:“有人落水了,赶快救人。”听见喊声后,他连忙从板凳上跳了起来,三两步就冲到了跟前。

  只见一名男子脸部朝下,整个身体都漂浮在河中,男子距离河斜坡堤岸大约有1米多远,没有任何挣扎的迹象,而且还在快速地向水底下沉,不一会儿,男子整个身体就被河水淹没,情况万分危急!孙广钰没有丝毫的犹豫,脑子里只有“赶快救人”这一个想法,他立即脱下外面的衣服,只穿着一条内裤向河中走去。居住在津河边多年的他深知堤岸坡道既陡又滑,当他小心翼翼地走到距离河岸边2米多远的水中时,河水已经没过了他的鼻子,而此时从河面上已不见落水人的踪迹。孙广钰一个猛子扎进河里,幸运的是他马上就抓到了落水男子的衣服,一边拉着落水者一边往岸边游。10月的河水已有些冰冷,孙广钰消耗了太多体力,当他游到岸边时已经没有力气将落水男子托上岸。此时,一名外卖小哥也下到岸边,岸上的群众还递过一根棍子,众人合力将落水男子救到岸上。

  孙广钰上岸后第一件事便是查看落水男子情况,此时落水男子一直没有呼吸,孙广钰立即对男子进行心脏人工按压复苏抢救,大约5分钟后,男子才喘了一口气,但是没过一分钟,又没有呼吸了。孙广钰见状,又立即进行第二轮的人工按压抢救,大约又按压了几分钟,男子才逐渐睁开双眼,呼吸也逐渐稳定。接到报警的属地派出所民警和120急救人员赶来,将落水男子送往附近医院救治,由于救助及时,男子已经没有生命危险。

  孙广钰的救人事迹在广大社区居民中引起轰动,他下水救人的视频也在网上“霸屏”。人们无不对他见义勇为的举动表达了深深的钦佩之情。在他人生命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伸手援救,是真正了不起的举动。在此之前他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一名厚道的居民,安分守己地过着自己的日子。但是谁家有大事小情他却总是不请自到,主动帮忙,对于自己救助落水男子的事迹,他没有对别人主动提及,一些亲戚朋友也是在新闻中才知道他做了这样一件好事。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更多的义举,当爱的阳光洒到别人身上,自己会更加温暖。

  

  敬业奉献类:

闫璐璐

她用爱心和专业为特殊儿童撑起一片天

  闫璐璐,女,汉族,1987年3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红桥区培智学校教师。她坚守特教初心,扶残助残,十二载潜心探索特殊儿童康复之路;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十二载为特殊家庭传递关爱。她用爱心和专业为每一个特殊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了一片天。曾获得2015年红桥区“五一”劳动奖章;2016年“红桥区十佳青年教师”;2018年“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做一名“特级教师”,是闫璐璐儿时的梦想,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师范专业。大学期间,她有幸加入特教义工队伍,为特殊的孩子服务,而且一干就是三年,她的梦想也从“特级教师”变为“特教教师”。品学兼优的她在大学毕业后,获得了上海某公司人力资源师、家乡哈尔滨某高校辅导员、天津培智学校特教教师3个就业岗位以及留在学校继续读研深造的机会。但她毅然踏上了奔赴天津的火车,奔向了她的职业理想。

  工作后,闫璐璐班里有个叫欢欢(化名)的学生引起了她特殊的关注,欢欢是一名重度自闭症儿童,且患有癫痫,从不与别人交流,仿佛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可只要见到别的同学有妈妈接送陪伴,就情绪发作,甚至攻击同学。她的反常行为引起了闫璐璐的关注。通过家访,她了解到,孩子妈妈因为孩子的这个病几年前就离家出走了,从此失去了联系。失去妈妈的欢欢变得更加孤独,癫痫发作更加频繁。一次,欢欢看到别的同学都在和自己妈妈做亲子互动,突然发作,把头撞向身边的康复器械,闫璐璐下意识的把手臂垫在欢欢头前,欢欢顺势朝她的手臂狠狠地咬下去,闫璐璐一边强忍疼痛,一边轻柔地抚摸着欢欢的头,告诉她:“孩子,闫妈妈陪着你,别怕……”从那时起,她决定做欢欢的临时妈妈,日复一日的亲子伴读、生活照料、周末郊游,在她的呵护陪伴下,欢欢的狂躁表现减少了,癫痫发作也减少了,更令人欣喜的是欢欢开始与人互动沟通了。后来,闫璐璐因为生孩子歇了一段时间,产假后上班的第一天,她刚走进教室,躲在游戏区一角的欢欢突然丢下手中心爱的玩具跑向她,一双小手臂紧紧地抱住她,嘴里嘟哝着“妈妈”。听到这一声呼唤,闫璐璐兴奋不已,甚至比期盼中自己女儿那第一声妈妈还要激动,谁能想到一个自闭症孩子居然会对半年未见的闫璐璐,有这样热烈的情感表达呢?那一刻,闫璐璐真切地感受到了爱的伟大力量。

  闫璐璐在担任“天津市贫困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孤独症早期干预班班主任时,班里一名叫栋栋(化名)的孩子病症尤为严重,跟家里人都没有交流,栋栋爸爸心灰意冷,有一次对闫璐璐说:“闫老师,等孩子奶奶没了,我就抱着孩子跳楼。”自此之后栋栋就再没来上课,打电话关机,去家访家中无人。一连十几天,闫璐璐忧心忡忡,做梦都梦到栋栋在坠楼瞬间喊老师救他。那段时间,她一下班就去栋栋家门口转,去附近公交站和菜市场转,到处寻找栋栋和他的家人,好在最后总算是被她找到了。在看到栋栋那一瞬间,闫璐璐流着眼泪跑过去一把抱住栋栋,与栋栋爸爸进行了数小时的长谈,第二天栋栋就回到了学校。在闫璐璐的陪伴下,栋栋经过一年半的康复训练,各方面能力均有了提高,孩子家长也通过一次次的培训、沟通、社会实践,逐步掌握了科学的行为干预方法。那年春节,栋栋爸爸打来电话,他话音里带着哭腔,激动地说:“闫老师,栋栋叫我爸爸了!栋栋张嘴说话了!闫老师,我代表全家谢谢您!”电话那端的喜悦也感染了闫璐璐,她一边听一边抹眼泪,为栋栋高兴,更为这个重新拾起生活希望的家庭高兴。学校中,像欢欢和栋栋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对于这些孩子,闫璐璐课堂上是老师,课堂下是保姆,生活中是妈妈,病痛时是医生。

  多年来,她用情怀和担当,支撑起特殊家庭的希望;用真情和智慧,给特殊儿童营造温暖而欢愉的乐园;用坚定和执着,给了折翼的天使飞向天空的力量;用爱心和专业,为特殊儿童撑起了一片天。

王伟超

扎根乡村,谱写无悔人生

  王伟超,女,汉族,1992年10月生,中共党员,宝坻区牛道口镇焦山寺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2018年6月毕业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机械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天津市首批农村专职党务工作者。2023年第一季度“天津好人”。

  大学毕业的她,牢记着总书记的教诲,“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手捧《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以满腔热情回到乡村,从此扎根乡村,谱写无悔人生。

  带着吸奶器工作的“背奶妈妈”

  王伟超担任焦山寺村党总支书记以来,每天奔波在村里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日夜坚守在基层一线,顾不上四个月大的孩子。她没有双休日、没有节假日、更没有回家给孩子喂奶的时间。她每天只好带着吸奶器上班,奶涨了,就吸出来装到瓶里存放,晚上下班背回家喂孩子,而她幼小的女儿白天只能在家里喝奶粉。有一次早晨六点,她在村委会办公室打电话,妈,乐心醒了吗?如果醒了,柜子上有两袋奶粉,左边的盛两勺,右边的盛一勺,先放温水再放奶粉,搅拌均匀喂她。只听电话那头说,还没醒呢,你放心工作吧,妈会冲奶粉!大家看到这一幕,不由得对这位背奶妈妈多了一分关注。她的无私付出无需用文字来描写,无需用语言来描绘,更无需用华丽的辞藻来修饰,她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临危不惧冲在前的“救火英雄”

  2022年9月30日中午11点40分,一辆从北京西街到蓟州屠宰场的大货车,从天宝下高速行至焦山寺村村委会门口时,车头突发自燃,火势猛烈燃烧,浓烟滚滚,很有可能会引发货车油箱爆炸,殃及周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听到呼救的瞬间,正在加班的王伟超带领焦山寺村红色娘子军(村“两委”班子)毫不犹豫地跑出来,拨打了报警电话,同时到附近所有的门脸店铺借灭火器,帮助货车司机救火。周边的群众开着三轮车将自己家的灭火器运送到着火现场,途经的热心村民拿出自己车上的灭火器,一起参与扑救。公安消防及时赶到,共同将火扑灭,确保了货车司机及周边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车辆开始冒烟到成功灭火,全程约15分钟。消防员表示:起火点是交通枢纽地段,路人和车辆很多,货车的油箱又在车身前面,如果火势得不到及时控制后果不堪设想,关键时刻王伟超带领红色娘子军冲得上去,周围群众帮得上忙,灭火器拿得出来,赢得了宝贵的黄金三分钟,跑出了安全“加速度”。有人问伟超:“当时那么危险,随时面临死亡,你还往上冲,不怕死吗?”她说:“当时我什么都没想,只有一个念头‘救火’,如果大火引发油箱爆炸,周边群众、司机和车上的货都很危险。”一句朴实的回答,道出了平凡中的伟大。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在挺身而出的那一刻,烙刻在她基因里的“英雄气”已经铸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钢铁长城!

  坚守抗疫一线的“铿锵玫瑰”

  “再苦再累无惧无畏,无怨无悔从容面对。拔剑扬眉豪情快慰,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这句歌词正是铿锵玫瑰王伟超的工作写照。2022年年初,疫情再次侵袭津城,作为党总支书记的她,在接到全市全员核酸大筛查的工作通知后,将几个月的孩子交给婆婆照看,自己第一时间奔赴抗疫一线,组织村“两委”干部召开工作部署会,调度物资、现场布置、人员分配、登记系统操作流程培训、招募志愿者等,确保了核酸检测零失误。她还善于开动脑筋主动解决防控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难题。在大筛系统临时瘫痪时,她告知工作人员不能让群众排队等候,用手机拍照录入,手写登记,最后再录入系统,确保了大筛的速度和质量。从年初开始组织了41次全市大筛,她加班、熬夜,甚至整夜排查,不论是走访“四失五类”人员、给困难群体送菜上门,还是搬运物资、执行村庄24小时封闭管控,她始终做到坚守在抗疫一线,这已成了90后小书记的工作常态。她已经连续36个小时没有睡觉了,有人问她:“你天天这样早出晚归,还不睡觉,孩子又那么小,能盯得住吗?”她笑着回答:“这是我的职责和使命啊,不行也得行,咬紧牙关盯上!”虽然是笑谈,但是作为妈妈、儿媳、妻子、女儿,她对家人的惦念和愧疚只有她自己知道,然而为了战胜疫情,为了全村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她以高度的责任心、执著的坚守劲、高效的执行力,成为一支璀璨绽放在疫情防控一线的铿锵玫瑰。

  甘当为民服务的“孺子牛”

  担任村党总支书记以来,她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发扬孺子牛、拓荒牛、老黄牛精神,以不怕苦、能吃苦的牛劲牛力,不用扬鞭自奋蹄,服务群众有温度,干事创业有力度。她走遍全村827余户家庭,走遍大街小巷、田间地头,走访中,她耐心倾听群众心声,真心解决群众问题,细心做好群众工作,与群众建立了血溶于水的亲情关系。在核酸筛查中,群众自发争当志愿者,饭店老板争先送来几十名工作人员的饭菜,村内超市负责人送来方便面、火腿肠、矿泉水……她在走访中得知群众抱怨最多的是村庄环境卫生问题,于是,迈开步子、俯下身子,带领村“两委”干部逐街走访查看,确定问题点位,逐个制定解决方案,在遇资金不足的问题时,多次与包片领导进行沟通,争取到了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全村进行了全方位、无死角式垃圾大清除。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推出了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对保洁公司的监督,督促保洁公司时刻保持村庄环境卫生整洁;同时充分发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开展以“扮靓乡村,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我爱我家,幸福靠大家”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营造了良好的村庄氛围,提升了村庄“颜值”,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面对乡村工作的繁冗复杂,王伟超没有抱怨,她这样说,我生于乡村,长在乡村,现在又有幸回到乡村,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和培养,我必将不负组织重托、不负群众期望、不负青春韶华,坚守初心、牢记使命, 扎根乡村,谱写无悔人生!

 

  诚实守信类:

  

杨长林

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杨长林,男,汉族,1944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区军休所关工委委员、第七党支部委员。杨长林的父亲杨连弟是全国知名的“登高战斗英雄”。在解放战争时期,抢修陇海铁路时,机智勇敢地攀上40多米高的桥墩上完成爆破任务,荣获“登高英雄”的光荣称号。1952年在朝鲜清川大桥指挥连队架桥时,敌机投下的定时炸弹忽然爆炸击中头部,光荣牺牲,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光荣称号。

  接过接力棒,传承英雄精神

  英雄杨连弟的事迹教育感化了中国几代人。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宣传教育青少年,实现英雄的遗愿,成了杨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杨家几代人的信条。从杨长林的祖父、祖母,到他的母亲,多年来一直坚持宣传英雄杨连弟的事迹,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老一辈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杨长林,他许下承诺,决心接好这个接力棒,把英雄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传承下去,并当作自己终身的义务和责任。

  宣传英雄事迹,哺育时代新人

  作为英雄的儿子,杨长林始终不忘用父亲的英雄事迹激励自己,教育别人。特别是参加“老战士宣讲团”以来,他十年如一日,走到哪里,就把父亲英雄的事迹传播到哪里,并把宣传和弘扬英雄精神,哺育时代新人作为自己的职责。杨长林跟大家说:“父亲的优秀品质深深地感染着我,教育着我长大。特别是我参加关工委工作以后,更加认识到用英雄事迹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因此,我要继续宣传好英雄事迹,哺育好时代新人。”

  生命有终点,传播无止境

  除了给中小学生宣讲以外,他还多次受邀到企事业单位和部门宣讲英雄事迹。每年中国铁建(原英雄杨连弟所在铁道兵部队)开展“践行企业价值观,提高发展软实力”活动,邀请杨长林宣讲父亲的英雄的事迹。每次宣讲活动历时一个月,宣讲20多场,他的足迹遍及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昆明等地。十几年来,他从部队到地方,从学校到社区,从天津到外地,带病宣讲英雄事迹200多场,听众达20余万人。在深入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宣讲活动中,他廉洁自律,坚持不用车接车送,自备三轮车到现场,不吃请,不收礼,表现了一个英雄后代的高贵品质。

  爱心助困,彰显军人情怀

  作为退休老兵,他始终以父亲为榜样,保持了军人的情怀和本色,多年来,他坚持为社会奉献爱心,发挥余热。在军休所年年组织的协助社区建设、参与学校主题班会、老少同读一本书、教师节给学校老师送慰问信等各项关爱活动中,都有老杨的身影。

  杨长林被评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好人”。

胡阶庆

全力守护“新疆娃”成长成才的“胡爸爸”

  胡阶庆,男,汉族,1970年9月生,中共党员,天津市第四十五中学党委委员、德育处主任,主管新疆班。“我会把新疆班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是胡阶庆对新疆家长的承诺,也是他一直以来的坚守和付出。7年间,他用全情投入诠释一个“诚”字,用无疆大爱挥写一个“信”字。他对新疆学生倾其所有,而孩子们也从心底把他当作一辈子可以信任的“胡爸爸”。曾获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天津市优秀党员、“天津好人”、河东区“十大为民杰出人物”等荣誉。

  用全情投入坚守对家长的承诺

  7年前,胡阶庆与新疆班结下了不解之缘。他至今还记得去哈萨克族学生毛利(化名)同学家中家访,孩子父亲是个残疾人,看到老师们的到来,不善言辞、腿脚不便的父亲只是默默地在毡房外面精心地洗着水果,又一次次地端进毡房。临别时,他紧紧地拉着胡阶庆的手,那是一种希望远在天津新疆班读书的女儿能得到关照的“暗语”。无声的语言令胡阶庆倍加感动,他向学生家长承诺:“把孩子交给我你们放心,我会照顾好所有的新疆孩子的。”同时,他也在心中暗暗许下承诺,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对待这些天山学子。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7年间,他默默地承担起慈父严师的角色,真心关爱着这些远离家乡的新疆学生,原本素不相识的孩子,如今都亲切地称呼他“胡爸爸”。至今胡阶庆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被学生叫作“胡爸爸”时的心情:“突然有一股暖流涌动全身,让人无比的感动和欣慰。”从此,胡阶庆身上多了一个角色,心里也多了一份责任。

  在胡阶庆看来,管理好新疆班不仅是作为教师的职责,更是对新疆家长承诺的兑现。由于学生住校且寒假不回疆要在天津度过,他几乎没有“业余时间”。无论是春节还是各种假期,他多年如一日坚守,放弃和家人团聚,默默地守护着“天山雪莲”,践行着自己的承诺。直到母亲去世前的最后一个春节,他也没能在家陪伴。但他没有遗憾,因为母亲曾无数次告诉他“忙完学校再来看我。”他在用守信于学生家长的方式,践行孝道,信守践诺。

  用无疆大爱诠释对学生的诺言

  工作生活中,胡阶庆每时每刻都在践行“将每一个新疆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的诺言,不仅为他们的当下着想,还为他们的未来谋划。学生妮莎(化名)突然退学,他多方联系学生和家长,想尽各种办法帮她克服家庭困难,重返校园完成“大学梦”。学生古丽(化名)患上严重的红斑狼疮,生命垂危,他忙前跑后安排学生就医,让古丽得到了及时救治。每当学生生病,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学生住院,他自己掏钱买来营养品;寒冬中,一名哈萨克族女生因重病抢救,胡阶庆守候在因装修没有暖气的家属等待区整整一夜,清晨他离开医院时双腿已冻得失去知觉;大年三十,他悄悄地发给失去父母的新疆孩子压岁钱。7年来,他挽救了多名因心理问题要放弃学业的少数民族孩子,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考上理想的大学。

  2018年的国庆节,胡阶庆带领新疆学生到长城去研学,一名刚入校的女学生因膝盖撕裂性骨折无法参与,她把“特别想到长城上看一看”的愿望偷偷告诉了胡阶庆。胡阶庆当时便承诺说:“没问题,带你去”。孩子以为胡老师和她开玩笑,但胡阶庆却信守承诺。他花了大半天时间,用废旧木椅和两根长长的木棍,做成了一个结实的可以搭腿的滑杆。在胡阶庆的带领下,新疆班的师生硬是接力把女孩儿抬上了角山长城烽火台和天下第一关城楼上,圆了她的长城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学校实行封闭管理期间,胡阶庆一步不曾离开新疆班学生,每天工作长达16个小时。因超时长强度工作他患上了锥心刺骨的趾骨炎,但他咬牙坚持,将一颗心全都扑在学生身上。封闭解除时,他整整瘦了10斤。但所有的辛苦和付出,胡阶庆都无怨无悔,新疆孩子的笑脸就是他最大的幸福。只要是与新疆学生有关的事,他都当作自己的事;只要是新疆班孩子的愿望,他都倾其所能帮其实现。

  胡阶庆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书育人的初心,用重信践诺赢得了新疆家长的放心,用真心大爱兑现了助新疆学生成长成才的诺言。

 

  孝老爱亲类:

凌秀荣

久病床前有孝媳

  凌秀荣,女,壮族,1966年9月生,群众,天津市宁河区丰台镇东赵村村民。自1992年经人介绍嫁入丰台镇东赵村,婚后尽管生活拮据,但夫妻和睦、家庭和谐,一家人其乐融融。20多年来,凌秀荣给公婆、大哥以关爱,给侄女以母爱,其中辛酸,唯她自知。她曾获评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天津市最美家庭、第一届天津市文明家庭、天津市最美家庭标兵。

  不幸接连发生,方知生活重担千斤

  天有不测风云。1998年,婆婆因一次意外摔倒,导致胯骨轴粉碎性骨折,即使得到了及时救治并且花费了高昂的治疗费用,最终也未恢复健康,从此瘫痪在床,脾气也愈发难以琢磨。凌秀荣选择默默承受,日夜陪伴,耐心疏导。10几年来,她无微不至地看护着老人,照顾老人的起居,纾解老人的心结,帮助老人恢复信心,在她的不懈努力下,老人终于走出了心理阴影,重拾活下去的希望。

  屋漏偏逢连夜雨。公公患上老年痴呆症,大哥因类风湿病瘫痪在床,二哥突发心脏病离世,大哥16岁的女儿因小脑痴呆病情加重无法自理,几乎一夜之间噩梦就击垮了这个家庭,生活的重担完全落在凌秀荣和丈夫的身上,但乐观的她总说:“人总得向前看,活下去,不是吗?”20多年来,凌秀荣给公婆、大哥以关爱,给侄女以母爱,将一个清贫残缺的家营造成和谐美丽、人人称颂的家,个中辛酸,唯她自知。

  照料无微不至,家庭和谐相亲相爱

  无冬无夏,凌秀荣细心照顾着家人,农事也不曾落下。她精于生产,自家田地耕种得井井有条,每年都是丰收;她细致周到,屋内屋外、从老到小,干净整洁、身体健康;她不辞辛苦,兼顾生产和家庭,同时注意细节,发现大哥手脚怕凉,就专门制作棉套给大哥保暖,发现公公褥疮难忍,就及时清理瘀血并用温水擦拭身体。24年如一日,8800个日日夜夜,她从未午睡过,总是忙碌到凌晨。她起早贪黑、任劳任怨,细心打理着家里的一切,竭尽所能让他们过得好一些,从不敢有丝毫的放松。1992年以来,凌秀荣为照顾病人,只回过一次娘家。

  公婆安详离世,孝老爱亲广为传颂 

  2009年1月,公公离世,婆婆哭着对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说:“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我有个好儿子,更有个好媳妇。她是天底下最难得的好儿媳!”发自肺腑的一席话让在场的人无不感动落泪。2011年,凌秀荣的婆婆安详地去世。直至现在,大哥和侄女仍在她的照料下幸福地生活。大哥逢人就说:“凌秀荣是我家的好媳妇,她的付出和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是我们拖累了她,欠她的情一辈子都还不完,她是好人,好人会有好报。”

张彦虎

好丈夫悉心照顾瘫痪妻子 不离不弃谱写爱的赞歌

  张彦虎,男,汉族,1962年4月生,西青区精武镇王庄子村人。张彦虎自幼家庭条件艰苦,未读完小学便辍学了。1996年经人介绍与张瑞香相识结婚,张瑞香从小患脑栓塞,并留有后遗症,还带着4个未成年的孩子,最小的孩子只有8岁。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完整的家,张彦虎虽能力有限,还是义无反顾地担起了这份责任。

  父爱如山,悉心养育4个非亲生孩子

  与张瑞香结婚之后,考虑到妻子病情,张彦虎从不敢远行,只能守着家里的田地勉强维持生计。他曾对妻子承诺,“有我一口饭吃,就不会让你和孩子们饿肚子”。

  多年来,张彦虎像对待自己亲生骨肉一样对待4个孩子。4个儿子中,小儿子从小成绩优异,张彦虎常常鼓励他认真学习,“放心上学,只要你能考上,爸砸锅卖铁也供你读书”。2003年,考虑到儿子们结婚住房需求,他又东拼西借,总算盖了两所新房。终于小儿子如愿上了大学,其他儿子陆续成家工作,然而不幸又再次降临到这个苦难的家庭。

  有妻子在,家才完整心才踏实

  2011年,妻子张瑞香因脑栓塞复发突然晕倒在地,口吐白沫。经过抢救,保住性命,但由于脑干大出血,妻子已基本丧失生活自理能力,以后很难再站起来了。面对噩耗,张彦虎没有退却,选择坚守。

  12年来,张彦虎每天坚持早晚煎药,喂药喂饭,从无怨言,他说,“我就是妻子的依靠。”除了日常照料,妻子每月还需检查买药,每次都得花费两三千元,张彦虎从未想过放弃,他常跟儿子们说,“有你妈在,家就在,哪怕你妈是植物人、残废人,咱家都是圆满的。”

  无微不至,悉心照料无怨无悔

  医生建议要经常给病人做腰腿、胳膊按摩,防止肌肉萎缩。他就每天给妻子按摩,把自己和妻子的腿绑起来,每天带着妻子走二三里路。天气好时,他就推着轮椅陪妻子到外面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有时妻子提出到水上公园、杨柳青广场等地转转,他都欣然答应。

  2015年,妻子病情恶化,丧失自主吞咽能力,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简陋的家中,妻子的医药用品和喂食器具显得格外整齐。妻子张瑞香的床头椅子上一个白色塑料杯里放着13只注射器,张彦虎介绍,“12只注射器里面装的是营养粥,另外一只装的是凉开水,饭后漱口用。”妻子的嘴张不开,他只能用注射器顺着牙缝往里注射,13只注射器里的粥全部“喝”完,最快也得花1个小时,他一天给妻子喂粥8次。妻子每次大小便后,他都为其擦洗身子,并换上干净的衣服。为了不让妻子感染褥疮,每隔半个小时就为她翻一次身,12年来,他从未睡过一个整觉。

  张彦虎家里最重要的“宝贝”是一张时间表和一摞记录本。他坚持每天定时给妻子测量体温和血压,并做好记录,观察病情变化,当出现不稳定时,张彦虎马上给妻子用药控制。妻子虽长年处于昏迷状态,但他对妻子的饮食安排从不放松,制定食谱,搭配营养膳食,记录喂饭时间。8年如一日,妻子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各项指标良好。

  12年爱的坚守,张彦虎付出了难以想象的辛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尽最大的努力唤醒长睡的妻子,尽管清楚希望非常渺茫,但他依然无怨地坚守着这份执著,坚守着夫妻这份内心深处的爱,坚守着一个父亲对家的那份责任与担当,因为在他心里,有妻子在,家永远都是团圆的。

  

宫连荣

百岁老人身边的好儿媳 涵养优良好家风

  宫连荣,女,汉族,1954年10月生,群众,天津市滨海新区新北街道欧美家园社区居民。她是百岁老人陈宝兰的儿媳妇,已经照顾公婆近40年。她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一个人挑起家庭的重担,是一个“好儿媳”“好妻子”“好母亲”,在社区提起宫连荣,邻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曾获得“天津好人”等荣誉称号。 

  四十余年如一日照顾公婆

  1978年,她和爱人李建伟结为夫妻。婚后的生活比较安宁,婆婆、公公身体还算硬朗,她和丈夫一起忙着地里的农活,小日子虽说不富裕,但也有滋有味。

  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年,公公突发脑血栓,她和丈夫及时把老人送到医院,并到处借钱为老人治病。老人最终还是半身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失去自理能力。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公公,她心里也不是滋味。但她和丈夫没有被困难击倒,反而更激发了他们的孝心。她不分昼夜地照顾着瘫痪的公公,不嫌脏,不嫌累,端屎倒尿,嘘寒问暖。为了不让瘫痪的公公生褥疮,她每天至少要给老人翻身五六次,每隔几天,就用温开水,把老人的周身擦洗一遍。

  自公公去世后,她对婆婆更是悉心照顾。那时候孩子还小,婆婆年纪也大了。宫连荣和丈夫商量后,她就没有参加工作,一家人的生活都靠丈夫一个人。虽然经济紧张,她自己舍不得买一件新衣服,却对婆婆的生活照料得无微不至。

  “婆婆喜欢吃鲜肉小馄饨,我隔两天就会包给她吃。在每个馄饨里,我单独放一个虾仁。有时候婆婆还想吃饺子,我也会在她的饺子里单独放虾仁。”宫连荣说。不仅在饮食上宫连荣对婆婆细心照料,对婆婆的身体她也格外关注。三年前,她在家不慎摔伤,肋骨摔折后住院没有几天就坚持出院,回家养伤,因为她放心不下老太太自己在家。她每天忍痛坚持一顿三餐地为老人做饭,照顾老人生活起居,没有因为生病耽误对老人的照顾。每每提起儿媳妇,婆婆陈宝兰都会很骄傲地说:“我这个儿媳妇比闺女还亲,每天照顾我,别看我今年99岁了,啥毛病没有!没事还能打上几圈麻将呢!”

  言传身教涵养优秀家风

  宫连荣重视对孩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儿子也为有这样一位母亲感到骄傲和自豪,儿子说她是个自带光环的人,温暖着家人,照亮了他前行的方向。她孝顺老人的一言一行都被家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现如今已经是四世同堂的他们,孙女孙子更是模仿着奶奶的行为举止照顾百岁的老太太,他们知道奶奶身体不好,吃饭前孩子们都会学着奶奶的样子,把老太太的碗筷摆好。

  宫连荣常挂在嘴边上的一句话是:“我们从小就受教育要孝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照顾老人是应该的,孩子现在也非常孝顺我们,希望孩子能将这种优良传统一直传承下去。”

  率先垂范带动邻里和谐

  “我们都知道宫连荣老大姐孝敬老人的故事。她一年四季都会换着花样给老人做饭菜,为老人洗衣服、擦身体、倒水喂药,从来没有嫌弃过。”提起宫连荣,社区居民刘奶奶竖着大拇指说:“小区里面原先有一些家庭不和睦的,看到宫连荣大姐尊老敬老,都纷纷向她学习,现在我们小区的家风家教是越来越淳朴,关系越来越和谐。”

  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乃至一个民族的魂魄所在,支撑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百善孝为先,做人先孝亲。宫连荣孝顺老人的事被邻里广为流传,好的家风家规家训承载了祖辈对后代的希冀和鞭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