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谈“文学与青春”:年少的“香椿树街”是我一生的写作地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香椿树的画法 苏童谈“文学与青春”:年少的“香椿树街”是我一生的写作地图

苏童谈“文学与青春”:年少的“香椿树街”是我一生的写作地图

2023-07-03 04: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苏童坦言没研究过美食,每次看他的香椿树街,都有打俩鸡蛋的冲动

赵健兄说,在某次沙龙上,有读者夸作家余华长得帅,余华立即回答:“那是因为你还没见过苏童。”而且,莫言也称苏童为“女粉丝心目中的男神”。

在我们看来,苏童的眼睛也是会说话的。

苏童的眼神有多大的魅力呢?这样说吧,南京的晓书馆,已经是高晓松开设的第二家晓书馆。如果不是因为作家苏童,我们《尽色视界》的两位主笔,不知道要延迟多久,才会来到晓书馆。

晓书馆足以让人一见钟情,也需要一个眼神的“勾引”。

每次都谈美食,这次的话题由此引发:上次和苏童老师挤一辆小车,是因为跨年诗会,这次,是因为他在晓书馆主讲。相同之处在于,我们三个挤在一个较小的空间,可以讲一些近距离的话。

《尽色视界》的何博士、尽色与苏童老师,似乎注定了一些缘分。

我们三个人的祖籍都是苏州,而苏童的父母都出生在镇江的扬中,两家的先人都因为同一个原因,来到镇江;南京,则是影响了苏童与何博士一生的城市。苏童大学毕业时,曾有10个单位可以选择,其中包含苏州、镇江和南京的高校,镇江的是船舶学院,即现在的江科大,而他最终去了南艺。

世事很奇妙。

苏童构筑了一个香椿树街,原型是苏州的齐门外大街。苏童说,真实的香椿树街,已经躺在了高速公路的下面。除了真实的街道和城市,其实,我们还有另一个虚拟的家园。

我们自然不会放过美食的话题。

苏童坦言,从没有因为写作的需要,好好研究过美食。他如今已经不会因为一个单纯的话题去写作,包括小说中绕不开的美食话题。每一篇小说的主题,他都要酝酿很久,小说中会有美食的元素存在,但是,还从来没有上升到主题这个层面。

他话锋一转又说,事实上苏州人的美食,是中国顶尖的美食的代表,他从小的耳濡目染,会在小说里自然流露甚至放大。

我们聊到苏州人口味的甜,其实存在误解,或者说,历史上的苏帮菜原先不是这样的。比如说元末明初,苏州人韩奕所写的饮食专著《易牙遗意》中,明确提到用盐的菜肴,就有33种(占到67.35%),而用糖的只有7种(仅占14.29%)。可见,在古代苏州人的饮食中,用盐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糖。

尽色说,还有一种可能,苏州人偷偷地在每一道菜里,都放了糖。三个人哈哈大笑。

生活除了滋味的甜,还有一种味道叫辛辣,就像在苏童构筑的精神家园里,除了香椿树街,还有个枫杨树故乡。

苏童曾以一种食材为名称,写了著名的长篇小说《米》。在没有读过这篇小说的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篇无限接近美食的小说,甚至有人会觉得是一本美食书。然而,通篇几乎都与美食无关。

米,只是一个道具和隐喻。

苏童说,主人公五龙对米的痴狂是极端变态的,甚至近似于宗教般的狂热和崇拜,他认为米是世界上最干净、最圣洁的东西,他喜欢没事就咀嚼生米,甚至喜欢赤身裸体地躺在米堆里。

苏童写的米,指向的是饥饿。

可能和五龙一直处于饥饿状态有关,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很多很多米,拉到他的“枫杨树故乡”。苏童说,除了五龙自己,别人永远无法理解。

这也许是苏童小说中,最接近美食的一次。也许,这种方式更纯粹和冒险。但无可否认,这也是一种真实的美食。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