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事典故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饺子的来历及典故 【轶事典故

【轶事典故

2024-06-02 22:0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期我们说到: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于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大开衙门,为到来的每一个患病群众诊治,人们把他称为坐堂医生。后来,他的任职期到了,本就不想为官的张仲景主动请辞回到了家乡。还乡的时候,正逢农历腊月,寒风刺骨,雪花飘飘,白河水也结了冰。在白河边上,他看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面黄肌瘦,衣不遮体,因为寒冷,一些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张仲景见状心里非常难受。张仲景回到家,由于张仲景在长沙任职的时候经常为老百姓看病,很受群众的爱戴,名声早已经闻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门求医。有的人骑着骡马前来,还有的人用轿子请张仲景,从官宦人家、乡里豪绅,再到那些富甲一方的生意人,张仲景有求必应,整天都很忙碌。虽然上门求医的人很多,可张仲景心里总记挂着那些冻烂耳朵的穷乡亲。经过研究,他研制了一个可以御寒的食疗方子,叫“祛寒娇耳汤”。 展开全文

冬至那天,他叫弟子们替他行医,来到南阳东关的一块空地上搭起医棚,盘起大锅,专门舍药给穷人治冻伤。舍的药叫“祛寒娇耳汤”: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放在锅里煮熬;等熬好后,把羊肉和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把切碎的羊肉后人药物包好后,样子像耳朵,又因为功效是是为了防止耳朵冻烂,所以张仲景给它取名叫“娇耳”。将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用原汤把包好馅料的面皮煮熟。娇耳熟后,分给来吃药的人们,张仲景让徒弟给每个穷人一大碗汤,两只“娇耳”。人们吃了,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再也没人把耳朵冻伤了。张仲景热心为大家治病,从冬至这一天起,一直治到年三十,人们的耳朵都被他医治好了。后来,每到冬至这一天,人们就想起了当年张仲景热心为大家熬药治病的情景,就仿照着“娇耳”的样子做一种食品。为了区别“祛寒娇耳汤”中的“娇耳”,有的人便称它为“饺耳”,有的称它为“饺子”,也有人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的。后来人们还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祛寒娇耳汤”很少有人吃了,但经过岁月的冲刷,大家在冬至这天吃饺子的习俗流传了下来。并且饺子的种类和形状也有了很大改进,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饺子,饺子也成了阖家团圆的代表食品,但张仲景的名字却很少有人提到了。

下期精彩预告

张仲景篇|对病下药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