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风景这边独好小品台词 中国文艺网

中国文艺网

2024-07-17 19: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风景这边独好”这一脍炙人口的绝妙名句是在读初中的年代就记熟的,在后来的行文中很多次地使用于各种不同背景与内容的文章中,只是不曾细想会昌于何地,不曾深究毛老人家写《清平乐·会昌》这首词时的心境。几十年过去,今年9月,参加中国文化记者赣州行采风活动,踏上会昌热土走马观花,一切都是新新鲜鲜。登临岚山岭,在当年毛老人家赋词处极目眺望近城远山所景,顿觉心旷神怡,品味“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的意境,更显得在此吟“风景这边独好”属佳句天成,对“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激情也有更深一层的认识,对为“东方欲晓”而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志士凭增几多敬仰。会昌,这个历史文化的胜地,从此留下深深的印象。 

  红色圣地:一句佳语名扬天下 

   会昌属江西省赣州市的一个县,比邻福建龙岩、广东梅州。土地革命时期是我党苏区的南大门,是中央苏区的巩固后方和战略前线。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曾在这里从事革命实践,彭德怀、林彪、刘伯承、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等开国元帅曾在这里浴血奋战。1932年6月至1933年3月,邓小平担任会昌中心县委书记。1934年7月,毛泽东同志亲临会昌调查研究,写下激情澎湃的千古名篇《清平乐·会昌》。仅凭这些开国领袖与元帅们在此革命活动的影响力所积淀的红色文化魅力,会昌足堪“风景这边独好”。从另一层次看,会昌素称赣粤闽“三省通衢”之要地,街上商铺立林,商贾云集,路上车水马龙,水上商船穿梭如云,商业繁华。这里曾经是当年向中央苏区筹集货物和资金的商贸要地。再者,1934年毛泽东同志来会昌时,正值中央苏区王明路线盛行、国民党第四次“围剿”苏区的残酷岁月,毛泽东被排挤出领导集团而到此“养病”,避开了战争的血腥与党内的倾轧。此情此景,会昌确实“风景这边独好”。第三,自改革开放以来,当今的会昌人以“踏遍青山人未老”的豪情壮志,大力弘扬伟大的苏区精神,坚定不移创特色、铸造品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先后荣获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江西省文明县城、江西省10佳魅力新城、“中国10佳最具投资文化旅游目的地区县”等殊荣,再创新锦绣,如今也“风景这边独好”。 

  生态长廊:绿色崛起甲赣南 

  此次中国文化记者赣州行采风活动以“绿色崛起看赣州”为主题。赣州是江西省面积最大、人口和下辖县市最多的地级市。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独具文化魅力,素有“客家摇篮”“红色故都”“生态王国”“世界钨都”“稀土王国”“脐橙之乡”等美誉。当地官员向记者介绍,赣州当今的特质是“红色故土”“文化圣土”“绿色沃土”“开发热土”。赣州人非常注重生态理念,致力于把绿色生态这一最大财富保护好、最大优势发挥好、最大潜力挖掘好,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现已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省级森林公园20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5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27个,区域内建有174万亩脐橙生产基地,全市3.9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森林覆盖率达76.4%,为全国十八大重点林区和十大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城市之一,享有“生态家园”的美誉。行走赣州大地,绿荫覆地,满目葱茸。而赣州市的会昌县,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达79.5%,高出全市水平3个百分点,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长江防护林基地县和江西省重点林业县,极目四望,尽展郁郁葱葱,依然是“风景这边独好”。 

  聚焦“绿色崛起看赣州”,会昌岚山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引起记者注意,这片位于西江镇湾兴村323国道旁的现代农业示范园,由岚山园果蔬专业合作社承建经营,始建于2014年4月,该园已流转土地500余亩。这是他们实施精准扶贫的创举,采取“政府+金融+龙头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力争把示范园区建成2000亩,以种植、养殖业为基础,拓展林果、沼气、园林花卉、餐饮、居住、旅游休闲等领域,以互联网思维为结合点,集种植、养殖、旅游休闲、网络营运于一体的绿色无公害、充满活力、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通过园区示范、辐射带动全镇2300余户有劳动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发展相关产业。记者走进钢架大棚里,因采摘时节已过,不见硕果满枝的葡萄,但从整齐划一的植物遗迹能了知其繁华时的盛景。据介绍,示范园的初步建成已构建起岚山园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的产业联结和利益联结机制:一是为农户提供股金分红。园区分别按贷款本金计利每月最低不少于千分之五对入户农户进行保底分红,分红资金按季度打入镇财政所,财政所按季打入农户一卡通。第一批自愿入园的农户已近800户。二是为农户提供增收渠道,农户土地在示范园自愿流转的,园区按不少于500斤一亩的市价进行流转。对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愿望的农户到示范园务工的,每人每天不低于60元计报酬,使农户获得土地分红的同时增加劳务收入。三是带动周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园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通过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为农户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等,带动贫困户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实现脱贫致富,从而推动周边及县城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园的建设已探索出“现代农业+”的精准扶贫模式,同样“风景这边独好”。  

  民生为重:住房产权抵押贷款惠农家 

  同样在会昌县的西江镇,今年在全县率先开展农民住房产权抵押贷款业务,打破了长期以来农村房屋无法抵押登记的瓶颈,激活了农民的有效资产,满足了农业对创业的资金需求,推动了农村产业的发展。2015年试点的愿景目标:贷款户数400户,贷款金额1600万元。农民住房抵押贷款制也是一场深刻的改革,西江镇民本为怀,注重惠民。在做好深入宣传的基础上,认真开展产权确权工作,在镇便民服务中心开辟国土办证、规划办证、房产办证、贷款申请受理办证、政策咨询5个专业窗口,指定专人各司其职,具体负责相应工作,对农户上交的申请材料实行“一站式”联动办证,按规定时限办结。推行农户住房抵押贷款,显现出“三个有利于”的社会功效:一是有利于破解农民融资难题;二是有利于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三是有利于提高确权办证的积极性。老区人民又为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新发展当开路先锋,还是“风景这边独好”。 

  人文风情:人道汉钟离在此得道成仙 

  千年古邑,人文会昌,钟灵毓秀,风情独具。人无我有之一绝,莫过于八仙中排名第二的汉钟离传说在此地的汉仙岩修炼得道成仙。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流传很广,流传年代久远,其他几位大仙各在哪里修成正果,鲜为人知。汉仙岩的修道处古往今来就为文人墨客所景仰。汉仙岩风景区位于会昌筠门岭镇,离县城50公里,是江西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沿着湘江河乘舟逆袭而上,过数百米旱步圣景门,但见一泓清泉从深山流淌而来,曲径通幽,告知步入仙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辟出雄、奇、险、秀、幽的风景,造就了汉仙岩赤壁丹崖的崇高与险峻,沿着狭窄的石阶匍匐攀爬数百米后又从陡壁夹缝缓慢下行,来到“仙人奕乐”的瀑岩大厅,这就是传说中的汉钟离在此潜心修炼终得正果之地。这是天造绝作,瀑岩大厅约200平方米,天板徐下平岩,旁有山泉潺潺涌流,在此小憩,聆听守山老夫的讲述,跨越时空与仙人对话,沁人心脾,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此情此景,唯汉仙岩所独有,自刘禹锡著有《陋室铭》后,不知有多少人,也不知有多少次地引用“山不在高,有仙则灵”作比喻。汉仙岩风景不在乎是几个A级,它的镇殿之宝就是汉钟离成仙处这一稀奇,故此“风景这边独好”。 

  厚重文韵:百匾大观翰墨香  

  民间匾额是一种民俗文化,或以宣扬礼教,或标榜功德,或励志,或警策,或倡导世风,体现一地之官方和民间对乡村社会所为与道德规范的认可与主体价值取向。会昌孕育风华,文渊流长,《百匾大观》足见一斑。 

  会昌人崇文,珍视文化遗产。20世纪80年代文物普查时就有意征集民间牌匾。到2010年底共征集130余方匾额。在此基础上精选100幅在县博物馆开设“百匾堂”展览馆,成为来自国内外参观考察者了解会昌人文之一扇窗口。再编成《百匾大观》一书供客人携带细览,让参观、访问者感受文化会昌的浓浓气息,依然释放出涵养今人的正能量。 

  会昌人为发掘民族文化历史价值,可谓用心良苦,将《百匾大观》分门别类,分为善德名望、科举功名、慈贤节孝、祠堂宅第、寿辰祝福5个部分。共产党毛泽东的千古名词写于会昌,国民党何应钦也有匾额“德溥乡邦”题赠乡绅周鸣鹤。匾文不乏引典喻志演绎新意,如“青衿继美”将《诗经·子衿》中的妙语代为儒生,励志读书人要继承传统美德;“芹宫毓秀”引《诗经·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典,明示学校要培育优秀人才;“仉母嗣芳”则引孟母典故启迪后人。也有比喻名节的,如“松节佳枝”“柏操松龄”。溢美的如“椿萱培桂”“桂馥华堂”“梁孟遗风”“椿茶杖园”“齿德兼隆”等。 

  一本《百匾大观》在握,便可洞悉会昌的文化底蕴,也是“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一首《清平乐·会昌》将凝铸为搬不动、改不了的胜地定格为永恒名片:风景这边独好! 

  (原载《红河日报》2015年12月5日、6日)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