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小故事】你一定好奇的八件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颐和园里面的样子 【颐和园小故事】你一定好奇的八件事!

【颐和园小故事】你一定好奇的八件事!

2024-06-13 00: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说了这么多,那么昙花阁究竟在哪儿呢?事实上昙花阁就是今天景福阁所在的位置,昙花阁原来是供佛的地方,后来被英法联军一把大火给烧毁了。等到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她要求修建一座可以赏月、看雨景的楼阁,过去昙花阁的样子显然不符合慈禧的要求,怎么办?就这么地给他弄一个景福阁,寓意大福长寿,而景福阁下面有一个小院,它叫益寿堂。

3颐和园“水牢”传说

站在万寿山上向昆明湖西南方看,会发现西堤以西的湖水当中有一座孤岛,这里常年封闭,无路可通。有人发现孤岛上有两道高大的城墙。相传,这里曾是专门关押不听话的宫女和太监秘密水牢。

据说当年英法联军攻入颐和园的时候,发现岛上有城墙和高台,认为有清军把守,就远远地向岛上发射了一通炮弹后,一看没有什么反应,就撤走了。如今这里早已成为了一片废墟,让一切的传说成为了悬案。那么颐和园中真的有传说中的水牢吗?

其实,这座孤岛上的建筑叫做治镜阁,八国联军火烧颐和园的时候,由于治境阁是建在湖中,而四周都是水,没有陆路连接,因此躲过了一劫。不过今天的治境阁早已荡然无存,只留下一堆残垣断壁,这是为什么呢?

既然它没有被英法联军烧毁,难道被八国联军烧毁了。实际上,孤岛上建筑没有毁于侵略者的手里,反倒是被自己人给拆了。光绪年间慈禧重修颐和园时,由于缺少木料,直接将治境阁拆除,将材料挪用到了其他地方。那治境阁里到底有没有人们传说中的水牢呢。

答案是没有的。因为过去这里曾是禁区,没有人去过,所以人们对这个建筑它究竟是干什么的产生了猜疑,以至于后来人们都说这里是一个水牢,宫女太监犯了错误就关在里面,以讹传讹就传开了。

4颐和园也会长个

乾隆时期的清漪园(颐和园的前身)和光绪年间重修的颐和园一对比发现,也不是所有的建筑都变矮了,也有增高的,德和园大戏台就是增高的一个。原先这里是一个四合院,是一层的戏台,它名字叫怡春堂。

但到慈禧统治时期,这里就成为她的专用戏楼,各位想必不用我多说,老佛爷是个十足的戏迷,而且是个发烧级戏迷,不仅爱听,还爱编戏。原先的一层戏台也太小了,限制了观戏的效果,她一琢磨,干脆重修个大的,于是原本是一层的房子,就变成了三层的大戏楼。

不光德和园大戏台长个,还有长个的地方,它就是围墙。围墙也能长个,真是奇了怪了,真是亘古至今前所未闻。不过,围墙并不能自己长个,而是有人给围墙加高了。那是何人在加高?为什么要加高?

这得从慈禧重修颐和园说起,原来颐和园重修后,周围也修葺了矮墙。到1905年的时候,政府出台一个预备立宪。但是当时的革命党人就认为,如果清王朝把预备立宪搞起来了,这对革命是不利的。于是派人刺杀清政府要员。

老佛爷一看革命党人玩命与朝廷作对,心也慌了,万一有一天发生在自己身上,那不就完了嘛。于是清政府下令颐和园的墙要增高三尺。所以现在您看颐和园的一些墙,它是两层,两截的,除了有的墙是因为后来塌了再重修的看不出来以外,其他光绪年间留下来的墙,还可以看到它增高的这一部分。  

5离奇的佛香阁

颐和园中最有名、最具传奇色彩的建筑,您知道叫什么吗?不了解颐和园历史的人,还真不知道。其实,园中最有名的建筑就是万寿山上的佛香阁。说起这座佛香阁的历史,那是有些年头了。

想当年乾隆爷修清漪园时,这佛香阁就是按照杭州六和塔样式设计建造的,不过塔身设计高度要比杭州六和塔要高出2层,也就是乾隆爷想把佛香阁建成九级浮屠塔,让人琢磨不透的是这塔修到八层时居然倒了。

与此同时,北海的琉璃塔工地,也发生火灾。两个地方同时出现事故,乾隆认为这是上天在警告自己,于是改变设计,变成了今天的三层。可要说佛香阁最离奇的事,那还得说80年代末那扑朔迷离的佛像与佛头的故事。

现在颐和园佛香阁里面有尊佛像,原先并不属于这里,而是鼓楼西边那边寺庙供奉的佛像。只不过,这尊佛像长得跟历史上佛香阁里面的那尊佛像倒很相像,于是有人提议,搁到佛香阁里面,这样的话,既能减少成本,又能恢复了佛香阁作为佛教建筑的一个功能,可谓一举两得。

后来,连夜把那尊佛像给运到颐和园。但这个佛像运到了颐和园之后,发生了一个故事。这个当时从城里运来的佛像并不完整,残缺了一块,在佛像的脑袋顶上少一个盖子,看上去感觉很是别扭。

正当所有人都一筹莫展的时候,突然有人提出,颐和园的仓库中有尊佛头可以用来试试,这一试不要紧,正好放在佛像上,严丝合缝,看样子这两个东西原本就是一体的。说到这里,有人会问佛头怎么会在仓库里放着,这要追溯到70年代,那时有人在颐和园昆明湖中游泳时,捞起过半个铜佛头,后来就放在仓库里。说来也惊怪,一个是从城中庙里找来的佛像,一个是昆明湖中捞起的佛头,为什么会合为一体的呢?这个谜团到今天也没能解开。

6烧不着的宝云阁

颐和园内有一座特殊材质的建筑,名叫宝云阁。为什么说它材质特殊,因为其他建筑基本上都是砖木结构,只有它是由黄铜制成的,说白就是一座黄铜建筑。有人说,宝云阁没有被英法联军付之一炬,是得于它的材质结构。其实并完全这样。

据当时的一些资料显示,不仅宝云阁,整个万寿山西部的很多建筑都保存完好。如果是因为黄铜制成的建筑,那么其他的那些木质结构建筑呢?为什么在东部建筑几乎荡然无存的情况下,西部的一些建筑却保留了下来?

这个问题困扰了人们很多年,人们只能从风向上来作出合理的推断,英法联军攻入颐和园的时候是十月份,风由西向东吹,当时放火时是以佛香阁为中心,所以万寿山东边的建筑烧毁较多,而西边的建筑烧毁较少。

7园内曾经高楼林立

去过颐和园的朋友,都有这样的感觉,一个是地方大,还有就是古建筑多,并且都挺高大的。可是你知道吗?150多年前,颐和园里的建筑比现今还要多,还要高大。

先从颐和园内六座城关中最大的一座文昌阁说起。如今的文昌阁为光绪年间重建的,约10米高的城台上建有一座二层重楼,平面呈“十”字型,中央为歇山顶,南北卷棚勾连搭,重楼四角建有四座小亭,作为主楼的陪衬。

文昌阁上层内供奉玉皇大帝,下层内供奉文昌星君铜像,两个小铜像分立左右,还有文昌星君专用坐骑“特”的雕像。“特”是一种神兽,似马非马,似驴非驴,蹄足。既然是重建,那以前是什么样子呢?我们把时间往回拔到150年多前。

那时的文昌阁比现今还要高大,为三层式楼阁,而且装饰更为精美,上面还有一座西洋大钟。可以看出在清漪园时代的文昌阁整个建筑都是比较独特的。1860年园内大部分建筑遭到英法联军破坏,文昌阁也被被毁坏,只残留城台,后来慈禧重修颐和园时才将其改建为上下两层。

因为当时的财政原因,有很多建筑都改建成相对较为低矮的建筑。如两层的昙花阁变成单层的景福阁,还有许多完全消失的高层建筑,如西堤上的景明楼,湖中心的治镜阁等。

8看不见的警戒线

颐和园最美丽的风景,莫过于宽阔的昆明湖。早在明朝的时候,这里就是一片观赏风景之地。每年三四月份,当地百姓都会到这里来踏春。后来,乾隆皇帝瞧上了这块风水宝地,修建了皇家园林。

不过,皇家园林建成后,乾隆皇帝并没有在四周修建围墙,也没有派重兵把守,所以老百姓也可以到这边来,不过当地百姓只能在“警戒线”以外观赏,不能越过“警戒线”,否则被抓要蹲大狱的。可您知道这警戒线在哪儿吗?

就在今天的廓如亭,廓如亭以东不设限,当地百姓可以到这个地方来游玩,廓如亭以西至十七孔桥、南湖岛都是皇家禁地,不是说谁想来就能来的,否则要付出代价的。

相传,有一个农民喝醉酒,就糊里糊涂走过廓如亭,一直走到十七孔桥上去了,结果被抓起来了,十七孔桥上边是禁区。从这个事例就能看出来,这说明当时这个地方老百姓可以来,另外一个也说明当时这个地方防卫薄弱,这么一个老百姓居然轻轻松松地走到了十七孔桥上,基本上也就没什么守卫可言了。

嘿嘿嘿,也感谢这位醉酒老哥,至此又引出了我们要介绍的另外一些事情,醉酒老哥只是因误上这座桥,就挨了一顿揍,仔细琢磨一下,这桥厉害啊,咱们这样的平头小百姓上去转转都要挨揍,它到底是牛到了哪里呢?

这桥本身就很牛

大家一定都听说过,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其实尼,卢沟桥上的狮子还不是最多的,十七孔桥上雕刻了五百多只石狮子,比卢沟桥的狮子还多好几十只呢!

这十七孔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一座桥,全长一百五十公尺,东连八方亭,西接南湖岛。那十七个券洞上边,是雕刻着石狮子的汉白玉石栏杆,它就像是一道虹,把人世间和蓬莱仙岛连接起来了。这装饰,实际作用都牛到没朋友吧!告诉你哦,他的建造者更牛呢~~~

建造者更是牛

据传,在乾隆年间修十七孔桥的时候,请来了许多能工巧匠。俗话说:皇帝动动嘴,百姓跑断腿。那晶莹洁白的汉白玉,是石匠们一斧一凿从房山的大石窝开采的,流着汗水一步一步把它运来的。有一天,修桥工地上来了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头发长的过耳根台子,脸上的土有一个铜子厚。他背着工具箱子,一边走一边吆喝:“谁买龙门石!谁买龙门石啊!”工地上的人看他那肮脏劲儿,都以为他是疯子,谁也没搭理他。

老头子在工地上转悠了三天,也吆喝了三天,还是没人理他。这个老头,背着工具箱子离开了工地,往东走到六郎庄一棵大槐树底下,待住不走了。他夜里就睡在树底下,每天鸡叫头遍起身,抡起铁锤,叮叮当当凿那块龙门石。

一天傍黑儿,下起了瓢泼大雨,风吹雨潲迷得老头睁不开眼睛。他双手抱头,蹲在树底下背雨。正好,村西住的王大爷打这儿路过,见那个老头畏畏缩缩的样子,挺心疼,就让他搬到自个儿家里来住。老石匠搬到王大爷家,有房子住,还管饭吃。他整整住了一年,也叮叮当当一天不停地凿了一年龙门石。

一天早晨,他对王大爷说:“今天我要走了。我吃你的饭,住你的房,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也没有什么报答的,就把这块石头留给你吧!”王大爷瞅了瞅汉白玉的龙门石,对老头说:“你也别说报答不报答。为这块石头,你劳累了一年,还是你带走吧!我要它也没用。”老头说:“我这块石头,真要到节骨眼上,花一百两银子还买不到呢!”说完,背起工具箱,顺大道往南去了。

话说,颐和园里修建十七孔桥的工程快完工了。听说乾隆皇帝还准备前来“贺龙门”呢!没料想到,桥顶正中间最后那块石头,怎么也凿不好、砌不上。这可急坏了工程总监!这时候,有人想起了那个卖龙门石的老头子,便提醒了总监,之后就开始派人四面八方去找他。

工程总监打听到了那位老石匠在六郎庄住过,就亲自来到王大爷家。他一眼看到窗底下那块龙门石,就蹲下来量了量尺寸,结果是长短薄厚一分不差,就好像专为修桥琢磨的一样。总监高兴得合不拢嘴,对王大爷说:“这是天上下来神人专为修桥凿的,可救了我的急啦!你张口吧,要多少银子我支付多少。”王大爷说:“你也别多给,那老石匠在我家吃住了一年,你就给我一年的饭钱吧!”总监听说,留下一百两银子,就把龙门石运走了。

这块龙门石砌在十七孔桥上,不偏不斜,严丝合缝,龙门合上了!那些石匠、瓦匠们,人人都吐了一口气:总算把石桥修成了呀!要不然,皇上怪罪下来,还有大伙的活路吗?正当大伙高兴的时候,有个老石匠忽然醒悟过来,对大伙说:“诸位师傅现在该明白了:这是鲁班爷下界,帮咱们修桥来啦!”

此后,鲁班爷助力修建十七孔桥的故事,就流传开了。怎么样建造者是我们的鲁班爷,牛吧!

无论是我们那可怜的醉酒老哥,还是那传说的鲁班爷助力建桥,都为这十七孔桥,乃至整个颐和园增添了一丢丢神秘色彩,走在桥上想起这些小故事,再看看这桥,是不是感觉更有意思了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