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药物可以预防心源性猝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预防猝死的药物 哪些药物可以预防心源性猝死?

哪些药物可以预防心源性猝死?

2023-11-19 23: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ACEI类药物可以降低心脏前、后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延缓心肌重构和纤维化的进展。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依普利酮)可减少钾流失,延缓心肌纤维化,增加心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的吸收。

2.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

对于HFpEF患者,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依普利酮)和沙库巴曲缬沙坦可能会降低心衰住院率,但不会降低心血管死亡率,β受体阻滞剂可能会降低心血管死亡率,但是未来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

非缺血性心肌病

对于心脏骤停后幸存下来,有持续性室速或症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如果不适合植入ICD(由于预期寿命有限或无法获得ICD),可考虑使用胺碘酮预防SCD。

对于植入ICD的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虽经优化程控,仍有自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或ICD反复恰当电击,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索他洛尔可能是有益的。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对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对于无室性心律失常的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可能是有用的。

肥厚型心肌病

肥厚型心肌病时40岁以下人群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最常见病因。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有限,一些观察性研究显示胺碘酮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此,对于因生存期有限或患者选择问题而不能植入ICD的患者,胺碘酮是另外一种选择。

先天性心脏病

成人严重复杂先心病矫正手术后伴频繁或复杂的室性心律失常,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减少心源性猝死有益。

成人先心病伴无症状室性心律失常,预防性应用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胺碘酮可能有害。

长QT综合征

对于静息QTc>470ms的长QT综合征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研究表明,普萘洛尔、纳多洛尔能有效降低长QT综合征事件风险。应用β受体阻滞剂后,需检测QTc随时间的变化,以及药物是否达到靶剂量。

对于β受体阻滞剂已经达到最大耐受剂量,ICD仍反复恰当电除颤的患者,推荐联合其他药物(根据长QT综合征分型)或左侧心脏交感神经去除。对于长QT综合征3型患者,雷诺嗪、美西律和氟卡尼能够缩短QTc,减少心脏事件再发。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

对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患者,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于β受体阻滞剂已达到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后仍有持续性室速或晕厥发作的患者,推荐药物联合治疗。

氟卡尼联合β受体阻滞剂可抑制儿茶酚胺敏感性室速患者76%的心室异位激动。对于难治性室性心律失常,维拉帕米或普罗帕酮可能有效。

Brugada综合征

研究发现,接受奎尼丁治疗的Brugada综合征患者,平均随访9年无死亡事件,奎尼丁能够抑制室颤电风暴,长期随访心律失常风险低。在某些Brugada综合征患者中奎尼丁可作为ICD的替代治疗。

早期复极综合征

有心脏骤停或室颤发作史的早复极患者,再发室颤风险高。除了奎尼丁和氢化奎尼丁之外,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发作疗效有限。急性发作时可使用异丙肾上腺素抑制室颤发生。

短QT综合征

对于反复发作持续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短QT综合征患者,奎尼丁治疗可能有效。对于发生室速/室颤电风暴的短QT综合征患者,异丙肾上腺素可能有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