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聘长聘制”来了,高校教师的春天还是寒冬?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预聘制教授 “预聘长聘制”来了,高校教师的春天还是寒冬?

“预聘长聘制”来了,高校教师的春天还是寒冬?

2023-04-09 13:4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在晋升为副教授的固定教职之后,如何晋升为教授,绝大部分高校走的还是传统路径,即按部就班搞科研,可以此后多次申请晋升教授,一次不成功,可以年年再尝试;在工资待遇方面,也是与现有教师保持在传统的普通水平上。

简单地说,“非升即走”等于鲤鱼跳龙门,一旦跳过了,那么就进入了旧体制的稳定状态,岗位稳定,工资也(低得)稳定。

而与此不同,“预聘长聘制”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助理教授的“非升即走”,晋升成功就是长聘副教授;第二阶段是长聘副教授晋升长聘教授,一般只有2次机会,如果都不成功,就要解聘走人。

残酷不残酷?当然很残酷,怎么晋升个教授这么难呢?

但是,如果你不谋求晋升长聘教授,那么完全可以一辈子待在长聘副教授的职称上,属于稳定的长期岗位。

这样看来,长聘副教授除了申请晋升的次数少,其他的与“非升即走”通过后的副教授似乎没有什么区别。

咋看上是如此,但其实又大有区别。

02

“预聘长聘制”如何晋升?

“预聘长聘制”,顾名思义,所有新引进教师都是预聘岗位,之后再通过考核,才能晋升为长聘岗位。

在职称阶梯上,这可以分为预聘助理教授、长聘助理教授、预聘副教授、长聘副教授和长聘教授。

当然,这里面也有特殊情况。

比如,引进特别优秀的青年教师,可以直接给预聘副教授;而引进有国家级帽子的资深教授,可以直接给长聘教授。

刚毕业的青年教师,则给预聘助理教授,之后“非升即走”,要求之后晋升为长聘副教授。长聘助理教授一般仅限于教学岗。

如果从外校引进副教授,则给预聘副教授,之后要晋升为长聘副教授。从外校引进的教授,则给长聘副教授,之后可以晋升为长聘教授。

在申请晋升的次数上,从“非升即走”的(预聘)助理教授到长聘副教授,之后从长聘副教授到长聘教授,一般都只有两次机会,而且如果晋升不成功,则必须解聘走人。

当然,除了助理教授阶段,已经是长聘副教授的你可以不谋求晋升为长聘教授,完全躺平也没有问题,绝对不会出现当前某些高校搞的聘期考核不通过要降级转岗的问题。

对于后者,可以参见本号之前的文章,“ 教授降为副教授,高校职称退步到底会害死谁? ”。

03

“预聘长聘制”的改革初心

对于引进“非升即走”,没过几年,就被国内高校玩坏了,成了割韭菜的利器。相关文章,参见“ 在讨论非升即走时,饶毅教授到底错在哪里? ”;“ 没有通过非升即走的青年教师都去哪了?你绝对想不到 ”。

而对于国内高校自行创新的“专职科研岗”,更是被玩出了天怒人怨,成了不用花任何力气的割韭菜。相关文章,参见“ 不升只走,高校专职科研岗开始走入穷途末路 ”。

也许既鉴于当前高校教师成长体制和机制的混乱,又试图从中超拔而出,真正实现发掘人才、保护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目的,极少数高校才开始推行“预聘长聘制”。

从初心上看,这可以被看作是对“非升即走”的纠偏、保护和拔高。

之前有公众号文章就质疑,为什么有人愿意从副教授被引进为预聘副教授,从教授被引进为长聘副教授呢?这样的“职称降级”到底有啥可图呢?

请相信,世界上没有赔本的跳槽。

宁愿职称降级也要入这样的新坑,就在于有“力”可图,而这个“力”就是工资待遇的剧增“力度”,还有职业发展的稳定预期。

04

“预聘长聘制”的三大优势

“预聘长聘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下三个方面。

一是,“预聘长聘制”切实提高教师的薪酬待遇。

从当前几家高校的执行力度上看,其中的规则是,助理教授的薪酬超过旧体制的副教授,长聘副教授的薪酬超过旧体制的正教授,而长聘教授的薪酬可以媲美有国家级帽子的人才。

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与旧体制的职称相比,“预聘长聘制”是职称降低一级,但薪酬翻了一倍,甚至两倍。

当长聘副教授的薪酬远远高于旧体制的教授时,比如前者年薪60万,而后者满打满算才40万,孰轻孰重,孰优孰劣,要选择哪一个,就一目了然了。

这种新体制的薪酬基本上可以对标欧美,特别是美国一般名校的薪酬。

不用大声疾呼人才的重要性,直接提高薪酬就完了。只有这样,国际人才可以引得来,本土人才可以留得住。

21 世纪是争夺人才的世纪,没有实际的薪酬,口号喊得震天响也没办法把人才吸引来。而人才所能够创造的财富,也会远远高于自己所得的薪酬。

二是,“预聘长聘制”大力保障教师的薪酬待遇和岗位稳定。

在“预聘长聘制”中,只要晋升到长聘岗位,比如长聘副教授,那么就会保证年薪不变和岗位稳定,不再受到当前高校中施行的聘期考核和浮动绩效工资的约束,更不会出现聘期考核不通过要降薪、降级或转岗的风险。

很多行外人和部分有话语权的“专家”或“代表”都“痛心疾首”地声称,一定要打破教师的铁饭碗,要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这样才能以竞争激发活力。甚至部分省市也出台相关文件,似乎可以一招治百病。

而实际上,教师和教育是一个特殊行业。没有稳定的职业预期,教师只会频繁地遭受行业折腾,随着上面三五年一变的指挥棒来百般腾挪,甚至七十二变,整天朝不保夕,总是想着怎么完成各种短期考核指标,而不是安安心心地教书或按照个人兴趣和长期计划来搞科研。

在理论上,“预聘长聘制”就可以基本解决这个问题。“长聘”不仅等同于实际上的事业编,而且与之相比更加稳定,更加可以预期。

无论是“非升即走”和“预聘长聘制”,其初心都是,保障通过“长聘”考核的教师可以免受频繁考核的折腾,能够一心一意地从事教学和自己感兴趣的科研。

三是,“预聘长聘制”以国际评审遴选出真正的一流人才。

有些“专家”、“代表”或“行业管理者”总是担心,教师的饭碗稳定会往往让他们不思进取,甚至许多人就此躺平,以至于影响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殊不知,两害相比取其轻。

比起部分教师在晋升副教授或教授之后选择躺平相比,饭碗的不稳定和频繁的考核会让全体教师处于神经紧张、总是追逐短期科研目标的心态和状态中。

而与此同时,相关主管部门又有着非凡的冲动,总想既要又要,以频繁且繁琐的考核指标来不断折腾教师。

“预聘长聘制”反而以一两次的考核就完成了这个“既要又要”。

既要保证最优秀的教师才能通过“长聘”考核,又要保证教师职业生涯的稳定和可预期,而两相结合就使得,最优秀的教师有了较高的薪酬和稳定的岗位,之后可以从容地规划自己感兴趣的科研目标。

为了筛选出最优秀的教师,“长聘”考核不仅要求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还要求施行国际评审,以强制教师科研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同时减少国内评审的人情化和团伙化。

而通过这样的“长聘”考核,筛选出的教师显然已经有了稳定的科研方向和强大的国际竞争能力,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理所当然应当获得较高的薪酬和稳定的岗位,其对科研的内驱力也会促使其继续长期探索这一方向,并在将来可能做出突破性成果。

对于这些,道理一说都懂,下手一做就错。

在高等教育领域,可谓是改革不断,但真正有效、切中要害的改革没有几个。多少改革以鲜亮的口号开始,最后都沦为了对教师的频繁折腾。

教育也是时间河流上的行船,没有稳定的制度设计和三五十年的行业耐心,是无法将一个教育行业打磨成一项教育事业的。

有些东西必须自然且自由地生长出来,并且只能从作为个体的科研工作者的闲暇和好奇中发展出来。我们要做的反而是,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环境,然后静待花开。

“预聘长聘制”也许是走上这条道路的第一步,而它是否会在未来三五年内也发生扭曲变形,就让我们做好后续的行业观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