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4285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预应力实心方桩接桩视频 DB32∕T 4285

DB32∕T 4285

2023-12-28 02: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 HYPERLINK http:/ 学兔兔 标准下载ICS 01.040.93 CCS P30/39 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4285 -2022代替 DGJ32/TJ2232017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基础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stressed concrete spun square pile foundation2022-06-13 发布2022-12-01 实施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DB32/T 4285-2022 HYPERLINK http:/ 学兔兔 标准下载目次 HYPERLINK l _bookmar

2、k0 前 言III HYPERLINK l _bookmark1 1 范围1 HYPERLINK l _bookmark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HYPERLINK l _bookmark3 3 术语和定义2 HYPERLINK l _bookmark4 3.1 术语2 HYPERLINK l _bookmark5 3.2 定义4 HYPERLINK l _bookmark6 4 空心方桩的分类6 HYPERLINK l _bookmark7 5 空心方桩基础设计7 HYPERLINK l _bookmark8 5.1 一般规定7 HYPERLINK l _bookmark9 空心方桩的适用范

3、围、选用与布置8 HYPERLINK l _bookmark10 空心方桩基础构造10 HYPERLINK l _bookmark11 承压空心方桩基础设计13 HYPERLINK l _bookmark12 抗拔空心方桩基础设计17 HYPERLINK l _bookmark13 6 空心方桩的制作、构造和质量要求20 HYPERLINK l _bookmark14 6.1 原材料20 HYPERLINK l _bookmark15 6.2 构造和质量要求23 HYPERLINK l _bookmark16 7 空心方桩基础施工26 HYPERLINK l _bookmark17 7.1 一

4、般规定26 HYPERLINK l _bookmark18 7.2 装卸和堆放28 HYPERLINK l _bookmark19 7.3 接桩与截桩29 HYPERLINK l _bookmark20 锤击法沉桩施工30 HYPERLINK l _bookmark21 静压法沉桩施工32 HYPERLINK l _bookmark22 7.6 送桩34 HYPERLINK l _bookmark23 7.7 基坑开挖与回填34 HYPERLINK l _bookmark24 8 检验和验收35 HYPERLINK l _bookmark25 8.1 一般规定35 HYPERLINK l _b

5、ookmark26 8.2 施工前检验37 HYPERLINK l _bookmark27 8.3 施工过程检验37 HYPERLINK l _bookmark28 8.4 施工后检验38 HYPERLINK l _bookmark29 附 录 A41 HYPERLINK l _bookmark30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配筋及力学性能参考表41 HYPERLINK l _bookmark31 附 录 B44 I HYPERLINK l _bookmark32 C80 预应力混凝土抗拔空心方桩配筋及力学性能参考表44 HYPERLINK l _bookmark33 附 录 C45 HYPERLI

6、NK l _bookmark34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力学性能计算45 HYPERLINK l _bookmark35 附 录 D49 HYPERLINK l _bookmark36 锤击沉桩选择参考表49 HYPERLINK l _bookmark37 附 录 E50 HYPERLINK l _bookmark38 静压沉桩选择参考表50 HYPERLINK l _bookmark39 附 录 F51 HYPERLINK l _bookmark40 锤击沉桩施工记录表51 HYPERLINK l _bookmark41 附 录 G52 HYPERLINK l _bookmark42 静压沉

7、桩施工记录表52 HYPERLINK l _bookmark43 附 录 H53 HYPERLINK l _bookmark44 空心方桩构造示意53 HYPERLINK l _bookmark45 附 录 J54 HYPERLINK l _bookmark46 抗拔空心方桩机械接头抗弯性能试验方法54 HYPERLINK l _bookmark47 附 录 K56 HYPERLINK l _bookmark48 抗拔空心方桩机械接头抗剪性能试验方法56 HYPERLINK l _bookmark49 附 录 L58 HYPERLINK l _bookmark50 抗拔空心方桩机械接头抗拉性能

8、试验方法58 II前言本规程按照 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提出。本规程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业大学、江苏东浦管桩有限公司、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南京汇联建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中艺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缪海林、薛涛、周峰、颜成华、姜昊天、顾明、张传岳、徐卫新、赵建华、朱文运、叶继权、陈敬阳、陈晓洪、王筠III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基础技术规程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设计、施工、质量检验与验收,适用于

9、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以下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低承台基桩。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水利等工程中使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0068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7 钢结构设计标准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 5001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T 50046 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 GB 50202 建筑地基基础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10、验收规范GB 50205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 GB/T 14685 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5223.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 701 低碳钢热轧圆盘条 GB 50119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64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 1GB 55001 工程结构通用规范 GB 55002 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 55003 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 55006 钢结构通用规范 GB 55008 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JGJ 94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C/T 2029 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JG 197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JGJ52

11、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476 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 JGJ 107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T 163 钢筋机械连接用套筒JC/T 540 混凝土制品用冷拔低碳钢丝 JC/T 2239 预应力离心混凝土空心方桩用端板JCJ 63 混凝土用水标准 JGJ 19 冷拔低碳钢丝应用技术规程DB32/T 3916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程 术语和定义术语3.1.1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简称空心方桩)prestressed concrete spun square pile指采用钢筋骨架自动编笼技术、先张法预应力张拉工艺、混凝土布料技术(或合模泵送技术)和混凝土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外

12、方内圆截面空心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 C60 和 C80,分别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空心方桩。 3.1.2锤击沉桩法 hammer driving method2利用锤击桩机设备的锤击能量将桩沉入岩土层中的施工方法。 3.1.3静力压桩法 method of pressing pile by static pressure利用静压桩机设备的静压力将桩沉入岩土层中的施工方法。 3.1.4长径比 Length to diameter ratio空心方桩桩长与其边长的比值。 3.1.5最终贯入度 final set采用锤击沉桩终止沉桩时的贯入度。 3.1.6送桩 pile fol

13、lowing沉桩过程中,借助送桩器将桩顶沉至地面以下的工序。 3.1.7填芯混凝土 filling concrete for square pile head灌填在空心方桩内腔的混凝土。 3.1.8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 ultimat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a single square pile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达到破坏状态前或出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时所对应的最大荷载,它取决于土对桩的支承阻力和桩身材料强度允许的竖向承载力。 3.1.9极限侧阻力 ultimate shaft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身侧表面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14、 3.1.10极限端阻力 ultimate tip resistance相应于桩顶作用极限荷载时,桩端所发生的岩土阻力。 3.1.11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characteristic value of the vertical bearing capacity of single pile3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除以安全系数后的承载力值。 3.1.12负摩阻力 negative skin friction,negative shaft resistance桩周土由于自重固结、湿陷、地面荷载作用等原因而产生大于基桩的沉降所引起的对桩表面的向下摩阻力。 3.1.13承载力设计值 design

15、value of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构件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时,用材料强度设计值计算的构件极限承载能力。 3.1.14开裂弯矩 cracking moment构件出现裂缝时的理论临界弯矩。 3.1.15机械连接接头 Mechanical connection joint桩节与桩节之间采用机械外接、内接及预埋连接件等方式形成的机械式连接接头。 定义3.2.1作用和作用效应Fk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Gk 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Q 桩顶竖向荷载作用;Hk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Hik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

16、算的作用于第 i 根基桩的水平力;M xk、M yk 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外力,绕通过群桩的形心 x、 y 主轴的力矩;NkNi 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 i 根基桩的竖向力;4Nw,kGp 浮力设计值; 基桩自重标准值;3.2.2抗力和材料性能fc k、ffc u ,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边长 150mm 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ftk、ftFw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设计值; 对接焊缝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yk、fptk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 、 f pypy

17、 预应力钢筋的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qsikqpk 单桩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 单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sk、Qpk 单桩总极限侧阻力、总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uk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RaRh Tgk TukN1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单桩上拔力设计值;Pmax 桩身允许抱压压桩力、锤击施工时最大锤击力;Rpconp0pc 桩身结构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 预应力钢筋张拉控制力; 预应力钢筋合力点处混凝土法向应力等于零时的预应力钢筋的应力; 由预加力产生的混凝土有效

18、预压应力; 土的重度;5fn 填芯混凝土与空心方桩内壁之间的粘结强度设计值;Es、Ec 钢筋弹性模量,混凝土弹性模量;3.2.3几何参数A 空心方桩横截面积; A0 空心方桩换算横截面积; Apk 桩底端横截面积(桩尖水平投影面积); Ap 纵向预应力钢筋总横截面积; B 空心方桩边长; d 空心方桩内圆孔直径; B1 焊缝外边长; B2 焊缝内边长; a 焊缝宽度; L 空心方桩长度; li 空心方桩穿越第i 层岩土的厚度; u 桩身外周长; xi、xj、yi、yj 第 i、j 根基桩至 y、x 轴的距离; 3.2.4计算系数Kw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 i 抗拔系数; n 同一桩基承台中的桩数

19、; c 桩工作条件系数; 空心方桩受压稳定系数。 空心方桩的分类空心方桩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分为 C60 和 C80,分别为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6空心方桩。 空心方桩按桩身配筋率不同可分为:A 型、AB 型和B 型三种类型。 空心方桩按其边长分为: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550mm、600mm、650 mm、700 mm、800mm、1000mm 等规格。 空心方桩基础设计一般规定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满足相关规范的前提下,报告中应对拟采用预制桩基础沉桩的可行性、沉桩产生的挤土效应对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设施等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 空

20、心方桩基础应按下列两类极限状态设计: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空心方桩基础达到最大承载能力、整体失稳或发生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空心方桩基础达到建筑物正常使用所规定的变形限值或达到耐久性要求的某项限值。 空心方桩基础设计应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差异变形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形的复杂性以及由于空心方桩基础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按表 5.1.3 确定设计等级。 表 5.1.3空心方桩基础设计等级设计等级建筑类型甲级1 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 2 30 层以上或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 3 体形复杂且层数相差超过 10 层的高低层(含纯地下室)连成一体建

21、筑物; 4 大面积的多层地下建筑物(如地下车库、商场、运动场等) 5 对相邻既有工程影响较大的建筑; 6 场地和地基条件复杂的 7 层以上的一般建筑; 7 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8 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坡上建筑物(包括高边坡)乙级除甲级、丙级以外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丙级场地和地基条件简单、荷载分布均匀的 7 层及 7 层以下的民用建筑及一般工业建筑;次要的轻型建筑物注:桩基础安全等级不应低于上部建筑物的安全等级,设计等级不应低于该建筑物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 对空心方桩基础应根据具体条件分别进行下列承载能力计算和稳定性验算: 1应根据空心方桩基础的使用功能和受力特征分别按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

22、B 50011 及建7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有关规定进行竖向及水平抗震承载力验算; 2应对空心方桩桩身结构强度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对于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10kPa 且长径比大于 50 的空心方桩应进行桩身压屈验算;应对空心方桩进行吊装、运输、锤击和静压等过程中的强度和抗裂验算; 当空心方桩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对于抗浮、抗拔空心方桩基础,应进行单桩或群桩的抗拔承载力计算; 应根据桩基所处的环境类别和相应的裂缝控制等级对空心方桩进行抗裂验算。 下列情况应进行空心方桩基础沉降计算: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非嵌岩桩和非坚硬持力层的空心方桩基础;

23、设计等级为乙级体型复杂、荷载分布显著不均匀或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空心方桩基础。 对受水平荷载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建筑桩基,应计算其水平位移。 对于本规程第 5.1.5 条规定应进行沉降计算的空心方桩基础,在其施工过程及建成后使用期间, 应进行系统的沉降观测直至沉降稳定。 桩基结构的耐久性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环境类别规定以及水、土对钢材、混凝土腐蚀性的评价进行设计。 二类和三类环境中,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的桩基结构混凝土耐久性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和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 50046 的相关规定。

24、空心方桩混凝土的耐久性试验方法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2 的规定执行。 空心方桩用于弱腐蚀、中腐蚀环境时应按照一级裂缝计算,并对端板孔口(预应力筋镦头锚固处)抗剪强度进行复核验算。 在进行空心方桩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验算时,应按现行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 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的规定执行。空心方桩的适用范围、选用与布置空心方桩的适用范围 空心方桩适用于下列条件: 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及以下地区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构筑物的低承台基桩; 8当用于抗震设防烈度 8 度地区时,应选用 C80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

25、,仅适用于非液化土和轻微液化土场地,IV 类场地土基础不宜采用空心方桩。 主要承受竖向受压、竖向受拉的低承台桩基; 素填土、杂填土、淤泥质土、粉土、黏性土、稍密及中密的砂土等场地; 中等及以上腐蚀环境时,空心方桩基础应按照一级裂缝要求进行裂缝控制。 下列条件下不宜采用空心方桩: 1)空心方桩难以贯入、岩面埋藏较浅且倾斜度较大的场地; 2)桩端持力层以上覆盖有深厚软土层(桩身范围内从桩顶算起,超过 5 米以上)的淤泥、淤泥质土、欠固结土、松散填土等或有液化土层较厚(桩身范围内大于桩长 50%)的场地,而桩端直接支承在中风化、微风化岩层上,或中风化岩面上只有较薄的强风化岩层; 3)软土地基的桩基周

26、边地面承受大面积的较大堆载或承受局部较大荷载的桩基工程; 4)桩端持力层为遇水易软化且埋藏较浅的风化岩层; 位于坡地、岸边、液化扩展地段的空心方桩承受较大水平荷载的桩基工程; 空心方桩沉桩施工对周边环境有严重影响时。 空心方桩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应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建筑物结构类型、荷载性质、桩的使用功能,沉桩设备(静压、锤击)、施工条件、施工经验等经综合分析后选用; 空心方桩用做摩擦桩或端承摩擦桩且穿越的坚硬土层较薄时,其长径比不宜大于 100。当用做端承桩或摩擦端承桩且需穿越一定厚度较硬土层时,其长径比不宜大于 80;在桩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等于 10kPa 或以桩身材料强度为控制时,

27、其长径比不宜大于 60;型桩宜选用 AB、B 型空心方桩; 3软土地基宜采用 AB、B 型空心方桩。当空心方桩穿越厚度较大的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层时,应考虑桩的稳定对承载力降低的影响; 设计等级为甲、乙级和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的承压空心方桩基础工程,宜选用 AB、B 型或者选用较大尺寸的空心方桩; 对弱、中腐蚀环境场地的空心方桩基础工程,应选用 AB、B 型桩; 对主要承受竖向抗拉荷载的空心方桩基础工程,宜选用 AB、B 型桩; 尽量减少接桩,接桩宜在桩尖穿过硬土层后进行。 空心方桩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9空心方桩的最小中心距应符合表 5.2.3 的规定;表 5. 2. 3空心方桩的最小中心距土类

28、与桩基情况排数不小于 3 排且桩数不 小于 9 根的摩擦型桩桩基 其它情况 部分挤土桩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3.5B 3.0B 饱和黏性土4.0B 3.5B 挤土桩非饱和土、饱和非黏性土4.0B 3.5B 饱和黏性土4.5B 4.0B 注:1 桩的中心距指两根桩横截面中心点之间的距离,B 为空心方桩边长。 2 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其它情况”一栏的规定。 3 “部分挤土桩”指沉桩时采取引孔或应力释放孔、带开口桩尖等措施的桩基础。 排列基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竖向永久荷载合力作用点重合,并使基桩受水平力和力矩较大方向有较大抗弯截面模量; 在软弱黏性土层地基上大面积布桩时

29、,应采取消减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并控制布桩密度; 应选择较硬、较厚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如强风化或全风化岩层、坚硬黏性土层、密实碎石土、砂土、粉土层) 。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对于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 2.5B,砂土不宜小于 2.0B,碎石土不宜小于 1.5B,全风化岩不宜小于 2.0B,强风化岩不宜小于 1.5B。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5B且不小于 3m,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群桩沉降验算。当硬持力层较厚且施工条件许可时,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宜达到桩端阻力的临界深度。 软土地基桩基设计应符合下列原则: 应考虑挤土效应对沉桩质量

30、、邻近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设施等产生的影响,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基坑开挖时,应防止土体侧移对桩产生不良影响,应考虑基坑挖土顺序和控制分层开挖厚度, 最大开挖分层厚度不应超过 1m; 软土场地施工大面积密集空心方桩时,应采取有效的消减超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的措施。空心方桩基础构造空心方桩顶部灌注填芯混凝土及其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浇灌填芯混凝土前,应将空心方桩内壁浮浆清除干净,并采用内壁涂刷水泥净浆、混凝土界面剂等措施;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应高于承台或基础梁一级且不应低于 C30 微膨胀混凝土; 10桩顶的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振捣密实,下封层不应漏浆; 承压桩填芯混凝土灌注深度不应小于 3

31、倍空心方桩边长,且不应小于 1.5m; 承压桩填芯混凝土连接钢筋配筋率按桩内径实心截面不应小于 0.6%计算,内插筋数量不宜少于根。当桩顶低于承台需接桩时,连接钢筋的配筋率按接桩截面不应小于 0.6%计算,且接桩的最外一侧构造钢筋不应小于 0.15%接桩截面,钢筋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抗拔桩填芯混凝土连接钢筋,其内插筋数量和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抗拔桩填芯混凝土灌注构造深度不应小于 5 倍空心方桩边长,且不应小于 3.0m; 当抗拔桩与承台连接方式采用套筒连接等措施并有可靠试验和检测数据结果的情况下,填芯混凝土深度及填芯内钢筋可根据构造确定但不应小于 3 倍空心方桩边长,且不应小于 1.5

32、m。 空心方桩与承台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桩顶嵌入承台内长度不应小于 50mm,且不应大于 100mm; 承压空心方桩桩顶采用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与承台连接时,内插钢筋锚入承台内的有效长度不应小于 35 倍内插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 500mm。钢筋插入空心方桩内腔的长度同填芯高度; 承压(或抗拔)空心方桩采用机械套筒与承台连接时,机械套筒数量应通过构造(或计算)确定,钢筋锚入承台长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受拉锚固长度确定; 抗拔空心方桩采用桩身内的全部纵向钢棒直接与承台锚固时,锚固长度不应小于 1000mm; 抗拔空心方桩采用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与承台连接时,填芯插筋数量和填

33、芯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钢筋锚入承台长度应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受拉锚固长度确定,并应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验证。 空心方桩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 空心方桩接头处的各项力学指标不应低于桩身; 承压空心方桩接头宜采用端板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数量不宜超过 3 个; 抗拔空心方桩连接接头应采用机械连接或机械连续焊接连接,接头数量不应超过 1 个,上下节桩间的机械连接接头宜位于桩顶 10m 以下; 机械连接接头应符合耐腐蚀性及腐蚀裕量设计要求,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主体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且不应低于 50 年。 当处于弱腐蚀性环境场地时,上下节桩间宜采用焊接机械连接复合方式。 空心方桩基础连接

34、的承台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1单桩承台,应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上设置基础梁。 两桩承台,应在其短向设置基础梁。 有抗震设防要求的柱下独立承台,宜沿两个主轴方向设置基础梁。 基础梁顶面宜与承台顶面位于同一标高。基础梁宽度不宜小于 250mm,其高度可取承台中心距的 1/101/15,且不宜小于 400mm。 当地下水或场地土对空心方桩的混凝土、钢筋和外露钢构件有弱腐蚀作用时,其防腐措施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空心方桩预应力主筋的内、外保护层厚度均不应小于 35mm; 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60; 应采用封闭桩尖。桩身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 P12,在腐蚀环境下,空腔底部应灌注高度不小于 2m

35、 的 C40 微膨胀混凝土,外露钢构件应涂刷防腐蚀耐磨涂层,适当增加焊缝厚度,端板腐蚀裕量不应小于 2mm。 当地下水或场地土对空心方桩的混凝土、钢筋和外露钢构件有中腐蚀作用时,其防腐措施应根据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 50046 的有关规定采取有效的抗腐蚀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空心方桩为C80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时预应力主筋的内、外保护层厚度均不应小于 40mm; 空心方桩为C60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时预应力主筋的内、外保护层厚度均不应小于 45mm; 应采用封闭桩尖。空心方桩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专门设计,桩身混凝土抗渗等级不应低于 P12, 在腐蚀环境下,空腔底部应灌注高度不小于 2m

36、的 C40 微膨胀混凝土,外露钢构件应涂刷防腐蚀耐磨涂层厚度不小于 300m,桩身涂层的长度应大于污染土层的厚度 2m,适当增加焊缝厚度,端板腐蚀裕量不应小于 2mm。干湿交替范围的空心方桩应加强防护,应采用不低于 C40 的微膨胀混凝土将空腔灌实, 并在空心方桩外表面涂刷耐磨防腐蚀涂层; 桩身混凝土材料可根据防腐蚀要求,采用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也可在普通水泥中掺入抗硫酸盐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钢筋阻锈剂。当有两类以上腐蚀性介质同时作用时,应分别满足各自防护要求,但相同的防护措施不叠加。 桩端嵌入遇水易软化的强风化岩、全风化岩和非饱和土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桩,沉桩后应对桩端以上 2m 左右范围内

37、采取有效的防渗措施,可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填芯或在内壁预涂柔性防水材料。5.3.8 当空心方桩持力层为承压含水层时,应采用封闭桩尖。 5.3.9 液化土中的空心方桩,应满足具体工程抗震承载力计算的要求,适当调整桩身主筋和箍筋的配置,12应取桩顶至液化土层底面埋深以下不小于 1.0m 的范围,且其主筋和箍筋均提高一个规格使用。承压空心方桩基础设计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与水平剪力)较小的高层建筑物且桩径相同的群桩基础,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群桩中基桩的桩顶作用效应: 竖向力作用下: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偏心竖向力作用下N Fk Gk kn(5. 4. 1-1)N Fk Gk Mxk yi M yk

38、xi (5. 4. 1-2)jji kn y 2x 2水平力作用下: 式中:Hi k Hkn(5. 4. 1-3)F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Gk 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对稳定的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除水的浮力;N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i 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 i 基桩的竖向力;M xk 、 M y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承台底面,绕通过桩群形心的 x、y 主轴的力矩;xi 、 xj 、 yi 、 y j 第 i、j 基桩至 y、x 轴的距离;HkHi 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

39、力;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第 i 基桩的水平力;n 桩基中的桩数。对于主要承受竖向荷载的抗震设防区低承台桩基,在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桩顶作用效应计算可不考虑地震作用: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规定可不进行桩基抗震承载力验算的建筑物; 建筑场地位于建筑抗震的有利地段。非液化土中及存在液化土层的桩基抗震验算,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建筑桩基13技术规范JGJ 94 的规定执行。 在不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时,单桩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Nk Ra 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Nik max1.2Ra(5. 4. 4

40、-1)(5. 4. 4-2)3水平荷载作用下: 式中:R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Hik Rh(5. 4. 4-3)Nk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轴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平均竖向力;Nik max 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偏心竖向力作用下,桩顶最大竖向力; Hik 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作用于第 i 根基桩桩顶处的水平力; Rh 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在考虑地震作用效应时,单桩承载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轴心竖向力作用下: NEk 1.25Ra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上式外,尚应满足下式的要求: NEkmax1.5Ra(5. 4. 5-1)(5. 4. 5-2)水平荷载作用下: 式中:HEk1.25Rh(5.

41、4. 5-3)NEk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平均竖向力;NEkmax 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最大竖向力;HEk地震作用效应和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基桩的平均水平力。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式(5. 4. 6)确定: R 1 Q(5. 4. 6)式中:aK uk14R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Quk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 安全系数,取值为 2。设计采用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应符合下列规定: 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桩基,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桩基,当地质条件简单时,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

42、定;其它情况均应通过单桩静载试验确定。 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桩基,可根据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确定;也可参照地质条件相同的试桩资料,结合静力触探等原位测试和经验参数综合确定。 根据上述 1、2、3 条确定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均不应超过按本规程规定计算的桩身结构强度允许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方桩基础,当采用静载试验法确定桩基承载力时,试验数量为单位工程总桩数的 1,并不少于 3 根;总桩数小于 50 根的,不少于 2 根。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空心方桩基础,宜参考本条执行。 当同一工程多幢建筑物工程桩的单桩承载力性能和工程地质条件均相同时,可按上述要求确定试桩数

43、量,但每个建筑单体的单桩静载荷试桩数量不应少于 1 根。 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时,宜按下式估算:式中:Quk Qsk Qpk uqsik li qpk Apk(5. 4. 8)qsik 桩侧第 i 层土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数值;qpk 极限端阻力标准值,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数值;Apk 桩底端横截面面积(桩尖水平投影面积);当采用开口型桩尖时,按闭口型桩尖计算水平投影面积; u 桩身外周边长度; li 桩穿越第i 层土的厚度。除按地基岩土条件确定空心方桩的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外,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抗压承载力设计要

44、求。对于轴向受压的空心方桩,当不考虑桩身构造配筋的作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Q Rp(5. 4. 9)式中:Q 桩顶轴向压力设计值;15Rp 桩身混凝土强度允许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桩身混凝土强度允许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按轴心受压计算): 不考虑空心方桩压屈影响时,应按下式计算: Rp c fc A(5. 4. 10-1)式中:fc 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 的规定取值;A 空心方桩横截面面积; c 空心方桩工作条件系数 (0.550.65),可结合地区经验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有关规定进行验算后综合确定。当空心方桩穿越液化土、淤泥、淤泥质土或不

45、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10kPa 且长径比大于 50 的软 弱土层的空心方桩基础,应考虑空心方桩压屈的影响,考虑空心方桩压屈影响时,应按下式计算: Rp c fc A(5. 4. 10-2)式中: 空心方桩受压稳定系数,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规定取值。3.空心方桩其他的力学性能按附录 C 相关内容计算。 现场试验单桩水平承载力不应大于桩身抗剪承载力。单桩水平静载试验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相关规定执行,试验数量同竖向载荷试验。 空心方桩基础的沉降量验算及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应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 及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空心方

46、桩基础应考虑特殊场地土对空心方桩基础的影响,并符合下列规定: 软土地区桩周土因自重固结、蠕变、大面积堆载、地下水位降低等影响而产生大于桩的沉降时 ,应考虑由此引起的桩侧负摩阻力对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影响。在深厚软土中采用大片密集空心方桩时,应采取消减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并控制沉桩速率; 膨胀土地区、岩溶地区、液化土横向扩展地区等特殊条件下的空心方桩基础,应参照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的相关规定执行。 抗震设防区空心方桩的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 桩进入液化土层以下稳定土层的长度(不包括桩尖部分)应按计算确定;对于碎石土,砾、粗、中砂,密实粉土,坚硬黏性土尚不应小于 3 倍桩身边

47、长;对其它非岩石土尚不宜小于 5 倍桩身边长; 承台和地下室侧墙周围应采用灰土、级配砂石、压实性较好的素土回填,并分层夯实,也可采用素混凝土回填; 当承台周围为可液化土或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 40kPa(或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 15kPa)的软土,16且桩基水平承载力不满足计算要求时,可将承台外每侧 1/2 承台边长范围内的土进行加固(不宜小于承台长边的 1/2)。 当承台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柱或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验算柱下或桩上承台的局部受压承载力。 空心方桩基础承台构造及其承载力验算应满足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的相关规定要求。 可能出现负摩阻力的空心方桩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对

48、于填土建筑场地,宜先填土并保证填土的密实性,软土场地填土前应采取预设塑料排水板等措施,待填土地基沉降基本稳定后方可沉桩; 对于有地面大面积堆载的建筑物,应采取减小地面沉降对建筑物桩基影响的措施; 对于欠固结土宜采取先期排水预压等措施,或采用强夯、挤密土桩等先行处理; 对于挤土沉桩,应采取消减超孔隙水压力、控制沉桩速率等措施。抗拔空心方桩基础设计承受拔力的桩基,应按下列公式同时验算群桩基础呈整体破坏和非整体破坏时基桩抗拔承载力: (Tgk /2 Ggp)/Nw,k Kw(Tuk / 2 Gp)/ Nw,k Kw(5. 5. 1-1)(5. 5. 1-2)式中: Nw,k 浮力设计值(kN); T

49、gk 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可按本规程第 5. 5. 3 条确定; Tuk 群桩呈现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可按本规程第 5. 5. 3 条确定; Ggp 群桩基础所包围体积的桩土总自重除以总桩数,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 Gp 基桩自重,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 Kw 抗浮稳定安全系数,按建筑工程抗浮技术标准JGJ 476 中表 3.0.3 抗浮工程设计等级相关要求取值。 群桩基础及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应通过现场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确定。检测数量不应少于同一条件下桩17基分项工程总桩

50、数的 1%,不应少于 3 根。单桩上拔静载荷试验及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取值可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进行; 初步设计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取值可按下列规定估算: 群桩呈非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Tuk iqsik uli(5. 5. 2-1)Tuk 基桩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u 桩身周长,对于空心方桩取u 4B ;li 桩侧第 i 层土的厚度;qsik 桩侧表面第 i 层土的抗压极限侧阻力标准值,按工程勘察报告提供的数值;i 抗拔系数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取值。群桩呈整体破坏时,基桩的抗拔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按下式计算:T 1 u q l(5. 5

51、. 2-2)式中: u1 桩群外围周长; n 桩数。 gkn 1i sik i空心方桩用做抗拔桩时,应进行桩身结构强度、接桩连接强度、端板孔口抗剪强度、钢棒及其镦头抗拉强度、桩顶(采用填芯混凝土)与承台连接处强度等承载力验算。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时,应分别按下列规定验算,并按最不利处的抗拉强度确定空心方桩的抗拉承载力。 根据空心方桩桩身结构强度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时,按下列公式验算: 1)当空心方桩桩身轴心受拉时,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N1 pc A (5. 5. 3-1) 式中: N1 空心方桩单桩上拔承载力设计值; pc 空心方桩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 A 空心方桩横截面面积。 2)用

52、于空心方桩桩身轴心受拉承载力检测时,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18 N1( pc ftk ) A (5. 5. 3-2) 式中: ftk 桩身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根据空心方桩接桩连接处强度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时,宜同时考虑机械连接和焊接连接的连接强度。机械连接应按有关规范规定进行计算。焊接连接可按下式验算: N B 2 B 2 f w式中: 112t (5. 5. 3-3) N1空心方桩单桩上拔力设计值; B1 焊缝外边长(mm),取 B1 =B-5(mm),B 为空心方桩边长; B2 焊缝内边长(mm),取 B2= B1-2a(mm); a 焊缝径向厚度; ft w 焊缝抗拉强度

53、设计值,取 175 MPa。 tsh2h1根据空心方桩端板孔口(预应力筋镦头锚固处,图 5. 5. 3)抗剪强度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时, 按下式验算: d1d2图 5. 5. 3 端板与预应力钢筋连接示意图 N n d1 d2 t h1 h2 f(5. 5. 3-4)12 s2 v式中:N1 空心方桩单桩上拔承载力设计值;n 预应力钢筋数量(根);d1 端板上预应力钢筋锚固孔台阶上口直径(mm);d2 端板上预应力钢筋锚固孔台阶下口直径(mm);h1 端板上预应力钢筋锚固孔台阶上口距端板顶距离(mm); h2 端板上预应力钢筋锚固孔台阶下口距端板顶距离(mm); fv 端板抗剪强度设计值,取 1

54、20MPa;19ts 端板厚度。根据预应力钢筋镦头抗拉强度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时,按下式验算: N10.9 fpy Ap(5. 5. 3-5)式中:N1 空心方桩单桩上拔承载力设计值;fpy 预应力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MPa);Ap 预应力钢筋总横截面面积(mm2)。根据腔内填芯微膨胀混凝土(不低于 C30)确定单桩抗拔承载力时,按下式验算(采用端板焊接钢筋等方法与承台连接时,其抗拔承载力应通过现场试验、计算和构造综合确定):式中:N1K1 d1 fnl(5. 5. 3-6)N1 空心方桩单桩上拔承载力设计值; K1 经验系数,取 0.8;d1 填芯混凝土直径(空心方桩内径,mm);l 填芯混凝

55、土长度(mm);fn 填芯混凝土与空心方桩内壁混凝土的极限摩阻系数标准值,宜由现场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时,建议取C30 微膨胀混凝土为 0.30.4MPa。空心方桩的抗拔承载力设计值应取本规程第 5.5.2 条和第 5.5.3 条各式验算结果的最小值。 建筑物带地下室在基础施工期间,应按实际情况进行相关抗浮验算,并采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避免空心方桩处于受拉状态。 空心方桩的制作、构造和质量要求原材料水泥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级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其质量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 的有关规定。 骨料 细骨料宜采用洁净的天然硬质中粗砂或人工砂,细度模数

56、宜为 2.53.2,采用人工砂时,细度模数可为 2.53.5,其质量应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 的规定,且砂的20含泥量不大于 1%,不应有泥块,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 0.01%,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应大于 0.5%; 2粗骨料宜采用碎石或破碎的卵石,其最大粒径不应大于 25mm,且不应超过钢筋净距的 3/4,其质量应符合建设用卵石、碎石GB/T 14685 的规定,按质量计碎石、卵石的含泥量不应大于 0.5%, 不应有泥块、按质量计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不应大于 0.5%,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应大于 5%;其压碎指标不应大于 10%;其坚固性指标以质量损失值计量不应大于 8

57、%;岩石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宜比配制的混凝土强度高 20%以上;碎石、卵石按技术要求分类不宜低于 I 类; 3对于有抗渗、抗腐蚀或其他特殊要求的空心方桩,其所使用的骨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 混凝土拌和用水的质量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63 的规定。 外加剂质量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19 的规定,严禁使用氯盐类外加剂, 宜优先采用高效减水剂。 掺和料宜采用硅砂粉、矿渣微粉、粉煤灰或硅灰,硅砂粉的质量应符合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用硅砂粉JC/T 950-2005 中表 1 的有关规定;矿渣微粉的质量不应低于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 18046-2008 表 1

58、 中 S95 级的有关规定;粉煤灰的质量不低于用于水泥和混凝土的粉煤灰GB/T 1596-2005 中级 F 类的有关规定;硅粉的质量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 18736-2002 中表 1 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的掺合料时,应通过试验鉴定,确认符合方桩混凝土质量要求时,方可使用。 空心方桩制作按生产工艺分:长线台模制作、短线台模制作;按混凝土布料方式分:开模布料、合模泵送。同时,制作空心方桩的混凝土质量等级应符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 的规定, 空心方桩混凝土强度等级分别为 C60、C80,其强度指标及弹性模量按表 6.1.6 采用。表 6.1.6 混凝土强

59、度指标及弹性模量(MPa)混凝土强度等级轴 心 抗压强度标准值 fck轴 心 抗压强度设计值 fc轴 心 抗拉强度标准值 ftk轴 心 抗拉强度设计值 ft混凝土 弹性模量EcC6038.527.52.852.043.60104C8012.223.80104钢材 预应力钢筋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低松驰螺旋槽钢棒(代号 PCB-1420-35-L-HG),其质量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GB/T 5223.3 的规定。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的几何特性、理论质量及力学性能应分别符合表 6.1.7-1 和表 6.1.7-2 的要求; 21表 6. 1. 7-1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的几何特性及理论质量公称直径(mm)公称截面积(mm2)理论质量(kg/m)7.140.00.3147.949.00.3859.064.00.5029.571.00.55710.790.00.70711.095.00.74512.6125.00.98114.0154.01.209注:1. 公称直径:设计采用的直径,按有效面积换算成圆的直径,本规程均用公称直径表示。 基本直径:钢筋的外接圆直径。除基本直径7.25mm的允许偏差为0.15mm外,其余的基本直径允许偏差均为0.20mm。 公称截面积:横截面面积等于圆形光面钢筋公称直径的面积,本规程均按公称截面面积计算。 根据需要也可采用其他公称直径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棒。 预应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