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一代人及朦胧诗诗派的时代影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顾城的诗一代人读后感800字 顾城一代人及朦胧诗诗派的时代影响

顾城一代人及朦胧诗诗派的时代影响

2024-03-18 11: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顾城辞世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世人对其人及其作品的探讨热情却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升。朦胧诗派主要以舒婷、顾城、北岛、江河等为先驱和代表,1979年前后,他们发表大量新风格的诗作,开拓了现代诗派的新领域。

对于当时的时代来说,朦胧派的诗人更善于通过意象派的表达来含蓄地映射对现实社会阴暗面的不满,诗作当中朦胧化的语言表达往往让人一时之间难以理解,这也是朦胧派诗作的最大特征。整体来说,朦胧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价值较高的课题,顾城及朦胧诗派的发展对于揭开现代意象诗的缘起有着重要意义。

一、朦胧诗与朦胧诗派

朦胧诗的起源要追溯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当时的中国文学界实际上与国际脱轨了好些年,朦胧诗的出现正是在文学复苏的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新兴的诗歌艺术。朦胧诗的表现对象主要以人的内在精神世界为基础,结合意向化的表现方式,使诗歌的文字表现处于一种时刻隐藏却又在表现自己的情形中,即人们所谓的语境模糊朦胧,诗歌含义不明确,需要人们进行深入理解和剖析。

朦胧诗派是朦胧诗出现之后以一众朦胧诗人为代表而形成的一个新诗派,这种诗派并没有形成一个有形的组织,也没有公然发表过成立宣言,却以共性的艺术创作手段和实际效果形成了当代一个颇具规模的诗词派系。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初期,中国文学界正处于复苏阶段,国内文学界新秀正处于一个吸收和接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影响的阶段,因此,初期的朦胧诗当中借鉴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作品也较多。这与当时流行的现实或是浪漫主义诗歌作品有着极大不同,一时之间也饱受争议。

文学界有支持朦胧派发展的,自然也有批判朦胧派存在的老一辈作家和诗人,但支持朦胧派的声音始终不曾间断,朦胧派的存在为推进中国文学界向现代化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朦胧诗派所传达的思想内容及审美价值

(一) 追求善良人性的回归

诞生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朦胧诗派,其诗歌作品对诗人自我意识的强调十分强烈。诗歌通常采用象征与比喻的表现手法,通过虚实相生、含蓄隽永的表现形式,在语言意境当中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艺术感,如顾城《门前》中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诗歌内容通常反复思索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大自然等和谐友爱的关系,追求友爱与和谐,同时追寻着人们心中善良人性的回归,揭示了人世间万事万物都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

(二) 注重自我表现与意象经营

朦胧诗派在手法上采用大量比喻和象征手法,表现诗歌语言的意象化和象征性。在内容的刻画上,也更加注重自我表现与意向经营。从诗歌的字里行间能够使人体会出引人深思的意味,诱发出读者的想象力,善于在读者脑海中勾勒出基于人类自身情感共鸣的艺术场景,带给人们独特的审美感受。

虽然朦胧派诗歌并不押韵,但读起来仍然能够使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意向美和韵律美。朦胧诗基于情绪表达,并不看重外在结构如何表现,更注重诗歌当中的内在,通过意向经营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其中的内涵。

(三) 寻求社会尊重与人的价值

认真品味朦胧诗派的作品就会发现,诗歌的内涵当中包含着对人类价值的重新审视以及对人道主义的渴求和探索。《一代人》当中,顾城用“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来表达中国文学界萎靡时期的挣扎与斗争,书写了当代青年人的心声,寻求社会尊重以及生而为人的价值。

(四) 对自我物化和物化自我的追求

朦胧诗派侧重对当代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入分析。整体上,朦胧诗派始终存在质疑,这种质疑主要针对传统的、约定成俗的以及自然所固有的属性。在诗词的表现上,朦胧诗派对时下现状进行了反传统的全新剖示,朦胧诗派的诗人将自我推向自然,让自身与自然相互融合。顾城的《石壁》当中有这样的描述:“两块高大的石壁,在倾斜中步步进逼,是多么灼热的仇恨,烧弯了铁黑的躯体。”在顾城的描述中,毫无生气的石头也被赋予了血肉灵魂,代表着人与自然的融合,是自我的物化,也是物化自我的过程。

三、朦胧诗的艺术价值

“朦胧诗”以意象的朦胧代替了形象的确定性,以隐喻、象征及瞬间感受作为组织意象的心理基础,在创作技法上采取时空切割、多层建构的意象组合来代替明白晓畅的直述,由蒙太奇的连接、感受角度的改变、多重意识的交替来构成节奏上的跳跃,加深组合的密度,将客观具象转化为心灵意象,构成其诗歌的独特艺术特征,在当代文学界形成一股现代化气息浓厚的文学诗派。

(一) 作品主题具有隐约性和多义性

研究朦胧诗的艺术特征表现,首先要从作品主题入手。朦胧诗的创作,与其说是诗歌创作,倒不如说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更注重对诗词主题的暗示,有意隐藏诗的观念,这促使朦胧诗作品呈现出一种隐约性的特征。正是这种隐约性,为诗词蒙上了一层多义的面纱。在表达过程中,朦胧诗融合了诗歌的变形,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段的应用于诗的主题当中,形成了朦胧诗主题特有的隐约和多义性特征。

(二) 艺术创作方法以象征手法为主

象征手法是朦胧诗派艺术创作当中的主要手法之一。在朦胧诗派的创作当中,诗人经常用以表达多层内涵内心复杂的情感、意识或情绪等。这种艺术创作方法有别于传统以比喻为中心的诗歌创作方式,创作者赋予静止的事物生命和灵魂,将自我情感进行物化,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创作境界。在创作当中,诗人将自我情感融合到万物当中,在接近自然的基础上,将自身经历具象化到物中,具有强烈的暗示性。

(三) 注重自由化内的在结构与韵律

朦胧诗派的主题是自由的象征,因此,诗歌在表达上更注重自由化内在结构和韵律,情绪节奏富有跳跃性,通常表现的都是情绪,诗歌的内容也大部分以宣泄内心情感为主。顾城的《世界和我 》中“推开门,带上最合法的表情,不要看见别人,也藏好自己的心”以及《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中“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皆是以表达内心情感为主的诗歌。诗歌更重视内在的韵律美,使内外相互结合,利用诗歌的创作来探索生命的真谛,具有高度哲学的意义。

四、顾城及朦胧诗诗派的时代影响

(一) 开拓了现代意象诗的新天地

从顾城的作品当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朦胧派诗人都对光明有着强烈的渴望,他们的文字时时刻刻都在歌颂光明,如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当中的“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表达着对新希望的期待、对新天地的渴望。

诗人通过描写生活当中的细节与内心细腻的感受,利用琐碎的点滴情感来表达对社会阴暗面的不满,这无疑为现代诗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篇章。朦胧诗派是新时期十分重要的文学流派,虽然早期的诗歌当中能够看出继承后现代派的传统表达方式,但是后期的发展很快摆脱了传统的束缚,开始在向一个崭新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成为了别具一格的流派,为现代意象诗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多种可能性

朦胧诗对汉语诗歌的发展影响极深。朦胧诗、口语化和叙事性是共同影响现代汉语诗歌的三种形式。无论从历史年代上来看,还是从中国文学的发展当中观察,朦胧诗的发展都促使了中国新时代诗歌与国际的接轨。朦胧诗的存在无疑是强大的,它在引领当代诗歌的前提下,同时启迪了当代汉语诗歌的创造价值,使中国诗歌文学的创作从传统的创作模式当中脱离出来。

(三) 唤醒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

朦胧诗的出现,最重要的是唤醒了当时人们的一种现代意识。诗歌能够为人们带来精神上的升华、情感上的共鸣,“水晶”般纯粹与透明的诗歌世界表示着诗歌现代化的精神与美学价值。随着朦胧诗的发展以及广大诗人的共同努力,朦胧诗派在当代文坛当中占据了一个特殊的地位。

现在看来,这些朦胧诗的代表作品仍然具有深沉的魅力。当代中国文学界陷入低潮的那段时间,朦胧诗派及其作品的大量涌现对人的自我价值进行了洗礼,其中对人道主义以及人性的回归呼吁逐渐成为朦胧诗作的核心力量,唤醒了低迷的中国文学界。它以一种全新的姿态开启了中国诗歌领域的新篇章,唤醒了一种新诗现代化的意识,促使中国文学界与国际接轨。

五、结语

中国朦胧诗的发展以及顾城等众多朦胧诗派诗人的创作,使意向派诗歌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朦胧诗独特的审美性和可读性,展现出了强烈的对人性价值的追求以及对中国文学时代走向的积极影响。作为时代精神的传播者,朦胧诗以表现心理情绪和感受的真实代替实景实事的再现,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时代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