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弘光政权及其覆灭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顺治在哪登基 南明弘光政权及其覆灭

南明弘光政权及其覆灭

2024-04-30 2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南明弘光政权是故明大官僚军阀派系之间互相斗争的产物,它是明亡后明宗室在江南地区最早建立的政权,其势力强大时一度控制江南半壁。  清顺治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农民军进入北京时,明朝的陪都南京一无所知,仍旧一片歌舞升平。直至四月十二日,京师陷落的确切消息才传来,百官相顾失色,一片恐慌。在经过短暂的动荡后,他们意识到必须拥立新君,以图恢复明王朝的统治。时崇祯诸子都落入义军之手,生死未卜,故只有在宗室中物色人选,焦点主要集中在福王朱由崧和潞王朱常淓身上。经过一场激烈的明争暗斗,握有重兵的马士英恃势逼迫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为帝。顺治元年五月初三,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明福王朱由崧,先称监国,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号弘光(朱由崧,神宗孙、福王朱常洵长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袭福王。次年李自成克北京,乃南逃淮安)。马士英等因为拥戴有功,把持了朝政大权。  弘光政权完全继承了明末的腐败,纵情声色,大兴土木,并排斥史可法等忠臣。政治上腐败,在大政方针上一再失误:将主要敌人仍视为义军,而力图与清议和,“联虏击寇”,实现南北分治,但为清廷拒绝。此后,弘光小朝廷才把防御重心转到清军方面,开始加强淮河和长江两道防线。但是负责此事的史可法受到马士英的处处掣肘,无法实施其计划。而马士英等搜刮民财,卖官鬻爵,招致百姓怨恨。更严重的是,领兵将领之间也是内斗不已。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睢州总兵许定国杀兴平伯高杰。高杰部攻入睢州大肆屠杀,许定国出逃降清。不久,宁南侯左良玉称奉太子密诏入诛奸臣马士英以清君侧,在武昌起兵。至九江时,左良玉病亡,其子左梦庚继续向南京进兵。  就在左良玉出兵时,清军也向南京政权发动了总攻。顺治二年三月初七,清军由多铎、拜尹图、韩岱分率三路兵马进兵。三路军会师归德(今河南商丘)后直驱扬州。镇守扬州的史可法请兵支援,但马士英将全部兵力用在防御左梦庚部上,对史可法的请求予以拒绝。二十五日,扬州失陷,史可法英勇就义。清兵在扬州大肆抢掠,制造了“扬州十日”。五月五日,清军进抵长江北岸。初八渡江,夺取镇江。弘光帝被迫从南京出奔芜湖,投靠黄得功营。五月十五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弘光政权大批官僚手持明朝的疆域图本和户口跪于道路两旁向清军主帅多铎请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俘获,押送到北京后被处死。弘光政权覆灭。  弘光政权占据江南半壁,这一地区大都未经农民军和清兵骚扰,经济状况好于北方,因此弘光政权的财力雄厚;这个政权的军事实力也颇为强大,兵员超过入关的清兵;同时,政权中优秀的治国之才众多,是最有希望复兴大明的力量。然而,一切优势均消耗在内斗之中,仅一年时间优势丧失殆尽,弘光政权昙花一现即消失了。南明是明末北京失陷后,朱姓宗室在南方建立的诸政权,包括福王弘光政权、唐王隆武政权、鲁王政权、唐王绍武政权、桂王永历政权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弘光和永历政权。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福王政权内部存在激烈的党争和内战,只有兵部尚书史可法督师坚守扬州。后清军攻下扬州,杀害了史可法,并屠城。五月清军占南京,俘虏福王,弘光政权仅仅维持一年就灭亡了。当年六月,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建立政权。鲁王依据钱塘江天险与清军相持一年,至顺治三年(1646年)五月绍兴城破,鲁王出走而覆灭。在鲁王监国的同时,故明官吏黄道周和军阀郑芝龙等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号隆武,但与鲁王政权为争“正统”而水火不容。清廷诱降郑芝龙,消灭了隆武政权。顺治三年十一月,隆武帝之弟在广州称帝,年号绍武,仅过40多天便在清军的进攻下灭亡了。绍武政权创立的同时,由两广官吏瞿式耜、丁魁楚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初与唐王绍武政权互争“正统”,清军乘其内战攻入广东,桂王奔逃于两广。由于何腾蛟、堵胤锡、瞿式耜等将领力战,并得到大顺军、大西军的支持,其政权得以维持。顺治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迎桂王到云南。顺治十五年(1658年)吴三桂攻入云南,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入缅甸俘获桂王,支撑16年之久的永历政权终于灭亡了。至此,南明政权结束。李自成(1606—1645年),本名鸿基,陕西米脂人。出身农民家庭,明崇祯三年(1630年)率众起义,成为农民起义军领袖。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崇祯九年(1636年)高迎祥牺牲,继称闯王。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他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戴。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襄阳建立政权,称新顺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临汝)击败明陕西总督孙传庭部,旋即进兵西安。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明亡。其后,由于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们犯了骄傲自满的错误以及镇守山海关的吴三桂引清兵入关等原因,起义军失利,退出京城。李自成率部转至河南、陕西一带与清军对抗。永昌二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李自成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福王,名朱常洵,明万历皇帝第三子,郑贵妃所生。万历久不立太子,中外疑郑贵妃谋立己子,朝臣交章言其事。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常洵封福王,至四十二年(1614年)始就藩。崇祯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攻至河南,陷洛阳,俘福王常洵,后被杀。           马士英(约1591—1646年),别字瑶草,明末贵阳人。明万历进士。崇祯末任凤阳总督。明亡后,他联合江北四镇拥立福王,任东阁大学士,进太保。擅国政,专谋私欲,不图复兴。南京陷落后南走浙江,又入太湖吴易军中,为清兵俘杀。一说浙江鲁王兵败后他投降清军,又与隆武帝暗通消息,事情败露后被杀。史可法(1601—1645年),字宪之,号道邻,明末河南祥符人。明崇祯年间进士。初任西安府推官,因镇压农民起义有功升至南京兵部尚书。明灭亡后,拥立福王称帝,加大学士衔,称史阁部。曾企图联合清兵镇压农民军,受马士英排挤出守扬州。扬州陷落后被杀。著有《史忠正公集》。  一为我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即《书经》,内容为商、西周两代统治者的讲话记录及春秋、战国时期根据远古材料加工编成的虞、夏史事。  一为官名,始于战国,西汉时尚书的地位逐渐重要,隋唐时设三省六部,尚书为三省之一,宋以后,行政全归尚书省掌管。明代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等于国务大臣,清代沿袭明制。  官名,明代始设,清代以总督为地方最高长官,辖一省或二三省,总理军民要政,正二品,加尚书衔者为从一品。事实上,总督兼兵部尚书及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已成定例。另有管理河道及漕运事物者亦称总督。君主外出时,太子留守代管国事,称为监国;有时君主因故不能亲征,由近亲代行职务,亦称监国;又君主本身尚在,而准备传位于嗣子,往往嗣子先称监国,然后正式称帝。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流至上海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因江上风帆及众多名胜古迹点缀其间,故有“历史画廊”之称,为诗人和画家们常用的创作题材。左良玉(1599—1645年),字昆山,明末山东临清人。初在辽东与清兵作战,后在镇压农民军时扩大力量,升任元帅,封宁南伯,驻武昌。弘光政权后,他支持东林党,与马士英等阉党倾轧。顺治二年(1645年)进兵南京途中病死。其子梦左庚率部降清。多铎(1614—1649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摄政王多尔衮同母弟。封和硕豫亲王。清入关后率兵自南路进攻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西安。后又率兵南下攻占南京,占领江浙地区,消灭了南明弘光政权。顺治四年(1647年)加封为辅政叔王,不久病故。黄得功(?—1645年),号虎山,明开原卫(今辽宁开原)人。行伍出身,在辽东防御清兵有功升任将领。崇祯十一年(1638年)参加镇压农民军,十七年(1644年)封靖南伯,驻守庐州。弘光政权建立被封爵,列为四镇之一。左良玉起兵后他被调去防御,屯兵芜湖。清兵渡江,福王逃入其营。他率部抵抗清兵,中箭身亡。旧志篇目名。户口是住户、家庭和人口的总称。方志类书中多设此篇目,或标作“户籍”、“户口簿”,用以记载区域境内居民的户数和人口总数。有的除记载户口、人丁总数外,还旁及历代人口增减、丧乱流失、迁徙招抚、封邑户属、人丁征银等。新修方志中,户口纳入“人口”一目记述。  钱谦益(1582—1664年),字受之,号牧斋,江苏常熟人。明万历时进士,官至礼部侍郎。清军入关后遂迎降。工诗文,著有《初学集》、《有学集》等。家藏书甚富,建绛云楼以贮之,但晚年尽毁于火。论者谓绛云一炬,实为江左图书之一厄。因其著作中多有涉嫌诋毁清朝之词,乾隆年间多被列为禁毁之书。   TAG标签耗时:0.05267596244812 秒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