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统论》第十七章 掰一掰“鸿门宴”的奥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项羽给谁设的鸿门宴 《一统论》第十七章 掰一掰“鸿门宴”的奥妙

《一统论》第十七章 掰一掰“鸿门宴”的奥妙

2023-05-13 01: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司马迁的《史记》中,“鸿门宴”是《项羽本纪》里的重头戏,在他的笔下,情节跌宕起伏、形象生动鲜明、组织周密严谨、语言精练优美,衍生出后世无数的文学戏剧与影视作品。

但是,《鸿门宴》的文学价值其实远远大于它的史学价值,因为司马迁写“鸿门宴”,基本的主线是——项羽的“亚父”范增要“杀刘邦”,刘邦要努力“不被杀”,项羽则在“杀不杀刘邦”的选择中犹豫不决、首鼠两端,刘邦则利用了项羽的犹豫,在宴会中成功“尿遁”,逃出升天。

可如果按照这条主线,就会有很多说不通的地方。

1. 当刘邦明确向项羽服软“认怂”时,项羽想都不想,就把向他告密的刘邦军中的“鼹鼠”曹无伤直接透露给了刘邦,结果刘邦回去后,“立诛杀曹无伤”。如果项羽对刘邦有杀心,纵使不马上去杀,也会留着这根“钉子”,以备将来所用,又怎么会把曹无伤像垃圾一样说丢就丢?

2. 项伯是“鸿门宴”中的关键人物,和已故的项梁一样,是项羽的叔父,也是项羽的至亲。可从项伯的表现来看,却是一味“胳膊肘往外拐”,不断暗中帮助刘邦,甚至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时用身体替刘邦挡剑,倒像是刘邦的叔父一样了。

3. 在“鸿门宴”的最后,刘邦明目张胆地逃席而去,不顾自己与项羽会晤的礼节。倘若项羽想杀刘邦,这种“无礼”的行为是最好的借口,自己正好可以以此为由,率军灭了刘邦。

以“迟到早退”为理由杀人,中国历史是不乏先例的,比如,大禹治水时,在会稽山召集各部落首领开会商谈,结果防风氏迟到了,大禹为了严明纪律,直接处死了防风氏,“诛杀防风氏”是大禹行使王权的开始,也是第一次以天子的威权诛杀诸侯。这说明:国家的产生,王权的出现,从夏禹时代就开始了。再比如,春秋时代,宋襄公妄想称霸,于是召集诸侯会盟,最终响应号召的有滕、曹、邾、鄫四个国家,会盟这天,滕国国君姗姗来迟、鄫国国君来得更晚,于是,宋襄公下令将滕国国君抓了起来,更悍然处死了鄫国国君。

所以,真正的“鸿门宴”,无论有没有发生,在项羽和刘邦的博弈中,其实双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才最终“宾主尽欢”、握手言和。那么,项羽想要什么?刘邦又想要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话说,刘邦进入咸阳后,约法三章,约束部下驻军城郊的霸上,大力贯彻“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秋毫无犯,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尽得关中民心。紧随其后,一路攻城略地、杀人盈野的项羽也带着诸侯联军杀气腾腾地开过来了。

这个时候,刘邦出了一记“昏招”——派人扼守函谷关,阻止项羽进入。

因为刘邦想:关中有郑国渠灌溉,沃野千里,又有纵横的高速公路“驰道”,交通便利、物产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娱乐业也还算不错,好不容易把这块宝地据为己有,别人要分一杯羹?做梦!

按说,崤山、函谷关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战国时代,六国打了好几次,都铩羽而归,公孙衍、苏秦、信陵君……多少人的“集资操盘”最后都鸡飞蛋打。但项羽是什么人啊?冷兵器时代的杀神,整整五个军的兵力,清一色的王牌正规军,参谋长“智囊”范增,第一军司令英布,第二军司令蒲将军,第三军司令龙且,第四军司令季布,第五军司令钟离昧,号称楚军“五大主力”。他们挟“巨鹿之战”大胜之余威,还活埋了二十万秦军,早已杀红了眼,只要有活物在眼前出现,都恨不能生吞活剥。如今有人挡道,简直是太岁头上动土!

项羽都没有自己动手,只给第一集团军英布司令下了命令,结果半天不到,第一军就攻陷了函谷关,项羽大军长驱直入到达戏水,驻扎新丰鸿门,扬言要把刘邦的脑袋砍下来当夜壶。

注意,这个时候,刘邦是项羽的“政敌”,是楚怀王熊心用来牵制的项羽的棋子,而刘邦也不辱使命,先项羽一步入关中。楚怀王虽然没有项羽的恐怖武力,但他有着“正统”的名分,他是“君”,项羽是“臣”。因此,刘邦派人阻止项羽入关的“昏招”,就给了项羽“借题发挥”的空间:先入关没问题,但是我项羽也是楚怀王的臣子,你阻止我入关,是什么意思?!

毕竟,“你是谁”不重要,“你是谁的人”很重要。

但是,项羽自己也有顾忌。

为什么呢?刘邦深知:军队是自己能在乱世立足的根基。因此,在刘邦伐秦的过程中,他不断招降纳叛,军队扩充得很快,已经有十万之众了。项羽虽然麾下有四十万人马,但相当一部分是各路诸侯的联军,跟不跟自己一条心是很难说的,而刘邦的军事能力虽不及项羽,也在英布之上,这在后来都是得到验证的。要真和刘邦“硬碰硬”,真刀真枪见个真章,那就不是对付刘邦在函谷关的手下,半天就能“破关”的程度了。

综上所述,项羽要是铁了心灭掉刘邦,纵使刘邦不敌,但他背水一战、反戈一击,也会给项羽造成相当大的损伤。

要知道,乱世之中,最管用的话语就是“实力”,这也是项羽得以号令诸侯,令他们“膝行而前,莫敢仰视”的根本所在,一旦自己被削弱,便失去了“驾六龙,御风而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资格。原因很简单,这帮只相信“枪杆子”的诸侯,可谓“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干起“窝里反”的营生没有任何道德负担。就比如说那个魏王豹,可谓人如其名,真是“君子豹变”,仗没打多少,却在各个势力间来回横跳,如同脚底板安上了弹簧一般。

所以,项羽也在犹豫之中,作为军事家、政治家,所计较的无非是“得、失”二字,这和做生意一样——自己的付出能不能得到回报?自己怎样付出才能得到丰厚的回报?自己怎样用更小的付出赢得更大的回报?

就在双方战云密布、剑拔弩张之际,有道是“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刘邦手底下有个叫曹无伤的左司马,觉得再这么混下去迟早玩完儿,毕竟项羽刚刚在巨鹿战场缔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是当世战力的天花板,可谓“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这小子掂量之下,当即决定反水,跑到项羽那儿告刘邦的黑状,又给老刘下了一剂烂药:“我那个老板刘邦,进了关中就想在这里称王,还要任命原秦王子婴为丞相笼络人心,委任状都写好了,他自己吃独食,把美女啊、财宝啊全部占为己有。”

参谋长范增也在一旁推波助澜:“刘邦这小子,以前最喜欢搂钱玩儿女人,进了关后却不贪财,也不近女色,他潜藏的志向可不小啊!”

“曹无伤反水”是一起偶然事件,毕竟两军对峙,出个把叛徒再正常不过,但这一事件却撬动了项羽的心理杠杆,让他倾向于通过武力解决刘邦。

所以,无论如何,恐吓一下刘邦,“有枣没枣地打上三竿子”还是必要的,于是,项羽下令:“全军明天吃饱喝足,配备五个基数的弹药,给我干死刘邦!”

此刻的刘邦却是有苦难言,他跟项羽虽然并肩作战过,但双方并没有深交,项羽手下也没有一个人会替自己说话。刘邦知道:自己不是项羽的对手。刘邦也知道: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刘邦更知道:楚怀王是靠不住的,这个时代,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到了自己“改换门庭”的时候了。不然,如果不出意外,明年春天,刘邦坟头上的草也该长老高了。

此时,又是一起偶然事件,满足了刘邦改换门庭、抱项羽大腿、与他“化干戈为玉帛”的愿望。

因为一个人——项伯。

这个项伯是项羽的叔父,和刘邦的“帝师”张良感情很好,毕竟都是贵族,共同语言还是很多的。而且当年项伯在道上混时杀过人,还是张良想办法把他捞出来的。当时,只要是个正常人都晓得,除非是奥特曼到地球帮助刘邦,否则刘邦死定了。项伯觉得,张良作为他的朋友、救命恩人,不该蹚这浑水,于是连夜骑马摸到刘邦军中,让张良赶快开溜。

项伯很显然低估了张良和刘邦之间的关系,张良之所以不做刘邦的编制内员工,游离于刘邦的嫡系之外,一来是因为自己家是韩国的大贵族,名义上自己还是要效忠韩王成的。二来,刘邦和张良之间的关系,其实超越了普通的“君臣”和所谓的“嫡系”,张良是刘邦“帝王意识”觉醒的引路人,张良在战略、权谋、人心等方面对刘邦的“点拨”,起到了“点石成金”的作用,把刘邦绝顶的天赋变成了实打实的政略能力。

同样,张良也知道,正是由于这层关系,自己不能离刘邦太近。他要给这位绝世帝王一个成长的空间,也要明哲保身,防止刘邦成长起来的“猜忌心理”影响到自己。因为帝王向来是深不可测的,可张良却对刘邦的“底蕴”一清二楚,对刘邦的心理洞若观火,为了自保,他必须低调、低调、再低调。

所以,像刘邦和张良这种命中注定的君臣、师徒,虽然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若即若离,但他们之间的情谊是生死契阔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因此,在得到项伯冒死报信后,张良的第一反应不是逃跑,而是——救刘邦!故而,他立刻想方设法,一方面留住项伯,一方面告诉刘邦。

因为,项伯的到来,是一次天大的机遇。而且,他的到来是不是项羽“投石问路”、故意为之,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毕竟,项羽作为治军有方的军事天才,自己的一个高级将领、“皇亲国戚”半夜单枪匹马离开自己戒备森严的驻地,他会一点都不知道?但是,无论如何,这就给了刘邦向项羽传达“改换门庭”这一想法的天赐良机。

而这也是项羽求之不得的。

因为,和刘邦一样,项羽也不甘心做周天子式的“天下共主”,他也要想方设法一步步铲除群雄、一统天下。因此,他必须利用秦王朝覆亡后对诸侯的重新“分封”,做些手脚、制造矛盾,从而给楚国的铁骑各个击破的机会,这一点,我们后面的章节会谈到。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目前,项羽眼中的主要敌人不是“暴发户”刘邦,而是各路老牌的诸侯国、旧贵族。

但是,各路诸侯岂是坐以待毙之人?要想让他们乖乖接受这种“包藏祸心”的分封结果,就只有靠自己绝对的实力和枪炮说话。各路诸侯,挑出任何一路都绝非项羽一合之将,就如六国之于秦国一样,但诸侯们万一被逼急了,联起手来,就有了和项羽一战的力量,这也如六国之于秦国一样。

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然而,倘若自己收了刘邦做小弟,有了刘邦的十万大军,诸侯将彻底成为案板上的肉,任自己宰割!

项羽想要天下,刘邦想要自保,双方就有了握手言和甚至结为盟友的可能!

所以,在项羽眼里,刘邦作为新兴诸侯,非但不应该是敌人,反而可以成为坚强的盟友,其“头号大敌”是六国的旧贵族。如果能兵不血刃让刘邦成为自己的部下,那简直是一本万利的事情。

相反,如果杀掉了在“灭秦之役”中率先入关、在诸侯们看来“劳苦功高”的刘邦,无异于鸟尽弓藏、卸磨杀驴之举,也过早地暴露项羽“削平群雄”的战略决心,必然会导致诸侯人人自危:连刘邦这样的“灭秦功臣”都被项羽动辄得咎,找个理由做掉了,那我们,项羽杀起来不更是得心应手、一气呵成?!一旦诸侯们反对、反弹甚至反抗,就打乱了项羽的全盘布局。

对此,刘邦也是心知肚明,在接到张良的暗示后,他立刻紧紧抓住了这个项羽在有意无意中伸出的“橄榄枝”。

由此可见,项羽的政治才华也绝不平庸:他一方面调兵遣将、大兵压境,声色俱厉地恐吓刘邦;一方面又貌似不经意地向刘邦示好,“胡萝卜加大棒”,当真是匠心独运、精彩绝伦!

于是,刘邦在张良那儿知道了项伯的出生年月后,马上买了蛋糕,把项伯请进来,端着酒杯向他唱起了“生日快乐”,替老头子祝寿,然后还和项伯约定结成了儿女亲家,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把老头子哄得心花怒放。

说起刘邦和吕雉的女儿鲁元公主,先是被刘邦作为筹码和项伯结为亲家,后来项羽兵败自杀,婚约自然作废。但刘邦又被匈奴冒顿单于击败,打算利用鲁元公主与冒顿“和亲”,鲁元公主宁死不从,刘邦这才作罢。最后,鲁元公主嫁给了比她大二十五岁的异姓诸侯赵王张敖,但刘邦为了国家一统,毫不犹豫地废掉了张敖的王位。后来,张敖去世后,鲁元公主孀居。而她和张敖的女儿张嫣再次被吕雉利用,竟然嫁给了舅舅汉惠帝刘盈做皇后,而鲁元公主甚至连置喙的权利都没有!自古红颜多薄命,无情生在帝王家,此言不虚。

趁着项伯被忽悠得晕头转向时,刘邦说:“我进驻函谷关以后,秋毫无犯,登记了官民户口,查封了各类仓库,只等项老大到来。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盗贼和意外。我是盼星星、盼月亮日夜盼着项老大到来,解放广大的关中人民(才怪),哪里敢谋反啊!希望您详细转告老大,我刘邦做人一向是忠字当头的啊!”

意思很明显了,项伯也是心领神会,于是,他立刻把刘邦的意思传达给了项羽,这,才是项伯为什么要在“鸿门宴”中拼命保护刘邦的原因——他保护的不是刘邦,而是自己侄子项羽一统天下的梦想与霸业!

于是,同样心领神会的项羽便邀请刘邦翌日在新丰鸿门喝酒会晤,正所谓“请客,斩首、收下当狗”。为了慎重起见,项羽要通过“请客”面对面进一步观察刘邦,来确定自己的对刘邦是“斩首”还是“收下当狗”。

在会上,低头服软的刘邦通过一系列精彩的辩护,得到了项羽的谅解。除了把自己“无知”阻挡项羽的行为归咎“原本防范盗贼的属下不懂事”外,刘邦更懂得“低调做人”的道理,再三把自己能够率先入关归功于项羽——如果不是您在巨鹿歼灭了秦军主力,我又岂能趁虚而入、捷足先登呢?因此,先入关的应当是项老大您啊!

这个解释,显然满足了项羽一点“小小”的虚荣心,令他极为受用。作为回报,项羽才开诚布公地说:“兄弟,我们之间都是误会,都是你的左司马曹无伤向我偷偷告密进谗言,不然,我怎么会这样!”

项羽此举,看似是毫不留情地把曹无伤给“卖”了,也被很多人批判为“无脑”。但其实,项羽是通过这个举动,表示了对刘邦改换门庭、与自己合作的接纳。在乱世的血雨腥风中混,倘若有勇无谋,项羽早就死了十几次了,又怎么会傲然屹立于天下的巅峰呢?

你看,其实之前我说的狠话都是你的部下进谗,并非我的本意,你我是兄弟、战友,你能重新我的队伍里来,我当然双手欢迎!曹无伤,就当是我送你的一点“回礼”。

至此,双方都得到了自己现阶段想要的东西,宾主尽欢,这就是“鸿门宴”。

然而,项羽却忽视了一点,那就是——起身微末的刘邦,竟然有着壮志凌云,以及不逊色于自己的帝王之心!

项羽以为,刘邦不过是想在自己的扶植下,做一个大诸侯,他认为:财大气粗的自己可以满足刘邦的欲壑。然而,刘邦要的,却是整个天下!

但是,项羽毕竟没有开“上帝视角”,无法和我们后人一样,看到外表恭顺的刘邦内心的大志,无法预测到刘邦日后能与自己分庭抗礼,甚至粉碎了自己凭借武力问鼎天下的雄心。

当然,历史中的“鸿门宴”也绝不是酒酣耳热、稀松平常,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在词锋中潜藏的杀机依然暗潮汹涌,但刘邦凭借着逆天的心理素质,谈笑风生、见招拆招、不卑不亢,最终化险为夷、吃饱喝足,大摇大摆离开了剑戟如林的项羽军中。“鸿门宴”上,刘邦与狼共舞、与虎谋皮,凭借着过人的胆色与狡黠,全身而退。刘邦的强大,和他的雄心壮志一起,深深隐藏在心里,比起项羽却更有过之而无不及。

而这些,却没有骗过两个人的眼睛,一个是项羽的参谋长,“智囊”范增,作为阅人无数的智者,刘邦对局势的精准把握、现场的精彩发挥、低调的处事原则,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看到了这个“贪财好色之徒”内心不可估量的野心,他知道刘邦的可怕,因此喟然长叹:“唉!夺取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了。我们这班人就要成为俘虏了!”

另一个是当时还名不见经传,日后和周勃一起平定“诸吕之乱”的陈平,他正在项羽军中郁郁不得志,担任无足轻重的职务。后来,刘邦从巴蜀回到关中,陈平毫不犹豫投奔了刘邦,得到了刘邦的重用。

回到霸上,刘邦茶也不喝,脸也不洗,叫来曹无伤,说是在鸿门吃饭,带了点盒饭给他。

曹无伤:“老大你找我……啊!!!我死啦!”

盒饭送到。

在处理完曹无伤,并和项羽暗中达成了交易后,刘邦也向项羽移交了关中的一切权力。于是,踌躇满志、横槊立马的项羽进入咸阳,开始了自己一系列饱受后世争议的惊人举措。只有项羽自己知道——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文/甘旭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