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项羽的悲剧给我们的警示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浅析《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项羽的性格特征与形象

2024-04-15 12: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由于项羽出身高贵,从小任性,形成了他刚愎自用的狭隘自私的性格。他混淆是非,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表现在用人上:他狂妄自大,压制贤能之士,“为人意忌信馋”,“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他舍不得将自己的忠诚和谦逊给予他人;他一味的依赖富贵,重视华而不实的威仪,表面豪迈豁达,实际上心胸狭小,“坚于行功爵邑,重之,士亦此不附”。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人。他的重要部将如韩信、陈平、黥布等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从而先后背判楚国归服汉朝,成为协助刘邦置项羽于死地的对头;就连谋士范增也被他气走了,难怪刘邦笑他“有一范增而不能用,以其所以为我擒也”。项羽“恃战胜自强”,以为只单单的依靠自己的能征善武,就能得到天下,很少利用其他人,依靠别人的帮助,失去了协调配合作战的有利条件。正是因为项羽只有“匹夫之勇,不能任贤属将”,结果在政治和军事决策中连连失误,贻误了战机,最终被刘邦所灭。项羽性格上的分裂,反映了他政治上的幼稚、脆弱以及任性,他固守自己性格中不利于实现目标和理想的片面性因素,在矛盾斗争中盲目自大。

三) 性格豪爽而又生性多疑。

“破釜沉舟”一事,不仅显示出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也可以看出他性格中的豪爽特征。在鸿门宴上,樊哙撞入军门,项羽不仅不怪,反而欣赏他的豪迈,脱口而出:“壮士~”后来樊哙对他严词劝责,他非但不恼,反而赐酒赐坐,这衬托了项羽那份英雄惜英雄的豪爽本色。而项羽的为人更是光明磊落,他想废掉楚怀王孙心,是明来明去,并不搞阴谋诡计。他不服怀王,说:“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非有功伐,何以得主约,本定天下,诸将及籍也。”(《史记?高祖本纪》)他废除义帝的命令也是公开进行,不玩弄权术。

然而项羽又偏偏对人有一种先天的“狐疑”。表现在用人上,他压制贤能将才,“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工不能用”《陈丞相世家》,他“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行地而不予人利”《高世本纪》。对有才能而又有利于自己的人,项羽总是表现出一种多疑好忌得性格,不愿意重用。项羽麾下本来人才济济,可是项羽多疑的结果是,他的重要部将都因得不到他重用和赏赐而先后背楚归汉,最后,他连忠心耿耿的“亚父”范增也产生了疑心。刘邦采纳陈平的反间计,项羽便“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请辞,项羽毫不犹豫地“许之”。有人才而不能用,用之而又不能信任,结果范增“疽发背而死”,可悲可叹。项羽冲动轻信而又多疑。他注定是失败的,他没能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四) 残暴凶狠却又仁德率真。

项羽是残暴凶狠的。如果说,项羽杀死宋义是为了客观形势的需要;战场上杀人无数是项羽英勇无畏的表现的话,然而坑降卒一举则是他残暴而凶狠的表现。从跟随项梁反秦开始,项羽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坑降卒这一暴行。从襄城,一直到新安坑秦卒二十万。在楚汉战争中,项羽充分显示出了他的残暴凶狠。在关中,他屠咸阳,杀子婴,烧秦宫,收货宝妇女东归,用这样的方式向天下昭示了他的贪婪自私和残暴。至此,也使人心丧尽。

另一方面,项羽以仁德、率真的情怀对待朋友。这主要表现在宝马赠亭长、头颅送故人的事情上。经过了殊死拼搏,项羽和他的勇士退到了乌江,而乌江亭长知道项羽兵败,必经此处,便准备了一只小船在这里等候他。乌江亭长力劝项羽渡过乌江,以图东山再起。为了报答亭长的真情厚意,项羽把自己心爱的乌骓马赠送给亭长,以示纪念。自刎之前,“(项羽)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 ‘若非吾故人乎,’”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最后自刎乌江。项羽的仁德、豪放,应使吕马童汗颜,羞愧难当;项羽的仁德、豪放,也令我们唏嘘不已。在古代的英雄群体中,有这种壮举的英雄人物,也只有项羽一人。

二 项羽在司马迁地笔下,不但是历史英雄,而且在文学史上也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悲剧英雄的形象。作为英雄,项羽有过人的胆识,在历史上立下丰功伟绩。他是一位反秦的英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