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无颜过江,其实是个谎话,史料暴露真相,原因极其简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项羽死因真相 项羽无颜过江,其实是个谎话,史料暴露真相,原因极其简单

项羽无颜过江,其实是个谎话,史料暴露真相,原因极其简单

2024-07-16 09:0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但是所谓的项羽无颜过江自刎,其实不过是个谎话,这一点史料暴露真相,原因倒是极其简单。我们主要通过三种说法便可探求其真相所在:

第一种说法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得很明确,项羽在自杀前笑说: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在这个记载中有一个信息很重要,那就是项羽口中所言的八千江东子弟。依照项羽所言,他不愿意渡江的原因是因为跟着他出来混的八千子弟全部死了。

可是当项羽被围困垓下的时候,这个事实已经发生,而且败局已定。项羽自己应该也是很清楚的,不然他不会带着数百人突围。如此说来,垓下被围,八千子弟已经所剩无几,且失败已经是不能避免,那他就应该在那里羞愧自刎了。可是项羽并没有,因此项羽所言无颜过江之说,看似悲壮,并借以八千子弟由而充满情怀,不过是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之美化。

第二种说法来自农夫之骗。

项羽自垓下突围逃出的时候,仅带数百人。首先从这个行为来看,项羽并不想死,他是想逃走的,甚至按照后来的路线,他就是想逃回江东的。但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逐步迫使项羽走向绝境的时候,也改变了他的心理状态,使得原本就过于性情中人的项羽放弃了回江东翻盘的欲望。

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事件便是农夫之骗。

如果按照项羽原本设计好的逃跑路线,大概汉军是追不上的。可是意外之处,在于他逃到阴陵迷路时,向农夫问路,却被农夫欺骗,导致陷入天泽,因此耽误,给汉军了充足时间来围追堵截他,使得他逃亡显得更加狼狈不堪。

这个小插曲,让原本就处于被动的项羽非常恼羞。外有被追之困,如丧家之犬,内有被骗之羞,尊严尽数扫地。更兼已无八千子弟追随,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自杀借口,可是项羽在此并未自杀,他还在挣扎,为何?说明他虽饱受羞辱困顿,还是抱着希望,还是希望逃走的。

所以太史公在项羽临终之前说的那些话,充满了文学的修饰,所言的八千子弟之借口,也不过更像是文学的表达,而非真相。

第三种说法是项羽的个人价值观:可杀不可辱。

项羽虽历经围困,依然带着二十多个骑兵继续奔逃。甚至还精心准备了一次突围,仅折两个骑兵。其实在这时候,项羽还是怀着“欲东渡乌江”之希望,在挣扎、在努力的。所以,他怎么可能在费尽千辛万苦历尽磨难逃到乌江边的时候,忽然来了一句“我不渡江了”?这不符合情理,也不符合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的记载。

那么到底是项羽这里出了问题,还是太史公没有说实话?明显是太史公司马迁的笔出了问题,有谊染的倾向。

司马迁因为欣赏项羽的个人魅力,有谊染也可理解,其实至今喜欢项羽的朋友依然很多,虽然他是一个失败者。笔者也很喜欢项羽的盖世勇武。但论及项羽死因,却是一个困难的疑点。

那么如果项羽不愿渡江而自杀,不是因为八千子弟,是因为什么呢?

史学家给出了一个很重要的解释:怕再次被(乌江亭长)欺骗。

这话从何说起呢?两点:

第一是当时刘邦已经喊出巨额悬赏,抓住项羽任何一部分,都会得到杀敌数千也换不来的爵位和钱财,这一点项羽也很清楚,他知道自己的身价,自然清楚自己的处境,而人在巨大诱惑面前,人性都是极其脆弱的。相熟的人,已经难以自控,更何况他与乌江亭长并不熟悉,故,项羽担心自己势穷,恐被其骗。

第二是项羽担心被乌江亭长欺骗这种恐惧为何如此强烈?盖因在之前刚被农夫骗入沼泽。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岂能不心存防备?

对于当时的项羽而言,失败的是战争,但比失败更可怕的是被欺骗。战争是大势所趋,失败是天道所致,如项羽所言——“天要亡我。”而欺骗是自我的,摧毁的是项羽的心理。项羽是外表勇武、内心敏感的贵族,属于可杀不可辱的那一种人。所以,战败而死是荣耀,而欺骗被抓是耻辱。

故,项羽在乌江边是经过思量的,既然如今已经一败涂地,又何必上船被骗以致羞辱而死。都是死,在羞辱而死和自我了断两者之前,明显后者更有尊严,更符合出身贵族的项羽之价值观。所以说,项羽不愿渡江,真的不是什么“八千子弟”所致的羞愧心理,实乃是人生绝路之时,在两个死之间进行的一个更符合自己内心的选择而已。

可杀不可辱;杀,也得是自杀。这才是一个贵族、勇士、武人项羽不渡江之根由。

项羽,自始至终,都是以一个个体而光辉四射的,结束,也必然以一个人的姿态壮烈谢幕。(文/说历史的女人)

参考资料:《史记·项羽本纪》。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