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鸿门宴的真相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项羽把曹无伤卖了 谈谈鸿门宴的真相

谈谈鸿门宴的真相

2023-06-07 13:3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前一阵关于秦始皇是不是暴君的争论比较多,其实关于秦始皇是不是暴君争议真的不大,远不如之后的楚汉战争有争议,项羽输在哪里,刘邦赢在哪里。而想搞清楚这些首先就要搞清楚一个问题,鸿门宴究竟是一场什么样的聚会,是项羽刘邦的彻底决裂还是二人的结盟呢?

读过《史记》的人会发现司马迁笔下的项羽写的特别的别扭,用现代话说就是很像是一个工具人,该强的时候强,该弱的时候弱,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该傻的时候傻,该大度时候大度,该小心眼时候小心眼,该果断时候果断,该优柔寡断的时候优柔寡断,所以很多人看完《史记》的《项羽本纪》依然搞不懂项羽到底是怎么输的。

关于司马迁为什么这么写项羽比较流行的解释有两种,一是项羽虽然厉害,但依然被刘邦突然地打败了,来凸显刘邦的厉害。第二种说法是司马迁是因为宫刑所以记恨刘家,所以故意的突出项羽的威猛。

但是纵观全文的话,你会发现两种说法都不是很站得住脚,至于原因吗,自然是我说的那个问题,项羽太像一个工具人了。关于项羽以后我单独聊,今天只聊聊鸿门宴的问题,看看司马迁到底在鸿门宴这段内容中想告诉你什么,又隐瞒了什么。鸿门宴的情节因为在中学课本上出现过,大概内容大家应该都知道,我就不多讲了,主要还是讲讲这个故事里面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点。项羽为什么想要杀刘邦,司马迁原文是这么说的,行略定秦地。函谷关有兵守关,不得入。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羽大怒,使当阳君等击关。项羽遂入,至于戏西。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从原文来看,基本上就是项羽恨刘邦先进了咸阳再加上范增的一席话,说刘邦以前贪财好色,现在跟个圣人似的,绝对不简单,而且看刘邦驻扎的地方有天子的瑞气显现,一定得杀了他。于是项羽就打算杀刘邦了。

这段话听着好像似乎没问题,但是如果加一个项羽刘邦是同事关系的前提,可就有那么点问题了。首先刘邦和项羽都在项梁手底下干过,而且刘邦还是项梁早期时候的手下兼股东(项梁闻陈王定死,召诸别将会薛计事。此时沛公亦起沛,往焉),后来他和项羽还一起打过定陶(沛公、项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雝丘,大破秦军,斩李由。还攻外黄,外黄未下)虽然定陶没有打下,但是一路打到了雍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杞县。这至少证明俩人不但认识,而且还很熟悉,配合也算默契,到后来项梁被章邯干掉后,项羽还是听从了刘邦的建议分别驻军,和吕臣一起形成了一个防御铁三角(沛公、项羽相与谋曰:“今项梁军破,士卒恐。”乃与吕臣军俱引兵而东。吕臣军彭城东,项羽军彭城西,沛公军砀)。打个比方来说,刘邦是孔捷,而项羽是李云龙。吕臣就是丁伟,现在他们三个就是秦末的晋西北铁三角。

项梁死后两个人跟了大老板楚怀王,这时候项羽希望和刘邦一起西进入秦(当是时,秦兵彊,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原与沛公西入关),后来的事自然大家都知道了,刘邦西进入关中,项羽跟着宋义去救援赵王歇,破釜沉舟,一举成名天下知。但是目前来看项羽刘邦关系很不错,项羽也愿意和刘邦一起合作,种种迹象表明两人的关系还是比较不错的。

说完两个人的关系,咱们再来讨论讨论项羽为什么想杀刘邦,在这一块实际上《项羽本纪》与《高祖本纪》记载的略有出入,《高祖本纪》记载,沛公左司马曹无伤闻项王怒,欲攻沛公,使人言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令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欲以求封。亚父劝项羽击沛公。而到了《项羽本纪》记载变成了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於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也就是说两篇文章在曹无伤的问题上出现了bug,到底是曹无伤告发完刘邦,项羽才发怒了,还是知道项羽发怒了曹无伤才告发刘邦。如果解释不明白这点,就无法解释曹无伤到底是不是项羽的人这件事,因为只有曹无伤先告密才能说明曹无伤是项羽的人,如果是知道项羽发怒了再加把火搞事情,那就说明曹无伤肯定不是项羽的人,因为他这么做最大的可能是希望项羽和刘邦真的干起来。

那么咱们来分析下曹无伤到底是谁的人,先看曹无伤的官职,左司马,翻遍刘邦手下的官职,早期起家的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后来的张良韩信陈平都没有司马这个职位,那这个左司马是什么官职呢,如果我们看看楚国的官职立刻会发现这是楚国的职位,首先楚国最高的官职是令尹,大概相当于相国这个官职。令尹之下就是司马,算是全国的军事总指挥,《左传·襄公三十年》说:“且司马,令尹之偏,而王之四体也。”可见司马在楚国权位是很重的。司马下面便是左右司马。相当于国家的副总指挥或者集团军总司令算是国家认命的高级武官,那么当时楚国的司马是谁呢,项羽刘邦的老熟人,也是当时的革命老前辈,吕臣,他爸爸吕青是令尹,关于这段的记载,司马迁是这么写的。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见项梁军破,恐,徙盱台都彭城,并吕臣、项羽军自将之。以沛公为砀郡长,封为武安侯,将砀郡兵。封项羽为长安侯,号为鲁公。吕臣为司徒,其父吕青为令尹。

这段透露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楚怀王干了一件事,把吕臣和项羽的兵给吞并了,而刘邦保持了自己的建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项羽和吕臣都没兵了,都成了老光棍,要说这事楚怀王干的确实不地道,所以后来项羽杀楚怀王也不是没道理的,人家主帅刚阵亡,你就给人家收编了,收编就不说了,还解除了人家的军权,这里多说一句,关于吕臣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是在公元前203年年底的时候投靠了刘邦,对,就是项羽死之前的前一年,一直活到了汉文帝时期。那么说到这其实关于曹无伤是谁的人的答案已经呼之欲出了,司马和令尹都相当于被架空了,那么能够认命左右司马的一定是手握兵权的楚怀王。而且只有他是楚怀王的人才能解释为什么他会希望刘邦和项羽打起来,两个人鹬蚌相争,而楚怀王才能渔翁得利,换句话说曹无伤实际上是楚怀王悬在刘邦头上的一柄利刃,如果说范增是项羽的亚父,那么曹无伤就是刘邦的干爹。既然提到了范增,那咱们接着谈谈范增。

范增第一次出场是项梁起兵之后不久。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往说项梁曰:“陈胜败固当。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陈胜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势不长。今君起江东,楚蜂午之将皆争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将,为能复立楚之後也。”於是项梁然其言,乃求楚怀王孙心民间,为人牧羊,立以为楚怀王,从民所望也。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与怀王都盱台。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这段话大概意思就是说范增要项梁打出复兴楚国的旗号骑兵,并找到了楚怀王熊槐的后代熊心来奉为楚国的国君,这时候熊心正在给别人放羊,结果一下子从放羊少年变成了屠龙少年。

司马迁讲的这个故事其实疑点颇多,首先范增提出这个建议的时候是公元前208年的6月,同年的九月项梁就兵败身死了,然后熊心就吞并了项梁手下项羽和吕臣的部队。短短三个月的时间一个放羊少年竟然可以做到兵不血刃的就整合了项梁的余部,吕臣是不是好说话不清楚,从后来的情况看项羽肯定是不好说话的,而当时两个人同时被解除了兵权,说明当时俩人的实力面对熊心连谈条件的权利都没有啊。那么熊心的实力是怎么来的呢?而等到一年多之后公元前206年春项羽把他流放到长沙并派英布半路截杀的时候,他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连还 手之力都没有,他的实力又去哪了呢?

熊心的实力最可能的来源第一是陈婴,陈婴虽然是项梁的手下,但是用现代的话来说他算带资入股,他手下大概有两万左右的部队,而项梁拥立熊心以后实际上是把他交给陈婴,让陈婴来监管和控制熊心,会不会是这个陈婴看到项梁死后和熊心合作吞并了项梁的残部呢,应该说有这种可能。但是可能性不高。陈婴这个人野心不大,否则也不会自己母亲一劝说就带着大部队投靠比自己实力小得多的项梁,而且从后续发展来看,陈婴与项羽和刘邦的关系都非常不错,并不想有矛盾的样子。这里多说一句,这个陈婴别看名气不大,他的曾孙女便是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金屋藏娇的出处也是来源于此。

说完第一种可能,再说第二种,熊心的实力可能来源于宋义,宋义是楚国灭亡前的最后一任令尹,项梁起义后投奔了项梁,时间上应该也是在公元前208年,关于他的记载就更少了,不过可以肯定一点就是他也是带资入股的。首先项梁起兵时候是八千人,后来所谓的项羽8000子弟兵出处其实就是这里,陈婴是两万左右,黥布是几千人、蒲将军应该也差不多是这个数,刘邦手里也就是几千人,也就是不算宋义的话项梁手下兵力应该在四万到五万之间,根据司马迁的记载这时候项梁的总兵力是六七万人,那么可以分析出宋义手里的兵力至少是和陈婴差不多的,兵马也应该在两万左右。

宋义和项梁最大的分歧来自于打定陶前,也就是项梁兵败身死之前,当时其实他是不同意打这一仗的,但是项梁没听而是派他出使齐国去了,我们已经知道了宋义手下是有兵的,而且不算少,又是在大战之前,于情于理项梁都没道理派他去别的地方,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宋义和项梁没谈拢,所以找个理由带兵走了,路上碰到齐国的使者还说了一堆风凉话:项梁死定了,你慢点走,别赶着和他一起投胎去(道遇齐使者高陵君显,曰:“公将见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论武信君军必败。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则及祸)。

而且根据后来的分析宋义压根没去齐国而是直接回了楚国。

初,宋义所遇齐使者高陵君显在楚军,见楚王曰:“宋义论武信君之军必败,居数日,军果败。兵未战而先见败徵,此可谓知兵矣。”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置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理由就是这句话,这个使者在楚军见到楚王后夸奖了宋义,然后楚王就召见了宋义,并封他为上将军,带兵援助赵国,如果宋义去齐国了,这段的时间线明显就对不上了,项梁战死是公元前208年9月,而楚王到彭城已经是第二年的事了,在这之间并没有任何齐国派遣使者去楚国的记载,和宋义到过齐国的记载,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宋义遇见齐国使者之后直接带着使者去见了楚王,这样齐国使者才会见到楚王说出那么一番话来。

而且我们还要注意一下最后一句话,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问题来了,楚王如果有能力吞并项羽和吕臣的军队,那么以楚王的实力应该是有能力吞并宋义的,为何还要诸别将皆属宋义,要知道这个诸别将可不是单单指个人而是包含其余部队的,换句话说这句话就是不光主力是宋义的,其他部队也要遵守主力部队的管辖,那么主力部队是谁呢,很明显主力部队就是宋义的部队,写到这里其实很多事情已经非常明朗了,楚王之所以能吞并项羽和吕臣是因为有宋义的部队当后盾,换句话说在当时的宋义已经是楚国第二个项梁了。

为什么不能是陈婴呢,很简单,司马迁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了,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

解释完这件事以后咱们再来聊聊范增,这个范增到底是谁的人?项梁还是楚王? 首先来说,我认为是楚王的人,原因有三。

第一,主动找项梁来让项梁立熊心为楚王,当时并不是没有楚王,当时的楚王是景驹,说到这我们要多说两句,古代的姓氏名是不同的,现代所谓的姓实际上是古代的氏,比如秦始皇就是嬴姓赵氏名政,所以既可以叫嬴政也可以叫赵政,而景驹的姓是芈。不光景驹,楚王熊心的姓也是芈,包括投江的屈原,灭掉越国的昭阳都是芈姓,换句话说景屈昭和熊心一样都是楚国的王族,而且景驹要比熊心根红苗正的多,当时楚国景家的实力也是最大的,有一种说法楚虽三户的三户就是景家,屈家和昭家。而熊心这个放羊娃实际上是有争议的,他父亲是谁都没个定论,如果要拥立一个楚王,景驹无疑是更合适的。当然有人会说景驹间接也是项梁害死的啊,彭城都是项梁抢的人家的地盘,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项梁去打彭城是在确立了熊心为楚王以后,而在这之前项梁和景驹还是盟友的关系,甚至景驹还算是盟主。

那么问题来了,七十岁的范增为何还要建议项梁拥立熊心呢,当时的范增已经七十岁了,一直在家里而不肯出来做官(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计),居鄛就是现在的安徽桐城市,而项梁当时刚打下了襄城,也就是如今的河南许昌附近。一个70多岁终身不出来做官的老大爷跑五百多公里到许昌来推荐一个放羊的娃娃当楚国的国君,他图什么?

如果理解不了范增图什么,想一下另一个人也就可以理解了,秦国的国相,秦始皇传说中的父亲吕不韦。当然了,我不认为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父亲,至于原因以后说。

我们有理由吕不韦散尽家财帮助异人图什么,范增就是图什么,换句话说范增应该算继吕不韦之后中国第二代的风险投资人。当然,历史证明,拥立有风险,投资讯谨慎啊。

还有一点可以佐证范增是楚王的人在于,从项梁拥立楚王一直到项梁死的这一段时间,范增明显没有在项梁身旁,而是在楚王的身边。

说完第一点,咱们再说说第二点。救援赵国的人员组成,宋义为主将,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那么当时楚军一共多少兵力呢,史记上只记载了项羽初期派蒲将军渡河是两万人,但是兵力不够,于是项羽全部军队渡河作战(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当时围困巨鹿的王离兵力应该在10万左右,最多不超过20万,王离手中的兵力主要是当初蒙恬戍边的兵力,这部分兵力到底是多少司马迁给出了两个答案,《蒙恬列传》里面是30万(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而《匈奴列传》却是十万(後秦灭六国,而始皇帝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那么哪个数据更合理呢,应该说都合理,三十万是戍边的总部队数量,而其中的十万负责出击攻击匈奴。蒙恬死后王离用兵围攻巨鹿,首先确定一点兵不可能都调回来,边防总要有人防守,不可能说就我家大门常打开了吧,而且当时实际上章邯带着自己的刑徒部队已经是所向披靡了,王离也犯不上干这种顾头不顾腚的事,该防守的兵力肯定是不能动,所以王离的部队总人数应该是在我说的范围内。

说清楚了王离的兵力,那么楚军这边具体数量呢,咱们之前已经说过了项梁时期的部队是六七万人,其中陈婴和宋义两个人总兵力加一起应该在四万到五万之间,这部分兵力是保存住了,再说说刘邦项羽吕臣三个人兵力大概多少,首先可以肯定一点刘邦兵力最多,因为从项梁兵败后三人的防守形势可以看出,刘邦是顶在前线的,而项羽吕臣二人算是协防,刘邦最初起兵的时候是两三千人(於是少年豪吏如萧、曹、樊哙等皆为收沛子弟二三千人),打下砀县后又增加了五千多人(三日乃取砀。因收砀兵,得五六千人),投奔项梁以后,项梁又给了五千人(项梁益沛公卒五千人),加在一起大概是一万两三千人,算上战损比,那么项梁战败的时候,刘邦手里应该至少还有一万人左右的部队,那么项羽吕臣加一起应该最多也就是一万来人,这么算下来已知的楚国部队人数大概在六万到七万之间,算上一些杂七杂八的八万人应该是有的,刘邦的人没有算在内,那楚国实际上拥有的部队总数应该是在七万上下,这其中有一部分还跟着刘邦西进咸阳(收陈王、项梁散卒),那么宋义实际上带着援助赵国的兵力也就是五万上下。

这五万上下的兵力构成如何呢,宋义自己的兵力肯定是最多的,第二多的是谁的呢,是陈婴,蒲将军带领过江的两万部队应该就是陈婴的部队,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要确定一点英布和蒲将军到底是谁的部队,虽然司马迁说的含含糊糊,但是我认为两个人实际上是从属于陈婴的,《黥布列传》虽然说了英布和蒲将军是在陈婴归顺后才归顺的(陈婴以项氏世为楚将,乃以兵属项梁,渡淮南,英布、蒲将军亦以兵属项梁)但是在陈婴为楚上柱国,封五县后两人就再没有出现在项梁的军中,而是等到项梁兵败之后才和楚王一起出现在了彭城(怀王徙都彭城,诸将英布亦皆保聚彭城)。

宋义陈婴俩人的部队加在一起已经四万多人了,那么剩下的部队是谁的人呢,我估计是范增带领的楚国贵族组成的部队,这支部队可能就是后来项羽自刎前说的八千子弟兵,这里面难道没有项羽自己的部队吗,这个可以有,这个真没有。至于原因咱们后面会说到,这里先卖个关子。

说完部队组成,咱们再谈一个问题,宋义为何要停留四十六日而不发兵,史记中有一段项羽宋义两人的对话解释了原因。

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虮虱。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项羽的意思很明显,紧急发兵,和赵军里应外合,大破秦军,而宋义的解释却很有意思,他说:我认为并非如此。能叮咬大牛的牛虻却损伤不了小小的虮虱。如今秦国攻打赵国,打胜了,士卒也会疲惫;我们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疲惫;打不胜,我们就率领部队擂鼓西进,一定能歼灭秦军。所以,现在不如先让秦、赵两方相斗。若论披坚甲执锐兵,勇战前线,我宋义比不上您;若论坐于军帐,运筹决策,您比不上我宋义。

这段话听着没毛病,可问题在于和当时的情况并不符合,首先张耳和赵王歇被完全的困在巨鹿城出不来了,这时候陈馀在常山等着给张耳赵王歇哭丧,而其他诸侯也是都在一旁看电影,为什么大家不进攻呢,很简单,因为王离大军围困巨鹿围而不攻,章邯一边给王离运送粮草补给一边围点打援。所以压根就不存在什么赵国输了秦军也会很疲惫的事,赵王歇那边都断粮了,秦军眼看着兵不血刃就胜利了,疲惫个鬼啊,宋义这个糟老头子坏得很啊。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宋义为什么不肯进兵呢,如果他不想去救援赵国,不要求楚王派兵就完了,既然派兵为什么要一直干耗着不干活呢,如果我们这时候看看刘邦在干嘛也许就明白宋义的动机了。

刘邦在干嘛呢,根据《太祖本纪》记载这时候的刘邦应该是在打游击,直到项羽收服章邯的时候刘邦还没出河南呢(降析、郦。遣魏人甯昌使秦,使者未来。是时章邯已以军降项羽於赵矣)。

这时候咱们就要分析下为什么楚王要派刘邦西进咸阳,《高祖本纪》是这么说的。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阬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今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意思就是楚王身边的老将们都说项羽不老实,刘邦老实,应该派刘邦去。陈胜项梁都没戏,所以刘邦就有戏,这个逻辑上完全说不通啊,就好像,西游记里面,孙猴儿八戒打不过的妖怪,派只会喊大师兄,师傅被妖怪抓走了的沙和尚就肯定能打得过吗?而且关键一点无论之前还是之后,刘邦都没表现出来过忠厚老实,鸿门宴之前项梁对刘邦的评价可是:沛公住在山东的时候,贪图财货,宠爱美女(沛公居山东时,贪於财货,好美姬),这哪里像个忠厚长者,分明就是个贪财好色的老色鬼啊。

而且楚王身边的诸老将我们现在知道的,无非也就是范增,宋义,陈婴,那么为什么让刘邦西进的原因就呼之欲出了,刘邦兵力全部囤积在砀县,无论是楚王范增还是宋义都鞭长莫及,那么借助敌人的手消灭自己无法掌握的军队无疑是最划算的办法。所以不管刘邦想不想西进他都必须去,不去的话就是抗旨不尊,直接就会被消灭了,至于所谓的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在当时来说就是一张空头支票,没有一个人相信刘邦会打进咸阳。

这时候摆在刘邦面前只有西进这一条路了,而且他还得做得像模像样,因为他的身边有无数只眼睛盯着他,只要他稍微不慎,背后的尖刀可能就会捅过来,于是我们神奇的发现,宋义在军队里喝酒吃肉按兵不动,而刘邦在河南境内四处打游击就是不往陕西走,那么他们两个人在等什么呢?

很简单,宋义在等刘邦的全军覆没,而刘邦在等宋义的人头落地。只要刘邦这股兵力消失了,就没有任何人能威胁到宋义了。陈婴这时候其实已经和宋义妥协了,后来蒲将军英布参加援助赵国的部队就已经说明这点了。而且纵观陈婴一生,这个人对权力毫无兴趣,只想当个富家翁。所以宋义唯一忌惮的就是刘邦,他也坚信刘邦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其实从后来看,确实如此,河北的形势对秦国越有利,刘邦在河南的生存环境就越艰难,而河北的形势对秦国不利了,刘邦的这盘棋就下活了。

那么刘邦为什么有把握宋义会被杀呢,很简单,如果所有人希望你好,你不一定会好,如果所有人都想你死,你必须死,刘邦已经率先感受到了所有人都想你死的后果,所以他坚信宋义也会感受到,而且宋义完全没有他刘邦的回旋余地。因为宋义几乎得罪了整个楚国,因为他的退兵项梁兵败身死,所以项羽和吕臣都希望他死,项梁死后他的异军突起又阻碍了范增的风险投资,更限制了楚王的权利。所以于情于理他都必须死,换句话说,从宋义起兵的那刻起,不管他是按兵不动还是全力进兵,他的结局都是注定的。

宋义不清楚这点吗,他当然清楚,所以他给自己留了后手,这个后手就是项羽,这次发兵,如果宋义当主将的话,于情于理都轮不上项羽当次将,于情项梁的死宋义脱不开关系,俩人有世仇,与理,论资排辈有资格的也是吕臣这位从陈胜时候就证明过自己的武将。可是为什么偏偏选择了项羽呢,因为项羽是能够制衡范增的一枚棋子,宋义不放心范增留在后方,和楚王算计自己,所以必须带在身边,而又怕控制不了范增手中的楚国贵族子弟兵,那么项羽无疑是他最好的选择,首先项羽根红苗正,项燕的孙子,项梁的侄子,在楚国贵族子弟中名望自不用说,但是在军队中的评价却不高,当时被评价为僄悍猾贼,也就是说项羽这个人敏捷勇猛,却又奸猾伤人,这话潜台词是什么,就不用多说了,总之所有人都认为项羽不应该带兵。没有兵权的项羽就像一只没有爪牙的老虎,但是如果用爪牙利诱老虎,老虎是不是为我所用呢,宋义认为值得冒这个险,而且把握很大,因为虽然项梁的坟是宋义挖的,但是楚王也添了一把土,当初项梁与章邯开战的时候,请求齐国发兵协助他,但齐国的实际掌权者田荣要求楚国杀掉田假方可发兵,结果楚王拒绝杀田假(项梁既追章邯,章邯兵益盛,项梁使使告赵齐,发兵共击章邯。田荣曰:“使楚杀田假,赵杀田角、田间,乃肯出兵。”楚怀王曰:“田假与国之王,穷而归我,杀之不义)。

果然不出宋义所料,项羽果然答应了,从后来宋义与项羽的对话来看,宋义对项羽很放心,但是他低估了项羽,也低估了范增。

确定范增是楚王的人的第三点就是项羽认范增为亚父,项羽认范增为亚父肯定是项梁死以后的事,范增第一次作为亚父出场是在鸿门宴上(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南乡坐。亚父者,范增也)那么如果范增是项梁的人,项羽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认范增为亚父,亚父的意思是仅次于父亲,问题在于仅次于项羽父亲的恰恰是他的叔父项梁啊,范增再怎么没溜,也不大可能身为项梁的手下而干出这种事吧,而且当时军中还有项羽另一个叔父在啊,项梁的弟弟项伯。另外可以发现项梁死后,范增没做一件帮助项羽的事,这也十分的不合理,所以从这三点可以清晰的确定范增是楚王的人。

那么项羽又为何要认范增当亚父呢,这就是宋义低估了范增的地方,宋义能给项羽的是兵权,而范增能给项羽的是让项羽取代宋义,认范增为亚父就是项羽确认了投靠范增,而杀掉宋义就是项羽的投名状。

宋义没有想到这点吗,他想到了,但是他不认为项羽敢杀他,而且是在自己的军营里。但项羽就这么干了,而且还干成了,以宋义和齐国一起谋划反楚的名义杀了他。

可以肯定的是杀宋义绝对不是项羽一个人能够干得出来的,如果没有范增在背后支持,根本没人会信服项羽的话,因为这里面有问题,问题出在哪呢,出在了宋义送儿子宋襄去齐国为相的时候送到了无盐,无盐就是今天的山东省东平县附近,而巨鹿在哪,在今天的邢台附近,项羽破釜沉舟的地方是哪,是漳河,漳河在河南河北交界处,当初西门豹治理邺城时候把巫婆就是扔进了漳河。

宋义从徐州出发送自己的儿子去齐国,那走的路线肯定是先到东平然后再进河南到安阳,他绝对不会到了安阳再送自己儿子去东平。而宋义在安阳停了四十六天,这还不算从东平到安阳的时间,杀完宋义之后,还能追上没到齐国国都的宋襄。项羽是传说中的闪电侠吗,速度快到可以回到从前?从东平到临淄不过二百多公里,走的再慢一个月也到了吧,而从东平到安阳,安阳又停了四十六天,也就是说至少也是两个月以后的事了,除非穿越回从前,否则无论如何项羽也没法追上宋襄并杀掉他吧。

杀掉宋义,范增如约让项羽当上了上将军顶替了宋义的位置,范增不怕项羽不听自己的,因为项羽的周边除了宋义的兵就是范增自己带领的子弟兵,唯一可能存在的变数只有陈婴的兵,于是紧接着就是英布,蒲将军率领两万兵先渡河而去(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此时的范增达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假以时日他必将以仅次于吕不韦的中国第二大风险投资人名垂史册。这段时间也是他和项羽配合的最好的一段时间,项羽破釜沉舟解巨鹿之围,杀王离,收章邯,统领诸侯,一时间天下闻名。

从项羽渡河到项羽突破函谷关这段历史其实里面的内容也很多,看懂项羽一定要看明白三件事。巨鹿之战,鸿门宴客,戏下分封。不过毕竟咱们主要是谈鸿门宴,所以另外两件事以后再说,项羽一波连胜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戏下分封的底层逻辑又是什么。等等一切咱们以后细聊。

现在又要回到最早提出的问题了,曹无伤到底是谁的人,目前来看只能是宋义或者范增的人,二选一,谁的可能性最大,目前来说肯定是范增,为何,因为如果他是宋义的人,宋义死后项范,刘邦二选一,他肯定应该选刘邦啊,当时刘邦的基本盘虽然如项羽范增,但是刘邦是肯把利益分出来的人,跟老板当然要跟这种人了。如果曹无伤是范增的人,那么刘邦手下有宋义的人吗,还真有,不过这里咱们卖个关子,这人是谁等以后讲楚汉战争的时候咱们再说。

确定了曹无伤的身份,再回头看鸿门宴,你觉得鸿门宴究竟是项羽刘邦的结盟,还是楚汉战争的先兆呢。

我把结论说出来,鸿门宴其实就是项羽和刘邦的结盟酒会,两人也是从鸿门宴后走向了各自的人生巅峰。

首先咱们看看鸿门宴之前两个人的位置,项羽过了戏水停留在鸿门这个位置。鸿门在今天临潼的东北方向。而刘邦在哪,在霸上,霸上在哪呢?

咱们看看水经注上面怎么写的,霸水又左合浐水,历白鹿原东,即霸川之西故芷阳矣。《史记》,秦襄王葬芷阳者是也,谓之霸上。汉文帝葬其上,谓之霸陵。上有四出道以泻水,在长安东南三十里。

这个位置我认为应该是对的,因为鸿门宴后刘邦是从骊山而下,顺着芷陽抄小路回去的(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

现在知道了两个人的位置,也知道了两个人的距离(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曹无伤要等到项羽到了鸿门再给项羽送信呢,秦朝时候一里大概相当于现在415米左右,所以四十里大概相当于今天33到35里左右,这个距离已经相当近了,当时项羽带领了四十万大军,如果想要灭了刘邦完全没有在这么近距离安营扎寨的必要,完全可以兵发霸上,直取咸阳啊。那么答案就显而易见了,鸿门宴是设计好的,而且就是为了杀刘邦准备的,但是准备的人不是项羽,而是范增。

之前说了,对于宋义来说,刘邦的这股兵力消失了,宋义的威胁就完全没有了。现在对于范增来说依然是这样,不过他要的不只是刘邦死,他还要有人给刘邦陪葬,他要赢得彻底。这个给刘邦陪葬的人自然就是项羽了。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张支票不能给刘邦,更不能给项羽,范增从来没真正信任过项羽,如果项羽灭了刘邦进入咸阳,在诸侯的众目睽睽之下,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就变成了一张不得不兑现的支票,而如果在鸿门宴中项羽杀了刘邦,范增不但可以用项羽滥杀同僚的名义废了项羽,还可以一石二鸟顺便收服刘邦手下的十万大军,毕竟杀刘邦的是项羽,而给刘邦报仇的是范增,刘邦虽然死了,但是刘邦的手下依然是楚国的部队,依然应该效忠楚王。效忠楚王,自然等于效忠范增。

范增想的确实挺好,不过他犯了和宋义一个毛病,低估了项羽,也低估了刘邦。

首先,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是让项伯去请刘邦,对,你没看错,项伯不是私自去的,是被派过去的,为什么,原因有三

第一,刘邦肯来,一定要派个身份相符,而且他认识的,项羽营中,符合条件的只有三个人,范增项羽项伯,而可以派过去的只能是项伯,范增就不说了,项羽身为主将肯定不可能过去吧。而项伯于公是楚国的左尹,于私是项羽的叔父,也算是刘邦的长辈。

第二,当时的情况根本不会发生项伯连夜私自去见张良和刘邦然后连夜又回来的这种事,如果决定第二天清早就开战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军中必然是戒备状态,还能有人私自骑马跑出去而项羽范增都不知道吗?恐怕跑出去没多久就应该被追回了吧。

第三,如果项伯是私自去的,回来后又只和项羽说了,那么范增应该是对此毫无所知吧,可是第二天清早,刘邦来了以后,项羽立刻拉着刘邦进帐喝酒,范增不但一点不吃惊,而且还明显做了杀掉刘邦的准备(沛公旦日从百馀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於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乡坐。亚父南乡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乡坐,张良西乡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於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项伯去的目的,官方说法自然是请刘邦过去,私下自然就是带着项羽结盟的请求。项伯是个聪明人,他没直接找刘邦,而是先去找的张良探口风。整体经过司马迁是这么写的。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柰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柰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於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原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於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先是项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说出来,然后让张良跟着一起跑,这时候张良说道:我是为韩王来护送沛公的,沛公如今情况危急,我若逃走就太不仁不义了,不能不告诉他。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告诉项伯,你可以相信我,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这时候项梁应该就已经把结盟的意思告诉了张良,让张良转达刘邦,张良是怎么做的呢。

张良于是进入军帐,把项伯的话全部告诉了沛公。沛公大为吃惊,说:“该怎么办呢?”张良说:“是谁给您出的派兵守关这个主意?”沛公说:“是一个浅陋小人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军进来,您就可以占据整个秦地称王了。’所以我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您的兵力敌得过项王吗?”沛公沉默不语,过了一会说:“当然敌不过,那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前去告诉项伯,就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沛公说:“您怎么跟项伯有交情呢?”张良说:“还是在秦朝的时候,我们就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免了死罪。如今情况危急,幸好他来告诉我。”沛公说:“你们两人谁的年龄大?”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您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张良出去请项伯。项伯进来与沛公相见。沛公捧着酒杯,向项伯献酒祝寿,又定下了儿女婚姻。

这一段其实非常值得好好说说,首先派人守卫函谷关这事,张良不可能不知道吧,而且也肯定劝说过刘邦,但是刘邦没听,这种事刘邦其实没少干,所以张良的潜台词就是,刘邦你以后得听我的,不然后果你自己考虑,刘邦沉默不语也并不是在思考能不能打过,而是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来自项羽同盟的约请,二是来自张良的条件,最后终于答应了,于是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请往谓项伯),注意这里是张良告诉项伯而不是刘邦告诉项伯,意思就是这件事能不能成,在与我,而不是你刘邦。

这时候刘邦问了一个很奇怪的问题,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呢,这里必须要明白一点,刘邦肯定认识项伯,刘邦在项梁手下干了差不多一年,他不可能不认识项伯,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在暗示张良,项伯我也认识。。

张良说的也很有意思,我曾经救过他,这次他来找我也是这个原因(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意思就是,我知道你认识,但没我和他关系好。这里多说一句俩人怎么认识的,当时张良实际上是下邳当地的黑社会老大,项伯在家乡混黑社会杀了人,所以跑到张良这里避风(居下邳,为任侠。项伯常杀人,从良匿),项伯是真的常杀人,而不是湖南的长杀人。

之后沛公说:“你们两人谁的年龄大?”张良说:“他比我大。”沛公说:“您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前面说了刘邦肯定认识项伯,也知道项伯的岁数,更知道项伯是项羽的叔叔,他和项羽是论兄弟的,后来楚汉争霸,项羽要煮了刘邦的爹,刘邦说的很明白他和项羽是结义兄弟(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如果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项羽的叔叔,他是以为自己是郭德纲,项羽是于谦吗?

这里的潜台词就是刘邦同意了项羽的盟约,及张良的所有要求,也同意张良全权代理他和项羽之间同盟的一切事宜。实际上你只有看明白这块你才能理解为什么后来刘邦定三秦时候张良骗项羽(乃遗项王书曰:“汉王失职,欲得关中,如约即止,不敢东。),项羽也能相信的原因。

项伯进来以后刘邦捧着酒杯给项伯祝寿,并和项伯定下儿女亲家,就很容易理解了,刘邦和项羽是结拜兄弟,就不可能和项伯成为儿女亲家,而且后来也压根没人再提过这件事,项伯是有个儿子,但是刘邦的女儿是嫁给了张耳的儿子,和张耳结了儿女亲家。所以实际上这就是刘邦同意了和项羽结成同盟。

鸿门宴的过程大家也自然都知道了,两人见面以后项羽当着范增的面就把曹无伤给卖了,还是那句话,别忘了对项羽的评价,僄悍猾贼,所以曹无伤实际上就是项羽送给刘邦结盟的诚意,刘邦肯定早就知道曹无伤有问题,但是在和项羽正式结盟前他是不敢杀的。喝酒的时候项羽刘邦也一起给范增演了一出三岔口,之后樊哙进来说的一席话自然也不是说给项羽听得而是说给范增听得。

“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豪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项羽想的是衣锦还乡,做他的西楚霸王,所以关中他肯定答应给了刘邦。趁着樊哙一闹,刘邦觉得也差不多了,自然也就开溜了。这里没多少可讲的,看《项羽本纪》就行了,主要讲讲刘邦送给项羽的礼物,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的是白斗一双。这里面可是有讲究的,白璧就是白色的玉璧,这不光是给范增看的,更是给跟着一起来的各路诸侯看的,要知道白玉璧是一种高规格的礼器,通常为臣子进献给君王用的,所以刘邦的意思其实很明确了,就是昭告天下,我刘邦奉项羽为君王,而送给范增的白斗说的通俗点就是白色的酒杯,两者比较自不用多言。

那范增是什么反应呢?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接过来之后,往地上一扔,然后用剑砸碎了,之后说:没法和你们玩了,夺取项羽天下的一定是刘邦,我们将来都得给人家当俘虏去。

范增明显这时候已经气疯了,但是他依然在做奋力一搏,他这话可不是说给项羽听的,而是说给各路诸侯的,意思就是告诉各路诸侯你们现在不帮我,可就没机会了,将来天下就是项羽刘邦的了,和你们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是给范增老爷子气的不善,毕竟在他心里,自己已经稳操胜券了,只要搞定这回,进了咸阳,天下就在他的手中了。结果没想到,到头来小丑就是我自己啊。后来范增疽发背而死实际上和这会儿气的不无关系,疽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是气血被毒邪阻滞而形成的,说白了就是气出来的病。所以说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啊。不是任何人都适合高风险投资的,尤其是老年人更不适合。

范增虽然来了奋力一搏,但是没起到任何作用,因为项羽早就已经搞定了各路诸侯和军队,用的方法也很简单。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范增输在哪了呢,输在了他没真正带过兵,所以他能够掌控的始终只是楚国的贵族部队,虽然他一直在努力的用各种办法控制和限制项羽的兵权,但是当他露出破绽以后,轻轻松松的就被项羽完成了绝地反击。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始终认为军队和自己的需求是一致的。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笑到最后,宋义是明白这点的,所以他认为范增就是案板上的一块肉,随时可以吃掉,但是他忽略了一点,他自己才是这块案板上最大的一块肉。如果有的选,所有人肯定会选大的那块吃。所以他失败了,但是当项羽成为最大的那块肉的时候,范增把刀扔了。刀是什么呢,看完我的这篇文章我想你应该能想明白吧。如果实在想不明白,以后聊巨鹿之战的时候咱们好好聊聊刀是什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