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改革开放40年:一座城市的印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韶关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韶关改革开放40年:一座城市的印记

韶关改革开放40年:一座城市的印记

2024-07-12 12: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978年,韶关工业总产值已在全省位居第五,是省内仅次于广州的重工业城市。直至上世纪末,重工业一直是韶关的支柱产业。在这非同寻常的工业发展历程中,铸就了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坚韧实干、追求卓越的工矿精神,形成了韶关特有的工矿文化,见证了那段辉煌历史与难忘记忆。(图片由韶关市档案馆提供)

▲1978年,由杨在葆、张金玲主演的电影《从奴隶到将军》在韶关拍摄,成为当时市民热议话题。图为该电影在风采楼取景时的情形。(黄日有 摄于1978年)

▲1979年,韶关地区革命委员会撤销,改置韶关地区行政公署。1981年7月,改置韶关市人民政府。1988年1月7日,将英德县、阳山县、连县、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从韶关市划出归清远市管辖,同时将新丰县划入韶关市。韶关市此时辖北江区、武江区、浈江区、曲江县、乐昌县、翁源县、仁化县、南雄县、始兴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共3区8县。(图为昔日韶城,李民摄于1984年韶关市区风貌)

▲1986年9月,位于武江区工业大道南侧的西河体育中心竣工启用。同年举办的广东省第七届运动会,田径比赛和闭幕式均在此举行。西河体育中心体育场面积32000平方米,内设25000个座位。1996、1997、1998、2000年,西河体育中心分别承办了全国足球甲A、甲B联赛广州松日队、宏远队的主场比赛。(李民 摄于1986年)

▲1987年2月21日,韶关—广州民航正式通航。此后该机场共飞行492个航班,运送中外乘客2万多人次,后因机场规模限制及飞机退役、外调等原因,于1989年11月停航。图为旅客在飞机前合影留念。(佚名 摄于1987年)

▲1987年5月6日,衡广复线大瑶山隧道贯通。大瑶山隧道全长14.295公里,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长的复线电气化铁路隧道,也是世界十大隧道之一。(图为庆典现场,韶关市档案馆提供)

▲1988年12月16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韶关火车站为衡广铁路复线通车典礼剪彩。随着衡广铁路复线的建成通车,京广复线也相继开通,带动韶关发展全面提速。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韶关铁路的建设“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也加快了韶关人民奔跑前进的步伐,成为带动韶关脱贫致富的利器。(图片来源:韶关日报、韶关新闻网)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和平街,是市区热闹非凡的服装一条街。(李民等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1988年,韶关开通无线寻呼系统,第一台BP机出现,标志着韶关人民进入到即时通讯时代。1991年,韶关的BP机用户仅为877户,但是没几年,韶关的BP机就遍地开花。从数字BP机到汉显BP机,BP机承载了那代人许多美好记忆。(网络配图)

▲韶关自古以来作为南越连通中原的水陆交通枢纽,一直到上世纪末水运都十分繁忙,图为1994年河道枯水期停靠在武江河畔的运输船只。(肖志刚 摄)

▲1994年4月28日和1996年6月17日,乐昌与南雄分别撤县设市。2004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曲江县将北部的8个镇分别划入仁化、武江、浈江3个县(区)以后,改为韶关市曲江区。同日,北江区并入新的浈江区。至此,韶关行政区划基本确定。图为2004年8月2日,韶关市曲江区挂牌仪式现场。(梁国劲 摄于2004年)

▲2003年4月3日,京珠高速韶关段举行通车仪式,成为广东省第一条山区高速公路。京珠北高速公路是原中国主干线之一京珠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为京港澳高速公路的粤境北段。(图片由韶关市档案馆提供)

▲2006年7月,我市连续遭遇4号台风“碧利斯”和5号台风“格美”的袭击,引发超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巨大损失。我市党政军民万众一心抗洪抢险,取得了抗洪救灾和灾后复产的全面胜利。(图为市民搭建木筏通过风度路与解放路,李宇强等 摄于2006年)

▲2008年1月至2月,我市遭遇百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10个县(市、区)的85个乡镇、55万多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8.67亿元。灾情发生后,中央、省、市各级党政军领导顶风冒雪奔赴一线指挥军民抗冰救灾。经过11天夜以继日的奋战,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累计破冰600余公里、坪乳公路累计破冰120余公里,于2月3日全面恢复正常通车。图为灾情发生后大量车流在京珠高速公路粤境北段受阻停滞。 (童铜韶 摄)

▲2010年8月2日,在巴西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丹霞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圆了几代丹霞山人走向世界之梦。丹霞山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也填补了广东世界自然遗产的空白。 (刘加青 摄)

▲2011年,乐昌峡水利枢纽工程建成,该水利枢纽兼具防洪、发电、灌溉、航运、供水和生态保护等多种功能,是广东水利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跃进摄于2011年)

▲原曲仁矿棚户区是2012年广东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试点区,也是韶关住建史上投入最大、最受关注、涉及人群最多的重点民生工程,还承担着为全省棚改先试先行、积累经验的重任。2012年9月开工建设至今,累计完成总投资34.33亿元,已建成住房9771套。(李宇强 摄)

▲经过几十年的飞速发展,韶关已形成以“三铁五高一航”【京广高铁、京广铁路、韶赣铁路;京港澳、南韶(即原韶赣)、乐广、韶关北环、大广高速;北江航道】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图为南韶高速粤北段与京港澳高速马坝互通立交。(林庆波 甘旗 黄福平摄于2015年)

▲2015年市委、市政府实施“城市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三江六岸景观亮化工程于2017年完成。 每当夜幕降临,韶关城区三江流光溢彩、六岸灯火通明,山水城交相辉映,韶城更加绚烂美丽。(李宇强 摄于2017年)

▲从黄岗山远眺市区东面,碧桂园凤凰城、浈江河畔的鑫金汇和远处的曲仁棚户区田螺冲住宅群尽收眼底,山城新貌令人赏心悦目。(李宇强 摄于2017年)

▲2017年,韶关启动“善美之城”建设,使城市的基础设施、文化品位、市民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得到改善和提升。素有“粤北明珠”美誉的千年古城韶关,或许不久后将有新的美称被人们记住——善美之城。(图片来源:韶关日报、韶关新闻网)

▲随着我市小公园、小绿地、小广场等“五小工程”的实施,城市更加美化,环境更加净化,市民生活更加便利,韶关城市形象得到明显提升。(张伟 摄于2017年)

▲近年来,韶关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全区域规划、全产业发展、全要素配套、全社会推进,以“点”带面,充分发挥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等4大重点的龙头带动效应,努力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图为正在施工中的大南华建设项目。(梁国劲航拍于2018年)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中央、省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结合韶关实际大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坚持把农村作为主战场、把农业作为支柱产业、把农民作为主体力量,精心谋划,真抓实干,乡村振兴取得明显成效。(钟志明摄于2018年)

▲南雄灵潭村曾经是个破破烂烂的贫困村,有贫困户44户118人。经过一系列扶贫政策落实,如今的灵潭村脱胎换骨,210多栋新建和改造的房屋整齐精致、一条绿道连接了整个村子的美景。随着韶关持续深入推进各项扶贫任务的落实,一个个美丽、宜居、绿色、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曾诚 董子龙 摄)

▲2018年2月9日,韶关芙蓉隧道正式建成试通车。芙蓉隧道的建成通车,缩短了韶关这个千年古城新老城区的空间距离,使得芙蓉新城至老城区的通行时间由20多分钟缩短至5分钟,极大方便新老城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市民们“工作在老城,居住在新城”从此更加方便。(图片来源:韶关日报、韶关新闻网)

▲在韶关芙蓉新城,综合客运枢纽(一期)已竣工验收,韶关汽车客运站、旅游及农产品展示中心顺利进驻运营。韶州文化广场已完成场地勘察,滨江商务中心项目已进行基坑开挖和桩基超前钻。北江体育公园已完成方案设计修改,前海人寿三甲医院已动工建设,市第一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动工……一个又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从芙蓉新城这片正在开发建设的热土上传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现代、生态、宜居、繁荣的新城将冉冉升起。(图片来源:韶关日报、韶关新闻网)

40年物换星移

40年春风夏雨

40年砥砺奋进

今天,站在历史的新征程上

让我们沿着这40年不懈奋斗开辟的航向

继续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

努力在高水平保护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续写韶关发展新篇章!

本文素材经@韶关改革开放40周年专题摄影展 @韶关日报 @韶关新闻网 @韶关市档案馆 授权使用,其他公众号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欢迎点击【阅读原文】看VR版专题摄影展,欢迎在评论区讲述这篇文章未曾道尽的城市记忆。

RECOMMEND

编辑/小团子

今天,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