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大营救”始末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韶关抗日游击队 “胜利大营救”始末谈

“胜利大营救”始末谈

2023-07-10 12: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图:华南抗日纵队作战图

1940年秋,曾生、王作尧率领所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三大队、五大队分别进驻宝安阳台山区(现为羊台山)、东莞大岭山区,建立根据地;后两部合并,驻在以宝安龙华白石龙村为中心的羊台山根据地一带,部队有1000多人,并建有后方医院、兵工厂、《前进报》社、税站等,白石龙村被称为“小延安”。

东江纵队在东江地区、广九铁路沿线、港九敌后、大鹏湾、大亚湾的广大地区开展山地游击战、城市游击战和海上游击战。营救困留香港的一大批文化精英;阻断日军通往太平洋战场的铁路和海上交通线;援助策应了国民政府和英军高级官员从香港突围; 营救被日军囚禁在香港集中营的英军和国际友人;营救执行空袭任务被日军击落的盟军飞行员;与盟军成功的情报合作;建立了6个县级以上的抗日民主政权,拥有450万人口,面积3万平方公里,东起捻平半岛西止珠江,北起增城南止香港大屿山的东江解放区。

03“大营救”的线路——香港、粤东、大后方

首先由曾生部派人打通从香港到白石龙的交通线,再将联系到的文化人分批从被日军封锁的港岛偷渡到九龙,再从九龙经“青山道”一路向北,经元朗、落马洲越过深圳河,翻过梅林坳,最终到达白石龙村。

图:营救路线图

文化人来到白石龙村后,先在村中仅存的一座“天主教堂”休息,第二天再由游击队送到搭建在羊台山上的草寮中隐蔽。这些草寮分别搭建在羊台山上的深坑(属龙华)、杨美(布吉)、蕉窝(石岩)等处,深坑为中心。文化人在山上住了一段时间后,视情况安全再由游击队武装护送经龙岗、淡水去惠州;然后坐船沿东江而上到达龙川老隆——此地未被日军占领,然后由老隆去往韶关再回到桂林、重庆等大后方。

04“大营救”的成果——800多名社会精英

整个“大营救”历时近七个月,共从香港营救出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人等共800余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300多人,没有牺牲一人、被捕一人,是“东江纵队”战斗历史上的光辉篇章。

图:香港沦陷后,中共广东党组织和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历尽艰险,营救了被困香港的三百余名重要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图为由香港脱险到粤东的知名人士茅盾、戈宝权等人。

先后到达白石龙村的著名文化人有邹韬奋一家(包括邹家华)、茅盾夫妇、胡绳夫妇、戈宝权、张友渔、千家驹、于伶、沈志远、宋之的、金仲华、刘清扬、杨刚、胡风一家、廖沫沙、周钢鸣、丁聪、凤子、张铁生、黎澍、蓝马等人,还有英国赖特上校等为首的一批英、美、印军官和国民党第七战区余汉谋的夫人、南京市长马超俊的夫人及家属随从等人。

另有被营救的爱国民主人士何香凝母女、柳亚子父女以及夏衍、胡蝶等少部分文化人从海上离开香港回到后方。

05“大营救”的记忆——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

“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位于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白石龙老村1号。2003年筹建,2005年9月3日“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建成并免费向社会开放。该馆馆名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题写。

图:馆名题词

全馆占地面积2860平方米,馆舍面积350平方米,有当年做为营救“中转站”的天主教堂1座(原址),草寮3座(复制)、“胜利大营救”雕塑1座、以及展览厅、大型浮雕背景墙、办公及接待室等建筑。

图:“天主教堂”原址

该馆是目前岭南地区收藏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史料及文物最多的、深圳市唯一的主题性纪念馆。展出相关照片100余幅、文物史料80多件。是“广东省统一战线基地”,“深圳市首批红色旅游景区”、深圳市“党史教育基地”,市委党校“活动教学点”;“宝安区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基地”;龙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