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音响Tommy是谁 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2023-06-16 09: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最近,英国人发起了一项“谁是英国最伟大的摇滚乐队”的投票,参选条件包括,音乐人必须都是纯纯正正的英国人,或是在英国开始摇滚生涯的。

  很快,排名出来了,从第一名到第三名分别是:齐柏林飞船(Led Zeppelin)、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谁人乐队(The Who)。

  写到这儿,你可能会认为橘子君接下来要介绍齐柏林飞船?不不不,这次的主角是The Who。

  The Who,乐队名称表达了乐队对迷茫现实和自我认知的思考——我是谁?你是谁?他们又是谁?大众普遍翻译为“谁人”,但很多乐迷喜欢直呼为“The Who”,因为不管翻译成什么中文,他们都觉得太不酷了。

  The Who乐队,1964年于伦敦成立,4位成员分别是:主唱Roger Daltrey、贝斯手John Entwistle、鼓手Keith Moon、吉他手Pete Townshend。其中Townshend是乐队的灵魂人物,主要负责乐队的词曲创作。

  在60年代,英国的摇滚乐坛以披头士乐队为发端,正是各种优秀乐队异军突起、群雄斗艳的时期。但即便有滚石等经典乐队出现,最有个性,也最引人争议的乐队还是The Who。

  The Who,最受高评和最受欢迎的摇滚艺术家之一,其现场演出尤其被推崇备至,被形容为“史上最佳的现场演出乐团”、音量最大的乐队。创造了摇滚乐史上的很多个第一次,甚至改变了美国摇滚乐的未来。

  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音量最大、最佳演出现场乐队

  说到摇滚乐演出史上最疯狂的现场,一定少不了The Who。他们演出时总是把音量提高到震耳欲聋的地步,大声咆哮,就好像他们对他们的音乐也充满了愤懑,一度“臭名昭著”。

  但The Who也被称为史上最佳现场演出乐队。四位成员叛逆、个性独特,他们吸毒酗酒、说脏话,现场的舞台表演更是张狂,疯狂的举动和夸张的肢体动作是他们的一大特色。

  主唱Roger Daltrey有一个很有力量感的硬摇嗓,标志性的动作是用力甩话筒和暴走,现场控制力极强。吉他手Pete Townshend喜欢疯狂扫弦,著名的大风车刷弦和砸吉他。贝斯手John Entwistle一般都会很淡定地站在原地,但也不是省油的灯,会用爆炸性的低沉贝斯轰炸听众。鼓手Keith Moon打着强烈紧凑的鼓点,因为太激动甚至会经常昏倒在鼓边。

  在摇滚乐现场,很少有一支像The Who那样充满着矛盾、激情,富有侵略性,甚至是破坏性的乐队。

  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现场砸琴的鼻祖

  The Who的现场,不容错过的还有砸琴砸鼓环节。

  国内喜欢摇滚乐的歌迷,都知道谢天笑每次演出否很喜欢砸琴,还传言他每次开砸之前要换上一个便宜的吉他。好吧,这只是个爱乐男青年讨姑娘开心的梗。

  但大家可知道,The Who才是演出现场砸琴的鼻祖。而且,60年代的电吉他,可是非常昂贵的乐器。

  1964年,The Who在伦敦一家酒吧演出到高潮时,Townshend为了制造更多的噪音,也有一说是他不满意现场音响效果不佳,于是就把自己手中的吉他狠狠地砸碎了,而鼓手紧接着也敲烂了他的架子鼓……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这件事也被《滚石》杂志评为“改变摇滚乐历史的50大重要瞬间”之一。

  后来,这种表演风格一直持续到1978年,鼓手Moon因过度服用Heminevrin(一种治疗酒精中毒的药物)去世为止,不过他们这种反叛的精神受到了当时英国年轻人的狂热喜爱。

  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第一次创造了摇滚歌剧

  提起“摇滚歌剧”这个概念,可能首先浮现的是Pink Floyd的《迷墙》。但其实,创造摇滚歌剧这一音乐形式的,是The Who乐队1969年发行的专辑《tommy》。《tommy》并不只是多首歌曲的合集,而是整张唱片,融入了喜剧的表现手法,讲述了一个故事。也因而有了人物设置,起承转合的剧情,加上音乐演奏,就像一部歌剧。

  每首歌的编排,如戏剧一般,有前奏,有铺垫,有高潮,有非常强的画面感。也正因为《tommy》的出现,让摇滚乐真正受到主流音乐人的关注。人们开始意识到摇滚乐手不只是会扯着嗓子制造噪音、愤世嫉俗的愤青,而是有独立意识的艺术家。

  而缔造这一张史诗般专辑的人,正是The Who的吉他手Pete Townshend。

  Townshend一直致力于让The Who的音乐进入一个新的层次,探索并尝试将多种音乐风格融于一体,建立一个独特的乐队特色。然而遗憾的是,乐队的其他成员,Entwhistle和Daltrey,宁愿继续走硬摇滚路线,不是Townshend那种纤细伤感的流行曲。最终导致乐队放弃了他们的探索精神,而把自己定位为一支舞台摇滚乐队。

  之后,虽再未有像《tommy》这样横空出世的创新佳作。但《My Generation》仍然是青少年传唱的经典,连Kurt Cobain说每一支乐队都应该有一首《Won't get fooled again》这样的歌。所以The Who依然是一支非常伟大、具有创造力的乐队。

  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带动Mods文化的复兴

  Mods,又叫摩斯族。起源于英国伦敦,代表的是一种反叛、好奇、自由的精神。

  20世纪60年代,美国摇滚乐流行于英国,英国青年开始拒绝枯燥、老派、无趣的英式文化,他们专注于音乐和时尚,追求享受生活、青春,向往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对外貌和服装极其讲究。

  在音乐上,The Who乐队风格自成一派,其风格被誉为“布莱顿之声”,主张极端的布鲁斯主义,歌词时常讽刺当时的政治、文化环境,充斥着反叛一切的价值取向,通过歌曲表达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需求。

  在着装上,The Who改变了英国文艺青年们的着装审美。他们喜欢在西装之中加入了许多红白蓝元素,将英国国旗设计在衣服上。也酷爱在舞台上穿有和Mods文化紧密相连的RAF标志的衣服,由此,成为Mods文化最初的代言人。

  1973年,The Who乐队发行专辑《四重人格》,这部基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和The Who乐迷真实故事创作的叙事型“摇滚歌剧”,在英国和美国大获成功。1979年,这张专辑由The Who参与监制改变成电影,讲述了1960年代出生于劳工阶级的青年人,无法摆脱社会阶级的现实桎梏和青年时期的挣扎苦闷,真实再现了那个时期的Mods群像。并带起了Mods文化的复兴。

  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英伦第二次入侵

  我们通常把披头士、滚石、谁人、奇想称为“英伦入侵big four”。

  所谓的英伦入侵(British Invasion),是指几次英国摇滚乐队纷纷登陆美国的狂潮,并彻底改变流行乐和摇滚乐历史的事件。

  在披头士乐队之前,英伦乐队在美国乐坛名不见经传。1964年,披头士在经纪人的带领下前往美国进行第一次巡演,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此后英国本土乐队纷纷踏上美国巡演之路,促使了摇滚乐的飞速发展。此后,人们觉得只有英伦乐队才算重量级乐队。

  这是“第一次英伦入侵”。

  1965年到1966年,新一轮“英伦入侵”开始。这次的领头的乐队是The Who和the Zombies乐队,正是在第二次“英伦入侵”作用下,1967年以后,随着迷幻音乐的出现,英国和美国的摇滚乐终于融为一体,成为世界青年亚文化的潮流。

  The Who:砸琴鼻祖、摇滚演出史上现场音量最大的乐队

  最后几句

  自从鼓手Moon去世之后,The Who就难以超越之前的成就了,但他们的伟大作品、带给后人的影响,是任何一支乐队都无法超越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