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音乐疗法在肺部疾病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音乐疗法的内容 综述|音乐疗法在肺部疾病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综述|音乐疗法在肺部疾病康复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2024-02-12 02:3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文章来源: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2022,3(2):162-165

doi:10.19983/j.issn.2096-8493.20220005

作者:任敬娟,赵雁林

作者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 102206

通信作者:赵雁林,Email:[email protected]

基金资助:结核病患者关怀项目(0539)

摘  要

音乐疗法是一种新兴的,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具有生理-心理效应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其通过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和频率等发挥促进患者身心健康的作用。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且效果较为理想。作者围绕音乐疗法现状、机制与在肺部疾病等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更多疾病康复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音乐疗法;肺疾病;综述文献(主题)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医学的快速发展,以生物-心理-社会为核心的现代医学模式成为疾病防治的重要理念,心理因素亦成为疾病防治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融音乐学、心理学和医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交叉性边缘学科,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疾病康复领域。为此,本文围绕音乐疗法现状、机制以及在肺部疾病等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更多疾病康复领域提供新思路。

音乐疗法现状与机制

在我国,音乐疗法历史悠久。早期《黄帝内经》中便记载了五音理论,并提出五脏相音、五音建运和五音闻诊等理论。《察病指南》则依据“五脏相音”理论,提出角声应肝“悲而和雅”、徵声应心“雄而清明”、宫声应脾“慢而缓大”、商声应肺“促而清冷”、羽声应肾“沉而细长”等观点,为近现代音乐疗法的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以五行音乐疗法为主的非医疗手段在预防和治疗慢性病、心理疾病和睡眠质量障碍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国外,音乐疗法是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Michael Thaut教授提出的一种融合音乐学、生物学、医学和心理学等形成的交叉学科,其可通过音乐活动引发生理、心理、情绪、认知及行为体验,最终达到促进个体身心健康的目的。音乐疗法种类较多,常见的有接受式音乐治疗(passive music therapy)、再创造式音乐治疗、即兴式音乐治疗,特别是包括聆听歌曲技术在内的接受式音乐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内。

一、共振机制

共振是物体的固有频率与外界产生的频率相吻合时所产生的。有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可通过音乐节律调节机体病理状态下的异常节律,最终实现两种节律共振的效果。音乐的频率、节奏和有旋律的声波振动均为物理能量,可引起机体包括神经元活动、呼吸、心脏、大脑等在内的一系列生理节律以及复杂的生物节奏与音乐节奏呈现共振状态,进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促进机体健康。

二、生理学机制

音乐疗法以一种复杂的、双向分布的方式来调节大脑中的注意力和唤醒,激活不同区域的神经网络结构并调节机体生理反应。有研究表明,机体在聆听音乐过程中,大脑内与情感反应相关的不同结构区域可被激活,且不同类型的音乐可激活脑内不同结构区域,如曲调缓慢悲伤的音乐可激活大脑右侧纹状体和眶额叶皮质,而欢快愉悦的音乐可激活左侧纹状体和岛叶。神经影像学研究也一致认为激活大脑不同结构区域可导致机体产生不同情绪。此外,音乐可通过刺激脑干网状结构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进而对特殊投射系统、非特殊投射系统、心理过程、内脏和内分机能、醒觉和注意力等产生影响,从而对机体内皮质醇、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分泌以及多种免疫细胞生成等多种生理作用具有重要作用。

三、心理学机制

从心理学角度,重点强调了音乐疗法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音乐通过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目前,有研究认为音乐可通过节奏、旋律和音韵的不断变化,使个体在聆听过程中形成不同的情绪感觉,进而引起联想,并在潜意识中完成二次创作,与自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发挥“情绪按摩”的作用,从而提高个体心理健康水平。此外,音乐同质原理也认为音乐作为一类以听觉为载体的情感表达方式,可通过释放宣泄个体负面压抑情绪,从而达到改善身心健康的目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音乐可使个体获得不同的情绪感受。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的情绪和疾病类型而辩证施乐。

音乐疗法在肺部疾病康复方面的应用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性气流受限和相应呼吸系统症状为特征的慢性气道性疾病,成为继高血压、糖尿病之后的第三大慢性病。研究发现,COPD 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心理卫生问题,对其生存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严重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音乐疗法在COPD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据报道,音乐可有效降低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感觉和意识。一项国外研究发现,在运动耐量步行测试中聆听音乐的COPD患者呼吸困难明显低于对照组。国外学者研究发现,聆听音乐的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中50%肺活量和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知,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和肺功能,从而改善其生存质量。

二、肺癌

肺癌是我国常见的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近年来,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无创伤的治疗方法,已被肿瘤治疗领域逐步应用。有研究发现,音乐疗法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肺癌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张黎丹采取每天1次30min的音乐治疗干预肺癌化疗患者20d,发现音乐可有效减缓患者恶心呕吐的症状,从而提高其自理能力。另有研究也显示音乐配合心理疗法干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可减轻其心理痛苦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Mou等研究通过给予肺癌患者每日2次30min的音乐治疗联合标准护理,发现音乐治疗不仅可有效缓解患者中心外周置管时的负面情绪,也可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及心率。由此可知,音乐疗法作为一种心理辅助方式在肺癌患者康复护理中起到积极作用。

三、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气道高反应性及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常见的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儿童是高发人群之一。目前,临床上主要是通过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但因患儿年龄较小,其容易对雾化吸入操作产生恐惧等负面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差,使得哮喘反复发作,最终影响治疗效果。一项研究发现,采用音乐疗法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儿肺功能指标水平以及提高治疗效果。Loewy等研究发现音乐疗法可有效改善小儿哮喘肺功能,从而减少了患儿住院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此外,音乐疗法在成人哮喘康复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张金丽等采取五行角调音乐干预支气管患者,发现音乐可有效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从而减缓哮喘发作。

四、肺炎

肺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据报道,多数重症肺炎患者往往因治疗难度大,导致其康复效果较差。更严重的是,重症肺炎患者常并发呼吸衰竭等症状,从而诱发全身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因此,采取有效的康复手段以降低重症肺炎死亡率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研究发现,采取音乐疗法干预重症肺炎患者,可明显提高其睡眠质量,并可缓解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陈红等研究采取中医五行音乐疗法干预ICU 机械通气清醒的重症肺炎患者,发现音乐可降低患者谵妄发生率,改善其睡眠质量和负性情绪。游雪娇研究也发现音乐疗法联合坐立位叩背康复护理重症肺炎患者可改善其睡眠质量和心理状况,极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五、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因其病程持续时间长、治疗周期长且药物不良反应多,导致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及用药依从性差等负面情绪和行为,进而严重影响其治疗效果与康复进程。目前,音乐疗法在结核病患者康复领域的相关研究甚少,但现有研究发现音乐疗法在结核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一项研究通过音乐疗法联合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进行干预,发现音乐可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进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因此,建议相关部门未来应围绕音乐疗法与结核病患者康复深入开展研究,同时以音乐疗法作为有效的心理干预技术,对结核病患者进行辅助性治疗。

总结与展望

音乐疗法作为一种无创伤、安全经济且简单易行的辅助性治疗措施,已被大部分疾病康复治疗所应用。然而,音乐疗法在结核病患者康复治疗领域应用的相关报道甚少。结核病作为一种具有病程长、治疗周期长和联合多种药物治疗等特点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易导致患者产生较为严重的心理卫生问题,进而影响其康复和治疗效果。因此,建议在我国以患者为中心全链条全周期的结核病患者关爱行动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在开展人文关怀的同时,以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作为衡量指标之一,采取音乐疗法作为辅助性治疗手段有针对性地围绕患者心理等给予干预和辅导,以帮助患者缓解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进而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生存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略

注:除非特别声明,本公众号刊登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的观点。

编辑:杨  颖   

审校:郭  萌

发布日期:2022-8-19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