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助秦强大,却遭陷害而死,那为何后世历代秦王没有人给他平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韩非子最终死于秦国 商鞅助秦强大,却遭陷害而死,那为何后世历代秦王没有人给他平反?

商鞅助秦强大,却遭陷害而死,那为何后世历代秦王没有人给他平反?

2024-02-05 05: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那就是,商鞅到底是为何而死,怎么死的?

估计许多读者都已经脱口而出了:商鞅是被车裂而死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

商鞅其实是在郑县渑池被秦军正规军队杀死的。

后来运到咸阳接受车裂的,是商鞅的尸体。

那么问题又来了,作为大秦二号人物,改革的先锋官,商鞅又为何会遭到大秦军队的追杀呢?

1.改革者的归宿

贯穿整个战国时期,最重要的其实不是战争,而是变法。

整个战国时期,其实就是看谁的变法更彻底一些。

因为经过春秋常年连绵不断的战火,宽厚、典雅、稳定、仁爱的周文化早就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占据主动,变法也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而法家绝对是当仁不让的首号周文化反抗者,他们推崇理性,主张用制度解决一切问题,否定道德的作用,力图让国家成为了一个高效的政治机器。

因为法家的高速效率,让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一度脱颖而出,成为了各国追捧的对象。

与高效率等优点相对的,法家思想的弊端也很明显。

最显著的就是精于算计并且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让这些改革者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牛人吴起才华举世无双,并且在各个国家都很混得开。

在魏国碰壁后,兜兜转转来到楚国,照样能做二把手。

可等到支持他变法的楚悼王去世后,曾经风光无限的吴起立刻陷入了众矢之的,而且真的是“众矢”。

毕竟他在楚悼王的葬礼上,被那些痛恨他的人射成了刺猬。

韩非子作为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巅峰代表,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他不相信任何人,认为所有人都是自私且狡诈的存在,并把这些通通告诉了秦王。

秦王听的津津有味,却当晚就把韩非子捉入了大牢。

因为秦王怀疑韩非子来到自己身边也还有阴谋的。

入狱后,已经位高权重且与韩非子思想相同的李斯毅然不顾同门情谊,毒死了韩非子。

韩非子和吴起自然都是聪明人,可就是因为他们太聪明了,所以才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

而作为改革效果最好的商鞅,原因自然也不理外。

甚至与商鞅比起来,吴起和韩非子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

2.历史上真正的商鞅

出于同情,司马迁在撰写史记的时候对商鞅的出身进行了美化,把他塑造成了卫国国君的庶子。

其实只要从商鞅的姓氏上,大家就能明白这个出身有多么不靠谱。

商鞅本命公孙鞅。

按照周礼,国君的孩子叫“公子”。

比如秦始皇的大儿子,就叫长公子扶苏。

公子所生的孩子,就是“公孙”。

如果商鞅真的是国君的儿子,那么他应该是“公子鞅”。

不过这里笔者还要告诉大家一点。

随着分封制的逐渐深入,到了战国中后期,基本上“公孙”已经成了遍地走的姓氏了。

如果你脸皮厚一点,自称公孙都是可以的,丝毫没有问题。

从这里大家也能看出这个姓氏的水分到底有多大。

商鞅家里本就不怎么显贵,到了他这一代更是早已没落。

好在魏国国相公叔痤爱才,这才让商鞅谋到了个一官半职。

ps:公叔痤此人在历史上名声不显,但和两大改革者(吴起、商鞅)都有联系。

公叔痤是魏国公主的老公,因害怕吴起会影响自己的权势,所以联合老婆演了出“野蛮公主欺负老公”的戏码,并成功吓到了吴起。

因害怕自己也有相同的遭遇,所以吴起坚决地拒绝了魏武侯的赐婚。

因此,魏武侯和吴起君臣离心,吴起这才被迫逃到了楚国。

公叔痤也是一个崇尚法家思想的人,因此和商鞅很是合得来。

公元前362年,商鞅和公叔痤在少梁之战中一起成为了秦军的俘虏。

这一段患难经历更是加深了二人的感情。而且在俘虏途中,两人还阴差阳错认识了景监(秦国大太监),更是拓宽了交往面。

3.商鞅的崛起之路

公叔痤死后告诫魏王,若不重用商鞅,就一定要杀了他,防止他被别国重用。

魏王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是商鞅最不愿意看到的选择。

在魏王的逼迫下,商鞅被迫出逃秦国。

好在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在景监的帮助下,商鞅顺利与秦孝公会谈,开始了他的“开挂之路”。

公元前340年(商鞅变法第二十一年),商鞅看中魏齐交战的机会,力劝秦孝公出兵并得到支持。

面对来势汹汹的商鞅,魏国自然也不敢懈怠,连忙派大臣魏卬(ang二声)带兵抵抗。

魏卬与商鞅本是好友,而且还一同在公叔痤门下学习过,关系自然不一般。

于是商鞅便连夜写信给魏卬,希望两人把手言欢,解决战争。

面对商鞅的糖衣炮弹,魏卬被感动的不得了,连夜就来到了秦军大营。

商鞅也立刻准备好了酒食,与魏卬歃血为盟,并表示两国永远都是“兄弟之国”。

沉浸在“温柔乡”里的魏卬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到来。

这一切都是商鞅的谎言。

在魏卬面红观光以为和平唾手可得的时候,商鞅露出了他的獠牙,生擒了魏卬。

接下来,群龙无首的魏军被商鞅一举击溃,河西之地从此彻底成为了秦国的国土。

战争结束后,为了赏赐商鞅,秦孝公大笔一挥把商地赐给了他,从此大家所熟知的商鞅才真正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商鞅虽然大富大贵,但他“残暴少恩”的真面目也暴露在了世人的视野里。

这也为商鞅后来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PS: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商鞅说: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这也确实是商鞅一生的写照。

虽然我们不可否认商鞅的功绩,但也绝对不能学习他的为人。

4.商鞅之死

和战国时期所有的变法者一样,商鞅的死,也是因为靠山消失了。

关于这个道理,商鞅的朋友赵良还曾苦口婆心地提醒过他。

但商鞅此时已经“走火入魔”,怎肯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力。

在变法之初,为了保证变法顺利进行,商鞅不仅不惜花费十金“徙木立信”,而且还重重责罚了许多权贵。

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太子嬴驷。

嬴驷犯错后,商鞅秉持着“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不仅流放了嬴驷,还连坐到了他得两个老师身上。

太子太傅赢虔(秦孝公兄长)被割了鼻子,皇家教师公孙贾脸上也被刺了字。

凭借着惨无人道的连做法和告奸法,商鞅把全国都养成了像他一样“残暴少恩”的冷血人。

这虽然最大程度上提升了秦国的国力,却也激发了民众的怨恨情绪。

只不过碍于秦孝公,所以没有人敢向商鞅“开炮”。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嬴驷继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清算商鞅。

按照商鞅“告奸法”规定,赢虔和公孙贾同事告发商鞅叛国。

PS:根据“告奸”法规定,只要是作为被告人,无论真实情况如何,都要被先抓起来,好(yan)生(xing)伺(bi)候(gong)。

这本来是商鞅最中意的法律,为了防止秦国人叛国,此时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成了压垮商鞅的最后一根稻草。

商鞅心知肚明,赢虔和公孙贾不会放过自己,束手就擒也不会有好结果。

为求自保,商鞅连夜带人来到了魏国。

由于魏卬一事,魏国人早就恨透了商鞅,因此他们不仅没有接纳商鞅,反而把商鞅送回了秦国。

走投无路之下,商鞅只好铤而走险,回到封地组织家属,招募军队,企图攻下郑县,负隅顽抗。

但此时秦国军队早就在商鞅的逼迫下成为了铁血之师,怎么可能给商鞅机会。

最终商鞅兵败被杀,尸体也被运回了咸阳。

听到商鞅已死,秦国上下无不欢呼。

从这里我们也能看出,商鞅确实不得人心。

结论

商鞅的遭遇和他的功绩相比,确实让人同情。

他呕心沥血帮助秦国成为了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自身最后却落得个“五马分尸”的下场更是让人唏嘘不已。

而且就算商鞅确实谋反了,那也是因为当权者的逼迫。

这一点,商鞅也是十分委屈。

不过也正因为商鞅的谋反,让他坐实了“告奸法”的规定,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叛国者。

既然有了叛国之实,自然“平反”之说也就去从说起了。

最后笔者还要说一句,被商鞅欺骗的魏卬等人也是很不幸的。

但正因为这样,大家才能明白历史的残酷。

也能明白秦始皇一统天下终结乱世的伟大。

或许,出生在一个和平年代,才是人类最大的幸福。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