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在刚果》的创作背景及细节彩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非洲历险记西瓜影音1994 《丁丁在刚果》的创作背景及细节彩蛋

《丁丁在刚果》的创作背景及细节彩蛋

2023-12-30 11:0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丁丁在刚果》是埃尔热作品系列《丁丁历险记》的第二部,也是丁丁首次出发去欧洲大陆外的冒险题材。然而,正如我上一篇《丁丁在苏联》中提及的,此部作品仍然是埃尔热创作丁丁的探索阶段,无论是选择的题材(欧洲对非洲的殖民主义),抑或是丁丁的大量猎杀动物的行为(动物保护主义)等等,在现在看来简直是不可理喻的。所以这部作品的彩色版重新发行时(1946),在当时特别是欧洲社会是备受争议的,甚至几经简化及修改。即便如此,《丁丁在刚果》中埃尔热对于自己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得到了贯彻,并且在此部作品中有着许多非常吸引人的现实故事情节及细节彩蛋。接下来我们就跟随着丁丁的旅程,穿越回去,了解当时世界发生的事情吧。

创作背景:

     《丁丁在刚果》在1930年开始连载,然而此部作品最初并没有在埃尔热的计划之内。在《丁丁在苏联》中有暗示,有一个美国的黑帮头目注意到了他。所以,埃尔热当时构思的是创作一部以美国为题材的作品。当时三十年代初期,世界正经历着大萧条,欧洲作为当时世界的领航者,此时的傲气仍在,他们想寻找着不同于美国“美式资本主义”与苏联“共产主义”的方法来摆脱经济危机,进而重现欧洲荣光。于是欧洲再次把目光投向了殖民地。然而在当时不仅比利时的青年对殖民主义毫无兴趣,政府对其所属的殖民地(比属刚果)仍不能“充分利用”。于是,比利时政府的殖民地部长和华莱士教士找到了埃尔热,希望他创作一部有关非洲殖民地主题的“积极”作品,用丁丁的影响力激起年轻人的爱好与狂热。于是,美国的题材被暂时搁置,《丁丁在刚果》应运而生。

当时《二十世纪报》上丁丁连载的副页。丁丁去完苏联后,他下一站会去哪?全世界都想知道。

那时,我对这个国家的了解,都是从别人嘴里听说的。

       由于是临时被强加的主题作品,埃尔热有点措手不及。他只能匆忙地寻找着有关比属刚果殖民地的一切资料。其中就有华莱士的老朋友勒内·维韦尔贝格(René Weverbergh)赠予的《我们的殖民地》(Notre Colonie),两年前(1928)有关自己国王阿尔贝一世和王后到殖民地访问的相关报导,再以及在博物馆中关于非洲刚果的资料等等。即便如此,由于本身的题材是宣扬殖民主义,白人高高在上的种族主义,以及滥杀野生动物行为等等,放到现代社会已不合时宜。而且,关于非洲的描述,也是缺乏当地气息。读者感受不到非洲大自然那既神秘又野性的动物,也没有非洲恶劣环境的描述,脱离现实而自圆其说。因此即便埃尔热做出了再大的创作努力,也并没有受到预期的欢迎,甚至是到彩色版再出时也带来了许多烦恼。也难怪埃尔热在后来采访中说道:“这又是我年轻时的罪过。”

这本书是当时一位官员对殖民地的描述,也是埃尔热的第一手资料1928年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一世(Albert I)及其王后访问比属刚果的新闻照片

丁丁的旅程:

       综合最初黑白版以及简化修改后的彩色版来看,丁丁应该是从布鲁塞尔出发,乘坐火车抵达安特卫普港,之后登上“蒂斯维尔”号的轮船,途径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最后进入刚果河抵达马塔迪(matadi)。

不得不借用HOI4的地图,大致航线应该是如此,实在找不到航图航线。这里丁丁开篇出发的场景,就有许多彩蛋。红框采访的记者就是埃尔热作者自己。蓝色椭圆的两个小朋友是当时埃尔热负责在《小二十世纪》另外一篇故事的主角 布鲁塞尔小淘气鬼奎克和弗吕克。场景最右边的汤姆森和汤普森兄弟就更不必说了,这也是他们在丁丁历险记的首次登场。

       丁丁在下榻旅馆后的第二天早上,他就收到了三份著名报社的签约。由于埃尔热当时的设定是丁丁自己就是《小二十世纪》的独家记者,所以也理所当然的拒绝了他们,并准备正式开始非洲大自然的旅程。

红线下划处的名字想必大家看了会有印象,都是当时甚至是现在都有巨大影响力的媒体报纸,只不过被埃尔热稍作了修改。《纽约晚报》指的是美国的《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每日新闻》则指的是英国《每日电讯报》(The Daily Telegraph)。而《里斯本日报》则指葡萄牙《新闻日报》(Diário de Notícias)。可见丁丁多有牌面^.^

途中,他与本集坏人第一次交手并将他抓住。在这里,丁丁诞生了他的名场面:不经意间猎杀了15头鹿,并不以为意地说以后不缺肉吃了。这里出版时也是备受动物保护主义者所谴责的。其实这里他是借鉴了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André Maurois)写的《布朗勃上校的沉默》(The Silence of Colonel Bramble)中一段猎人狩猎狮子的场景。

这一幕猎杀鹿的场景虽然和上面小说描写得挺像,然而过多的猎杀加上丁丁的态度就会给现在带来非议。

接着,丁丁与非洲的猴子进行了一番友好的沟流,从它们手上把白雪救下来后,休息到第二天接着出发。他们穿越火车铁轨时遇上情况,解决了火车事故后就邀请到巴包隆部落中。

火车也是有来历的。当时殖民者就在比属刚果修建了一条铁路,连接着刚果河港口城市马塔迪(Matadi)到利奥波德维尔(Leopoldville)(现刚果民主共和国首都金沙萨)。可见十分有考究。

在部落中丁丁又一次挫败巫师和匪徒联合嫁祸的阴谋,并当上部落首领。在部落中,丁丁平息了村民们的纷争,还用奎宁治疗好了一位村民的疟疾。

奎宁又称金鸡纳霜,是一种用于治疗与预防疟疾的药物。疟疾普遍存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位于赤道周围的广大带状区域,包含沙漠南非洲、亚洲,以及拉丁美洲等等,这其中又以非洲的疫情最甚。奎宁于 1820 年首次由科学家从原产于秘鲁的金鸡纳树的树皮中分离出来,并直至1920年代以前,奎宁都是主要的抗疟药,随后其他药物才陆续开发并将成本降低生产出来。随着奎宁等抗疟药物自问世以来的大量使用,有迹象表明疟疾寄生虫正在产生抗药性。而我国伟大的药学家屠呦呦于1972年从大量传统中草药中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并自愿成为第一个人类受试者,证明了能有效治疗疟疾。她的研究发现不仅是20世纪热带医学的一项重大突破,而且更是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她因此获得2015诺贝尔生理医学奖。

丁丁随后又化解了受巫师和坏人挑拨的部落冲突,并从巨蛇处救了乔装打扮成豹人的巫师。

豹人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过的。Leopard Society是一个起源于塞拉利昂的秘密社团,其成员也被称为阿尼欧塔人(Aniota leopard-man)。社团最初只针对提倡进步改革的黑人,或者过于倾向于与殖民者合作的黑人。但后来也逐渐针对白人。他们将目标杀害后会进行肢解,以表现得像是被野兽袭击。真实情况远比漫画上来的可怕。图中右边的豹人塑像现位于布鲁塞尔的非洲博物馆。

丁丁按照巫师说的方向前往树下准备再一次抓住坏人,但由于放松了警惕被偷袭打晕。坏人将丁丁吊在一棵树上准备在涨潮时让其成为鳄鱼的盘中餐,好被人误以为是事故(故事后面有提及幕后大Boss的指示是让丁丁死于意外)。结果被一个神甫救下,丁丁也赶紧从蟒蛇腹中救出白雪,并跟随神甫到达了一个传教士驻地。

Ouroboros即衔尾蛇,是种符号或特别的象征意义。埃尔热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让丁丁真的让蟒蛇吃下自己的尾巴。

在传教士营地丁丁接替另一位生病了的神甫,给黑人小朋友上了堂数学课,并在上课途中把闯进来的小豹子“机智地”赶跑。第二天,丁丁开始进行第二次非洲的狩猎,杀掉一头大象并剥取了象牙。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也称华盛顿公约,于1973年在华盛顿签署并于1975年实施,现已有184个缔约国。其宗旨在于管制而非完全禁止野生物种的国际贸易,用物种分级与许可证的方式,以达成野生物种的可持续发展。从历史上看,许多文化都用象牙制作装饰品和其他艺术品,其用途甚至可与黄金媲美。也因此,许多贪婪的不法分子大量猎杀大象,并将象牙制成工艺品销售,从而成为了他们谋财的手段。图中非洲大象现已被列为濒危物种。

随后,坏人乔装成一位神甫接近丁丁成功得手,并将他放逐在河水上漂流。拥有主角光环的丁丁又一次大难不死:白雪跑回营地求救,并在老神甫解救后,成功追上并反杀坏人。丁丁也从信中获悉坏人在非洲的钻石计划,从而联系警察(确切地说看服装应该是当时的殖民地军队)将全部坏人一网打尽。

众所周知非洲盛产钻石,而当时比属刚果境内的开赛河(Kasai River)流域也蕴藏大量钻石。所以当时殖民者驱使大量黑人奴工进行大量的钻石开采与掠夺,并输送回国。由于钻石在比利时最大港口城市安特卫普卸下后,亦就地进行加工与贸易,因此也“成就”了安特卫普“世界钻石之都”的美誉。

最后,丁丁进行了在非洲的最后一场狩猎。他首先是把一头犀牛炸得粉碎(这也是最血腥的一幕),然后是被野牛追逐,最后被飞行员救上,并回到了欧洲。

从这张图的左右部分对比可以看到,左边版本是我们熟知的,而右边版本的犀牛则没有受到伤害。其实右边版本是埃尔热在斯堪的纳维亚动物保护协会的压力下,于 1970 年代重新设计的版本,从语言文字上也可以看到是瑞典语。结合看目前世界主流对照翻译的英语及法语原本,大多数是采用左边部分的。而右边应该是专供北欧各国的。(How dare you!)大卫与歌利亚(David and Goliath)是圣经旧约里的一个典故,大致讲述的是大卫(后来的以色列王)在上帝耶和华的帮助下,用五颗石头击败了前来挑战的敌军首领歌利亚。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也有以弱胜强之意。这位黑人老伯为什么特指一千零一天也有说法。在欧洲殖民非洲前,大部分非洲的文明或部落都不同程度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如十三至十七世纪非洲西部的马里帝国更是成为伊斯兰文化与贸易中心。因此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能传播到非洲也不足为奇。

       虽然整个故事下来,《丁丁在刚果》中的某些场景会稍显古怪甚至是不合时宜。但到现如今,非洲人似乎反而没有像欧洲人那样生气。而尤其在非洲法语国家,喜欢丁丁的人也比其他非洲国家或地区多。这也许也呼应了开头丁丁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后续作品的发布,再也不会有人认为丁丁是个欧洲殖民者,而是一位国际知名记者。故事的最后,我们也十分清楚丁丁的下一站将要去哪里。让我们期待下一部《丁丁在美洲》。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