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语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非是藉秋风藉什么意思 六月语文

六月语文

#六月语文 |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常用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比喻、象征、拟人、对比、比兴、联想和想像等。

描写方法

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分 类

描摹情态类

这类咏物诗只是对物象情态进行生动的描摹,从而抒发作者对物象的喜爱之情。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头两句,描绘海棠所生长的富丽环境,表明海棠的珍贵,后两句写深夜也点燃蜡烛去欣赏海棠花,诗人爱花、爱美之情极为深切,这样做也够浪漫了,描写精致,用海棠比拟美人,更为生动。

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会发现,作者是在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咏物抒怀类

这类诗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作者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在这里,蝉的“垂緌”正如古时官帽,实际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声名远播并非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流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

《病牛》

李纲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任劳任怨:只要众生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呢?这既是对病牛的礼赞,同时也是对像牛一样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的讴歌和赞颂。

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

《琴诗》

苏轼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该诗揭示: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结合,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咏物诗鉴赏方法

Step1:“读清”全诗。

Step2: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所咏之物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Step3: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诗人把自己的志向寄寓于所咏之物的突出特点之中,“志”就在物的特点与诗人的情和志的相通之处)。

Step4: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托物言志、寄情于物、借物喻人、拟人、比喻、烘托、比兴等)。

答题技巧总结

一般提问方式:

说出诗中所咏之物的形象特点(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思路:

结合诗句分析所咏之物的特点,尤其要分析出内在神韵性格;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等剖析所托之情。

答题模式:

通用:通过什么+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形象特点:环境特点+自身特点

所抒感情:什么内容寄寓什么样的感情

表现手法:所托之物+形象特点+表达作用+所言之志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看完文章的你,是否学会如何鉴赏了呢?技巧还得用之笔端,勤加练习才是关键。

获得更多关于初中学习的资讯

请关注乐灵【 六月中考】

六月数理化咨询热线:

小学部

初中部

六月语文咨询热线:

六月英语咨询热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