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静脉曲张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静脉曲张根治只能手术 大隐静脉曲张

大隐静脉曲张

2024-07-12 04: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就医

患者出现下肢浅静脉曲张、肿胀时,应及时就医,并进行屈氏试验、潘氏试验、静脉造影、下肢活动静脉压测定、超声检查等检查来确诊大隐静脉曲张,注意与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相鉴别。

就医指征

患者自觉下肢沉、胀、酸痛不适,下肢出现浅静脉曲张,小腿及足部肿胀、“足靴区”色素沉着,甚至溃疡等,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患者下肢触及局部硬结与皮肤粘连,出现皮下淤血,或皮肤破溃时外出血以及发热、局部皮温增高等感染征象时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下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优先考虑去血管外科就诊。

若出现皮肤破溃时外出血,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行止血处理。

医生询问病情

目前都有什么症状?(如浅静脉曲张、肿胀、疼痛、皮肤色素沉着等)

症状出现多久了?

下肢不适(如沉重感、肿胀、疼痛等)是一过性还是持续的?有无缓解及加重因素?

既往有无其他的病史?

有没有对什么药物过敏的情况吗?

需要做的检查 屈氏(Trendelenburg)试验

检测隐股静脉瓣膜功能。患者仰卧,患肢抬高,使曲张静脉空虚,在大腿上1/3处扎一根橡皮止血带,阻止大隐静脉血液倒流。然后让患者站立,30秒钟,松解止血带,密切观察大隐静脉曲张的充盈情况。

若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萎隐空虚。当松解止血带时,大隐静脉立即自上而下充盈,提示大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与深静脉之间的交通支瓣膜功能正常。

若在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已部分充盈曲张,松解止血带后,充盈曲张更为明显,说明大隐静脉瓣膜及其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均功能不全。

若未松解止血带前,大隐静脉即有充盈曲张,而松解止血带后,曲张静脉充盈并未加重,说明大隐静脉与深静脉间交通支瓣膜功能不全,而大隐静脉瓣膜功能正常。

潘氏(Perthes)试验

检测下肢浅静脉曲张患者患肢的深静脉主干是否通畅,若在活动后浅静脉曲张更为明显、张力增高,甚至出现胀痛,提示为深静脉不通畅。

下肢深静脉造影

下肢深静脉造影是诊断的“金标准”。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

其显示有下列特点为深静脉全程通畅,明显扩张;瓣膜影模糊或消失,失去正常的竹节状形态而呈直筒状;Valsalva屏气试验(是令患者行强力闭呼动作,即深吸气后紧闭声门,再用力做呼气动作,呼气时对抗紧闭的会厌,通过增加胸内压来影响血液循环和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进而达到诊疗目的的一种临床生理试验)时,可见含有造影剂的静脉血自瓣膜近心端向瓣膜远侧逆流。

下肢静脉逆行造影

根据造影剂向远侧逆流的范围,分为五级。

Ⅰ级:瓣膜功能良好。造影剂无明显逆流。

Ⅱ级:瓣膜最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大腿近端。

Ⅲ级:瓣膜轻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上。

Ⅳ级:瓣膜中度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至膝下。

V级:瓣膜严重关闭不全。造影剂逆流到小腿部直到踝水平。0级,示瓣膜关闭功能正常;Ⅰ~Ⅱ级逆流,应结合临床表现加以判断;Ⅲ~Ⅳ级,表示瓣膜关闭功能明显损害。

下肢活动静脉压测定

可间接地了解瓣膜功能,常作为筛选检查。正常时,站立位活动后足背浅静脉压平均为10~30mmHg,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为25~40mmHg。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时,高达55~85mmHg。

超声检查

医生通过B超探头可以观察瓣膜关闭活动及有无逆向血流。

诊断标准 大隐静脉曲张可根据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检查方法明确诊断。

出现大隐静脉曲张、肿胀、疼痛、皮肤营养性改变。

下肢深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全程通畅,明显扩张,瓣膜影模糊或消失,失去正常的竹节状形态而呈直筒状。

鉴别诊断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症状相对严重,超声或下肢静脉造影,观察到深静脉瓣膜关闭不全的特殊征象。大隐静脉曲张的下肢深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全程通畅,明显扩张,瓣膜影模糊或消失,失去正常的竹节状形态而呈直筒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综合征

有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浅静脉扩张伴有肢体明显肿胀。大隐静脉曲张无深静脉回流障碍病史,大隐静脉曲张的下肢深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全程通畅。

动静脉瘘

病肢皮温升高,局部有时可扪及震颤或有血管杂音,浅静脉压力明显上升,静脉血的含氧量增高。大隐静脉曲张的下肢深静脉造影显示深静脉全程通畅,无震颤或有血管杂音。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