婷婷唱古文·婷婷诗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静夜思唱的歌 婷婷唱古文·婷婷诗教

婷婷唱古文·婷婷诗教

2024-06-29 13: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过1010首诗词,流传至今的有900首之多,虽不能说每首都是妙笔,但从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下面婷婷姐姐带大家学习一首李白的传世名篇《静夜思》。

《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朗诵唱读视频

静夜思翻译

这首李白静夜思的意思是:明亮皎洁的月光,洒在了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寒霜似的。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到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了远在他方的家乡。

静夜思赏析

“诗仙”李白从二十五岁起就开始离家远游,一直漂泊在外。有时想家想得太难过,他会“泪雨下孤舟”;或者想家想得太急切,他会“心飞故国楼”。《静夜思》相比下却朴素无华,直指人心。这首诗是李白游历扬州时所作,当时他挥霍了所带的盘缠后门庭冷落,偏偏又感染风寒,举目无亲百感交集。于是李白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清新自然,家喻户晓的“千古思乡第一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夜深了,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那宁静皎洁的月光悄悄地照在床前的空地上,洒下了淡淡的光辉。也许李白原本已经睡着了,在睡梦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在迷迷蒙蒙中,还以为这一地的月光是秋日里的白霜呢。诗人把“月光”比喻成“霜”,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体现了诗人对离家时间的计算,已经到了霜降的时节,离开家乡又要一个年头了。

“床前明月光”的“床”字,自古对它的解释就有些争议。试想一下,如果李白身处室内,抬头是不可能看到月亮的。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这里的“床”并非指睡觉的床,而是唐代水井的井栏,它成方框形围住井口,是为了防止有人跌落到井里而做的防护。“疑是地上霜“,李白在《秋浦歌》里也曾写过“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不知道镜中的我,在何时已经白发苍苍,又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秋霜”在李白的笔下一会儿铺在床前,一会儿铺在头顶,可见他把“秋霜”当做了一种忧伤的象征。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对于远在他乡的游子来说,最容易触动的就是思乡情怀。月亮可望而不可及,如同心中的故乡,诗人不禁想起了此刻故乡也正在同一月光照耀下,“故乡啊,我想念你啊,家中的父母兄妹,你们都还好吗?”,我们的思绪也跟随诗人的心飞到他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乡,体会到了游子浪迹天涯的无奈。

自古以来月亮对中国人来说就是一个传统意向,同孩子们吟唱李白的“静夜思”,从中体会诗人是如何通过月亮来表达思亲怀乡的情怀;和孩子一起常常仰望月亮,不论是新月还是圆月,都可以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会成为一种背景,一种气氛,一种情感媒介,更可以是一种审美意趣,它会成为孩子人生中一个重要的精神家园。

静夜思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九月十五日,诗人李白暂住于扬州的旅馆内,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古诗。

静夜思李白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的诗词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望天门山》《行路难》《送友人》《将进酒》《赠汪伦》《夜宿山寺》《侠客行》《秋浦歌》《独坐敬亭山》等。

婷婷古诗文

大家好,我是唱古文、讲诗教的婷婷姐姐,古诗是人类最精炼的语言,往往用二十个字,就把这个世界描绘的非常清晰了,古诗会帮助我们学习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下面我们就来唱古文吧。

婷婷唱古文,儿童教育从诗教开始!

本文相关推荐话题:婷婷诗教

婷婷诗教官方旗舰店 婷婷诗教课程兑换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