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介绍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铜作用 文物介绍

文物介绍

2024-06-06 00:3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据各种文献记载,殷商时代人们最好迷信鬼神,从十多万片甲骨卜辞中也可以看出,一切民事都被涂上了"神事"的色彩,占卜祭祀特别多。商王一年之中,无日不祭,大事小事,无事不卜,殷墟甲骨卜辞大多是占卜的记录,是由专职的贞人,在占卜时根据龟甲或者兽骨上的裂纹来判定吉凶,然后刻在甲骨上的。殷商时的贞人在国家政权中是一种特殊的贵族,因为他们是专业的占卜、祭祀者,是那个时代垄断知识并披上神的使者外衣的阶层,只有他们才能与鬼神沟通,并可以驱神弄鬼,预测吉凶,在社会人群中地位很高,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王武乙对当时僧侣贵族特权过大十分恼火,想试试天意,命人作一木偶人谓之"天神",叫人与"天神"搏斗,这木偶"天神"自然打不过,武乙又用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名之曰"射天"。谁知这样做了之后,一场暴雷将武乙劈死,人们便说武乙是触怒了天神,殷人迷信程度因此加深。

殷商时代的祭祀方式主要有五种:一种是伐鼓而祭,称为乡,二种是舞羽而祭,称为翌,三为献黍稷而祭,称为尝,四为献酒肉而祭,称为祭,五是联合他种祭典,与历代祖妣合并祭之,称为。而他们祭祀的对象与原始氏族时期没什么两样,也是鬼神和祖先,包括日月星辰、山岳河流、风雷雨电、天地万物,无所不包,但最主要是祖先,历代列祖列宗。由于大搞祭祀,就需要大量祭器,青铜器便是用来作为祭器使用,满足他们的祭祀需求。相当一部分青铜器都是为了祭祀而制造出来的豆就是其中之一。

大唐西市博物馆所藏的这件蟠虺(pán huǐ)纹豆是青铜豆中少见的精品。此豆盖中央置圆形捉手,捉手中空,周围饰蟠虺纹。子母口,圆鼓腹,卧兽作耳,兽尾作垂珥,构思巧妙。该豆尤其注重耳部装饰,耳上饰卷云纹、鳞纹,浮雕感甚强。盖面饰蟠虺纹,以弦纹带间隔,上腹部也饰蟠虺纹,以綯索纹相间隔,下腹饰垂叶纹。短细柄,两侧侈张成盘形圈足,上以圆点纹铺地,饰长体蛇纹。此豆主体饰蟠虺纹,纹饰细致繁密,清新脱俗,工艺上同样采用印模压制技术,明显属于春秋时期豆的风格。

古代青铜器是铜、锡、铅以一定的比例冶铸成的。据学者研究,“商代青铜器的成分大多数是铜锡合金,其中铜占到70%以上,西周青铜器含铅量较高,同时锡的成分有所增加。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的青铜成分中,铜锡比例一般为79∶21。铜镜的合金成分中锡量大增,因此,青铜镜质脆而呈灰白色光泽”。该件豆这样的亮度应是铜、锡、铅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而锡的成分明显加大导致的。锡既贵重,又较缺乏,由此可见,使用这件豆的主人等级、地位较高,该件豆不但造型规整精美,而且纹饰生动细腻,使用等级较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标准器,极具鉴赏价值。

豆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青铜器纹饰仍然是交龙、卷龙或蟠龙等龙的世界。充分利用对比度、呼应、虚实、疏密有节奏的变化,曲线和弧线的反复运用以及突出方向感和运动感等。铭文也开始浇筑在青铜器上。这个时期一些青铜器上的图案可以作为绘画来欣赏,如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战斗、狩猎、宴饮、车马、建筑等图案,构图简单,线条质朴,刻画娴熟,有的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程度。此外,还出现了用铜浇铸的动物塑像、人俑,这与现在的雕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