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界线为什么这么重要?区域的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在高考中为何是高频考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藏线是哪条 地理界线为什么这么重要?区域的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在高考中为何是高频考点?

地理界线为什么这么重要?区域的过渡地带、农牧交错带在高考中为何是高频考点?

2023-06-06 09:1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1

地理界线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基本特征,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是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地理学家运用单项或综合指标来划分区域,从而在地图上确定区域之间划分的界线,对区域界线的理解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面。

但地球表面没有这些界线,界线两侧的地理差异也没有特别明显。

区域界线所处的位置往往表现为具有一定宽度的过渡地带,地理差异具有渐变性。

在中学地理课程和教学中,往往突出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而对区域之间过渡性的关注相对较少,甚至把区域界线绝对化。

地理界线

可能是山脉、河流

也可能是人为划定的一些标准

这些地理界线把我们所生活的世界

勾勒出了不同的色彩

人的居所

要寻求良好的自然条件

因为其两侧存在巨大的环境差异

造就了百年不变的胡焕庸线

1935年,地理学家胡焕庸发现并提出从黑龙江瑷珲(今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至云南腾冲之间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分界线。

这条线

与多条自然地理界线

有诸多关联之处

比如地势阶梯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向东南到横断山脉;

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当尺度缩小时

地势阶梯的分野也自然

影响了不同地形区之间的联系

成为地形区分界线

例如

昆仑山就横亘在

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之间

一面黄沙,一面雪山

穿过祁连山

和阿尔金山之间的当金山口

就从柴达木盆地来到了河西走廊

横断山脉

则横断了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

以及四川盆地之间的联系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上

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

则依次构成了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

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界线

隆起的山脉

也阻挡了风的前进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由此而生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风在携带着水汽

往内陆挺进的过程中不断消耗

形成了一条条

近乎平行的等降水量线

进而

形成了以降水量为划分依据

的干湿分区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地形和降水的分野

最终也影响了河水的终归处

内流区和外流区由此产生

一边奔流入海,一边湮没黄沙

当我们把尺度缩小

山脉还影响了各地区径流流向

最终成为了不同水系之间的分水岭

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秦岭

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黄河水系与海河水系的分水岭:太行山

汉江与渭河的分水岭:秦岭

水有变化

“热”当然也会有变化

从南到北,各个温度带依次登场

热带蜷缩在

雷州半岛、海南岛、云南和台湾南部

亚热带和暖温带以秦岭-淮河为界

暖温带和中温带分界线则从鸭绿江口出发

沿着长城一路

向西一直到祁连山和天山一线

寒温带则在黑龙江北部保留着最后的倔强

水和热的组合

最终又决定了不同气候分区的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

主要以热量决定了气候区界线

秦淮淮河以北

则主要考虑了降水的因素

青藏高原则一直是个特殊的存在

气候又影响了

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

三大牧区

大致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西北

东南一侧则主要为耕地

再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南主要为水田

以北主要为旱地

地形、气候以及

其影响下的植被、土壤、水文差异

最终形成了我国三大自然区

在东部季风区内

由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明显

便一分为二

最终形成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

在上述界线划分中

我们会发现一些山脉和河流

出镜率非常之高

堪称“划界界的小能手”

常提到的是秦岭-淮河线和大兴安岭

以秦岭-淮河线为例

它是一月份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旱地与水田分界线

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分界线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

大兴安岭两侧

的景观也多有差异

它是地势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季风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内流区和外流区分界线

森林和草原植被景观分界线

有些界线

在较长时间周期内很难变化

有的界线则变化很快

例如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

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一年两熟的界线北移

以秦岭-淮河为界已经不符合事实

这些地理界线

往往是我们分析地理背景的主要抓手

掌握地理界线及其形成背景

在不同时空尺度运用它

至关重要

02

秦岭淮河一线的过渡性

要确定一条地理界线并不简单。通过降水量、温度和植被这3个主要指标,才能基本确定“秦岭—淮河”线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第一个是降水量,通过对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分析发现,“秦岭—淮河”线与我国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基本重合,而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指标。

第二个是温度,“秦岭—淮河”线也基本上是我国1月份零度等温线,零度等温线的意义决定了河流冬季是否结冰,“秦岭—淮河”以南区域1月平均气温在零摄氏度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而在“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低于零摄氏度,冬季一般结冰。

第三个是植被,“秦岭—淮河”以南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北则是温带落叶阔叶林,这也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指标。通过以上3个主要指标,才能基本确定“秦岭—淮河”线为我国的南北分界线。

▲秦岭风光 图/视觉中国

秦岭

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的南北两侧

小到豆腐脑的甜咸、大到气候类型的异同

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

而秦岭淮河这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目前已知的最早论述

由著名地理学家张相文提出

发表于1908年的《新撰地文学》

又在1924年发表《佛学地理志》一文中

明确提到秦岭-淮河分中国为南北

(制图@风沉郁/星球研究所,底图源自@Michael Schmeling/123RF)

秦岭-淮河一线

是中国地理区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

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

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

均有明显不同

#01

南北分界线,为什么在这里?

如果你以为秦岭淮河一线是一条明明白白的“线”

就太低估地理的复杂程度了

#02

秦岭是个“面”

先说说秦岭

广义的秦岭是指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巨大山脉

西起甘肃省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

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

▲秦岭位置示意 图/中国国家地理

秦岭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

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

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

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

全长1600公里

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

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秦岭主峰太白山 图/视觉中国

狭义的秦岭

是指位于陕西省境内的秦岭中段山脉

也是秦岭的主体

其东西长约400-500千米

南北宽100-200千米

海拔一般在2000-3000米

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

为中国中东部最高的山峰,山势雄伟

连狭义的秦岭都有一、二百千米这么宽

那么南北的分界线到底划在哪儿?

一般来讲,

这种重要的分界线应该位于山脊

这样可以保证山两边垂直自然带的完整

但尴尬的是

秦岭并没有一条明确的脊线

即便把高海拔山峰的最高点连接起来

得到的也不算“线”,更近似于一张“网”

▲秦岭钟南山秋韵 图/视觉中国

我国南北方最重要的两条河流分别是长江和黄河

秦岭正是长江黄河水系的分水岭

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发源于秦岭

总长度800多公里

从甘肃进入陕西后

渭河冲积形成的关中平原史称"八百里秦川"

长江两大支流汉江和嘉陵江也发源于秦岭

汉江形成汉中盆地和向东的狭窄汉水谷地

被称为西北的江南,是鱼米之乡

#03

淮河好“纠结”

秦岭好歹是条巨大的山脉

对气流有阻隔作用

淮河作为平原上的一条河流

为啥也能成为南北分界线?

淮河两侧的淮南市和淮北市

自然植被和农作物并没有大的差异

但分别再向南北走几百公里

差别就明显了起来

比如淮河南侧的扬州与淮河北侧的郑州

南与北的分野已经十分鲜明

▲淮河流域一部分 图/中国国家地理

淮河既然是南北分界线

它流域内的支流自然具有南北方双边的特点

北方地区的降水变率大

暴雨集中和南方地区暴雨历时长、强度大

它一个不落

从灾害学的意义上说

自然地带交汇处常常是自然灾害的高发地带

所以,淮河特别容易出现大洪水

▲淮河盱眙段风光 图/视觉中国

淮河沿线是一月平均气温0摄氏度的等温线

淮河以北的河流湖泊可能会结冰

南方的则不冻

但这些线都不是一条精确重合的线

而是散布在淮河南北几十甚至上百公里的区域

那么这条宏伟分界线到底分开了

哪些奇特的地理景象

#04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①气候方面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以南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

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雨季长短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以南雨季较长

秦岭-淮河以北雨季集中而短促,主要在7、8月份

▲0℃等温线

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河湖不结冰

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河湖结冰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为湿润区

秦岭-淮河以北为半湿润区

▲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区的分界线

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

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②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有“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说

③河流水文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河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汛期长,冬季不结冰

秦岭-淮河以北河流流量较小,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汛期短,冬季结冰

秦岭-淮河还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④地形、土壤、矿产方面

▲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秦岭-淮河以南以丘陵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平原、高原居多

▲我国土壤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以红壤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黄壤或棕壤为主

东北以黑土为主,西北多白色沙质土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有色金属居多,工业上以有色金属冶炼及出口加工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煤、铁、石油为主,工业方面重工业占比较大

⑤农业方面

▲我国小麦、水稻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

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

▲我国油料作物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以油菜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花生、大豆为主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示意图

秦岭-淮河以南以甘蔗为主

秦岭-淮河以北以甜菜为主

▲我国各地的种植制度

秦岭-淮河以南以一年两熟至三熟

秦岭-淮河以北一年一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⑥人文方面

▲冬季集中供暖分界线

秦岭-淮河是我国冬季集中供暖的分界线

03

地理事物分布过渡性的表现

许多地理事物分布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主要是因为其影响因素的分布是渐变的。在自然地理事物分布上有非常多的例子。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如太阳辐射是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是渐变的。

五带的划分中,从热带到寒带,温带就是过渡带;从热带到温带,亚热带就是过渡带;从温带到寒带中,亚寒带就是过渡带。

如降水量的变化,由沿海到内陆是渐变的。

植被从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依次渐变。从热带雨林带到热带荒漠带,热带草原带就是过渡带;从阔叶林带到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就是过渡带等等。

▲我国植被分布图(图源 | 星球研究所)

农牧交错带

我国农业生产大体以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农耕区和牧业区。这两大区之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条沿东北—西南方向展布,空间上农牧并存,时间上农牧交替的农牧交错带,如下图所示。

农牧交错带年平均降水量约380 mm,降水变率大,植被类型主要为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条件下的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草甸草原。土地利用呈现农区、牧区交错分布的特点。

农牧界线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农耕区的扩大,我国农牧区界线逐渐向北推移,农牧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对已划定的牧区实行禁止开荒、保护牧场的政策,在半农半牧区要求兴牧促农,以林保农、保牧,农林牧协调发展。

04

案例探究——甘肃省

在分界线附近的区域,位置上往往具有过渡性。在过渡位置上,该区域有何特点?我们以甘肃省为例来归纳总结。

▲甘肃省在我国的地理位置

甘肃省处于

我国第一阶梯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

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结合部

▲中国地形图

甘肃省处于

我国季风区向非季风区的过渡地带

▲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示意图

甘肃省地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

甘肃省地跨

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三个温度带

▲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甘肃省处于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交接过渡地带

(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

甘肃省处于

从湿润区依次向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的过渡地带

▲甘肃省干湿区分布图

▲我国水资源分布图

甘肃省处于

从森林向草原、草原向荒漠的过渡地带

▲我国植被类型分布图(图源 | 星球研究所)

祁连山被称作河西走廊的“母亲山”,河西走廊是中国内地通往新疆的要道。东起乌鞘岭,西至古玉门关,南北介于南山(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和北山(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间,长约900千米,宽数千米至近百千米,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狭长平地,形如走廊,称甘肃走廊。因其位于黄河以西,又称河西走廊。大部分为山前倾斜平原。走廊分为三个独立的内流盆:玉门、瓜州、敦煌平原,属疏勒河水系;张掖、高台、酒泉平原,大部分属黑河水系,小部分属北大河水系;武威、民勤、永昌平原,属石羊河水系。走廊自古就是沟通西域的要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经过。

在整个走廊地区,祁连山冰雪融水所灌溉的绿洲农业较盛。走廊自古为沟通西域要道,北丝绸之路也经过这里。嘉峪关、敦煌莫高窟和阳关均位于走廊西部,目前兰新铁路也由此通过。

河西走廊属于祁连山地槽边缘拗陷带。喜马拉雅运动时,祁连山大幅度隆升,走廊接受了大量新生代以来的洪积、冲积物。自南而北,依次出现南山北麓坡积带、洪积带、洪积冲积带、冲积带和北山南麓坡积带。走廊地势平坦,海拔一般在1500米左右。沿河冲积平原形成武威、张掖、酒泉等大片绿洲。其余广大地区以风力作用和干燥剥蚀作用为主,戈壁和沙漠广泛分布,尤以嘉峪关以西戈壁面积广大,绿洲面积更小。

在河西走廊山地的周围,由山区河流搬运下来的物质堆积于山前,形成相互毗连的山前倾斜平原。在较大的河流下游,还分布着冲积平原。这些地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引水灌溉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是河西走廊绿洲主要的分布地区。

河西走廊气候干旱,许多地方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但祁连山冰雪融水丰富,灌溉农业发达。被称为“西北粮仓”的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自古就是通往西域的咽喉要道和战略要地,是著名“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水草丰美,物产丰富,是祁连山积雪和冰川的融水滋养、灌渡而“造就”的。河西走廊灌溉农业区历史悠久,是甘肃省重要农业之一、我国西北内陆著名的灌溉农业区。它是西北地区最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经济作物中产区。它提供了全省2/3以上的商品粮、几乎全部的棉花、9/10的甜菜、2/5以上的油啤酒大麦和瓜果蔬菜。平地绿洲区主要种植春小麦、大麦、糜子、谷子、玉米及少量水稻、粱、马铃薯。油料作物主要为胡麻。瓜类有西瓜、仔瓜和白兰瓜,果树以枣、梨、苹果为山前地区以杂粮为主,主要种植青稞、黑麦、蚕豆、豌豆、马铃薯和油菜。河西畜牧业发达山丹马营滩自古即为著名军马场

区域的过渡性

为何在高考中很重要?

过渡性地带的区域环境条件复杂多样,能体现出区域内部差异性显著。过渡性的地理特征差异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人类活动方式多样。

(2)生物多样性显著

(3)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原因:位于过渡地带,自然条件不够稳定)

纵观近些年的高考题,如果细心去研究的老师们会发现高考特别喜欢考区域过渡性明显的区域,如2020年全国卷1第一题组治沟造地;2020年全国卷2第一个题组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2020年全国卷三37题毛乌素沙地;2021年甲卷37题祁连山等。

所以说,高三备考复习中更应该注重对区域之间过渡性的关注!

以上为个人肤浅认识,欢迎批评指正~

真题感悟

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的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盐碱……。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省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8分)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12分)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12分)

参考答案:

(1)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2)自然地理环境具有过渡性、多样性的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劳动力充足;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3)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解析:

(1)描述地理位置一般主要从经纬度范围、半球位置、温度带、海陆位置、相对位置(包括自然区、地形区、相邻地区等)描述即可。

(2)区位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两大方面进行分析。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水源、土壤、气候(光照、热量、降水);社会经济条件主要包括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技术、资金支持等,结合具体地区分析即可。

(3)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入手。经济方面,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方面,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社会方面,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更多优质地理产品推荐

关键词搜你需要的热门文章

一心只专注做地理的公众号

写在最后:

期待同学们在下方留言“打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