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青山遮不住是哪首诗的 青山遮不住

青山遮不住

2024-07-14 07:4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近年读书越来越少,书却越来越多。有一次清理书柜,扔了一堆,等清洁工收去卖废品。第二天回家,发现这堆书又回到门厅墙角里――这是我们家的一道风景,常常是,我扔出去,夫人又捡回来,拉锯战往往要打两三个来回。

    但是这次破例,我没有马上把那堆书再扔出去,顺手翻了翻,发现其中一本装帧风格有点特别,揭开内封,先看作者简介,看了两三行就不想看了――一个县委书记,不好好造福一方,写什么书啊?这些年附庸风雅公费出书我见得太多了。我扬手就把那本书扔回墙角,并向夫人请求,这些书我都检查过了,没有什么价值,统统扔掉,再也不要捡回来压楼板了。

    夫人正在做饭,没有搭理我。

    在等待开饭的当口,坐在阳台上无所事事,脑子里倏忽闪了一下,那本书的作者,名字有点熟,好像是个研究棉虫的……反正饭没做好,等饭的时光很不好受,于是我又走到墙角,把那本书带回到阳台。在躺椅上坐定,将书拦腰打开,像数钞票一样地看了几页,这一看不打紧,居然不着急催促开饭了。

    最初,我是把这本书当作小说看的,故事精彩,文笔流畅,气息浪漫,画面感强。看着看着,又觉得像回忆录,里面的亲情故事、乡村生活、爱情经历、从政始末……我明白了,这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自传,甚至也可以说,它是一本企图诗化的自传。

    这才回过头来重读。百度一搜,哈哈,陈行甲,原来是网红县委书记。一连看了数十小时,从书名《在峡江的转弯处》,到目录“人生的巴颜喀拉山”,再到正文里那些一波三折的情节,连版权页我都细看了,因为我想知道是哪个出版社、哪个编辑这么有眼光。

    关于这本书的内容,我不多说,只讲一件事情:陈行甲到某县当县委书记的时候,那个年长他八岁的县长,怂恿不明真相的群众上访发难,甚至有人暗中下手。这个过程写得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类似的细节刻画、形象展示、氛围营造,书中随处可见。相反,那些让人耳朵起茧的官话、套话、大话,则基本上没有。这很难得,因为作者曾经是一个经常做报告的人,而非专业作家。

    我认真地看了他的一篇反腐讲话,既是战斗檄文,又像抒情散文,壮怀激烈,气贯长虹。那是在一个什么样的场合呢?是在一个八百人参加的大会上,“当时坐在主席台下的乡镇和县直单位一把手中,后来经我签字抓了九个”――这还不包括他的左右手、当时的县长和县委副书记,他们已经到监狱打前站去了。没有人总结过,彼时彼地,做报告的人和听报告的人,各自怀有怎样的心理,但是可以想象,那一定是暗流涌动,潮起潮落,惊涛拍岸。

    后来从网上我看到一个跟帖,说陈行甲到某县工作不久,就有人扬言要暗杀他——我估计这不是空穴来风。

    按照官场的某些“规则”,也包括我本人的认知,陈行甲此人,不太像一个成熟的当官人,书生意气,浪漫情怀,讲话不捏嗓子,走路不迈方步,做事一抓到底,反腐不留退路――在某些地方,这样的官员往往会被认为是一根筋、二杆子、三把火、四不像。但是出乎某些人的意料,像陈行甲这样个性鲜明、嫉恶如仇的人,居然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基层团干部,当到县委书记。这一路上,有多少赏识、培养、爱护他的人啊。毕竟,共产党的干部,多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俯首甘为孺子牛,变节分子终归是少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们党坚守初心使命,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毋庸置疑,在党的自我革命的进程中,造就了无数个陈行甲和潜在的陈行甲,他们是冲在第一线的尖刀班、先遣排、突击队,他们迎着枪林弹雨,滚雷前进,撕破了敌人的封锁线,摧毁了偷袭者的明枪暗箭,让我们肃然起敬。

    看了《在峡江的转弯处》之后,我顺藤摸瓜,找到了陈行甲的联系方式。巧合的是,就在我们通话时,他正在前往北京的途中。

    2022年夏末秋初的一个中午,在人民日报出版社办公楼的过道里,我和陈行甲见面了。他的着装又让我意外――白布衫、牛仔裤、轻便鞋,还背着一个背囊,俨然是一副行者的装束。从一见如故,到肝胆相照,或许只用了几分钟的时间。

    交谈得知,他在2016年任期届满拟被继续考察时,辞去公职,创立深圳恒晖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开展公益创新、大病救助、青少年心理健康和教育关怀、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公益项目。

    那天参加见面的有人民日报海外版和出版社的有关同志,我们静静地听他讲述,讲那些在他最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支持他的领导和同事,讲那些起初不信任他而后来亲切地喊他“甲哥”的乡亲,讲那些得到帮助正在健康成长的孩子们,讲他的公益事业计划和宏伟的远景……

    这样的会面激动人心,即便隔桌相望,我们也要喝酒;即便没有酒,我们也要以茶代酒;即便不是酒,我们也要喝个大醉。

    我没有问陈行甲,为什么用《在峡江的转弯处》这个书名,从中我悟出了自己的理解,转弯,或许就是一次转身。没有一条江河是一成不变的直线,哪条江河不转弯呢?与此同理,谁的人生不走一点弯路呢!走了那段弯路,是为了更好的聚合,会形成更加宽阔的江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告别之前,人民日报出版社的同志提出来,要我写几句话,欣然接受,顺口一溜――

    人有理想不苟且,胸无杂念向远方。日出江天红似火,转身打好下半场。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