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沧口的“露天电影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露天电影院是什么 难忘沧口的“露天电影院”

难忘沧口的“露天电影院”

2024-07-13 16: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解放后,370号大院被耐火材料厂“租借”,并成为该厂的文化集结地。当年耐火厂的职工们分期分批在大院里脱产学习,大院里面还设有一间袖珍图书馆。后来,为了解决职工的住房问题,这座大院里盖上了一些房子,其中有一半做了耐火厂的家属宿舍,另一半是厂子里办短期培训班、托儿所、商店、单身宿舍的公共建筑,大院的面积被缩小了。

当时的沧口,是青岛市最大的工业区,人口极为密集。耐火厂露天电影院所处的位置是在四流中路的北端,也就是从老沧口街延伸过来的一条马路,周边有国棉七厂、国棉八厂、耐火厂、橡胶二厂、国棉六厂、华新(国棉九厂)等国营大厂,还有几十家国营小厂、大集体、小集体企业。作为青岛市三大街之一的沧口街,当年是商铺一家挨一家,人气很旺。

作为进出青岛的咽喉地段,营子街上也是商铺林立,有银行、邮电局、国营百货商店、粮店、土产杂货店、保元堂药铺、文具店、理发店。而且,当年的营子是一个城市户口和农业户口的居民混居地,是一个充满商机的“都市里的村庄”。

在许多老沧口人的心中,耐火厂电影院是他们看电影最多的地方,因为当时人们正生活在一个物质与精神极度匮乏的年代,那时还没有电视机,收音机也不是家家都有,就连发源于沧口广场的“打够级”扑克,那时也还没有诞生。所以,当年人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去看场电影,而对于黎民百姓们来说,看露天电影是他们的首选。

耐火厂露天电影院诞生于1955年的夏天,当时是由沧口工人俱乐部与耐火厂合作,把370号大院选定为露天电影院,人们之所以将其称为“耐火厂电影院”,是因为这家露天电影院是耐火厂的地盘,而且电影院的工作人员也是耐火厂的人。

耐火厂露天电影院并不是每天都放映电影,一般情况下是每个周六的晚上才放映电影,但也有例外。每逢周五的时候,电影海报都会满大街贴,到处贴,所以周边的人们早早就知道周六晚上要演什么电影。

因为是露天电影院,所以并不是一年四季都放映电影,放映的季节是从每年的四月份到十一月份。十二月份到来年三月份那几个月,耐火厂露天电影院是停业的。但也有例外,那就是两头限制得不是那么严格,偶尔也会延迟几天停业、提前几天开业。

耐火厂露天电影院放映的一般都不是新上映的片子,基本上都是一些老片子。但当时的文化娱乐生活太匮乏,有场电影看就很开心了,所以基本上每场电影都是爆满。

耐火厂露天电影院开张之后,顿时就成为沧口北部的一个重要文化娱乐场所,因为那一带是人口密集地区,有营子和板桥坊,有国棉七厂南宿舍和北宿舍、有国棉八厂南山宿舍和北山宿舍、有橡胶二厂的小红房等几个宿舍区。这些宿舍,实际上就是人口密集的居民区。

甚至东到小庄一带,北到楼山后一带、南到沧口街一带,以及国棉六厂和华新(国棉九厂)各个宿舍区的人们,有时候也会跑到这家露天电影院来看场电影。

当年,耐火厂露天电影院的“旺”劲甚至压过了沧口街上最大的两家影院,也就是“沧口工人俱乐部”和“长征剧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那两家电影院的电影票贵,如果不是学生包场的话,电影票的价钱是两角钱和一角五分钱两种,两角钱的是座号在中间的那些好位置。一角五分钱的票,位置是最前面几排和最后面几排,以及两边的两大区域,甚至还有大柱子挡住视线,得歪着头看。

如果在耐火厂电影院看电影的话,只有五分钱这一个价格。但如果哪天要连着放映两部电影的话,票价是一毛钱。我从小就是“电影迷”,什么样的电影都喜欢看,而且是百看不厌。所以年幼的我,是耐火厂露天电影院的常客。

我记得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是《白毛女》,那也可能是我人生中看的第一部电影。尽管我当时很小,看不懂电影里演的是啥意思,但我知道黄世仁是坏蛋,喜儿和大春是好人。我记得那天的天气很冷,可能是已经进入初冬了,十一月份的样子。当我看到喜儿在山洞里躲藏恶霸黄世仁,洞外面已是大雪纷飞的场景时,我也冻得浑身发冷,好像自己也在那冰天雪地里一样。

那时,每逢周六的下午,我都要跑去排队买电影票,晚上再回去看电影。那时候小孩子口袋里几乎没有几分钱,只要还有五分钱,我肯定就交给耐火厂露天电影院了。如果口袋没钱了,就只好等爸爸妈妈下班后,问他们要钱买电影票。

露天电影的特点就是没有“票已售完”一说,不管有多少人想看,随时都可以买到票。但也有例外,那就是遇到好片子了,想买票看电影的观众实在是太多了,就只好控制一下入场的人数。

因为是露天电影,所以一般天黑了才能放映,所以我都是掐着时间去的。最幸福的是那些住在370号大院里的居民们,他们不花钱就可以看电影,而且还可以拿着小板凳或马扎子占据好的位置。大院外面的我,必须得自己买票,而且还得掌握好时间。

与营子相隔一条河的那村子,就是进出青岛的关卡重镇板桥坊,那也是我的老家,是我的出生地,是我幼年、童年、少年时期生活过十几年的地方。尽管我家离露天电影院不是很远,但我从来不拿小板凳,因为去早了,电影院不往里放人;去晚了,就没有位置放小板凳了。

很多孩子都愿意帮放映员小洪师傅拽绳子挂银幕,那银幕是一块比较厚实,而且还挺结实的大白布做的,银幕的四边有一圈黑边,四个角上都有孔,以便于将银幕高高挂起。我一直想去帮小洪师傅挂银幕,但因为我人太小,小洪师傅不让靠前,怕伤着我。

很多孩子都愿意坐在放映机旁边看电影,为的是放映员小洪师傅换片子的时候,可以和他套套近乎,尽管事实证明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因为进来看电影谁都得买票,人家小洪师傅不可能塞给你一张票。

我也找机会坐在放映员小洪师傅的边上看过一次电影,但只一次,我就感觉够够的了,因为离着放映机太近,放映机胶片滚动的声音吱嘎吱嘎地响,很烦人,我再也没去那地方坐过。

一部电影的拷贝一般是三到四个,因为是单机放映,所以小洪师傅把一个拷贝放完之后,就挂上新的拷贝继续放映。每当小洪师傅换胶片的时候,放映机投射出来的光线就会直照射在银幕上,放映机前坐着的那些调皮的人们,此时就会站起来做出各种手影,如小狗、小猫、小鸡、小鸟等。

小洪师傅放电影的时候也会出一些故障,就是大伙儿看的正带劲的时候,电影拷贝突然断了。遇到这种情况,小洪师傅就会不慌不忙地把断了的拷贝片子绕到拷贝盘上,一连绕了一大截子之后,他继续放映。这样的话,就有一部分镜头被卷进去了,观众看不到了,就会发出一些怨言,但小洪师傅也不搭理,稳如泰山,继续工作放片子。

在耐火厂电影院看电影,抢个好位置是很重要的,因为坐的位置不能靠着银幕太近,太近了必须得仰着头看,时间久了就很累,而且还会看得眼花,眼睛难受。坐的位置太靠后了也不行,因为看不清也听不清。

能坐着看电影的观众很少,大部分人都是站着看,我一小孩子在后面根本就看不着,只能往人缝里钻,因为打扰到大人们看电影,就会被人家呵斥,给挤到一边去。接着,我就再找个人缝往里挤,直到钻到一处位置不错的地方,就自顾自地看我的电影。

如果我进大院早的话,就在院子里找砖头或石头,因为露天电影院里有不少前人们扔下的石头或砖头,当然数量是有限的,晚了就一块也找不到了。我或找几块砖块,或搬一块石头,找个地方坐下来,静候电影开始放映。

后来的耐火厂礼堂旧影

在银幕的正面看电影,比在反面看要好得多,但有时候遇到好电影,看电影的人太多,就不得不跑到银幕后面去看反的。我在耐火厂露天电影院也看过几次反的电影,尽管反面看的人物都是反的,影片开始时的演职员表也是反的,而且银幕后面的空间太小,必须仰着脖子看。即便是那样,我也看得津津有味,一直看到“完”那个字出现,才拍打一下屁股上的灰土,随着人流走出大院,走回一河之隔的板桥坊我的家。

作者 胡宝星

翻译/作家

乡土文学代表作:《青岛板桥坊的悠悠岁月》、《青岛沧口街的变迁》、《青岛人挖蛤蜊的往事回忆》、《青岛够级半个世纪的兴衰》、《命运多舛的沧口大庙》、《沧口大庙一代奇人匡老道》、《沧口海水浴场的往事回忆》、《两兄弟的不同命运》、《李村500年的沧桑历史》等。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文中图片均源自网络,转载请注明。

收藏

举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