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霞云岭旅游点 基于点

基于点

2024-03-11 16: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引 言

2009年7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 6 市及安庆市的潜山县。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并将示范区范围调整为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共47个县(市、区),总面积为5.70万km2,人口1 896万人。示范区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概念,整合了安徽省内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进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既是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变化和安徽省十二五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文化大省品牌的要求。自示范区设立以来,吴子钟、柏杨、章尚正、许顺进、盛学峰、程晓丽等学者从旅游人才建设、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等方面对示范区进行了研究,为其开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1~8]。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随着该理论日趋完善,应用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石培基、汪德根、韩增林、李刚、徐清、李红波、高楠等学者分别以不同的区域为对象对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9~15],大大丰富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内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按照“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需要努力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积极探索生态、文化、产业、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适时调整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本文运用点-轴系统理论来研究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分析测算确定示范区各级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及旅游区,以期提升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实现示范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1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空间分布特征 1.1 旅游资源分布特征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然风光秀美,文物古迹众多,是全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型和水源涵养型生态功能区,旅游资源的品位和富集度不仅在安徽省首屈一指,在全国旅游市场也极为罕见,省内2处世界遗产和2处世界地质公园以及6处5A级旅游景区有5处均分布在该区域,与国内其他旅游区相比,皖南示范区拥有徽文化、佛教文化以及戏曲文化、茶文化、文房四宝文化和桐城文化等地域文化,形成了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显示了区域旅游资源的强度效应(表1),黄山、西递宏村、九华山、天柱山、绩溪龙川等景区景点均是代表中国水准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性资源,形成了高知名度的旅游吸引物集群,既便于集中连片开发,又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重需求,凭借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积聚效应和强度效应,示范区不仅成为安徽省重点旅游区,也是华东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Table 1 表1

表1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各市优质旅游资源分布

Table 1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high-quality tourism resources in various cities in South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城 市世界遗产3A 级以上景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芜湖市01210100004宣城市02701310018马鞍山市0411100004铜陵市0410000010安庆市02112511015池州市01611100020黄山市234134112017

新窗口打开

资料来源:根据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各市旅游资讯网整理。

1.2 旅游交通空间结构特征

皖南国际旅游示范区位于中国中部,是长三角城市群、合肥经济圈、武汉城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的重要腹地,拥有发达的航空、铁路、公路和航运网络(图1)。航空方面有黄山机场、九华山机场和天柱山机场,还有周边的合肥新桥机场、南京禄口机场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陆路已形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并存的“两高”格局,随着京台高速、杭瑞高速、合铜黄高速、宁安城际铁路、黄杭城际铁路、京沪高铁等建设开通,有效地缩短了示范区与周边经济圈的交通时间;还有长江、新安江、青弋江等水上通道,特别是随着长江黄金水道港口建设体系的完善,其运输和旅游的交通功能更加凸显,可西接湖北重庆,东连江浙沪,南接江西等区域。2011年苏浙皖沪共同签订《旅游一体化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已经从单一市场合作迈入全方位融合发展,示范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闭山区。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1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主要旅游资源及交通线分布示意图

Fig.1   Diagram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raffic lines in South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1.3 旅游市场结构特征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各市旅游主体突出、特色鲜明,旅游整体发展迅速,但由于基础不同,旅游业发展水平存在着较大差异,区域旅游一体化程度不高。黄山市依托黄山、池州市依托九华山、安庆市依托天柱山,占据了示范区旅游市场的较大份额,而其他城市则相对滞后,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呈现出较为明显的3个层次。从图2、3可见,黄山市旅游业起步较早,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遥遥领先,可将其列为第一等级;其次是池州、安庆和芜湖3市,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也有着明显优势,构成第二等级;第三等级包括宣城、马鞍山及铜陵3市,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市场空间扩散已成为发展趋势,但区域联合发展的态势还不够明显。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2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各市旅游人次比较

Fig.2   Number of tourists in South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3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各市旅游收入比较

Fig.3   Tourism revenue in South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2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空间结构点、轴界定 2.1 点-轴系统理论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根据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尔斯德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佩鲁克斯的增长极理论,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其中“点”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 是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16]。点-轴系统理论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的建立,连接区域的人流和物流会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会降低,这样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17]。旅游业作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也基本遵循点-轴系统理论的规律[18]。

2.2 重点旅游节点的界定

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首先要确定若干重要旅游节点,并明确各个节点的地位、性质、功能与发展方向等[19]。各级旅游节点是旅游发展轴线集聚和扩散作用的核心,对旅游发展轴的形成和发展作用很大。区位商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区域产业优势、衡量产业发展集聚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是反应部门指标在区域总量中的比重与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同样指标在高层系统总量中比重的比[20]。区位商指标模型一般设定为:

LQ=di∑i=1ndiDi∑i=1nDi(1)

式中,LQ 为城市 i 部门对于高层次地区的区位商,di为城市 i 部门的有关指标,Di为高层次部门的有关指标,n为部门数量。区位商LQ大于1,表示该行业是该区域的生产专业化部门,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LQ小于1,则表示该行业是非专业化部门,在大区域同行业中不具优势,也就是说LQ 值越大,则该行业专门化率也越高。城市旅游区位商是从城市整体角度分析旅游业是否是其增长极的重要指标之一,刻画出旅游经济影响在不同区域的辐射和集聚程度[21],旅游区位商指标模型为:

T'li=Git/GiGt/Gi=(1,2,3)(2)

式中,T′li表示GDP视角的旅游区位商,Git 为i城市旅游年收入,Gi为 i 城市的年GDP;Gt为城市 i所在的 j 地区的旅游年收入,G为 城市i 所在的 j 地区的年GDP。要实现区域旅游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各级中心城市作为不同等级的开发重点,发挥城市对区域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22]。本研究对旅游节点界定时,采用城市旅游区位商作为指标来衡量旅游的辐射带动力,根据各市的旅游收入和GDP,运用上述公式计算出2005~2011年各市旅游区位商,从表2可见,近年来旅游区位商一直保持在1以上的有黄山市和池州市,黄山市保持着一贯的领先地位,近年年平均值为4.466,最高年份达到5.337,是旅游竞争力强且稳定的城市。池州市的竞争优势也很明显,且总体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11年旅游区位商达到3.288,说明这2个城市在全区旅游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旅游资源价值较高,区位优势明显,是最具旅游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城市,其他5个城市旅游区位商都小于1,和临界点1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除安庆市)。结合旅游区位商和各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把黄山和池州两市确定为示范区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开发重点围绕这2座中心城市,并通过他们的辐射来带动次级旅游节点的形成。随着“两山一湖”逐渐发展成为统一的旅游地域系统,示范区还要着力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芜湖、安庆和宣城3市在旅游资源、城市设施和区位条件上也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可以建设成二级旅游节点,马鞍山和铜陵两市建设成为三级旅游节点。

Table 2 表2

表2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各市旅游区位商比较

Table 2   Comparision of tourism regional quotients in various cities in South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年份(年)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平均值芜湖市1.20670.64260.54720.63230.47540.47540.60400.6548宣城市0.39180.49130.63590.66470.56360.56860.58670.5575马鞍山市0.31800.35340.29280.35500.30500.34720.46200.3476铜陵市0.57840.49170.41100.48600.40570.33890.38610.4425安庆市0.90850.96850.83561.04780.86180.89560.84590.9091池州市1.20451.39033.09424.18243.12333.18413.28862.7811黄山市3.75144.64734.28285.33774.44134.53174.27224.4663

新窗口打开

数据来源:根据2005~2011年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整理。

2.3 重要旅游发展轴线的界定

旅游点-轴系统开发,在旅游空间结构上是旅游节点和旅游带的统一,旅游点与旅游面的结合,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旅游网络的趋势[23]。区域内适合作为旅游发展轴的地带比较有限,一般情况下交通运输干线以及相应的综合运输通道是城市、发展中心、增长极的联结线路,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4]。一般来说只有连接两个或多个旅游“点”,并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流流动的交通干线才能成为旅游“点-轴系统”的发展轴[25]。皖南示范区内铁路、公路众多,确定旅游发展轴线时,既要考虑交通路线,又要综合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情况,随着示范区旅游交通不断完善优化,旅游发展轴线也逐渐成熟。合铜黄高速是区域内重要交通干线,沿线拥有国家级旅游资源165处,占全省总量的58%,辐射到铜陵、池州和黄山等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等都产生直接影响,对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旅游发展也起到带动效应,被誉为安徽省旅游的“心脏搭桥工程”。沿江高速是串起皖江城市群的一根“项链”,向东与南京相连,向西与武汉、九江相接,大大缩短了皖江城市间及其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合铜黄高速与沿江高速联结起沿线城市及主要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形成了黄山市-池州市(青阳县)-铜陵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两条重要旅游发展轴线。随着重要旅游轴线和旅游节点的形成以及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旅游重心将逐步由高级别向较低级别的旅游发展轴线与旅游节点转移,新的次级旅游轴线将逐步形成,芜湖市-芜湖县-宣城市-广德县、广德县-宁国市-绩溪县-歙县-徽州区-屯溪区形成两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线,宣城市-泾县-旌德县-屯溪区、岳西县-潜山县-望江县-东至县-石台县-祁门县-黟县-休宁县-屯溪区形成两条三级旅游发展轴线(表3),区域内各旅游要素的传递交换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Table 3 表3

表3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主要旅游发展轴

Table 3   Ax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outh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级别发展轴线主要依托交通线各级增长节点及辐射区域重点景区景点产品特色一级发展轴黄山市-铜陵市合铜黄高速黄山市-池州市(青阳县)-铜陵市黄山、西递-宏村等古村落、屯溪老街、甘棠-太平湖、潜口民宅、许村、呈坎、花山谜窟、九华山、九子岩、天井湖、铜陵七洲、大铜官山等世界遗产、徽文化、佛教文化、铜文化、养生度假、山水风光等皖江城市带沿江高速沪蓉铁路国道318皖江航线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天柱山、安庆龙山凤水、九华山、齐山-平天湖、杏花村、天井湖、铜陵七洲、大铜官山、芜湖主题公园群、芜湖古城、马仁-丫山旅游区、采石矶等戏曲文化、铜文化、时尚游乐、佛教文化、城市休闲、邮轮度假、水上运动、工业旅游、诗词文化等二级发展轴芜湖市-宣城市沪渝高速合芜宣铁路国道318芜湖市-芜湖县-宣城市-广德县芜湖主题公园群、芜湖古城、马仁-丫山旅游区、奇瑞汽车工业园、敬亭山、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太极洞、大卢湖竹海等时尚游乐、工业旅游、动漫旅游、城市休闲、生态旅游、森林养生、文房四宝文化等广德县-黄山市国道205省道215广德县-宁国市-绩溪县-歙县-徽州区-屯溪区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卢湖竹海、太极洞、恩龙—青龙湾、绩溪龙川、许村、新安江水上画廊、渔梁坝、棠樾牌坊群、潜口民宅、呈坎等世界遗产、徽文化、养生度假、森林养生、生态旅游、红色旅游等三级发展轴宣城市-黄山市国道205省道322省道217宣城市-泾县-旌德县-屯溪区敬亭山、鳄鱼湖、桃花潭、新四军军部旧址、皖南事变烈士陵园、徽杭古道、江村、新安江水上画廊、花山谜窟、屯溪老街等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水上运动、森林养生、徽文化等安庆市-黄山市济广高速省道221省道326省道218省道103岳西县-潜山县-望江县-东至县-石台县-祁门县-黟县-休宁县-屯溪区司空山、天柱山、升金湖、牯牛降、徽池古道、祁门古戏台、西递宏村、木坑竹海、海阳-齐云山、新安江水上画廊、花山谜窟、屯溪老街等世界遗产、养生度假、山水风光、田园风情、乡村旅游、戏曲文化、茶文化、探险旅游等

新窗口打开

3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分析构建的三大旅游区

根据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各市地域特征、旅游资源特点和界定的各级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按照文化同根、生态同源、资源共享的原则,将示范区空间布局划分为特色鲜明的三大旅游区,即黄山-徽文化旅游区、九华山-天柱山旅游区和铜芜马旅游区(图4)。

显示原图| 下载原图ZIP| 生成PPT

图4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空间结构体系

Fig.4   System of tourism spatial structure in South Anhui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ultural Demonstration Zone

3.1 黄山徽文化旅游区

包括黄山和宣城两市,主要有黄山、西递-宏村、呈坎-唐模、齐云山、牯牛降、泾县云岭、恩龙-青龙湾、大卢湖竹海等景区景点。以甘棠-太平湖度假区、海阳-齐云山度假区、徽州乡村度假区、环黄山度假圈、恩龙-青龙湾生态度假区、南漪湖度假区等为依托发展生态旅游、度假旅游;以“徽韵”等徽文化系列演艺、花山谜窟激光演艺、新安江水上演艺、宁国青龙湾太虚幻境、宣城文房四宝文化演艺等为重点,打造旅游文化演艺精品;以新安江、青弋江、西津河等为重点,构建水上旅游带。

3.2 九华山-天柱山旅游区

包括池州及安庆两市,主要有九华山、天柱山、杏花村、牯牛降-仙寓山、潜山查山生态园、安庆龙山凤水等景区景点。以齐山-平天湖度假区、天柱山度假区、香口温泉度假区、秋浦仙境度假区、花亭湖旅游区等为依托发展观光度假旅游产品;以池州中韩旅游文化合作园区、九华山大愿文化园、杏花村文化园、太湖五千年文博园、安庆黄梅戏文化产业区、桐城文化产业区等为重点,构建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以印象九华演艺、九华佛茶演艺、古傩文化演艺、青阳腔演艺、秋浦河水上演艺、安庆黄梅戏演艺等为重点,打造旅游文化演艺精品。

3.3 铜芜马旅游区

包括铜陵、芜湖和马鞍山三市,主要有方特欢乐世界、方特梦幻王国、马仁-丫山、天井山、天井湖、铜文化博览园、大通古镇、采石矶、大青山等景区景点。以芜湖动漫创意产业聚集区、汽车文化产业聚集区、大浦现代农业科技园、铜文化博览园、江南文化园、采石矶诗歌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为重点,构建旅游文化产业聚集区;以青弋江水上演艺、芜湖动漫时尚演艺、芜湖世界风情演艺、马鞍山诗歌文化演艺、铜陵铜文化演艺、民俗演艺等为重点,发展文化休闲和时尚游乐旅游产品,把铜陵的铜文化、芜湖的时尚文化、马鞍山的钢铁文化等特色主题塑造出来。

4 结 论

依据点-轴系统理论对旅游区进行开发,不仅可以串联各旅游节点,形成旅游发展轴线,构建各具特色的旅游区域,还可以优化旅游空间发展结构,促进旅游业的合理化发展。文章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分析测算,确定了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重要旅游节点和各级旅游发展轴线,构建了“两个中心、两条发展主轴、三大旅游区”的旅游空间结构体系,两个中心即黄山市和池州市;两条发展主轴:黄山市-池州市(青阳县)-铜陵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三大旅游区:黄山-徽文化旅游区、九华山-天柱山旅游区、铜芜马旅游区,通过合理的旅游空间结构促进游客、信息、资本等要素的合理流动,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山水城乡融合、区内无障碍融合,并全面融入长三角旅游圈,形成资源互补客源共享的发展格局,提升其在国际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把示范区真正建成为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中国经典旅游区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The authors have declared that no competing interests exist.

参考文献 原文顺序 文献年度倒序 文中引用次数倒序 被引期刊影响因子 [1] 吴子钟,张礼国.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人才建设的探索

[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1):65~67.

[本文引用: 1]     

[2] 柏杨.

安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

[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5(4):79~82.

[3] 章尚正,周佳,巩胜霞.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战略与政府推动

[J].宿州学院学报,2011,26(1):12~17.

[4] 许顺进.

关于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思考

[J].理论导报,2011,(7):16~18.

[5] 盛学峰,章尚正.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背景下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J].特区经济,2012,(8):153~155.

[6] 章尚正,赵磊.

区域旅游国际化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例

[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30~34.

[7] 程晓丽,胡文海.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J].地理研究,2012,31(1):169~177.

[8] 章尚正,周伟伟,朱莲.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产品体系开发

[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2,30(1):68~73.

[本文引用: 1]     

[9] 石培基,李国柱.

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 5) : 92~95.

[本文引用: 1]     

[10] 汪德根,陆林,陈田.

基于点-轴理论的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为例

[J].经济地理,2005,25(6):904~909.

[11] 韩增林,刘伟,王利.

“点-轴系统”理论在中小尺度区域交通经济带规划中的应用——以大连旅顺北路产业规划为例

[J].经济地理,2005,25(5):662~666.

[12] 李刚,吕芳,卢莹.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9(2): 238~240.

[13] 徐清.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宁波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J].经济地理,2009,29(6):1042~1046.

[14] 李红波,张小林,李悦铮.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J].经济地理,2011,31(1):156~161.

[15] 高楠,马耀峰,李天顺,等.

基于“点–轴”理论的陕西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3):177~182.

[本文引用: 1]     

[16] 陆大道.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J].地理科学,2002,22(1):1~6.

[本文引用: 1]     

[17] 陆玉麒.

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J].地理科学,2002,22(2):136~140.

[本文引用: 1]     

[18] 卞显红,章家清.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J].江南大学学报,2007,6(2):59~65.

[本文引用: 1]     

[19] 沈惊宏,陆玉麒,韩立钦,等.

基于“点-轴”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旅游空间布局整合

[J].经济地理,2012,32(7):43~49.

[本文引用: 1]     

[20] 邢钰钰,李业锦,赵明.

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经济地理,2005,25(5):712~719.

[本文引用: 1]     

[21] 于慰杰,李建卫.

基于资源与区位条件的城市旅游增长极形成机制分析——以山东半岛为例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167(3):39~43.

[本文引用: 1]     

[22] 张爱儒.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

[J].经济地理,2009,29(4):698~702.

[本文引用: 1]     

[23] 郭烽丽.

基于点轴理论的福建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8.

[本文引用: 1]     

[24] 崔功豪. 区域分析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35~240.

[本文引用: 1]     

[25] 龙茂兴,孙根年,马丽君,等.

区域旅游“点-轴系统”演进研究——以陕南为例

[J].经济地理,2010,30(8):1383~1388.

[本文引用: 1]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人才建设的探索 1 2011 ... 2009年7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 6 市及安庆市的潜山县.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并将示范区范围调整为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共47个县(市、区),总面积为5.70万km2,人口1 896万人.示范区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概念,整合了安徽省内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进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既是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变化和安徽省十二五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文化大省品牌的要求.自示范区设立以来,吴子钟、柏杨、章尚正、许顺进、盛学峰、程晓丽等学者从旅游人才建设、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等方面对示范区进行了研究,为其开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1~8].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随着该理论日趋完善,应用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石培基、汪德根、韩增林、李刚、徐清、李红波、高楠等学者分别以不同的区域为对象对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9~15],大大丰富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内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按照“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需要努力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积极探索生态、文化、产业、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适时调整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本文运用点-轴系统理论来研究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分析测算确定示范区各级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及旅游区,以期提升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实现示范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 安徽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战略研究 0 2011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战略与政府推动 0 2011 关于建设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的思考 0 2011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背景下的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以黄山市为例 0 2012 区域旅游国际化发展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例 0 2012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模式 0 2012 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产品体系开发 1 2012 ... 2009年7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 6 市及安庆市的潜山县.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并将示范区范围调整为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共47个县(市、区),总面积为5.70万km2,人口1 896万人.示范区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概念,整合了安徽省内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进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既是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变化和安徽省十二五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文化大省品牌的要求.自示范区设立以来,吴子钟、柏杨、章尚正、许顺进、盛学峰、程晓丽等学者从旅游人才建设、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等方面对示范区进行了研究,为其开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1~8].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随着该理论日趋完善,应用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石培基、汪德根、韩增林、李刚、徐清、李红波、高楠等学者分别以不同的区域为对象对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9~15],大大丰富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内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按照“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需要努力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积极探索生态、文化、产业、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适时调整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本文运用点-轴系统理论来研究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分析测算确定示范区各级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及旅游区,以期提升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实现示范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 点-轴系统理论在我国西北地区旅游开发中的运用 1 2003 ... 2009年7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 6 市及安庆市的潜山县.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并将示范区范围调整为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共47个县(市、区),总面积为5.70万km2,人口1 896万人.示范区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概念,整合了安徽省内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进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既是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变化和安徽省十二五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文化大省品牌的要求.自示范区设立以来,吴子钟、柏杨、章尚正、许顺进、盛学峰、程晓丽等学者从旅游人才建设、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等方面对示范区进行了研究,为其开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1~8].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随着该理论日趋完善,应用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石培基、汪德根、韩增林、李刚、徐清、李红波、高楠等学者分别以不同的区域为对象对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9~15],大大丰富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内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按照“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需要努力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积极探索生态、文化、产业、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适时调整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本文运用点-轴系统理论来研究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分析测算确定示范区各级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及旅游区,以期提升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实现示范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 基于点-轴理论的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演变研究:以呼伦贝尔——阿尔山旅游区为例 0 2005 “点-轴系统”理论在中小尺度区域交通经济带规划中的应用——以大连旅顺北路产业规划为例 0 2005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省旅游地系统空间结构研究 0 2006 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宁波乡村旅游空间结构优化 0 2009 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0 2011 基于“点–轴”理论的陕西旅游空间结构研究 1 2012 ... 2009年7月,安徽省政府批准设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范围包括黄山、池州、宣城、芜湖、马鞍山、铜陵 6 市及安庆市的潜山县.2012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被提升为国家战略,安徽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建设领导小组,并将示范区范围调整为黄山、池州、宣城、马鞍山、芜湖、铜陵、安庆等7市,共47个县(市、区),总面积为5.70万km2,人口1 896万人.示范区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划概念,整合了安徽省内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进行示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既是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变化和安徽省十二五发展战略转型的需要,也是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文化大省品牌的要求.自示范区设立以来,吴子钟、柏杨、章尚正、许顺进、盛学峰、程晓丽等学者从旅游人才建设、旅游资源整合、旅游发展战略、旅游产品体系、旅游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等方面对示范区进行了研究,为其开发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和现实指导[1~8].点-轴系统理论是区域开发的基础性理论,反映了社会经济空间组织的客观规律,随着该理论日趋完善,应用于旅游地空间结构的研究也逐渐增多,石培基、汪德根、韩增林、李刚、徐清、李红波、高楠等学者分别以不同的区域为对象对旅游空间结构进行研究[9~15],大大丰富了点-轴系统理论的内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按照“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国际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定位,需要努力培育新的旅游增长点,积极探索生态、文化、产业、城乡社会和谐发展的新模式,适时调整并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本文运用点-轴系统理论来研究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通过分析测算确定示范区各级旅游节点、旅游发展轴线及旅游区,以期提升区域整体旅游竞争力,实现示范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 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 1 2002 ... 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根据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尔斯德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佩鲁克斯的增长极理论,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其中“点”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 是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16].点-轴系统理论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的建立,连接区域的人流和物流会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会降低,这样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17].旅游业作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也基本遵循点-轴系统理论的规律[18]. ... 论点-轴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 1 2002 ... 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根据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尔斯德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佩鲁克斯的增长极理论,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其中“点”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 是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16].点-轴系统理论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的建立,连接区域的人流和物流会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会降低,这样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17].旅游业作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也基本遵循点-轴系统理论的规律[18]. ...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及其在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1 2007 ... 点-轴系统理论是中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根据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赫格尔斯德兰的空间扩散理论、佩鲁克斯的增长极理论,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其中“点”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各级居民点和中心城市,“轴” 是指由交通、通讯干线和能源、水源通道连接起来的“基础设施束”[16].点-轴系统理论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的建立,连接区域的人流和物流会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会降低,这样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17].旅游业作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产业,也基本遵循点-轴系统理论的规律[18]. ... 基于“点-轴”理论的皖江城市带旅游空间布局整合 1 2012 ... 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首先要确定若干重要旅游节点,并明确各个节点的地位、性质、功能与发展方向等[19].各级旅游节点是旅游发展轴线集聚和扩散作用的核心,对旅游发展轴的形成和发展作用很大.区位商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区域产业优势、衡量产业发展集聚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是反应部门指标在区域总量中的比重与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同样指标在高层系统总量中比重的比[20].区位商指标模型一般设定为: ... 我国城市国际旅游竞争优势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 2005 ... 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首先要确定若干重要旅游节点,并明确各个节点的地位、性质、功能与发展方向等[19].各级旅游节点是旅游发展轴线集聚和扩散作用的核心,对旅游发展轴的形成和发展作用很大.区位商是现代经济学中用来分析区域产业优势、衡量产业发展集聚程度的常用指标之一,是反应部门指标在区域总量中的比重与高层系统同样部门同样指标在高层系统总量中比重的比[20].区位商指标模型一般设定为: ... 基于资源与区位条件的城市旅游增长极形成机制分析——以山东半岛为例 1 2009 ... 式中,LQ 为城市 i 部门对于高层次地区的区位商,di为城市 i 部门的有关指标,Di为高层次部门的有关指标,n为部门数量.区位商LQ大于1,表示该行业是该区域的生产专业化部门,在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LQ小于1,则表示该行业是非专业化部门,在大区域同行业中不具优势,也就是说LQ 值越大,则该行业专门化率也越高.城市旅游区位商是从城市整体角度分析旅游业是否是其增长极的重要指标之一,刻画出旅游经济影响在不同区域的辐射和集聚程度[21],旅游区位商指标模型为: ...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点-轴”开发模式研究 1 2009 ... 式中,T′li表示GDP视角的旅游区位商,Git 为i城市旅游年收入,Gi为 i 城市的年GDP;Gt为城市 i所在的 j 地区的旅游年收入,G为 城市i 所在的 j 地区的年GDP.要实现区域旅游的全面发展,必须把各级中心城市作为不同等级的开发重点,发挥城市对区域旅游业整体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22].本研究对旅游节点界定时,采用城市旅游区位商作为指标来衡量旅游的辐射带动力,根据各市的旅游收入和GDP,运用上述公式计算出2005~2011年各市旅游区位商,从表2可见,近年来旅游区位商一直保持在1以上的有黄山市和池州市,黄山市保持着一贯的领先地位,近年年平均值为4.466,最高年份达到5.337,是旅游竞争力强且稳定的城市.池州市的竞争优势也很明显,且总体表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2011年旅游区位商达到3.288,说明这2个城市在全区旅游收入中占据重要份额,旅游资源价值较高,区位优势明显,是最具旅游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城市,其他5个城市旅游区位商都小于1,和临界点1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除安庆市).结合旅游区位商和各城市综合竞争力,可以把黄山和池州两市确定为示范区重要旅游节点,旅游开发重点围绕这2座中心城市,并通过他们的辐射来带动次级旅游节点的形成.随着“两山一湖”逐渐发展成为统一的旅游地域系统,示范区还要着力寻找和培育新的增长点,芜湖、安庆和宣城3市在旅游资源、城市设施和区位条件上也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可以建设成二级旅游节点,马鞍山和铜陵两市建设成为三级旅游节点. ... 基于点轴理论的福建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 1 2008 ... 旅游点-轴系统开发,在旅游空间结构上是旅游节点和旅游带的统一,旅游点与旅游面的结合,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旅游网络的趋势[23].区域内适合作为旅游发展轴的地带比较有限,一般情况下交通运输干线以及相应的综合运输通道是城市、发展中心、增长极的联结线路,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4].一般来说只有连接两个或多个旅游“点”,并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流流动的交通干线才能成为旅游“点-轴系统”的发展轴[25].皖南示范区内铁路、公路众多,确定旅游发展轴线时,既要考虑交通路线,又要综合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情况,随着示范区旅游交通不断完善优化,旅游发展轴线也逐渐成熟.合铜黄高速是区域内重要交通干线,沿线拥有国家级旅游资源165处,占全省总量的58%,辐射到铜陵、池州和黄山等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等都产生直接影响,对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旅游发展也起到带动效应,被誉为安徽省旅游的“心脏搭桥工程”.沿江高速是串起皖江城市群的一根“项链”,向东与南京相连,向西与武汉、九江相接,大大缩短了皖江城市间及其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合铜黄高速与沿江高速联结起沿线城市及主要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形成了黄山市-池州市(青阳县)-铜陵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两条重要旅游发展轴线.随着重要旅游轴线和旅游节点的形成以及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旅游重心将逐步由高级别向较低级别的旅游发展轴线与旅游节点转移,新的次级旅游轴线将逐步形成,芜湖市-芜湖县-宣城市-广德县、广德县-宁国市-绩溪县-歙县-徽州区-屯溪区形成两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线,宣城市-泾县-旌德县-屯溪区、岳西县-潜山县-望江县-东至县-石台县-祁门县-黟县-休宁县-屯溪区形成两条三级旅游发展轴线(表3),区域内各旅游要素的传递交换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 1 2000 ... 旅游点-轴系统开发,在旅游空间结构上是旅游节点和旅游带的统一,旅游点与旅游面的结合,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旅游网络的趋势[23].区域内适合作为旅游发展轴的地带比较有限,一般情况下交通运输干线以及相应的综合运输通道是城市、发展中心、增长极的联结线路,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4].一般来说只有连接两个或多个旅游“点”,并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流流动的交通干线才能成为旅游“点-轴系统”的发展轴[25].皖南示范区内铁路、公路众多,确定旅游发展轴线时,既要考虑交通路线,又要综合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情况,随着示范区旅游交通不断完善优化,旅游发展轴线也逐渐成熟.合铜黄高速是区域内重要交通干线,沿线拥有国家级旅游资源165处,占全省总量的58%,辐射到铜陵、池州和黄山等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等都产生直接影响,对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旅游发展也起到带动效应,被誉为安徽省旅游的“心脏搭桥工程”.沿江高速是串起皖江城市群的一根“项链”,向东与南京相连,向西与武汉、九江相接,大大缩短了皖江城市间及其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合铜黄高速与沿江高速联结起沿线城市及主要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形成了黄山市-池州市(青阳县)-铜陵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两条重要旅游发展轴线.随着重要旅游轴线和旅游节点的形成以及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旅游重心将逐步由高级别向较低级别的旅游发展轴线与旅游节点转移,新的次级旅游轴线将逐步形成,芜湖市-芜湖县-宣城市-广德县、广德县-宁国市-绩溪县-歙县-徽州区-屯溪区形成两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线,宣城市-泾县-旌德县-屯溪区、岳西县-潜山县-望江县-东至县-石台县-祁门县-黟县-休宁县-屯溪区形成两条三级旅游发展轴线(表3),区域内各旅游要素的传递交换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 区域旅游“点-轴系统”演进研究——以陕南为例 1 2010 ... 旅游点-轴系统开发,在旅游空间结构上是旅游节点和旅游带的统一,旅游点与旅游面的结合,基本上呈现出一种旅游网络的趋势[23].区域内适合作为旅游发展轴的地带比较有限,一般情况下交通运输干线以及相应的综合运输通道是城市、发展中心、增长极的联结线路,对于促进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4].一般来说只有连接两个或多个旅游“点”,并具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流流动的交通干线才能成为旅游“点-轴系统”的发展轴[25].皖南示范区内铁路、公路众多,确定旅游发展轴线时,既要考虑交通路线,又要综合各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旅游资源禀赋情况,随着示范区旅游交通不断完善优化,旅游发展轴线也逐渐成熟.合铜黄高速是区域内重要交通干线,沿线拥有国家级旅游资源165处,占全省总量的58%,辐射到铜陵、池州和黄山等市,对区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改善等都产生直接影响,对全省乃至周边省份旅游发展也起到带动效应,被誉为安徽省旅游的“心脏搭桥工程”.沿江高速是串起皖江城市群的一根“项链”,向东与南京相连,向西与武汉、九江相接,大大缩短了皖江城市间及其与长三角的时空距离.合铜黄高速与沿江高速联结起沿线城市及主要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形成了黄山市-池州市(青阳县)-铜陵市、安庆市-池州市-铜陵市-芜湖市-马鞍山市两条重要旅游发展轴线.随着重要旅游轴线和旅游节点的形成以及旅游发展水平的提高,区域旅游重心将逐步由高级别向较低级别的旅游发展轴线与旅游节点转移,新的次级旅游轴线将逐步形成,芜湖市-芜湖县-宣城市-广德县、广德县-宁国市-绩溪县-歙县-徽州区-屯溪区形成两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线,宣城市-泾县-旌德县-屯溪区、岳西县-潜山县-望江县-东至县-石台县-祁门县-黟县-休宁县-屯溪区形成两条三级旅游发展轴线(表3),区域内各旅游要素的传递交换将会更加方便快捷. ...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