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霍去病参与的三场大战,看他的作战特点,难怪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霍去病收复河西走廊的意义 从霍去病参与的三场大战,看他的作战特点,难怪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从霍去病参与的三场大战,看他的作战特点,难怪令匈奴人闻风丧胆

2024-07-14 07: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元朔二年(前127年),武帝刘彻派卫青率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作势大举进攻渔阳、上谷等地的匈奴主力,这样的作战目标也是匈奴人所希望的,但卫青并没有这么干。如果真与匈奴主力决战,匈奴人吃掉汉军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就在匈奴人为决战作准备时,卫青已神不知鬼不觉的绕到了匈奴军的后方,一连攻占了高阙,切断了驻守在河南之地的匈奴大军与单于王庭的联系。随后又率兵南下,直扑陇县西,包围了匈奴白羊王、楼烦王两部。

这两部匈奴人一直以为汉军与单于大军决战去了,根本没想到卫青会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要知道这可是千里奔袭啊,因此,毫无防备的匈奴二部吃败仗也就不意外了。卫青却因此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

但这次河套大捷的幕后的真正功臣是武帝刘彻,这套方案是他亲自设计的,他实在是看不下去匈奴人的嚣张了,战胜消息传来后,刘彻的激动心情可想而知。

从收复河套地区的作战风格来看,汉军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战略方针,成攻避开了匈奴主力,卫青千里奔袭,功不可没。

收复河套后,刘彻在设立了朔东郡、五原郡,修筑了朔方城,从内地移民十万戍边,汉朝的疆域也从此扩张到了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

漠南之战

继卫青收复河套后,匈奴人不甘心就这样败北,于是又故技重施,多次袭扰雁门、定襄、上郡等汉朝边境,一心想要夺回河南之地。

武帝为了巩固朔方城,解除匈奴对河套平原的威胁,于元朔五年(前124年),再发兵十万,发起了对匈奴作战的第二步攻势,其主要目标就是斩断匈奴的右臂:匈奴右贤王部,也就是漠南之战。

此次出战,刘彻决定兵分东西两路,西路以卫青三万骑兵为主力攻打匈奴右贤王部,东路以李息、张次公出兵以牵制匈奴左贤王部,策应卫青在西路的进攻。

从朔方出高阙,越过边境有六七百里之遥,尽管汉朝边境与匈奴王庭赤裸相对,匈奴右贤王也并不认为汉军能一下子打到他的帐内,更何况,在匈奴人的眼中,汉朝骑兵向来孱弱,想要奔袭他,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所以,匈奴右贤王从思想上并未重视汉军,平日照样酒与美女都不缺。当卫青在夜里突然出现在他面前时,往日彪悍的匈奴右贤王在卫青面前如同婴儿一般,毫无还手之力,只能选择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卫青毫不费力地将匈奴右贤王部冲击得支离破碎,这次突袭也收获颇丰,但这并不是刘彻看重的,他从中看到的是,漠南之战的战略意义在于,匈奴右贤王的溃败,切断了匈奴主力与河西走廊上的休屠王、浑邪王之间的联系,那么收复河西也就指日可待了。

漠南大捷后,匈奴大单于伊稚斜不服气,又开始了对汉朝边境的袭扰,侵入代郡,疯狂屠杀一番后,劫掠千人而去。刘彻愤怒了,他一心想要歼灭匈奴主力,解决此大患。

霍去病横空出世

于是元朔六年(前123年),刘彻又派出卫青率十万大军北出定襄,去寻找匈奴主力与之决战。此次出战,卫青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损失也相当惨重,比如先前投降汉朝的匈奴小王赵信又复归匈奴,这个人为后来匈奴的走向产生重大意义。

在此次出征中,霍去病便横空出世了。他出生在一个极富传奇性的家庭,他的外祖母与人偷情,生下了霍去病的母亲卫少儿,而卫少儿又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私通,生下了霍去病。

在霍去病两岁的时候,他的姨妈卫子夫已与武帝缔结良缘,因此霍去病也算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到他十二岁时,卫子夫被立为皇后,舅舅卫青又在此前取得了龙城大捷,卫家早已声明显赫。到十八岁时,又被刘彻看中,给了他八百骑士让他操练,刘彻对匈奴发动的几次大战,霍去病都在其旁观看,可以说,刘彻对霍去病的影响也是深刻的。

至元朔六年,霍去病跟随卫青出征时,他已在刘彻的调教下练兵数年,对于第一次征战沙场的霍去病来说,唯有胜利才是他的目标。

因此,卫青率军出定襄后,霍去病就再三请战,卫青只好同意他去抓几个毛贼回来,并一再嘱咐他不可走远。然而霍去病一出大帐,就将舅舅的话抛掷到九霄云外,率领麾下八百骑长驱直入,深入匈奴腹地数百里,杀了伊稚斜大单于的大行父,俘虏了单于叔父罗姑及匈奴相国、当户等高官,斩首匈奴人两千零二十八人。

霍去病一战惊人,刘彻听闻后十分满意,他认为霍去病堪为军锋之冠,封他为冠军侯,食邑二千五百户。由此可见,刘彻对他的器重程度,霍去病的勇猛之势也初见端倪。

霍去病收复河西

河西地区原本是大月氏部族的领地,后来匈奴人杀了大月氏国王,月氏子民被迫西迁,这样河西走廊就成了匈奴人的地盘。匈奴主力迁往漠北之后,刘彻并没有追击,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收复河西走廊上。因为只要打通河西走廊,大汉便可直通西域,与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互通有无。

于是,元狩二年(前121年),刘彻封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挺进河西,攻打匈奴。让一个二十岁的少年任主帅,这多少有点冒险,但如果不冒险,刘彻也发现不了卫青,对于霍去病,他也是一样的心情。

但刘彻并不是盲目的冒险,在漠南一战中,霍去病骁勇善战的个人能力已得到了检验,此次他给霍去病的任务,则是要检验其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离开长安后,霍去病便如猛虎出山一般,从陇西出发,一路千里奔袭长驱直入,见匈奴人就杀,杀完就走,不久之后,河西走廊便出现了一支来如影去如风的汉军部队,这支军队完全不按常理出牌,行为也十分蛮横,匈奴人完全摸不着他的去向。

当匈奴集结重兵对他进行防守时,他却出奇不意的出现在了另一处。六天之内转战匈奴五个部落,都是突然出现,打完就走,不停留也不劫掠。不过在皋兰山一战中,他却遭遇了重创。

匈奴的卢侯王、折兰王在皋兰山下以逸待劳等侯着远道而来的霍去病,这是一场硬碰硬的战争,但霍去病对此也有所准备,他依旧无比勇猛的杀入匈奴人当中,不仅自己对自身的能力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也让匈奴人对他的了解更深一层。

战到最后,霍去病一万部众仅剩三千,而匈奴人则折损了八千人马。皋兰山一战后,刘彻也初步认识到了霍去病的作战能力,于是,在此战几个月后,刘彻又派霍去病领兵数万再次出征河西。

这次出征兵分四路,分两个方向对匈奴人进攻。霍去病从北地出发,主打河西浑邪王和休屠王部,公孙敖从陇西出发配合霍去病,是为西路军;张骞和李广率万骑出右北平,以此牵制左贤王部,是为东路军。

但是,公孙敖从陇西出发后,不久就迷路了。霍去病在约定地点左等右等一直没等到公孙敖,最后只能自己行动了。

东路军李广和张骞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张骞虽然没有迷路,但也未按约定时间抵达预定地点会师,结果李广遭遇了左贤王部四万骑兵的包围,但李广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他与左贤王部战斗了两日,终于等来了张骞的大队人马,左贤王部见形势转换,才放弃李广北撤。

那么霍去病此次采取了什么战术呢?鉴于之前皋兰山之战硬碰硬的经验,此次他变得谨慎了起来,没有长驱直入,而是采取了迂回包抄的方式,渡过黄河后向北越过贺兰山,绕过居延海,沿弱水向南,经小月氏回兵东南。这样的迂回曲折路线,深入河西腹地两千余里,在弱水上游突然发起攻击,攻打浑邪王和休屠王的后侧翼,

也就是偷袭的战术。

偷袭虽然不怎么光明正大,但效果十分明显,而且对于战争来说,能够最大限度地保存自身实力并最大数量地打击敌人,这也是作战的最高准则。

匈奴人做梦也没想到霍去病会从他们的身后出现,霍去病一个出奇不意打了匈奴人一个措手不及。战斗结束后,汉军以三千的伤亡歼敌三万余人,并俘虏招降了匈奴王室及士兵两千五百多人,致使浑邪王、休屠王兵败后逃亡。

河西之战后,匈奴丧失大片地区,伊稚斜单于恼怒万分。匈奴人对于战败的浑邪王、休屠王杀心四起,这两人便打算投降汉朝。于是,刘彻又叫霍去病前去受降。

霍去病只领了一万人马,而浑邪王、休屠王则有四万人马,匈奴士兵远远的看到飘扬的霍字大旗,不由大惊失色,不少士兵开始逃跑,对于逃跑者,霍去病当即斩杀,并宣布受降者不杀,逃跑者杀无赦。

最后休屠王反悔被浑邪王斩杀,浑邪王就成了汉代以来第一个大规模投降汉朝的匈奴将领,此中意义重大,刘彻也十分重视,赐浑邪王为漯阴侯,并将其安置于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等五郡战略要地。可见,刘彻对浑邪王的重视。

在河西之地,刘彻也先后设立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仍从内地迁移去大量人口戍边,从此河西之地尽归汉朝版图。

漠北之战

前面我们说到原本投降汉军的匈奴小王赵信,在漠南一战中,又复归匈奴。此人在汉朝颇受刘彻重视,对汉朝的情况相当了解。伊稚斜大单于为了拉拢他,企图获取汉军内部更多的信息,于是就封赵信为匈奴自次王,此职仅次于产于之位,还将自己的姐姐嫁给了赵信,可见,伊稚斜对赵信的重视程度。

赵信也确实没令伊稚斜失望,他给匈奴人开出的药方是实行战略转移。因为经过漠南一战后,匈奴与汉军的实力已发生了变化,汉强匈奴弱的趋势已不可改变。所以,此时对于处于下风的匈奴来说,要想反败为胜,必先要保存实力,而保存实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战略转移。

于是,匈奴人采用了赵信的建议,将主力迁往了漠北,同时也是一次战略性撤退,其目的也在于诱敌深入,以逸待劳而歼之。

但令伊稚斜没有想到的是,刘彻一鼓作气收复了河西,这令伊稚斜十分恼怒,于是又重操旧业,派骑兵袭扰边境。不过这次刘彻没有发怒,一是知道伊稚斜的意图,就是想诱导汉军,二则是没钱打仗了。

待到凑齐军费,刘彻又派出了卫青、霍去病仍是兵分两路深入大漠与匈奴人展开决战。漠北一战,卫青遭遇了匈奴主力伊稚斜单于,汉军虽千里来袭但最后取胜的却是汉军。

霍去病没有找到匈奴主力,但却与匈奴左贤王部意外相遇,两强相遇又是一场硬战。这次战斗是霍去病继皋兰山之战后又一次与匈奴人的一起硬碰硬的战争。

霍去病与卫青对匈奴人总的战术方针尽管相似,但具体打法上还是有所差别。卫青遭遇伊稚斜单于时,也是一场硬仗,但卫青采用了一种新战术,即车骑协同,进行了一番排兵布阵,然后才是真刀真枪的干。

但霍去病不一样,他的打法既简单又直接,如果敌人没发现就偷袭,如果被发现了,就只能拼力气了,拼力气简单,直接冲上去,以最蛮横的方式打倒对方。所以,这次漠北之战,霍去病与匈奴人的决战用的就是这种最原始的打法,干就完了。

漠北一战,霍去病与左贤王部的战斗,其惨烈程度与皋兰山一战相比,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战后,霍去病一部杀敌七万余,左贤王战死,俘获匈奴王室八十余人。

但勇猛的霍去病并未停下胜利的脚步,左贤王死后,霍去病趁胜追击,一直打到了瀚海,也就是今天的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凯旋而归。

漠北一战,就这样以汉朝完胜而结束。

霍去病占胜匈奴人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述霍去病所经历的几场战争来看,已经可以很容易总结出霍去病的作战特点:千里奔袭,长驱直入,趁敌不备,闪电一击,打完就撤。如被发现,那就靠大无畏的勇猛硬碰硬与匈奴人干一场,狭路相逢勇者胜。

毫无疑问,霍去病令匈奴人闻风丧胆,他的战略战术以及勇猛无疑是重要原因,但以下两个原因也不可忽略:

其一,匈奴人的厉害之处在于:一是游牧民族的强悍,二则是强大的骑兵阵营,机动性极强。因此,匈奴人能做到千里奔袭,抢劫完就可以撤。

汉朝在前期与匈奴的作战中不占优势,主要以齐射与密阵的步战为主,骑兵则是弱势。到了李广、卫青、霍去病时代,武帝于数年间用改良马种的方法,编成十万以上的战略骑兵,掀起了汉朝的骑兵热,这也就为汉军采用了匈奴人本身的战术提供了的基础。

其二,我们发现,霍去病从杀入战场开始,便是以少胜多为主,一战成名时就是以八百杀两千。皋兰山一战,以及收复河西时

与浑邪王、休屠王的战斗,再到漠北之战与左贤王的战斗,霍去病可以说都是以少胜多。

这样的状况其背后所透视出一个现象,那就是霍去病取消了辎重的随伴制度,远离根据地,抓住匈奴的弱势所在,实行短促而有效的战略游击战术,因而成就了霍去病的威名。

不过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富有战斗力的大将,年仅二十四岁便殒命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