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期 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表示 第88期 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第88期 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2024-07-12 18:4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居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消费意愿进一步增强,消费支出较快增长,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并呈现多元化增长趋势。

一、研究居民消费结构的意义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和经济研究的重要内容,是一定时期居民消费状况的重要标志。研究消费结构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居民消费,在提高居民消费水平的同时促使居民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本文通过对消费结构基本问题的探讨和对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历史回顾及现状的分析,并通过对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的静态及动态比较研究,提出促进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 

二、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一)苏州市区居民人均年消费性支出构成

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市区居民的消费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随着苏州市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市区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从1998年到 2013年的15年间,苏州市区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812元增加到41143元。收入的大幅度提高极大地刺激了居民的消费需求,为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市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增强,人均消费水平和消费总量都出现迅速增长的势头。1998年苏州市区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289元,到2013年达到25197元。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直接决定了消费结构的巨大变化。见表一。

1.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分析

随着经济的发展苏州市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居民家庭生活费支出构成较以往发生很大变化。以下结合表一、表二和表三的内容对近年来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1)食品消费比重最大,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

由表一可以看出,苏州市区居民恩格尔系数呈明显下降的趋势。自 1998年的44.8%降至2013年的34.8%,表明苏州市区居民用于食品支出比重稳步下降。其中,2003到2008年是食品消费变动最大的五年,这五年的食品消费变动对市区居民基本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率为 21.2%。总的来说,恩格尔系数的下降是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标志。而且居民在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开始注重饮食结构的改变,在外饮食也逐渐增多。

(2)衣着消费时尚化,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从统计资料可以看到,苏州市区居民家庭的衣着支出所占比重1998年为6.9%到2013年上升到8.5%。从衣着消费支出的内部构成来看,买材料自己制作衣着的人越来越少,成衣化倾向成为衣着消费的主流。特别是近几年来,苏州市城镇居民对衣着的购买紧跟国际时尚潮流,衣着向着时装化、名牌化、个性化发展。

(3)居住消费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居住环境的好坏是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主要体现。居住的收入需求弹性较低,变动的原因除了来自收入的增加,主要是来自住房体制市场化改革。住房商品化、货币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使居民居住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其中,1998到2003年是居住消费变动最大的五年,这五年的居住消费变动对城镇居民基本消费结构变动的贡献率为 17.9%。

(4)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已饱和,占比呈现下降趋势

市区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占总支出比重从1998年的13.9%下降为2013年的 6.1%。其中,内部结构变化很大,居民家庭中,购买耐用消费品支出增长势头逐年减缓,主要耐用消费品消费已经逐步饱和,尤其是传统耐用品消费已经不再是人们消费的重点。

(5)医疗保健消费比重有波动,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从1998至2013年消费结构比重情况来看,市区居民医疗保健类消费支出比重虽然不大,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苏州市区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161元,是1998年的6倍。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而提高。

(6)交通和通信消费为消费热点,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随着政府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交通通信消费的条件得到较明显的改善。1998年至2013年,苏州市区居民用于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大幅度上升。该项消费支出在8类消费支出比重中上升幅度最大。交通通讯消费对最终消费率的贡献率在不断扩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出行、交往方式有了根本的变化,一方面电话、手机、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沟通的重要工具和方式,通讯费用的支出大幅度上升;另一方面,随着汽车进入家庭、乘坐出租、飞机等交通工具已很普遍,交通费用支出也有较大增长,使交通和通信消费成为居民消费支出的重要支出。

(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显著增长

1998年至2013年,苏州市区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上升幅度仅次于交通和通讯。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才能和高学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尊重,并成为就业、择业和个人发展的条件。加强对学生校外课余教育和成人自身素质教育投资的理念已成为广大居民的共识。

(8)杂项商品与服务占比基本保持稳定

由表一可以看出,苏州市区居民杂项商品与服务占比基本保持稳定。虽然该项支出的绝对额也在不断增大,但因为数量较小,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稳定在4%左右。  

从以上图表可以看出,2008年以前,年均结构变动值均较大,之后趋于平稳。在消费结构内部,每个构成部分变动的情况也不尽同。交通与通讯支出是变动幅度最大的一项。按贡献率大小来排依次是交通和通讯、食品、居住、教育文化娱乐、居住、医疗保健、衣着、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可见,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正处在转变过程中,享受型消费在消费结构升级中影响越来越大。

2.苏州市市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

综合来看,苏州市区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居民消费倾向呈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的态势。同时居民消费变化表现出几大突出的特点:消费结构不断完善;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呈多层次、多元化的格局;居民的即期消费与中长期消费并举等。苏州市区居民消费步入良性循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伴随着消费观念的日益更新。苏州市区居民在消费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消费结构正沿着优化的方向转变。

三、苏州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

(一)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

1.模型理论

    1973年经济学家陆驰(Liuch)在线性支出模型(LES)的基础上,提出了两点改进。一是以收入I 代替总消费支出V ;二是以商品i的边际

  

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收集、整理数据的工作。此外,它还能够更加全面地反映消费结构以及与消费结构有关联的收入、价格等方面的数量关系,被广泛的应用于对消费结构的分析。

(二)利用ELES模型对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根据苏州市区居民家庭五类不同收入分组的收入和八大类消费支出结构的数据,可以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变化与收入变化间关系进行横截面分析,以揭示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结构总体特征。现采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对2013年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进行静态分析。采用Eviews6.0统计软件,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自变量,分别以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杂项商品与服务为因变量,得到表五的回归结果。

1.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从表四可以看出,2013年苏州市区居民的消费倾向为0.438,居民新增收入中有 43.8%用于消费支出,有 56.2%用于了增加储蓄和投资。由各项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可知,新增收入中用于增加教育文化娱乐的支出份额最多(11.1%),而且该项支出的教育支出在近年来上升最快,这说明苏州市区居民重视精神需求的满足和自身文化素质提高以及子女教育的培养。交通和通讯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10.1%)超过食品,跃居第二位。这说明随着居民收入的提高,居民的交通工具以及通讯设备支出大幅提升。食品的边际消费倾向下降到第三位,为(6.3%)。同时食品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粮食消费所占比重趋于下降,蛋奶、水产、水果等所占比重趋于提高,居民更加注重营养。

2.需求的收入弹性分析

由表四的估计值代入(6)式有:

由表五可看出,苏州市区居民在增加可支配收入的情况下,8类商品及服务的消费弹性均为正值。说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市区居民对各项消费品的需求量仍然存在着增量空间。弹性系数大于1、小于1、等于1,分别表示随着收入的增加,城镇居民对该类消费品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低于、等于收入的增长率,居民对该类消费品的消费支出占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也会相应地增加、不变和减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商品和服务的收入弹性大于1,说明居民对这些商品及服务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用于这些项目的消费支出增长潜力较大。而食品、衣着、居住和医疗保健的收入弹性偏低,说明居民对此类消费的需求潜力不是很大,对基本生活需要的需求已经满足。

3.需求的价格弹性分析

由表四的估计值和(7)(8)式计算出各类商品和服务消费需求的价格弹性结果如表六。

上述商品及服务的自价格弹性系数均为负数,说明各类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商品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将会减少。苏州市区居民各项支出的自价格弹性较大的有杂项商品与服务(-0.887),交通通讯(-0.769),教育娱乐文化服务(-0.76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714)。说明苏州市区居民对这几类物品自身价格的变动较敏感,居民对这几类物品存在较强的需求欲望,但需求受价格的约束很大。如果此类商品降价,可以较大幅度地提高其消费需求。在八大类商品中,医疗保健(-0.128)和食品(-0.241)的自价格弹性较小,这是因为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当以上两类商品价格上升时,也不会大量减少对它们的消费,即属于需求较刚性的商品。

从表六中可以看出,自价格弹性的绝对值大于互价格弹性的绝对值。说明某类商品价格变动,对其本身需求影响较大,而对其它类商品需求量影响较小,表示各类商品之间是互补关系,不是替代关系。各类商品的互价格弹性绝对值都比较小,其中,食品作为人们最主要的生存资料,食品对它类商品的互价格弹性相对偏大,苏州市食品价格的变动,对居民杂项商品与服务(-0.237),交通通讯(-0.198),教育娱乐文化服务(-0.196)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0.189)的消费量将有较大的影响。一旦食品价格上涨,居民会首先减少对杂项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其它依次是交通通讯、教育娱乐文化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衣着和医疗保健。因此,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苏州市其它类商品需求量的持续增长有赖于食品价格的稳定。

4.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特点小结

通过对2013年苏州市区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静态分析可以看出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特性。首先,从边际分析可以看出,苏州市区居民教育娱乐文化服务边际消费倾向最大,说明居民越来越注重文化精神消费,这对优化消费结构起到关键的作用。其次,需求收入弹性分析表明居民对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娱乐文化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需求量的增长率高于收入的增长率,用于这些项目的消费支出增长潜力较大。若收入增加,这几类消费品有加速增长趋势,若物价上涨这些消费也将是减少最快的。再次,需求自价格弹性和互价格弹性分析表明各类商品或服务的自价格弹性较大,特别是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娱乐文化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互价格弹性一般比较小,但食品价格的变动对居民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和通讯、教育娱乐文化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有较大的影响,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食品价格的稳定对其他类商品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思考

(一)保持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是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基石

收入是影响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的直接因素。收入的变动趋势也将直接影响消费结构的变动趋势。因此,在确保经济增长的同时,使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较快增长,是扩大居民消费和优化消费结构的基础。同时还应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二)提高居民消费信心是优化消费结构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重点建设经济适用住房,建立廉租房供应保障体系的诸多制度的出台无疑强化了居民的消费信心。但许多居民家庭仍然对自己将来的生活保障疑虑较重,导致消费信心不足,即期消费严重偏低。一是要加大各类社会保险力度,更大程度消除居民的消费顾虑,增强消费信心,释放消费能量,改变居民的支出预期,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二是要加大对困难人群的帮扶力度,建立健全低收入人群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提高他们的消费能力,改善他们的消费结构。

(三)拓宽新兴服务消费领域倡导新型消费是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重要方法

提高服务消费的占比是优化居民消费结构的关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服务业将有强大的发展潜力。老年人服务消费有着宽广的领域空间。我市早已步入老龄化,随着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孕育着大量的消费需求,因此,拓展老年人服务消费领域潜力巨大。根据苏州市区居民消费结构现状,还应继续大力发展文教事业,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全民素质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满足居民的发展型消费需求。

还应注重完善各类消费市场,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调整居民的消费结构,摈弃危害生态资源的落后消费习惯,有计划的开发绿色消费、生态消费。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