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高速杀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雾的成因分析 揭秘“高速杀手”

揭秘“高速杀手”

2023-12-06 2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与之相对的“平流雾”则是由于暖湿气流在比较缓和的水平风的带动下,接触到冷气团而凝结成的雾。

此外也有“地形雾”“蒸发雾”等特定条件下出现的雾,其本质上也是在稳定逆温环境中由大量水汽凝结形成的。

总结一下,“雾”形成的几个要素:气温较低(因此多发于秋末至春初的时间),近地面出现逆温层且水平风力小,有足量的水汽。由于雾多数形成于凌晨,待太阳升起后地表温度回升,逆温层被破坏,就会逐渐消散,持续时间通常在1到6个小时不等。从广义角度来说,“雾”可以归类为云的一种,只是在地表附近形成,与人类生活更近罢了。如果到了一些山峰的顶部,山上的“雾”从地面上看就是云。

能见度 /Visibility/

为了描述雾的浓度,需要引入“能见度”这个概念。能见度是人眼分辨黑色(暗)与白色(明)物体的极限距离,晴朗天气的能见度大于10公里。雾按照能见度分级可以分为轻雾(1到10公里)、雾、大雾(小于500米)、浓雾(小于200米)、强浓雾(小于50米)。

高速杀手:团雾

实际上这个名词是专为高速公路打造的。它本质上属于辐射雾,主要特点是形成速度快,尺度又很小,只有几百米乃至数十米。而它的形成也与高速公路本身有关,可以说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一种特殊天气现象。

高速公路大多穿越的是人烟稀少的地带,路面通常是黑色的沥青。白天,黑色的路面吸热能力比附近的植物或者土地更强,温度会更高;但是到了晴朗夜晚,黑色的路面因为温度偏高,发出热辐射的能力也因此更强,温度下降更为剧烈,高速公路上方的大气层也就比附近其他地方更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到了秋冬季节,凌晨气温往往是每天最低的气温,此时的逆温层也最厚,只要湿度足够大,就更容易催生出雾气团。且因为高速公路宽度有限,这种催生出来的雾气团也就比一般的雾气团更小、更浓。多数能导致交通事故的团雾都属于强浓雾。

团雾(来源:蚌埠论坛)

一旦出现团雾,道路上的能见度就会急剧下降。因为雾通常形成于晴朗夜晚,也就是说大部分地方其实是晴朗且能见度很高的,视野很清楚,此时突然冲入一团雾中,能见度急剧下降到只有几十米甚至十几米,不少司机就容易手足无措,急踩刹车,引发追尾事故。根据@中国天气网 统计,我国湖南、四川的团雾多发路段最多,团雾最常出现的情形是低洼地带、河湖附近和雨后山区。

据统计,年均发生10次以上团雾的高速路段中,位于湖南和四川的最多,超过百条。湖北、福建、山东、山西也比较多,总的来说,长江沿线及江南地区更需警惕团雾。(援引自中国天气网)

请注意安全驾驶!!!

我国驾驶考试科目一中就特别强调了雨雾天行车的安全规范。除了降低车速以外,对车灯的合理运用,保持车距,避免紧急制动等常识都是每个司机需要牢记在心的。雾灯就是专门设计出来应对雨雾条件行车的车载灯光。其中前雾灯一般是白色、黄色灯,用来透射观察行车前方路线;后雾灯则通常用红色灯,用来提示后方车辆注意避让。

汽车尾部灯示意图

此外,也需要多多关注路况信息如天气等,尽量避免在危险天气上路行驶。切记: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责任编辑:杨玉露)

(版权说明,转载自:石头科普公众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