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岛鼓浪屿,走出了多少音乐名家,孕育了文化遗产鼓浪湾钢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雷俊卿简介 音乐之岛鼓浪屿,走出了多少音乐名家,孕育了文化遗产鼓浪湾钢琴

音乐之岛鼓浪屿,走出了多少音乐名家,孕育了文化遗产鼓浪湾钢琴

2024-01-14 04: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鼓浪屿申遗成功,让我们看到了经典音乐的真实力量和崇高地位。在波兰克拉科夫举办的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审议通过了“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里有全国最密集的钢琴存在;这里有许许多多的西洋乐队、音乐学校、音乐酒店、音乐团队;这里走出去了最多的中国音乐家……没有一个弹丸之地,与经典音乐有如此紧密的关系。

音乐历史在这里展开画卷

鼓浪屿,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的一个小岛,面积1.91平方公里,居民约2万。

天风海涛赋予了鼓浪屿音乐的情怀。古代民间即流行有“音乐化石”雅誉的南曲和雅俗共赏的锦歌(台湾称“歌仔戏”)。五口通商之后,许许多多的鼓浪屿人通过教会音乐的薰陶走进西洋音乐殿堂。

据美国所藏档案,自1846年1月5日起,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一,在厦门的礼拜堂都会举办“中国每月音乐会”(Chinese Monthly Concert)。1878年礼拜堂添置了管风琴,这是西洋乐器在鼓浪屿出现的最早记录。当时西洋音乐在鼓浪屿似乎只有在礼拜堂才听得见。

西洋音乐真正走向社会,是在全国性兴办“新学”之后,音乐教育成为“新学”的一项课程。1898年创办的英华书院、1906年创办的厦门女子师范学校,都设有音乐课。在公共租界时期,致力于让音乐从教堂走向社会的人,不能不提到科思牧师(GeorgeKots)和牧师娘闵加力太太(Mrs.StellaVeenschoten)。

1925年,寻源书院的音乐教师乔治·科思先生组织了一支有20件乐器的中国学生乐队,到教堂和鼓浪湾的公园演奏,影响很好。钢琴家闵牧师娘从1917年以后一直在鼓浪屿从事音乐教育和推广工作,她用心于小学音乐教师和礼拜堂合唱队指挥的培养,“还着手帮助毓德女子中学的一支管弦乐队使用唯一的中国乐器⒃”。钢琴演奏家李嘉禄先生当年就是她的学生。

1913年,鼓浪屿出现第一架钢琴,后经教堂音乐的传播,欧美定制钢琴陆陆续续普及到学校、社会、家庭。为区别于鼓浪屿这个珍贵的地名,私人定制的鼓浪湾钢琴(英译Gulangwan Piano)的俗称被家庭及社会广泛传播。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鼓浪屿拥有钢琴的密度居全国之首,获得“钢琴之岛”之美誉。目前鼓浪屿建成了“中国唯一,世界一流”的钢琴博物馆。馆内收藏有近百架世界珍贵的古钢琴与钢琴烛台,清晰地展示钢琴的发展史。

鼓浪屿音乐人才辈出,孕育出举世闻名的钢琴、提琴演奏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如:中央音乐学院鼓浪湾钢琴学校原校长杨鸣,厦门大学嘉庚学院音乐系主任杨镇,有“中国第一个声乐女指挥”称号的周淑安;前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林俊卿;钢琴演奏家殷承宗、许斐平、许斐星、许兴艾、卓一龙;指挥家陈佐湟;小提琴演琴家许斐尼;钢琴教育家李嘉禄,以及殷承基、洪昶、吴天球等音乐家。

鼓浪屿的人均钢琴拥有量在全国是最高的,也超过了美国。岛上曾有100多户音乐世家,“家庭音乐会”是鼓浪屿非常独特的音乐活动,活跃在音乐界的鼓浪屿人士曾达200多人。2002年5月,中国音协授匾命名鼓浪屿为“音乐之岛”。2002年起,鼓浪屿与中国音乐家协会联合举办“鼓浪屿国际钢琴艺术节”,至今已历四届。同时,举办颇具影响的全国青少年钢琴比赛,选拔了大量的音乐人才。

现世经典:面朝大海,弹琴唱歌

走过鼓浪屿弯曲的小巷,一座不起眼的红砖古厝里传来悠长的海岛风情音乐,让人忍不住驻足倾听。

弹琴的是两位年逾70岁的老人,这对鼓浪屿原住民恬静地合奏着,不期而至的“家庭音乐会”让路过的人意识到,原来在这片传说中的“钢琴之岛”上,音乐从未离开。

——这是鼓浪屿人最喜欢的生活方式,“小时候鼓浪屿上几乎家家户户都会音乐,我们串着门就学会了。”雷永平调试完尤克里里,偷偷指指老伴叶恩慈对记者说,“每个家里面总有一个主弦,她是主弦,我只是伴奏,平时都得听她的。但是就像清汤粉里总要撒点胡椒,她离了我可是不行的。”

叶恩慈忙着低头调试夏威夷吉他的琴弦,似乎没有听见老伴雷永平的闽南语叨叨念,女儿雷晶晶在一旁忍俊不禁,“我妈妈爱生气,但是一弹琴就会好了,所以她总在弹琴,我爸也总能找着合适的调配合她,平时他俩就爱这样一唱一和的,早就见怪不怪了。”

“曾经有一度因为鼓浪屿变吵了,一些原住民选择离开。”雷晶晶说,“我其实担心过这种文化会渐渐消失。”

2008年,厦门市政府决定对鼓浪屿启动申遗程序,岛上的文化遗产开始一件一件被“打捞”梳理,逐渐呈现其本来的光彩。

雷晶晶回忆,2009年时,网络上有了一个专门的鼓浪屿申遗群,就像有了一个共同目标,大家又开始汇聚到一起,纷纷“捡”起了许久不弹的琴。

雷永平和老伴召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鼓浪屿原住民的第一支乐队——雷厝乐队。这支乐队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在鼓浪屿音乐厅里,这些老人还拥有了一间自己的专业练琴房,朴素的家庭音乐会开始走进高雅的音乐厅。

“以前那都是乱弹琴。”叶恩慈笑说,“一开始走进音乐厅,看到这么多观众在台下,我吓了一跳,但是演出完了很激动,那以后练得更勤了,不能丢脸啊。”

参加公开演出时,叶恩慈总会悉心装扮,戴上最喜欢的珍珠项链。而老伴雷永平没那么多讲究,套上一条牛仔裤,就大大咧咧地表演去了,雷永平看得很开:“音乐就是我们的生活,有观众也是弹,没观众也是弹,最自然的状态才能弹得最好,才是我们鼓浪屿最真实的生活方式。”

“我们弹琴不是为了考级,也不是为了赚钱,只是出于热爱,这是鼓浪屿音乐文化的特色。我们的乐队里既有医生,也有银行家,大家平时上班都很辛苦,下了班以后,只要能脱下制服凑到一起,随性地弹上一曲,就很满足了。”雷永平说。

最近,还有从外面回来的大学生专程上门向雷永平学弹琴,他很欣慰:“年轻人的主动加入对我们是一种鼓励,说明这种生活方式没有断层,音乐声还会在鼓浪屿上不停延续下去。”

月光下,浪涛拍打礁石,演奏出浑厚的乐章。棕榈树下,一群鼓浪屿人即兴弹唱,拨弄出跳动的音符,声声不息……

从鼓浪屿走出去的音乐名家

从20世纪20年代的周淑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殷承宗、许斐平、林俊卿、陈佐煌……鼓浪屿上钢琴家、音乐家辈出。时至21世纪,从鼓浪屿走出去的不少昔日琴童,如今也纷纷步入音乐之路,并收获了国内外的不少荣誉。

1、声乐教育家周淑安(1894-1974)

周淑安,曾用名胡周淑安。1894年05月04日生于福建省厦门市鼓浪屿一个基督教传教士家庭。1914年作为清华学校官费女留学生赴美,先后在哈佛大学、新英格兰音乐学校、纽约音乐学院攻读音乐理论、钢琴与声乐等科目,取得哈佛大学艺术学士学位。

周淑安教授培养了很多杰出的歌唱家、音乐家,建国前后著名的中国声乐界四大名旦,就有三人是她的学生--喻宜萱、张权、郎毓秀;著名音乐家胡然、孙德志、吕骥、洪达琦、劳景贤、唐荣枚、陈玠、江桦等均曾就学于她的门下。

周淑安教授是中国现代第一位专业声乐教育家、第一位合唱女指挥家、第一位女作曲家。1974年01月05日病逝于上海。

2、声乐理论泰斗林俊卿(1914-2000)

林俊卿,声乐家。福建厦门人。1935年毕业于金陵大学理学系医学选修科。1940年获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学位。1941年后跟意大利音乐家学声乐。建国后,任上海声乐研究所所长,中国音协第二、三届理事。著名翻译家傅雷是林俊卿的好友,在《傅雷家书》中多有提及。

林俊卿先生关于声乐方面的著作有:《歌唱发音的机能状态》,《歌唱发音不正确的原因及纠正方法》,《歌唱发音的科学方法》和 《咽音练声法》等。

林俊卿先生2000年07月12日于上海去世。

3、钢琴家殷承宗(1941-)

殷承宗,中国音乐家、钢琴演奏家、作曲家。钢琴协奏曲《黄河》的作者之一、主要演奏者。

殷承宗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2岁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入学两个月后被苏联专家谢洛夫选入专家班。1959年殷承宗参加了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钢琴比赛荣获第一名。1960年赴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深造。文革期间因成功改编、演奏钢琴伴唱《红灯记》和钢琴协奏曲《黄河》而迅速走红,并与访华的奥曼迪、阿巴多等指挥大师有合作。目前录制有20多张唱片,其中他在1971年同中国中央乐团合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唱片发行了数百万张。

《翻身的日子》,殷承宗演奏

4、许裴星、许裴平音乐家族

许斐平

许斐星

许裴星的父母早年都在教会学校教钢琴,他的爱人刘锦媛是中央歌剧院钢琴演奏者。他们的女儿两岁时就开始学弹钢琴,1980年前后曾随中央乐团到厦门表演,赢得家乡人民热烈欢迎。许裴星的弟弟许裴平也是钢琴家,多次出国表演,曾荣获“优秀钢琴家”称号,是世界级浪漫派钢琴家。

许家三兄弟——许斐尼、许斐星、许斐平都是音乐家,1957年夏天,中央音乐学院的老师们到厦门招生,许家三兄弟——许斐尼、许斐星、许斐平观看了面试现场。老师们听说鼓浪屿人民小学学生许斐平有过人的音乐天赋,特地要听他的钢琴弹奏。他弹奏的乐曲《少女的祈祷》却迷住了主考老师,丰富的乐感,出色的表现力和那双纤长的手,令人惊叹。1961年暑假,“许家三兄弟”在鼓浪屿“三一堂”举行了一场音乐会,轰动了全厦门。1963年,许斐星也被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录取了。

李斯特《塔兰泰拉》,许斐平演奏

5、指挥家陈佐煌(1946-)

陈佐煌,厦门鼓浪屿人。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1981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1982年赴美密西根大学获音乐硕士学位,1984年获博士学位。1987年回国担任中央乐团指挥,并带领该团赴美国24个城市进行了访问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1990年任美国威切塔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1992年又兼任美国罗得岛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及指挥。他的指挥艺术被称为“具有站在任何一个乐队前面的权威”。

陈佐湟毕业于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钢琴专业及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经小泽征尔先生推荐赴美国坦格乌德音乐中心及密西根大学音乐学院学习,获音乐硕士学位。其后,他获得密西根大学有史以来颁发的第一个乐队指挥音乐艺术博士学位,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音乐艺术博士。

黄自《怀旧》,贵阳交响乐团,陈佐湟指挥

6、殷承基(1943-)

殷承基,1943年出生,厦门鼓浪屿人,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著名男低音歌唱家。

1970年,殷承基到上海乐团工作。1972年后担任独唱演员。1975年出访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演唱《献给北京的歌》、《大路歌》及当地民歌,受到热烈欢迎。1977年以来,先后到杭州、南昌、桂林、黄山、广州等十几个城市巡回演出,得到较高评价。1981年,与法国著名指挥皮里松合作,在《创世纪》里担任男底音独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