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孩子》教学实录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雪孩子教案活动反思 《雪孩子》教学实录

《雪孩子》教学实录

2023-09-17 21: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雪孩子》教学实录

一、背景分析

传统阅读教学,我们发现在文道给合方面和语言文字训练方面,都不免有失偏颇,有的把阅读当作“思想品德课”,所有的设计都指向于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以为把教材的中心思想提炼出来,学生就受到了教育,得到了熏陶,把语言文字的训练看作纯技能性的东西,只顾训练本身而不顾训练对象,使学生在形成所谓的语文能力的同时,把自己给失落了。

新课标实施后,阅读教学的观念和教学方法都逐步发生了变化,关注于“人的存在,人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变化,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者转向“平等首席”。所谓言由心声,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教师的教学观念透过语言体现出来,什么样的课堂语言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无拘无束?什么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释放智慧的平台?我尝试让课堂充满民主的氛围,师生之间有着平等的对话,使整个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以《雪孩子》教学指导为例来感受教师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实录

(PPT出示文中八幅图片,学生结合图片了解故事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最喜欢第一幅,小白免和雪孩子玩的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孩子又唱又跳,玩的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白兔满脸笑容,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吧“真高兴”的真字和“又唱又跳”的“又”字读

得很慢,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朗读中教师以一个忠实的听众给予肯定,其实潜藏着一种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肯定和鼓励中使学生找到了诵读技巧和方法〕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

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救小白兔,被火烧成水了,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很了不起,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免,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得很慢,可见你对小免子的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中,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生:春天来了,小河里的冰化成水了。

(多次指名朗读,掀起朗读的第二次高潮)

〔在学生朗读中巧妙地抓住在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

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唤醒生活的积累,理解了“化”字〕

师:刚才我们抓住了一段进行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白兔和雪孩子都很可爱,

我也很想和他们玩。

生:我觉的他就像一只小免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

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

那个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通过小组合作,用激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自己找伙伴朗读,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协作精神,同时培养“会倾听”的良好习惯。〕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愽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考-考-你”争当“小愽士”现在开始:

生: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了水,飞到了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愽士(掌声)大家看――

(课件出示,水变水蒸气)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如果天下雪,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出示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也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免,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免烧死。

生:因为是兔妈妈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小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这样的问题都要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愽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是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通过以上学生对文本的质疑,加深对课文的进一步的领会〕

三、教学反思

罗曼罗兰说:“要播撒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

在整个课堂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在教师的心中。教师找准了对话的时机,蹲下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使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阳光金子般的美丽,发现了阳光“跳”进屋子里的惊奇,感受到阳光的可贵可爱,所以在课堂中,没有一个学生不被激发,每一个学生都展示了自己的丰彩,放射出熤熤的光芒,本堂课归纳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个性在对话中张扬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基于这种理念,用语言的魅力展示出一种开放,例如上课伊始,师生进行第一次对话,“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请读一读所在的段落”,学生畅所欲言。在平等的对话中进行了朗读的指导,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怎样读,而让学生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使整个课堂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只有平等对话,才能走进心灵,才能易于接纳,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教师用自己的情和自己的爱点燃了这些火炬,使他们熤熤闪光,张扬了他们的个性”。

(二)生活在对话中绽放。

“对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意味着真实开放,对话、沟

通、交往是生活的基本方式,语文教学中对话,也应体现生活性,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的应用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所以在教学中,把学生生活经验积累引进课堂,把教材“还原成生活”。例如,在学习“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小白兔,自己却化了”这句话时,师生进行了一次平等对话,“在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学生在多次朗读的基础上,又结合生活积累,各抒已见,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表现,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特点。

(三)心灵在对话中碰击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采用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不难了。有了情感做基础,合作学生会更成功。同时,师生也进行了一次对话,以“谈谈听同伴朗读的感受”。这样学生就从不同的角度道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露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欢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提出了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朗读水平的差异。

(四)质疑在对话中深入。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学习心理过程是内部的“生疑一释疑一再疑”,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课堂上要给学生独立思考与质疑的时间,让他对文体进行对话。基于这一理念,虽然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也都说不清楚,但是质疑应从小开始培养。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采用争当小愽士的游戏,与学生进行了一次对话,“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课堂中证实了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全出乎我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学习,孩子竟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

附:巧评价善引导——《雪孩子》教学片断与反思

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区万寿桥小学 袁芳 周金梅

《雪孩子》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配有八幅漂亮的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讲述了一个雪孩子给小白兔带来欢乐的童话故事。在教学时,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巧用评价语言,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引导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片断一

(CAI出示文中八张图片,学生已结合图了解了故事的大意)

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图?

生:我最喜欢第三幅:因为上面有雪孩子和小白兔在做游戏。

生:我也喜欢这一幅,小白兔和雪孩子玩得很开心,小鸟在为他们唱歌。

师:是呀,多令人羡慕啊!请你读一读写这幅图的句子。

生朗读:“看着可爱的雪孩子,小白兔真高兴。他和雪孩子又唱又跳,玩得很开心。”

师: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有点儿高兴。再来读一读。

(生再读)

师:哎呀,这只小兔子满脸笑容,是很高兴。

(生又读)

师:瞧,你把“真高兴” 的“真” 字和“又唱又跳” 的“又”字读得很重,我感受到了是只开心的小兔子。再来试一试。

(生读)

师:你边读边跳,的确很高兴。

(生又朗读这一段)

师:行,再读高兴点儿。

(连续指名学生读,掀起朗读的第一次高潮)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发展个性。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实践中,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本课例中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表达出高兴、开心的心情。在此,教师没有像以前一样,用一个统一而模糊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请大家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这一段”,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理解用表情(满脸笑容)、动作(边读边跳)等方式表达出来。也就是说,学生心目中的高兴开心是什么样就怎么读,教师只用生动活泼的语言进行巧妙的评价,这种评价不是单纯的一味的“好”“很好”“你真棒”,它更重要的是一种潜藏的巧妙的引导,是教师在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评价中找到朗读技巧和方法。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新型教师,我们不仅不能以“标准答案” 来恒定学生,相反应该给予鼓励,加以引导。正如萨特所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在阅读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地发现,积极地创造,发展自己的个性。

片断二

师:你还喜欢哪幅图?讲一讲。

生:我还喜欢第七幅图:雪孩子救了小白兔,他爱帮助别人。我喜欢雪孩子。

生:雪孩子为了救小白兔被火烧化了,成了水,他很了不起。

师:你能结合前几幅图的内容来谈,也很了不起。来,老师奖给你一次读书的机会,把写这幅图的句子读一读。

生;:朗读(雪孩子从大火中救出了小白兔,自己却化了。)

师:是呀,多可惜啊!

生。:朗读……

师:你把“自己却化了”读的很慢,可见你对小兔子伤心的心情有所感悟。

生:再读……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我觉得雪孩子被火烤化了,变成了水,我心里很难受。

师:看,雪孩子被火烤了,温度升高,化成了水。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东西可以化呢?

生:夏天里,我吃雪糕,含在嘴里雪糕一会儿就化了。

生:我们把糖含在嘴里,糖慢慢地就化了。

生:有一次,我把塑料碗放在火炉上,结果就烧化了,变黑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全部的课程就是全部的生活,一切生活就是一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应用的领域,让学生联系周围的生活学语文。在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抓住学生朗读中的独特感受(雪孩子化成了水,自己很难受),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搜集生活中的信息,在生活中寻找“化” 的现象。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了重点词“化”,扩展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同时也是语文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充分体现了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

片断三

师:刚才我们抓住一段进行了朗读训练,现在请你找你的好伙伴把全文读给他听。看看你能从他的朗读中感受到什么?

(生积极踊跃地找小伙伴读,有的摇头晃脑地读,有的边演边读)

生:我的小伙伴是XX,听了他的朗读,我感觉到这只小兔子和雪孩子都很可爱,我也很想去和他们玩。

生:我觉得XX就像一只小兔子,蹦蹦跳跳的,真可爱。

生:我从XX的朗读中感受到:这个雪孩子很可爱,但是他为了救小白兔自己却化了又很可惜。后来他变成了美丽的云,我以后会更喜欢白云。因为他(白云)可能就是雪孩子,我也很喜欢雪孩子。

生:听了XX的朗读,我想对小白兔说:“如果你当时不贪睡,那该多好哇!雪孩子就不会化了。”

生:XX如果像小兔子一样,一边演一边读就更好了。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今,校园里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他们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在课堂上,他们都爱自己读,不爱听别人朗读。针对这种现象,教师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找自己的好伙伴朗读,他们自然很乐意,再让他们把课文读给自己喜欢的人听,就更不难了。有情感做基础,合作学习会更成功。

此外,以往的朗读合作学习常常建立在片段或部分的基础上,很少涉及到整体。其原因也许是因为朗读全文较费时,不好评价,不利指导,特别是合作前教师不能提出单一的开放的学习目标。此片断中,教师巧妙地应用评价语言让“学生谈谈听同伴读了之后的感受”,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道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给了孩子们更广阔的表达空间。他们通过倾听同伴的朗读,有的谈出了自己对主人公的喜爱之情;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水平给予了肯定;有的给小兔子以中肯的建议;还有的对同伴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评价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差异。

片断四

师:刚才我们小伙伴之间再次朗读了全文。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的游戏,请你根据课文提几个问题考考大家。

师生:“考──考──你”争当“小博士”现在开始:

生:我想提个问题:雪孩子到哪里去了呢?

生:我知道:他化成水,飞到天上变成了白云。

生:水怎么会飞到天上呢?

生:我妈妈说过:太阳出来,水会变成水蒸气就飞到天上去了。

师:你知道得真多,真是个“小博士”。(掌声)大家看──

CAI课件:雪融化变成水──水变成水蒸气慢慢蒸发──水蒸气空中会聚集成云。

师:那你们觉得雪孩子还会回来吗?

生:还会回来。第二年冬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

生:不对,过几天下雪的时候,小白兔就可以堆个雪孩子了。

师;你们说的都对。请看──CAI课件:云变成雪的过程。

师:只要云能变成雪花落在地面,小白兔就可以再堆个雪孩子了。下面,大家可以继续提问:

生:雪孩子家着火了,他为什么不知道?

生:雪孩子和小白兔玩得太累了。

生:因为雪孩子睡得很香,睡得很沉,发生的事他一点儿也不知道。

生:雪孩子为什么要去救小白兔?

生:因为雪孩子很喜欢小白兔,他不想让火把小白兔烧死。

生:因为是免妈妈做的雪孩子,小白兔是他的小主人。所以他要救小白兔。

生:雪孩子很爱帮助别人。

生:雪孩子是一个雪人儿,就像我们冬天堆的雪人一样,他怎么还会走路,还会跑呢?

生:──(无言以对)这是假的。

师:你连这样的问题都能提出来,了不起!(奖励“小博士”)其实呀!这篇课文是一个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都像人一样会说话,会走路还会思考呢!小朋友们在课外可以读一读更多的童话故事。

教学反思:巧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有人认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学连话都说不清楚,就更谈不上什么质疑能力啦!但是,我觉得质疑要从小抓起,质疑能力要从小开始培养。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就感兴趣的内容提出问题,结合课内外阅读,共同讨论。由于孩子们年龄小、知识少、经验缺乏,起初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对孩子们的质疑能力作个了解。但是,上述片断向我们证实:孩子们不仅有提出问题的潜能,而且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令我完全出乎意料的是,经过短期的训练,孩子们竞能提出如此有价值的问题,真是让我感到既惊奇又惊喜呀!事实证明:只要教师巧于评价,善于引导,孩子们就会最大程度地展示自己的质疑潜能。

在课程改革的指引下,有些教师的评价语言的确注重了激励性、全面性。课堂上,“你真棒”“行”“可以”“对”“不错”等鼓励性的语言随处可听,“你说”“请他说”“你读”“他读”等客串性的语言随处可闻。但我们细想一下,这些评价语言能真正地引起学生对语言文字本身产生兴趣吗?没有深入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只是表面的,短效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只有“引之得当”“引之有法”“引之得益”,学生才会有所建构,有所发展。善引导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作用才是长效的,内在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