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约化经营 值得倡导的“双龙模式”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集约化经营 土地集约化经营 值得倡导的“双龙模式”

土地集约化经营 值得倡导的“双龙模式”

2023-11-08 04:5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土地集约化经营值得倡导的“双龙模式”

——白水县土地集约化经营典型案例

导读: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土地碎片化零散经营,一方面,阻碍了农业机械化率提高,大机械无法深耕,亩均产量低。另一方面,人均面积少,不利于人力资源调配和农户对土地长效投入,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对生产成本也造成了极大浪费。种地人均收入甚微,土地撂荒,这使本就兼职的农民,种地积极性受挫。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集约化经营土地仅占土地总量的6%,粮食增量、土地集约化发展潜力巨大。但部分集约化经营土地的种粮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又因多种因素经营惨淡,导致土地集约化经营发展缓慢。

白水县雷牙镇双龙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入股耕种,测产定量,精确了土地产出,减少了土地流转的风险和前期投入;采用粮食深加工、粮食银行(粮食储存、兑换物资),给深加工、社会化服务的精细化管理要效益;运营几年来,“双龙模式”使企业受益,群众欢喜,达到双赢。

背景:由于之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村集体在分配土地,划分的“责任田”、“自留地”,及土地优劣求得的均分,所采取的“三六九等”土地(沟坡地、平地、林地等)的平均分配,使农村大片土地碎片化严重。每户土地约有三五块、五六块之多。在人均1.4亩土地的前提下,几口之家的土地碎片化程度可想而知。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土地碎片化使耕作难度不言而喻。多年来,有的村民为方便耕作,私下进行了土地置换,但大多数村民的土地,仍处于小片的碎片化状态。随着人口素质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的老弱病残因其智力低下、不能精耕细作,耕种粗放,或者使用小型机械,使土地收益弱化,产出率低下。又因农作物本身廉价,价格低,产量少,缺少精壮劳动力在农村的生存土壤,促使土地效益低下、撂荒现象严重。部分兼职农民,虽漂居或定居城市,又担忧老人下地干活的安全、担忧他那一亩三分地是否荒芜,怕被人笑骂,千里百里回家种田的现象已屡见不鲜。种地,已不计成本,成了多数人回老家的由头。因为是“兼职农民”,耕种时“敷衍土地”,收获时自然难以高产。虽然国家政策提倡土地集约化经营,号召“土地流转”、“土地参股”,经营。但受各种因素制约,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们的集约化经营收入也不近人意。农民靠土地收益维持生活的艰难程度无以言表,也成了现代农民的痛。土地碎片化耕种的现状,农村精壮劳动力的缺失,成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大瓶颈。

土地入股的“双龙模式”

“双龙模式”是由白水县一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吴兴龙(白水县双龙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与好友刘龙伟,秦少龙三人,在白水县经管站的指导下共同创建。合作社于2017年6月2日在白水县雷牙镇李家卓村成立,设有:粮库、磨面车间、蒸馍车间、办公区,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

当时建社时设计商定:土地入股、集约化经营后收益分红比例按照: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占5%(监管股);双龙小麦专业合作社占10%(管理股);农户占85%(投资股);贫困户占100%(投资股)。

土地入股后,村民不用再耕种,土地交给合作社统一耕种管理,登记造册。小麦成熟后,由合作社、村委会、或村民代表,组成测产小组,以组为单位,对成熟的小麦进行测产、定量。然后减去合作社耕种、打药、施肥等投资,所获粮食归村民。收获后,村民可以根据当时市场价格卖粮,还可以将粮食存放在合作社仓库储蓄。粮食买卖由合作社统一经管出售。

调查获知:集约化统一耕种后,每亩小麦可节约种植成本80元左右。比如:种子:传统种植成本:75元/亩,集约化后成本:60元/亩;化肥:传统成本:135元/亩,集约化后成本:110元/亩;耕种:传统成本:90元/亩,集约化后成本:70元/亩;播种:传统成本:25元/亩,集约化后成本:20元/亩;收割:传统成本:50元/亩,集约化后成本:35元/亩。

初步计算:以雷牙镇李家桌村为例:2017年,小麦、玉米种植面积,1324.67亩计算,集约化后,可为全村节约成本8.6万元。

调查获知:2017年,李家卓村亩均产量600斤,产值为660元,除去收割、施肥成本,每亩收益305——315元左右(不计劳动成本)。

2018年夏收,李家卓村由于受自然冻害,每亩小麦产量650斤,产值为747.5元。除去生产成本(不计劳动力)农户自主经营每亩地收益为402.5元。

部分通过集约化后种植收益

217年,李家卓村均产小麦700斤:产值805元(1.15元/斤),亩均收入525元/亩,通过土地入股,农民占比85%收益,每亩应分红446.25元。

调查发现:土地入股,集约化种植的土地,产量比农民自主经营每亩高100斤,收购价格高5分/斤。一增一减,农民每亩地增收131.25—141.25元。以李家卓村农作物小麦、玉米种植面积1324.67亩计算,土地入股后,可为全村最少增收17.38余万元。

2018年,李家卓村亩均产750斤小麦:产值900元(1.2元/斤)亩均收入620元,通过土地入股农民可得收益85%分红,共计:527元/亩。

土地入股,集约化种植,产量会比农民自主经营高100斤,收购价格高5分/斤;一增一减,农民可增收124.5斤/亩。李家卓村全村可增收16.4余万元。以2018年白水县农作物小麦、玉米种植面积21.6万亩计算,可为全县增收2680.3余万元。

李家卓村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到合作社,由政府(村委会)监管,实现了规模化,科学化,规范化种植经营;统一了种植标准,降低了种植成本,提高了种植收益,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劳动力的合理配置、设备的投放等项目上,实现了效益的最大化。

“粮食银行”,双龙模式的精细化管理

双龙小麦专业合作社属大学生创业所办,新型农民思维与文化不特表现在种植方面,在后期粮食管理方面也表现不俗,这是一般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所不具备的。

一.在粮食收储方面,采用数字化管理。建立“粮食银行”,存取自由。村民把粮食存放在“粮食银行”里。存取时间分为定期、活期、随行就市。期间“粮权”不变。例如,存一斤小麦,无需存储费用。活期型每年涨利3分6厘;定期3个月每斤每年涨利4分8厘;定期6个月每斤每年涨利7分2厘;定期一年每斤每年涨利9分6厘;土地入股每斤每年涨利1角2分。减少成本,零投入。农民可以随时提取现金、兑换成米、面、油、化肥、农药等日常用品。粮本设置是仿制银行存折,电脑打印与纸质同步,存折里面清楚地记录着每次取面、兑换、剩余粮食数量诸多情况。

二.农户无需考虑长期存粮变质。双龙粮食银行拥有大型烘干设备,加上标椎化储备仓库和科学的储备技术,村民无需考虑存粮发霉变质问题,减少了农户自家存粮的设施投入和搬运成本。

三.“粮食银行”存折,方便群众。村民凭“粮食银行”的存折在白水全县的任何网点,通存通兑;要钱给钱,要面给面,要农药化肥还有优惠,可以说:“一卡在手,吃喝无忧”。

合作社发展迅速

合作社自2017年10月发展土地流转150余亩,解决了22户农民进城务工的后顾之优后,发展迅速。目前,合作社有员工13名。主要经营:小麦寄存、收购、面粉销售、馒头销售,对寄存小麦的农户提供日常生活用品的兑换(米、面、油、馒头)、农资兑换(种子、化肥)等业务,大大提高农户日常生活需求。

运营几年来,合作社得到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和大力支持,使几位年轻的合作社经管人员对这份事业有了更大的信息和力量。

自2017年-2021年,双龙小麦专业合作社已累计储存小麦1400吨。发展储户600户,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覆盖周围李家卓村、北井头村、南井头村、刘家卓村、富卓村、大洼底村、小洼底村、雷牙村、耀显村、东方城村、南张村、小卓村、邱木村、范家卓村等村镇。目前已累计现金方式兑换小麦达:790余吨,占总数57%,商品兑换方式兑付:290余吨,占总数的21%,储存结余310余吨。

“双龙模式”整体运营呈上升趋势,人民拥护,企业受益,值得推广。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