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文化“软实力”为奔小康添“硬核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隰县县城有多大 隰县:文化“软实力”为奔小康添“硬核力”

隰县:文化“软实力”为奔小康添“硬核力”

2024-07-17 15: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依托“中国金梨之乡”“中国酥梨之乡”,隰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号召,探索和打造旅游产品开发、“旅游+”、旅游扶贫相融合的旅游产业新格局,全面打好“吃、住、行、游、购、娱”组合拳,坚持守住乡愁、守住历史、守住生态,建设集旅游、休闲、运动、养生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名县并在整体脱贫之后为当地群众奔小康增添“硬核力”。

▲中国梨博园

以梨为媒 撬动旅游业转型升级

自2011年起,隰县以梨为媒、以文化为内涵、以系列活动为载体,连续举办了九届梨花节,三届采摘节。八方游客汇聚而来,观赏满山遍野的梨花美景,梨花飘雪,漫天飞舞,蓝天、白云、粉蕊、绿野映入眼帘,宛若置身于桃源美景。与此同时,以“赏农家景、摘农家果、吃农家菜、享农家乐”为“卖点”的采摘节,着力打造出了隰县农业观光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加快农民增收致富达小康进程。

为传承梨文化,打造梨品牌,该县依托位于城南乡路家峪村的三百年老梨树群建设中国梨博园,这也是迄今山西唯一的以梨生态文化为主题的博览园。该园共有“百年梨园”“家峪湖”“九曲黄河阵”“珍禽动物园”等若干特色游览区。

为丰富梨的品种,增加梨博园的观赏性,该县在现有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引进新品种,同时配套600平方米建设研发中心,把梨博园打造成国家级梨品种的开发、保护基地,极大地丰富了全县梨果产业的宣传内容和内涵,成为突出“梨”主题、弘扬“梨”文化、唱响“梨”品牌的特色景点。2013年4月,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

▲千佛庵

以融为道 打造全域旅游新态势

隰县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共有105处庙宇建筑,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36项。

其中,最令人称绝的当属坐落在城西凤凰山巅的千佛庵,现名小西天,整个寺院依山叠造、构思巧妙、浑然一体。尤其是大雄宝殿内满堂木骨泥质悬塑艺术,其难度之大、工艺技巧之高、想象力之丰富难以言喻,堪称中国雕塑艺术史上的“悬塑绝唱”。

隰县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西天”为核心,依托周边的紫川河和凤凰山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紧邻县城主城区的优势,通过对小西天景区的景观整合和挖掘,保护自然生态环境,赋予小西天景区更多的城区观光功能。围绕小西天进行开发凤凰山温泉文化生态园,与小西天文化功能形成互补,丰富了旅游产品类型。如今,该县已初步形成了“佛教文化游、红色革命游、绿色生态游”格局。

以力为势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隰县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和速度、力度,高标准打造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全方位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该县制定实施了《加快推进隰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全域规划引领、配套资金落实、旅游人才培育,加大全域旅游政策保障,高标准编制实施了《隰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构建“一城·两轴·三镇·六区·三环·七组团”的全域旅游空间格局,通过建立党政统筹的领导机制,深化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全域旅游治理能力。

围绕“农旅商”融合创新发展模式,该县加大全域旅游政策保障,强化配套资金落实,加强旅游人才培育;完善基础设施,构建智慧旅游体系、优化交通网络格局、开展厕所革命等健全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龙头景区带动,整合生态景观,提升城区观光功能,丰富旅游产品类型等优化产品供给,培育全域旅游融合业态;加强市场监管,保障全域旅游市场秩序;健全保护措施,改善全域旅游资源环境。

此外,隰县还着眼服务大局,围绕十个方面下狠功,即“继续推进总分馆建设,对全县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提档升级,整理乡村文化记忆及非遗成果、出版保护名录,继续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打造5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完成乡村文化记忆展厅布展,对乡镇文化站升级改造,推进景区“两权分离”改革,推介宣传隰县地方小吃,加强文旅市场的执法监管”。深挖整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元素,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产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全力打造中国金梨之乡、山西绿色之州、晋西宜居之地、美丽幸福之都。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隰县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已渐入佳境,一幅绚丽壮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临汾新闻网)

原标题:《隰县:文化“软实力”为奔小康添“硬核力”》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